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把"生态文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基本概念,这是马克思主义中的生态文明思想体系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与自然和谐思想在当今的丰富与发展."生态文明"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已经从战略高度来处理今天的"生态危杌",让我们看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2.
李玉香 《理论界》2013,(3):77-79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体现了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日益成熟。笔者认为,这一成熟思想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理论支撑,主要体现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普遍联系的观点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对立统一规律论证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可行性,质量互变规律运用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实践性诠释了生态文明建设要取得成效取决于实践。  相似文献   

3.
正一、问题的提出从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毋庸置疑,中国在过去几年的环境问题处理上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生态文明建设"这一目标还差之甚远,这种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是与中国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分不开的,在中国社会大转型的情境框定下,伴随着现代因素对社会的不断冲击和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两位一体"到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三位一体",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再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日趋完善的发展历程。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一次次升华,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5.
回顾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生态治理发展历程,生态治理模式的演进是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状况和历史背景密切相连的.从建党初期的以农村生态治理为主的土改型生态治理模式到建国初期的中央控制型生态治理模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政府—市场二元生态治理模式到新时代的多元主体协作生态治理模式,百年生态治理模式的探索为我们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在百年历史长河中,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一直都是中国共产党科学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治理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进程呈螺旋式升华.中国百年生态治理的现实启示是:生态治理模式的顶层设计、生根见效以及协调各参与主体间的合作离不开党的领导;只有持续提升党的生态治理能力,才能最终实现"为全国人民实现美好生活提供环境保障"的宏伟目标;坚持生态治理深化改革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必须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坚持多边主义生态治理原则.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党的十八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一,应贯穿到国家建设的各个方面中去。本文在探索生态文明与绿色旅游的辩证关系和分析茂名发展绿色旅游有利条件的基础上,从生态文明的高度为发展茂名绿色旅游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建议,为破解茂名旅游产业发展难题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主持人语随着生态危机越来越严重,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重视,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列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本专题就是围绕着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比较深广的探讨。2013年11月9至10日在海口举办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近三十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进入近代工业社会以后,工具理性的过度膨胀造成自然环境持续恶化。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逐渐把生态文明提上议事日程。基于全社会对"生态文明"的广泛关注,文章从人与自然的平等观这一视角对生态文明进行如下阐释:生态文明的提出基于一种平等理念、生态文明倡导人与自然的平等观以及基于平等观的生态文明的实现。希望籍此丰富和发展生态文明的内涵,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构建美好的生存家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生态社会主义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宿钟方 《理论界》2013,(8):79-81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北京"雾霾"天气的持续出现更是引起全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因此,中国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必须借鉴生态社会主义的思想。生态社会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从西方世界的绿色运动中开始兴起,由此成为全人类关注的焦点。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马尔库塞从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中寻找到了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渊源;本·阿格尔所著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系统的阐述了生态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把资本主义所产生的生态危机归结为消费异化所带来的后果。当今中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面临着资本主义国家当年所面临的生态问题。由此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形成了"五位一体"的建设总布局。我们应该借鉴人类历史上优秀的文明成果,合理吸收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去解决中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佟维 《兰州学刊》2008,(Z1):33-35
生态文明的崛起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生态文明建设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个新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科学诠释和运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和重大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十二五"规划纲要又将"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作为未来五年中国发展的重要目标。中国政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强化其生态责任,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处于向工业化转型时期的必然要求,更是解决当前诸多生态问题的根本途径。"生态文明就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改造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所取得的全部成果,生态文明是不同于工业文明的人类社会的进  相似文献   

12.
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法治建设的伟大历程中,我们实现了从人治到法制、又从法制到法治的不懈追求,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了宪法,使我们的治国方略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在这一法治建设的过程中,我国法治建设的脚步并没有停止在对法治形式的简单追求之上,而是在推进法治的历史进程中,将法治文明作为我们三十年来法治建设的重要价值目标。从而使这一更深层次意义上的法治建设目标成为了我们法治国家状态所体现的文明,并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一并成为我们制度文明建设的追求目标,推动了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这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完善,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严峻挑战,生态意识淡漠,资源瓶颈突出,环境污染加剧,法规监管缺位。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传统观念,加强生态法制建设,建立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完善生态治理机制,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4.
北宋以来我国的人口增长、土地垦殖和生态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北宋以来我国人口和生态问题演变的考察,本文认为北宋标志着我国生态问题的恶化由局部扩展到全国,这主要是因为北宋以来,我国的人口出现了持续而稳定的增长趋势。但是,我国的生态破坏并没有像世界历史上有些文明(如玛雅文明)那样威胁到文明的延续,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也许就在于我国广阔的地域条件使得过重的人口压力可以从生态受到破坏的地区转移到人口压力较小的地区。  相似文献   

15.
崔思朋  陶继波 《理论界》2013,(12):83-86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对环境和资源的开发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出了其承栽能力。进入新世纪,环境、资源、人口等问题日益凸显,影响到我们的生存。不可否认,这与我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不可分。生态文明理念以“直接解决与人类生存相关的生态问题”为己任。通过解读生态文明的理念,去践行生态文明中所倡导的生活方式,帮助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勾画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这一目标彰显了党以生态文明为导向,致力于改善生态民生,积极打造绿色中国、生态中国的执政理念。在美丽中国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党从三重维度提升自身软实力:从理念维度看,树立和谐生态价值观,增强党的政治价值观的感召力;从制度维度看,构建美丽中国建设的生态制度保障体系,增强党执政合法性的说服力;从行为维度看,构建包容与沟通的生态环境社会治理模式,增强党的社会动员力。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修复和保护,加强草原、森林、河流、湿地、湖泊、海洋等自然生态保护."[1]以上一系列论述体现了当前国家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切关注,这其中也包含湿地生态.对于正处于转型发展期的大庆市来说,进一步加强湿地生态保护不仅对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发展大有裨益,也将助力大庆打造"油城"到"游城"的亮丽生态名片.从法治视角出发,分析大庆湿地对城市发展重要意义,总结我市湿地保护面临的法治问题,探求法治举措,为大庆市湿地保护提供更为全面、具体、完善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8.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人为本";其次,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动力是"人";再次,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最后,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原则。因此有必要作理论上的分析,以期有助于我们掌握和实践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规律及其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从准备孕育到提出概念再到明确定位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在党的十六大以来正式形成,是破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面临着的诸多难题的紧迫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紧迫需要,是我国和广大发展国家跨越式进入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并驾齐驱新阶段的紧迫需要。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主要渊源,包括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论述和前期经验,国外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经验,中华文明中的生态文明智慧。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主要框架包括,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本质特征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价值目标是可持续发展,实践平台是两型社会建设,关键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实践路径,是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指引,搭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平台,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保障,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体制机制,营造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氛围,妥善应对全球能源和环境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高瞻远瞩地把"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写入大会报告,深入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和生态文明之间的紧密关系,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有着重大的突破和发展.生态文明是和谐社会进步的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生态文明是对中华文明生态智慧的继承,是对西方"控制自然"观的超越,倡导生态文明,重构自然、社会与人有机进化的合理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