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安史之乱到唐宪宗中兴这一时期 ,是唐中央和藩镇对抗的中唐时期。这一时期经肃、代、德、宪四朝 ,唐中央和地方的藩镇势力相对抗 ,几经周折和反复出现了宪宗的中兴 ,使唐王朝有了回光返照的迹象。但是由于唐宪宗朝的藩镇政策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所以只能是一个暂时的盛世 ,而矛盾却在激化。这一中兴 ,使唐王朝结束了和藩镇对抗的中唐时代 ,进入了藩镇割据之势横流的后唐时期  相似文献   

2.
由于唐朝政治渊源与形成过程的特殊性,作为国家权威象征的官服系统不可避免地内化了各类北方民族文化成分。其在形成自身特征同时,也完成了古代官服由汉魏传统向新式"唐冠带"的转型。作为盛世制度,"唐制"成为后继正统王朝官服建制最主要"蓝本";其还借助国家礼仪与政治结构平台,对后世民族认同与历史记忆发挥了深刻的隐性影响。  相似文献   

3.
梁红仙 《社会科学家》2012,(6):126-130,135
唐玄宗统治的开元、天宝时期,开创了"开元之治"的大唐盛世局面,进入唐王朝的全盛时期,也迎来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高峰期。开元时期宽松开明的政治环境,繁庶的农业经济以及中外交通的发展,造成了此时文化上的大发展。本文以唐玄宗统治的盛唐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盛唐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及其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对当前我国文化价值体系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开元之治     
唐玄宗统治的开元时期(公元七一三——七四一年),史称“开元之治”,是封建史家和诗人长期所称颂、讴歌的“太平盛世”,是继“贞观之治”之后,唐王朝出现的第二个盛世。它之所以出现在武、韦统治之后,绝非偶然。本文拟就“开元之治”出现的社会历史条件,以玄宗为首的统治集团在形成这种局面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历史地看待这个时期等方面作一初步的探讨。一武周代唐,是唐王朝政治史上一次重大的波折。武则天执政时期的种种政策、措施固然有其积极的一面,不过,从整个来看,从武则天临朝称制到睿宗(六八四——七一二)二十多年的统治,给唐代经济、政治以及社会风气造成的混乱,也是无可否认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5.
武周时期壮族文人留下的《大宅颂》与《智城碑》,是大唐文化与岭南文化之结晶。本文从两碑及六合坚固大宅遗址看武周时期大唐文化对南方文化之渗透与施及,以窥视唐王朝羁縻制度、儒家思想、建筑艺术及文体风格等对于岭南文化的影响,从而了解唐王朝之盛大及文化发展之规律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改革中兴之举,要么再造盛世,要么实现了社会稳定,大大延缓了王朝衰退的时间。通过借鉴贯穿汉、唐、明、清四大王朝的中兴之路,其内在逻辑共性主要在于:贤君勤政或能臣主事是决定中兴的最主要的前提条件;而政策宽严适时应世、宽不失法、严不失德才是中兴改革之法;坚持宜稳不宜急、静水流深、持续不辍原则才有利于开辟中兴之路;坚持思想统一和外敛内稳的策略才能保证具体中兴革新措施顺利贯彻。这对我们现代全面深化改革有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7.
论唐玄宗李隆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唐玄宗在继位之前,善于在统治集团内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积累自己的政治斗争经验,凭着自己的胆识和才干,夺取了皇权,是一个“英断多艺”的精明能干的青年政治家。即位之后,他以振兴唐王朝为己任,励精图治,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开元盛世”。唐玄宗的前期,不愧是继太宗之后的“明君圣主”,是值得我们肯定的。天宝之后,唐玄宗怠于政事,造成外戚宦官专权,政治腐败,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最终爆发了安史之乱,唐王朝从此由盛转衰。对于这一段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混乱,唐玄宗有着不可推卸的罪责。  相似文献   

8.
唐朝从开元盛世骤变为安史之乱的历史原因,向来是学术界很注目的一件事,已经有不少的研究和探讨;但就其可资为鉴的深层现实意义讲,我认为还有再探之必要。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唐朝是最为隆盛的一个王朝,而“开元天宝盛世”又是这个盛朝的最鼎盛时期。文史学家以“初、盛、中、晚”界分评定有唐三百年的发展状况时,毫无疑问的将这一时期称之为“盛唐”。然而,恰恰就是在这样一个盛唐盛世,却爆发了危及唐朝统治,至少是结束盛唐气象的“安史之乱”。这盛世危局的骤变,不但向历代的统治者敲响了警钟,也给后人留下了深深的思…  相似文献   

9.
唐王朝对渤海的王位继统是进行有效管辖的,而且这一管辖是建立在肃慎族系周秦至隋唐漫长历史时期逐步形成的与中原王朝友好、学习和臣服的历史基础之上。从管辖的技术层面看,唐王朝对渤海的管辖基本遵循“不断册封”和“遵从渤海”的两大原则。从效果上看,唐王朝的管辖起到了稳定和提振渤海社会以及巩固唐王朝东北边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唐朝     
《中文信息》2007,(6):54-78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从李渊建立唐王朝到灭亡,前后经历了三百年的历史。在这期间,包括武则天在内共有二十一个皇帝。这二十一个皇陵中有大部分都建造在陕西省的关中盆地、黄土原和北山岭的顶部。这种依山背原、两翼展开、面临平原、并且隔渭河与都城长安相望的布局,体现了唐王朝的博大气垫。尤其是那些倚山而建的帝王陵墓,气垫更是雄壮异常。宏伟孤耸回绝的陵园主峰,广阔浩大的陵园区域,庞大的皇亲勋臣陪葬墓,威武雄壮的神道石刻,使唐代皇陵和大唐盛世一样,在中国皇陵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称它为中国皇陵继秦汉以后的第二次发展。  相似文献   

11.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日益衰败。其原因不仅由于藩镇林立割据,更重要的是兵变迭起。唐朝后期兵变对于继盾之后的五代十国和赵宋王朝的政治结构,影响很大。本文仅就唐末兵变有关的几个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唐末兵变频繁唐朝的同势在玄宗统治时期达到了鼎盛时期,即史书所称的“开元盛世。”但天宝十四年的“安史之乱”,动摇了唐的统沿基础,使唐王朝开始衰败.在唐朝后期的150多年的政治局势中,落镇林立和藩镇割据是其突出待点。有论“天下尽裂于藩镇。”其实,也不尽然。藩镇内部后期也动荡不安。频繁兵变即是一大特色。据《资治通鉴…  相似文献   

12.
试论唐代有关南诏的诗歌——兼谈边塞诗评价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学术界围绕唐代边塞诗的评价问题开展讨论,不少同志认为:边塞诗包括描写民族关系、边塞战争、边疆风物、行旅离别等多方面的内容;边塞诗派,是伴随着唐中后期的民族矛盾而逐渐形成发展的。而盛唐至晚唐的民族矛盾,据《新唐书·突厥传序》称,当时与唐王朝抗衡的有:“突厥、吐蕃、回鹃、云南”。这里的云南,指当时的南诏政权。由于种种原因,有时它单独与唐发生矛盾,有时,又与吐蕃联合对抗唐王朝,成了唐王朝的西南劲敌。因而,在唐王朝与南诏的民族斗争中产生的诗歌,是唐代“边塞诗”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称雄在黄巢起义失败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黄巢起义、藩镇割据、宦官之乱、朋党之争使光辉灿烂的唐王朝终告崩溃。继之而起的五代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又一个动乱的时代。杨师厚就是唐末五代社会巨变中,从战争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枭雄,后来成为朱梁王朝的股肱之臣。杨师厚对朱梁王朝的兴衰成败和五代十国的历史进程至关重要,他在推动朱梁王朝的建立,稳定朱梁王朝的统治、平定朱梁王朝的叛乱等方面都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对杨师厚在朱梁王朝的兴起、发展、巩固、覆灭过程中的作用等都做了具体分析与探讨,并力图厘清唐末五代之际的历史发展走向及其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14.
在公元七世纪至九世纪,强盛的李唐王朝以自信的心态看待域外世界,其开明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吸引了大量域外商人、僧侣、学者入唐经商、传法、学习.通过九世纪的日僧圆仁、阿拉伯商人阿布·赛义德、新罗学者崔致远等人的著作,能够清楚地看到李唐王朝的域外形象,并由此可以雄辩地说明一个国家良好的域外形象与增强其国力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5.
松赞干布是吐蕃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具有政治、军事天才的领袖。他目光敏锐,从长远战略观点出发,一生致力于对唐亲善,大胆内向唐王朝,不断引进中原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有力地推动了吐蕃社会向前发展。正是由于他的努力,奠定了吐蕃和唐朝二百  相似文献   

16.
唐代营州政府经济职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营州是镇守东北边疆的重镇,辖境内民族众多,社会经济成分复杂,发展程度各异,作为唐王朝设立在东北边疆地区的唯一内地型府州,营州政府对辖下核心区正州、边缘区城傍羁縻州、监管区诸少数民族羁縻都督府具有不同程度的经济职能,如征收赋税与土贡、经营屯田、管理互市等。诸种经济职能的实施,既加强了唐王朝对东北边疆诸族的统御,同时对于唐王朝管辖与控制东北边疆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隋唐开国承北方诸民族融合之风俗,尤其是西域的习俗渗透到唐王朝各个方面。多民族文化交融为文学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促进了唐代文学的繁荣;是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孕育、催化了灿烂的唐代文学硕果。其中,西北民族文化、外来佛教文化等对唐代文学的影响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唐、蕃和盟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大量史料进行研究分析后认为,唐王朝、土蕃和盟的次数应当是十次,而不是过去说的六次或八次;唐、蕃和盟的频繁与吐蕃当时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唐、蕃和盟虽然屡盟屡毁,但仍有其积极作用:和盟促进了双方使臣的友好往来,减少了战争,促成了和亲,促进了双方贸易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9.
唐代是中国封建文化高度发展和繁荣的时期,对外开放政策是促进这种文化鼎盛的重要因素之一。唐王朝在积极的对外交往中,不断地吸取欧、亚各国文化的精粹,使之与传统的汉文化相融合,创造出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这种文化不但标志着汉文化的成熟和具有世界的先进性,而且还标志着以唐代中国为核心的东亚唐文化圈的形成。它促进了东亚各国文化的发展,成为新罗、日本等国封建文化的母源,对于促进地区性的和平和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中唐边塞诗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唐时期的边塞诗,继承了盛唐边塞诗的优秀传统,以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和现实主义精神,突现于当时。有些佳作,堪与盛唐边塞诗媲美。不过这种看法,至今还不普遍,需要进一步阐明,故作简论如下: 一 边塞诗是否可取,决定于边塞战争的性质。中唐时期的边塞战争,基本上是由吐蕃、党项等部族发动的掠过战争。范文澜《中国通史》认为:唐与四方部族的关系有两种,一种是内附关系,一种是朝贡关系。这两种关系,决定了中唐时期边塞战争的两种不同的性质。 所谓内附,是在内附国设置州县,建立唐王朝地方政权。《新唐书·地理志》载:“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这些羁縻州不仅受唐王朝的统一管辖,而且成为唐王朝的一部分,虽具有一定的自治性,但仍可视为唐王朝的地方政府,理由简述如下: 政治上,唐皇帝以“天可汗”的名义在各羁縻州行使职权,各羁縻州的都督或刺史得到册封后,方可视事,这就保证了唐王朝的统一领导。军事上中央与羁縻州相互支援。经济上更是互通有无,携手共进。羁縻州保护了唐的丝绸之路,对唐的经济发展起了很大作用。唐以其先进的生产力,有力地推动了边疆地区的生产。由于唐朝这些政策大得人心,一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