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论自然的历史观与历史的历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哲学是以人类行动为题域的哲学,在其进展中,从以政治、伦理为主题到以道德、历史为主题,再到以存在为主题,实践哲学逐步把自身作为一种历史哲学的意蕴开展出来;与此同时,它也把实践哲学的基本问题——世界所是与生命所是的关系明确下来。实践哲学的开展本质上是围绕这一基本问题而进行的,与此交织的是自然的历史观与历史的历史观,前者属于无人身的存在论,后者则属于无自然的人类学。它们共同构成了实践哲学基本问题的问题性。从这样一种视角来把握西方实践哲学,可以看到,实践哲学将以一种更高的形式走出人类学,回归存在论。  相似文献   

2.
《求是学刊》2017,(6):17-24
马克思主义是基于人类现代实践进程的历史科学,具有统一于实践的现实性和批判性,因而是一个内在于现代实践的开放的理论。在历史上,马克思主义阐释和构建出现了背离这一历史科学实质的倾向,这主要是:一方面形成了过多强调必然性的"经济决定论"和公式化、僵化的旧教科书体系,导致对现实的封闭性解释;另一方面,在反驳这一封闭体系的过程中,出现了主体性解释逻辑和"实践哲学"构建的抽象理论范式。对此,我们应充分理解作为历史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质,在深刻把握社会历史现实的基础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3.
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不仅是批判的历史哲学 ,而且也是整个历史哲学的一个重要而又具有争论的焦点问题。西方历史哲学经过长期争论 ,这一问题至今仍未真正解决。然而这一问题又是关系到历史哲学 ,甚至整个社会科学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一个不能不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雷蒙·阿隆的历史哲学批判是一种历史本体论和认识论双层面的构建,他试图通过一种历史学的方法论的重构——说明和理解之间的循环,借由一种或然决定论来重新确立历史客观性的界限;同时,为避免落入相对主义的窠臼,其批判最终保留了康德意义上的“真理”的概念作为调节历史客观性建立的基础.他的历史哲学批判,一方面旨在限定历史知识有效性的边界,可被视为一种试图调和思辨的历史哲学和分析的批判的历史哲学的初步尝试;另一方面,亦可作为其政治理论——一种“合理性的”政治观的引论,因此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唯物史观的诘难很大程度上源于人们对它的误读、错解甚至歪曲.在当代.重新阐释和正确理解唯物史观需要借鉴现代科学理论成果.复杂性理论为重新阐释和理解唯物史观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空间和方式.从整体论出发,在自然一人一社会交互作用的复杂系统中阐明社会历史的实践生成性和物质生产活动的决定性作用是唯物史观实现哲学变革的关键.以复杂性思维方式准确理解唯物史观的辩证决定论,不仅有助于有力回应经济决定论、机械决定论和非决定论思想对唯物史观的歪曲和责难,也有助于正确把握社会历史规律的辩证性.  相似文献   

6.
人的自由问题是哲学人学的前提性问题。西方传统哲学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主要有机械决定论、非决定论和自由意志论等几种基本观点 ,而当代西方哲学中又出现了调和论、取消论等 ,但所有这些理论都在不同程度上陷入偏颇和困惑。国内学术界以往对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自由观的研究也存在着诸多误区 ,通过全面考察马克思经典著作中的有关论述 ,可以得出结论 :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自由观实质上是一种立足于现实性、实践性和辩证开放性基础之上的辩证自由论  相似文献   

7.
董立河 《求是学刊》2008,35(3):42-46
历史客观性问题是批判的历史哲学中最重要同时又是最棘手的一个主题,它更是后现代历史哲学中的核心问题.后现代历史哲学从语言的角度解构和颠覆传统历史学的客观性概念,将历史客观性问题转化成了一个语言哲学的问题.在它看来,不存在某种历史学家可以接近的真实和实在.历史本身不过是历史学家虚构的、修辞的、文学的或审美的建构.实践唯物主义语言观是我们理解后现代语境下历史客观性问题的有效指南,也是我们批判后现代历史学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8.
19世纪以来的欧陆哲学,特别是以德国观念论为代表的思辨的历史哲学,强调内在地把握历史,以目的论方式思辨地构造一种普遍的世界历史,致力揭示历史与理性之间的辩证结构,但因之否定了历史的时间特征和经验实证性要求,弊端显而易见。德国历史科学对以黑格尔历史哲学为代表的思辨历史观进行了猛烈批判,认为历史不能被理解为哲学观念的纯粹表现,历史应当独立于任何先行预设的理性目的论,历史只表现自身,历史的价值也只属于历史自身。然而,德国的历史科学并没有为自己有效地证成历史的普遍基础,这迫使其不得不隐性回归黑格尔的唯心论,其对思辨历史哲学的反抗宣告失败。伽达默尔通过批判以兰克为代表的经验历史科学,将对历史理性的理解奠基在生存论现象学基础之上,超越黑格尔对历史理性的思辨构造,使理性与历史在哲学诠释学的历史性原则中最终消除彼此之间的紧张关系而达成动态协调。诠释学历史意识强调在人类有限理性前提下的审慎态度,因此实现了对历史理性真正的历史性理解。  相似文献   

9.
当今,历史虚无主义呈现出了学术化、理论化怪象,甚至妄图构建一个有牢固哲学根基的虚无主义历史观体系。因此,以哲学的态度深入到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中实为必要。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为这一批判提供了理论基点。现实性是历史的哲学维度。历史的现实表现为历史本质与历史现象的统一,表现为历史规律展开成实体性内容的过程,表现为主客体之合力的结果。历史虚无主义的哲学根源就在于历史之现实的“迷失”,主要表征为:历史认识中,非批判的经验主义;历史阐释中,非反思的唯心主义;历史评价中,非客观的形式主义。然而,仅从黑格尔“半科学”的历史观出发还不足以完成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彻底批判。马克思从历史的前提、历史的动力、历史的目的三个维度超越了黑格尔的历史观,从而为科学把握历史的现实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10.
在研究青年黑格尔派运动与马克思的关系以及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思想来源方面,契希考夫斯基意外地被学者们忽略了。契希考夫斯基作为青年黑格尔派中促成实践问题转向的第一个人,应该得到重视和进一步研究。他在《历史哲学导论》一书中,将行动与作为有机的历史总体联系起来,确证了历史和未来的可知性,建立起了以行动为基础的历史哲学,并明确提出实践哲学是哲学未来的命运。马克思哲学来源和形成史研究应该关注契希考夫斯基行动哲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文化哲学研究在取得丰硕理论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对自身进行理论定位的问题.纵观西方文化哲学研究的历史,新康德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等与文化哲学相关的学派,都把规范性作为重要的理论关注点,将它视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补充以中和其经济学定论的倾向.有鉴于此,我们不妨把文化哲学定位为历史唯物主义的规范性维度.  相似文献   

12.
卡西尔文化哲学有着深厚的哲学史基础,是西方哲学人类学和文化自觉的理论产物。文化哲学作为内在于现代西方主流哲学精神当中的一种基本理智运思方式,体现了人作为具体历史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实现了哲学向人的生活世界的回归,是哲学摆脱西方近代理性形而上学的困境、实现自我拯救与超越的有效途径。
Abstract:
Cassirer’s philosophy of culture is based on profound knowledge of history of philosophy and is the theoretical product of western philosophical anthropology and cultural consciousness.Philosophy of culture,as a basic rational way of thinking innate in western modern mainstream philosophy reflects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man as a concrete historical being and realizes the return of philosophy to the life world of man and is an effective way for philosophy to overcome the metaphysical difficulty in modern western reason and way of rescuing and transcending itself.  相似文献   

13.
西学东渐不仅客观上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个重要历史前提,而且引发了中国哲学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变革,推动了中国哲学从古代传统向近代传统的转变,从而使得最初在西方哲学传统中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通过中国化而对接上中国哲学传统和转化成中国哲学,并由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中国现代哲学的建构中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提供了可能。因此,可以说,没有西学东渐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深入研究西学东渐及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关系,就不可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西学东渐之间的密切联系决不意味着它是西学东渐史的一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本身并不属于西学东渐的范畴。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们通常所说的各种西学具有不同的理论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西学东渐具有不同的目的和社会性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西学东渐具有不同的结果和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4.
郭艳君 《求是学刊》2003,30(4):40-44
对马克思历史观的传统理解 ,人们过多地关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分析 ,并没有揭示其所蕴含的深刻的内涵。实质上 ,马克思是从人的生成来理解历史的 ,历史与人的生成过程是同一的 ,只有从人的本质及其存在方式出发 ,才能真正理解人类的历史。正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 ,马克思完成了对历史的理论分析与实践分析的转换 ,从而阐释了历史的双重内涵 :从哲学的意义上 ,历史是人自身的生成过程 ;对于每一个民族国家的历史 ,都必须进行具体的分析。只有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 ,才能真正理解人类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5.
揭示并切中当今的社会现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目前所面临的根本任务。黑格尔通过对主观意识及其外部反思的尖锐批判,第一次在哲学上揭示出理解社会现实的可能路径。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哲学的这一遗产,其批判的成果不仅瓦解了理念与现实的思辨唯心主义联盟,而且彻底重建了社会现实的本质性向度。在这个主题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康德主义解释势必意味着取消社会现实的那一度,意味着返回到主观意识的哲学,因而也势必意味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实际解体。通达社会现实的道路乃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生命线,而这一学说的真理性也只有在这条道路上方才能够持之不坠。  相似文献   

16.
贺来 《求是学刊》2012,39(4):5-11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认为,马克思哲学的思想来源在于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这种观点同时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的推广.俞吾金教授的《实践与自由》一书则揭示了马克思哲学的真正来源——作为现代哲学典范的康德哲学.马克思从康德那里继承并推进了“实践”和“自由”两大主题,其哲学体系的本质就是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7.
亓光  王晓冬 《学术交流》2006,(12):64-67
能源法哲学是人们对人类与能源沟通的价值原则和依据以及对人类与能源沟通中产生的知识体系的反思,它揭示了能源法运作的基本规律,说明了能源法的目的和意义,描述了达成上述目的和意义的原则与方法。能源法哲学既关注能源是什么,又关注能源法是什么并具有逻辑和语言的证明性。但是,能源法哲学并不是单向度的理论体系,它既需要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对能源法的根本性问题进行理性反思,又需要强调能源法的一般性和普遍性的法律价值。因此,在“能源法的哲学”和“哲学的能源法”的视野下,当代能源法哲学应该通过体系的理论性和现实性为人类社会揭示如何实现美好的能源生活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文化哲学已经成为中国哲学研究的热点,但还处于起步、初创、泛化而不精细的阶段,目前至少存在着实证性的,不自觉的,非反思的,知识学的,范式性的等几种文化哲学类型。造成中国文化哲学研究泛化和多样化特征的直接原因在于,它的兴起面临着复杂多样的文化景观和丰富多样的思想理论资源,而深层原因在于,尚未真正实现从意识哲学向文化哲学的范式转变,深化中国文化哲学研究的首要任务是推动理论范式的自觉,避免把文化哲学理解为一种部门哲学,而把它定位于一种通过回归文化而真正回归生活世界的哲学范式,一种新的历史解释模式。  相似文献   

19.
哲学的使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哲学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不能放弃对自身统一界说的追寻.对哲学的界说应参照科学进行,而探索科学尚未研究或不能研究的问题,就是哲学的使命.这一具有高度包容性的哲学界说,不仅有历史的依据和理论的证明,也能对"哲学无定性"、"哲学问题无定论"、"哲学无用"等一系列元哲学问题做出更有效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