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当前,信任危机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从"三鹿奶粉事件"到"瘦肉精事件",从"郭美美"到"卢美美",从"卡尔丹顿服装"到"达芬奇家具",从"家乐福欺诈"到"台湾塑化剂",从"味千拉面骨汤门"到"肯德基豆奶门",从"中石化天价酒"到"听证专业户"、"甬温动车追尾"……老百姓不得不发出疑问:我们还能信任什么?"来自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微博)的监测显示,目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会议上指出,现在的社会,诱惑太多,围绕权力的陷阱太多。公务人员和领导干部,要守住底线。总书记的这段话警示我们,围绕权力的诱惑,看上去好像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其实往往都是精心设置的"陷阱",一旦掉进去,轻则使人身败名裂,重则坠入万丈深渊。  相似文献   

3.
政社关系学     
杨敏 《决策》2012,(1):18-21
政府"松了",并不必然对应社会"活了"。社会管理创新,关键在于赋权社会,而赋权社会,既需要自觉,更需要能力。浦东,峨山路613号。厂房很老,园区很"新"。这里是国内第一家公益服务园,也是浦东公益组织发展中心(NPI)的大本营。"恩派",与它的掌门人吕朝,近几年在公益组织的名声可谓无远弗届。  相似文献   

4.
正官,是众多职业中的一种。作为个体,选择"为官",就是运用合法的职位公权来服务公众、服务社会。从职业角度讲,"为官"必须尽官职所赋予的责任,如同当教师必须尽教书育人责任、当医生必须尽救死扶伤责任一样。"为官必为"就是必须安于自己的官职,勤守自己的官责;反之就是"为官不为",就是放弃做官应尽的责任,这是渎职。这种行为一旦泛滥,就有可能使整个社会沦为"无责的社会"。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官业群体看成是"无私奉献"的特殊群体,以至于忽视了官业群体本身是一个"俸禄"群体,即当什么级别的官,就有对应标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我国面临的各种问题,我们把当代中国社会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界定为"建立在合理利益和公正决策边界下的公众参与",并认为比较理想的社会体制是这样的:在合理利益和公正决策边界下,依靠社会自身的力量动员公众参与社会生活和公共事务,社会要受到约束,由国家来提供人人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推进中国社会体制改革,就要通过顶层设计和创新建立中国社会体制的"宏观调控与微观搞活"制度环境。要明确社会进步、社会秩序、社会和谐是社会宏观调控的目标,明确顶层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规定社会进步的目标、原则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6.
正这是一个被普遍接受的理论:我们生活在一个个社会角色中,而常常会失掉"真我"。我们每个人真的有"真我"吗?这似乎是个问题。其实,我们找不回"真我",因为它不存在。以孔子的方法论来推论,人的本性,在没有和他人产生联系之前,其本质是"空空如也"。一旦进入社会,我们就成为"社会人"——君子或小人——更好或更坏的"自我"。  相似文献   

7.
做好社会管理工作,党的领导是根本,政府负责是关键,社会协同是依托,群众参与是基础。在强化党政领导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社会各方的协同作用,更加注重拓宽群众参与的渠道路径,是新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方向。近年来,杭州按照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社会文明"三位一体"总体思路,积极探索社会共建共享机制,不断拓宽社会参与渠道,创新社会参与项目,健全社会参与机制,构建社会参与平台,培育社会参与主体,提升社会参与共识,以民主方式促进民生发展,在体制机制创新中锻造更加适应时代需求的社会管理"新格局",走出了一条具有杭州地域特色的社会管理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8.
社会契约思想对西方社会影响深远,它动摇了君权神授的根基,强调了"天赋人权",推动西方社会最终建立了民主国家。而卢梭是社会契约论中举足轻重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社会契约思想主要体现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文章围绕《社会契约论》中的社会契约、公意、政府三个方面展开思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从社会双向运动的视角研究政府治理,目的在于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内在协调。社会双向运动中出现的社会转型危机是每个国家转轨必然经历的阶段,而不是所谓的"崩溃论",政府治理是有效应对社会转型危机的必然选择。社会双向运动对我国政府治理的内在要求,既符合一般规律又具有独特性。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从社会管理创新到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反映了党对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和与时俱进。近十年来,如何理解社会协同概念、社会协同的路径选择与现实困境等方面的问题引发了学者们的热议。如何开展社会协同治理,已然成为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贾西津 《决策探索》2011,(23):42-43
长远看,有前瞻视野、厘清政府与社会边界的组织、能够成功转型的官办NGO,将可发挥其路径优势成为真正的社会组织;一旦社会市场开放,没有社会功能、依赖政策地位存活的组织只能被优胜劣汰。包括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也是单位体制下国家控制社会的手段,在当前多元化社会的有效力已经削弱,转型或是枯萎,是不可逃避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2011年7月23日发生的"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再一次集中反映出我国政府在应对事故中政府公信力的缺失。本文以此次"铁路事故"为研究个案,深刻剖析了公共危机治理下政府公信力从缺失到弥补,再到提升的路径探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府在处理事故中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引导公众的有序参与、建立"成立调查组+公布调查进程+处置人性化"的机制等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研究政府在降低社会成本中的角色和作用,首先探究了我国社会成本增大的原因,然后具体论述了政府在降低社会成本中扮演的角色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社会管理是现代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在当前社会矛盾多发、易发的转型时期,如何提高地方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尤显紧迫和重要。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管理创新,并取得了很多有效的经验。在肯定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社会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明显的不协调,如管理理念落后,管理力量分散、手段方法落后,管理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历史欠账太多,财政投入不足等等。"十二.五"期间,各地政府应更注重社会管理的创新,着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制。要充分整合基层、社会组织、公众等管理资源,加大财政、人才、信息共享、社会事业建设等方面投入,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取得实实在在效果。  相似文献   

15.
贺海峰  查英 《决策》2012,(1):25-27
"管"的思路在干部中还很流行。"管"有管制、控制之意,传统思维一说管理就是消除矛盾,就是维稳。对于社会管理,我们应当先理后管、多理少管。"社会管理热"的背后《决策》:政界、学界、媒体普遍认为,2011年中国政治与生活的关键词是"社会管理"。大家也提出了很多概念,比如"社会治理"、"社会重塑"、"社会重建"、"保卫社会"。为何会作出这样的判断?刘峰:这么多年以来,政府主导做的  相似文献   

16.
行政文化是行政管理的核心灵魂,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必须首先依靠服务型行政文化的建设。传统行政文化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并发扬光大的因素,但其中的糟粕对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又有着阻滞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建设公民社会,严格以"法"治"政",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从而为建设先进的行政文化提供动力、保证与活力。  相似文献   

17.
社论社评     
在不少地方,因为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对主政官员变动而产生的"集体情感焦虑",也屡有发生。和神木风波一样,提醒我们:消除群众的民生焦虑、政策焦虑,是对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的一个新考验,也是确保一方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2013年7月18日《神木人"定心丸"提醒了什么》人民时评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把现代社会称为"风险社会",危机频发成为时代的重要特征。各种公共危机、突发事件每天都会在新闻中大量出现,在我们幸福生活的同时,各种危机信息撞击着我们的安全感。  相似文献   

19.
不得已而为之的整顿"风暴" 面对土地治理整顿的"风暴",我们首先应该回溯一下历史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女性一旦进入权力圈,便不是原本意义上的一般女性了,其社会角色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部分女性进入权力圈后,常常在社会角色、性别角色、家庭角色的把握上找不着北,不能准确地"看自己",不能到位地"做自己",突出表现为三大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