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所说的哮喘包含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与支气管哮喘,是比较难治的疾病之一。伏天气温高,有利于药物渗透进入人体,是治哮喘的好时机。在此,笔者向读者介绍二则外敷效方。 方一:取白芥子21克、元胡21克、细辛12克、甘遂12克,共研为细末,贮于瓶中。使用时,取1/3药末,用生姜汁调制成膏状,平摊在6块方圆1寸的油纸上,在夏季三伏天贴于背部双侧肺俞、心俞、膈俞穴位上,4—6小时后取下,每10天敷1次,连续敷3次。疗效随治疗年限的延长而逐渐提高,以连续敷贴3个夏季疗效较佳。 方二:按2:2:1:1的比例,取元胡、白芥子、细辛、甘遂,研末,贮于瓶中。使用时,每次取10克药末,用生姜汁调成糊状,做成0.8平方厘米的小饼,中心放六神丸2—3粒,贴于穴位上。取穴定喘(双侧)、肺俞(双侧)、膏盲(双侧)、膻中,每年初、中、末三个伏日各贴药1次,每天3—6小时后去药,效佳。  相似文献   

2.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比较难以治愈的疾病,每当外感外邪侵入机体致抵抗力降低时,则哮喘发作。根据清代名医吴师机的理论“内治之理亦是外治之理,内治之药亦是外治之药”为指导理论,我们用外敷消喘膏加按摩治疗支气管哮喘,取得较好疗效。 一、消喘膏的配制:炙白芥子、元胡、细辛各21克,甘遂12克。共碾成细末密封待用,用时以鲜姜汁调膏贴  相似文献   

3.
王豪 《家庭科技》2009,(6):18-18
1.鲜马齿苋:鲜马齿苋120克洗净后,捣成糊状,涂敷患处,每日2次.经临床治疗多例,均在2天内治愈.本方对刚刚出现的带状疱疹,疗效满意. 2.鲜无花果叶:新鲜无花果叶适量洗净擦干,切碎捣烂,置瓷碗中,加适量食醋调匀成稀泥状,敷于患处,待药干后更换.经临床治疗20多例,均在1~2天内痊愈.  相似文献   

4.
1.鲜马齿苋:鲜马齿苋120克洗净后,捣成糊状,涂敷患处,每日2次.经临床治疗多例,均在2天内治愈.本方对刚刚出现的带状疱疹,疗效满意. 2.鲜无花果叶:新鲜无花果叶适量洗净擦干,切碎捣烂,置瓷碗中,加适量食醋调匀成稀泥状,敷于患处,待药干后更换.经临床治疗20多例,均在1~2天内痊愈.  相似文献   

5.
笔者运用自拟活血消肿膏外敷治疗软组织损伤后的瘀血肿胀323例,疗效满意。 治疗方法 血竭40克,芙蓉花叶200克,赤芍50克,黄芩80克,黄柏50克,生桅子60克,生大黄50克,姜黄50克,刘寄奴100克,花粉80克。将以上药(除血竭外)晒干共研细末,再加入血竭粉,用凡士林调匀  相似文献   

6.
大黄 取生大黄研成细末,用食醋调成糊状外敷,每日换药1~2次,一般用药3天即可痊愈。 大青叶 取新鲜大青叶60克,捣成糊状,均匀涂于肿胀处,每日换药1~2次。一般换药3~4次可愈。 仙人掌 取鲜仙人掌去刺、毛后洗净,捣成泥状(禁用铁器),加入95%酒精(蛋清亦可)调匀,敷于患处,每日换药2次。一般1~3天内治愈。  相似文献   

7.
涌泉穴位于足掌前1/3,“人”字凹陷处。中药外敷涌泉穴是中医内病外治的一种独特疗法,它是将药物敷贴于涌泉穴,让药物经皮肤由表入里,循经络传至脏腑,以调节脏腑气血阴阳,扶正祛邪,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急性扁桃体炎 取黄连30克、吴茱萸20克共研细末,混匀贮瓶备用。治疗时取上药适量,加米醋调成糊膏状,于晚睡前敷双侧涌泉穴,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第二天早晨取下。每日贴敷1次,3次为一疗程。  相似文献   

8.
笔者于1996年开始用中药外敷治疗小儿腹泻27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介绍如下。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用中药敷脐治疗,药物组成因证型而异。①寒泻:藿香、苍术、丁香、肉桂、胡椒各等份,共研细末,每次3—5克,用姜汁调成糊状。②热泻:黄连、黄芩、滑石、车前子、苍术各等份,共研细末,用藿香正气水调成糊状。③伤食:槟榔、焦山楂、炒莱菔子、黄芩各等份,共研细末,用米醋调成糊状。④痢疾:石榴籽、石榴皮捣烂。敷脐方法:首先将药物制成膏,外敷于脐部,用纱布敷盖,胶布固定。一般每日换药2次,3日为1个疗程。注意敷脐前应先用75%酒精消毒,以免脐部感染而影响药物吸收,在贴敷及换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局部皮肤,如有瘙痒、起泡、丘疹等过敏现象,应  相似文献   

9.
外用中药验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慢性中耳炎方药物及制备:鲜猪胆1枚,枯矾15克,冰片1克,将后两药装入猪胆内扎口,放阴凉处风干,将猪胆研细末贮存备用。功效:清热祛湿、消炎止痛。治疗时先将耳道用生理盐水或双氧水清洗干净,药棉拭干,将药末吹入少许,每日1~2次。  相似文献   

10.
笔者自1992年以来,用仙人掌鲜品捣烂成泥外敷治疗乳腺炎38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方法:仙人掌鲜品100~150克,去刺后捣成泥,加枯矾30克与鸡蛋清适量调匀,敷于患处,外用清洁纱  相似文献   

11.
自1998年2月—2001年5月,笔者用自拟中药灭癣膏外用治疗神经性皮炎15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一般资料 150例中属局限性者102例,泛发性者48例;中医辨证为风热湿蕴型者98例,血虚风燥型者52例。 治疗方法 灭癣膏方药组成:樟脑300克,冰片250克,白花蛇100克,苦参150克,水杨酸200克,枯矾250克,水飞雄黄250克,硼砂300克;上药共研细末,每50克药粉加凡士林120克调匀,外涂患处,每日3次,15天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1—3个疗程。但应注意糜烂(溃疡)处禁用本品。  相似文献   

12.
治疗方法大黄、黄柏、姜黄、白芷各20克共研细末,加甘油100~150毫升调成糊状。根据硬结大小取适量于纱布(2层)上,厚度与硬币同,四周向内折好,包严,敷于硬结处。每24小时更换1次,一般敷2~3次硬结变软。可同  相似文献   

13.
治疗方法取吴茱萸30克,研成细末,放入瓶中备用。每次取适量,用醋调成稠膏,晚上睡前敷于双足心即涌泉穴处,外盖塑料薄膜、纱布,用胶布固定。晨起去掉,每日1次。  相似文献   

14.
神仙粥     
配方:山药30克,芡实15克,粳米60克,韭菜籽10克。 制作:1、采购河南汤阴山药,江苏或湖南的芡实,北方产的韭菜籽,共研成细末,备用;2、将粳米淘后,入锅中,加水适量,再加药末,小火煮成粥;3、空腹食之,食后饮热酒3小杯。  相似文献   

15.
正有些人认为疝气非手术开刀不能好,其实不然,一些小验方也可根治疝气。内服方:桔杭、木香、荔枝、柴胡、八月瓜壳、厚朴各10克,川楝子、白芷、桃仁、青皮、小茴香各7克,大茴香、海藻、昆布各3克,水煎服。外用方:青盐、雄黄、白矾、花椒、樟脑粉各10克,蓖麻子50粒。一起研成细末,分成5份。每次将1份用开水调成糊状,敷在左  相似文献   

16.
民间医生知方不多而用之颇验,或单施以手法,或就地取材,皆应手而效,所谓“单方一味,气死名医”,兹就所见介绍如下。开鬼门法治隐疹隐疹即西医的荨麻疹,以其隐隐约约在皮肤之间, 发而多奇痒难耐,故得名。用“开鬼门”法治疗:白矾30 克,铅丹25克,胡椒6克,消石3克,共研极细末,收贮。用时以上好醋酸调匀,握在手中(男左女右),令病人侧  相似文献   

17.
1.嗅药。取川乌、草乌、香附各0.5克,研末,绢包塞入鼻孔,一般10—20分钟即止痛,持续10分钟后取出,连用2—3日即可。 2.药熨。小茴香、吴茱萸各60克,加食盐250克,炒热,包紧后趁热熨敷下腹部。 3.敷脐。没药20克,乳香15克,元胡10克,细辛8克,朱砂2克,共研末,瓶装。月经前一日取药粉6克,加面粉及米酒适量,制成小药饼,敷贴肚脐,胶布固定,一日换一次,连用3—5日即可。  相似文献   

18.
微波食谱     
八宝饭 原料:糯米500克,红豆沙200克,猪油、蜜饯、糖、水各适量。 糖浆做法: 1、将4大匙冰糖及1杯水,放在碗内,包上胶膜,用强火煮4分钟。 2、淀粉2茶匙与1大匙的水调匀,再调入糖浆中,快速搅拌至稠状即成。  相似文献   

19.
鲜奶或奶粉150克、白糖50克、鱼胶2克、鸡蛋60克、生粉15克、食用香精如:菠萝、香橙、杨梅等香精少量。 1.鸡蛋洗净,用开水消毒,再打蛋液。 2.生粉用少量水调匀。 3.鱼胶先用水浸透,再放入锅内炖溶备用。 4.将奶煮沸,再将稀释的生粉、炖溶的鱼胶慢慢倒  相似文献   

20.
治眩晕验方     
① 夏枯草、荷叶、竹叶、蒲公英、菊花各50克,研为细末,装入布袋中,当枕芯用.连用1~2月.适于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 ②灵磁石10克,研为细末,分成2份,用纱布包裹,塞于双耳中.每日1~2次,每次1小时,连用5~7日.适于肾虚眩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