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冷战后亚太地区出现了多边安全对话与合作的进程,这个进程对美国的行动自由、领导地位和安全存在等都构成了挑战.不同政府时期美国的应对方式和策略是不同的.老布什政府经历了从反对到接受的过程,倡导多边主义理念的克林顿政府是积极支持和大力参与,而坚持新保守主义的小布什政府则是工具性利用.亚太多边安全进程在未来的走向,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国的多边安全政策与行为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使得多边主义在全球取得飞速发展.冷战后至今,多边主义在东北亚地区取得一定进展.但由于东北亚地区现有的国际关系体系仍是双边主义性质的,以至于关于东北亚地区多边安全合作的探索都受其影响,难以取得根本性进展.从美国的战略选择出发,并通过分析六方会谈及中美日大国协调两个案例,我们将发现东北亚地区多边安全合作的艰难困境.  相似文献   

3.
李智 《理论界》2008,(8):197-198
朝核危机爆发以来,六方会谈作为有关各方通过会谈解决朝核问题的多边方式而备受关注。有关六方会谈能否提升为东北亚地区多边安全机制的讨论也由此展开。美国是东北亚地区外具有重大影响的国家,同时作为朝核危机的当事国以及六方会谈的与会国,美国因素对于六方会谈有重要影响。由于在东北亚地区的基本战略安排,美国对于六方会谈最初的定位选择、六方会谈的运作过程以及六方会谈的制度化建设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影响小.制约了由六方会谈岩展出杰北亚多曲害今机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意识形态在美国外交中的作用总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冷战终结后,冷战延续下来的意识形态却在美国对华外交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以"遏制中国崛起"为主的意识形态逐步成为美国制订对华外交政策的主流思想.不过,同冷战时期相比,其内容与功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意识形态更多地是作为宣传手段来推行势力扩张的强权外交政策.意识形态渗透到美国对华外交的各层次当中,与实用主义共同作用,从而构成了美国对华政策的两面性.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投资自由化的背景下,国际投资对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与国际贸易法相比,当今国际投资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缺乏统一的框架而零散地存在于单边、双边、区域和多边的专门或相关规范之中,这无疑是国际投资法律保障体系的一大欠缺。目前,在世界最大的国际经济组织WTO内进行多边投资立法尚存在障碍,将来制定多边投资规则必然要坚持投资保护、投资自由化和规制投资扭曲的原则,在双边和区域层面进行尝试的基础上,最终寻求在WTO层面解决多边投资协议问题。  相似文献   

6.
公司治理结构的本质是企业所有权的安排.在企业所有权安排上,公司经历了一个由物质资本独享企业所有权,到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分享企业所有权,再到利益相关者共享企业所有权的发展过程.相应地,在公司治理方面,企业经历了从单一的物质资本主导下的单边治理,到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共同主导下的双边治理,再到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平衡的多边治理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张曙光 《社会科学》2006,46(10):66-75
自上世纪中叶以来,美国针对外来威胁的战略选择集中表现为遏制,从而构建、推进了国际关系的冷战状态。大国的国家安全战略选择与冷战状态的起源和延伸存在关联。冷战作为一种国际关系状态生存的动因研究可从四项议题展开,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制定具有六个基本特征,美国遏制战略的多元内涵具有五种选择。依据国内外冷战国际关系研究的成果,可以认为,冷战有可能正在从国际关系的例外转成常态。  相似文献   

8.
冷战以来美国对朝鲜政策的演变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时期 ,朝鲜半岛是美苏冷战在亚太地区的前沿阵地。冷战的结束并未结束其地缘政治命运。当前围绕朝鲜核问题引发了人们对东北亚安全的日益关注。美朝关系是决定冷战后朝鲜半岛局势的主要因素。本文主要分析冷战以来美国对朝政策的演变及其原因 ,以更清楚地认识美国的全球战略  相似文献   

9.
张勇安 《中国社会科学》2012,(5):185-204,208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为了解决国内日益严重的吸毒问题,美国政府积极游说盟国土耳其放弃罂粟种植,从而揭开了两国长达10余年的外交纷争。美国的冷战战略是影响和制约两国关系的关键常量,而美国对土耳其展开的毒品外交常常与这一战略纠结在一起,对两国的同盟关系构成了一次重大考验。由于土耳其在禁毒问题上采取的"不合作"态度,美国政府的毒品外交呈现出了阶段性变化,即从单边施压到构建多边体系,继而以经济补偿的方式换取土耳其制定鸦片禁令。然而,通过外交施压换取的这一禁毒合作呈现出严重的"不对称性",合作关系因此变得异常脆弱并难以维系,而冷战格局和土耳其国内政局的变化最终导致两国的禁毒合作发生了转轨。这一变化乃是毒品消费国与生产国矛盾与分歧的重要表征,也是冷战缓和年代美国与盟国关系变迁的缩影。  相似文献   

10.
李玲 《南方论刊》2009,(9):62-63
文章解释了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内涵,陈述了后冷战时期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外交思想特点以及后冷战时期新保守主义对美国外交的影响,提出了新保守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壮大有赖于冷战的特殊环境。在全球化进程迅速发展,国家间的经济合作与依赖关系不断深化,所以会从根本上限制其对美国外交政策产生更大或更长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自由国际主义是对后冷战时期美国对外政策有着巨大影响的一种意识形态、国际秩序主张和国际关系理论流派.在不同时期,自由国际主义及其各项分支流派和理论,例如温和派和激进派,通过"旋转门"机制对冷战结束以来的美国历届政府的对外政策纲领和议程,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总体上,自由国际主义始终有着两面性,包括温和派和激进派的共识与分歧,以及扩张和参与两种政策孰重孰轻.  相似文献   

12.
冷战后中国多边首脑外交:作用与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的中国多边首脑外交成绩斐然,实现了主权、发展和责任三大利益需求;拓宽了范围与渠道,深化了内容与作用;今后加强实践与理论研究应成为其在新世纪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3,(9):124-130
"冷战"时期,美国大众文化的显性存在对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影响,往往是通过价值诉求等隐性存在的更张体现出来。而文化扩张如果达到了价值观的影响乃至塑形,对比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国家力量角逐,这种隐性殖民,其效果更为深长。论文立足于"文化扩张"这一视角,对"冷战"末期迪斯尼卡通片、流行音乐、牛仔裤这三种美国大众文化形态在中国的文化影响,做出了要略阐析,为我们管窥美国的大众文化全球渗透提供了参照。  相似文献   

14.
冷战结束后,美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军事联系一度减少.但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美全球军事战略重点向亚太地区转移,美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军事关系也重新日趋紧密.  相似文献   

15.
自冷战结束以来,国际政治学界对于东亚地区国际格局的现状与走势有诸多的看法.霸权、均势与美国的霸权均势是其关键词.然而,东亚地区日益增长的多边相互依存形势与多极化趋势有力的质疑了此类论断.  相似文献   

16.
冷战后,中东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有进一步突出之势。于是,美国制定了对中东加强民主攻势、致力于对中东石油的控制、实行军事介入和控制等中东战略。不过,美国的中东战略目前也面临诸多挑战。美国中东战略的实施给中国安全环境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17.
战涛 《东南学术》2012,(4):155-163
为了在一体化区域内实现投资的自由化,促进投资的便利化,保证投资的规范化,越来越多的区域贸易协定将投资安排纳入到其调整的范围之内,而与投资密切相关的税收问题的解决对于促进区域投资自由化无疑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区域贸易协定并不涉及与投资有关的区域内成员方的税收安排问题,国际双重征税、税收歧视、税收竞争等税收问题主要交由成员方之间签订的双边税收协定来解决。但是,双边税收协定在解决国际税收问题上却具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不彻底性和局限性。因此,要想实现投资的自由化,并以此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区域贸易协定的成员不仅需要签订双边税收协定,还需要在区域性多边税收安排的构建上作出进一步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东南亚国家联盟建立之初就与军事联盟刻意划清界限,在安全方面未做出任何共同的安排.在冷战结束以后,东盟的安全诉求逐渐从双边向多边转换,并开始尝试东盟框架下的军事合作.但是东盟框架内的军事合作仍然受到诸如威胁认知的不一致、目标与功能的限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与严格意义上的联盟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9.
金衡山 《社会科学》2012,(6):171-179
冷战与冷战思维起源于外交、国际政治领域,但很快就覆盖与蔓延到了文化及日常生活领域。好莱坞的电影制作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过程中,时常会有与冷战有关的影片出现,它时而置身前景,时而又退隐为背景,在冷战的不同时期,影片的表现方式和关注要点会有所不同,从中也可以看出冷战与美国社会与文化之变迁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农业生产的弱质性和粮食安全的战略性使国际农产品贸易往往充斥着保护主义因素。贸易惯例和规则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对不同产品的影响又存在着差异。为此,本文考察了双边和多边自贸区及WTO对全球和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推动WTO发展,对中国和全球农产品进出口均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WTO谈判进展缓慢,制度更新止步不前,严重制约了其对农产品贸易促进作用的发挥。当前发展迅速的双边和多边自贸区的建立,对WTO形成了有效补充;从各国及细分产品来看,双边自贸区建立,由于其针对性的贸易规则和时间短、见效快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双边农产品贸易发展,并很好地适应了各国对于农产品差异化定制需求;相反,多边自贸区建立的政治意图强烈,且针对农产品专门性的贸易规则不足,致使目前多边自贸区建立对全球及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有限,并未达到预期效果。未来,应不断规范贸易规则,更好地发挥WTO和FTA对全球及中国农产品贸易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