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村民自治是农村法治的核心,蕴藏着四个方面的农村法治内容:维护民主宪政、维系社会秩序、保障社会公平、保护人身自由。村民自治是农村法治生成和运作的基础,村民自治的过程实质上是农村法治的过程,农村法治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村民自治法治功能的发挥。但因受传统文化束缚、民主基因匮乏、经济发展滞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村民自治激情多于理性,实践运作与理想形态还有较大差距。要促进农村法治的实现,就要培养农民的民主主体意识;健全村民自治的民主机制;夯实村民自治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我国农民民主意识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培育农民民主意识的对策和措施,以期对我国农村村民自治、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及构建和谐农村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村民自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农民的伟大创举,是一项全新的民主事业,它给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村民自治的兴起和发展,丰富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宪政的实践。村民自治对我国民主宪政的发展、公民意识的形成及公民政治参与的有序扩大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农民思想政治素质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的思想政治素质是通过农民的民主意识和政治参与热情反映出来的。通过对我省农民思想政治素质即村民自治和农民的民主意识的调查表明,农村村民虽有强烈的参政意识,但由于民主素质的不高,极大地制约着农村民主化的进程;同时,民主制度存在着权力位移等问题。总的说来,我省农民的思想政治素质在稳步提高,民主政治建设逐步走上了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5.
村民自治是广大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制度.而作为国家基层政权的乡镇政府,在进行行政管理中与村民自治有着种种矛盾与冲突,这种矛盾与冲突既不利于村民自治的发展,也于国家的基层管理无益.为此,应从法律、制度层面及村民的民主意识方面来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6.
该文综述"村民自治与新农村建设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颁布二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各种观点,回顾了村委会组织法试行以来所取得的成绩,总结了二十年来村民自治及村级民主选举的实施赋予农民的民主权利,分析了当前村民自治实施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村民自治的未来走向,揭示了村民自治将对乡村及整个国家的政治民主和政治制度改革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很多困难,如受历史文化影响农民宗族观念重,民主习惯未形成,参政能力不平衡,村民自治不完善等.要通过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村民的自治意识和参政能力、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壮大农村经济实力等途径,逐步完善农村基层民主.  相似文献   

8.
农民是村民自治的主体,只有他们真正地参与进来,才能焕发村民自治的内在生命力。现阶段,农民的民主意识在不断增强,农民参与村庄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在提高,但是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村民自治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过渡,与之相对应的各项配套设施有待不断完善。健全的民主制度是农民参与的基本保障,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是刺激农民参与的关键因素,政府的积极引导是农民参与有序发展的最后保障。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村民自治运行的困境及其解决思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村民自治在现实运行中出现了困境状态:村委会组织地位尴尬,乡村关系、两委关系难以协调;村级民主选举单一推进,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严重滞后;村民自治的动力资源严重匮缺和流失.要推进村民自治进一步发展,必须改革乡政体制,推进乡级民主和基层党内民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的法律体系,加强对农民和村干部的政治教育,同时应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并坚持村民自治各项制度建设的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和村民 我国改革进程中农民政治心理的变化          自治制度的推行, 农民的民主意识、参政意识明显增强。但农民传统政治心理中的消极部分未完全克服, 形成了当前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的心理障碍。我们应扶持农村经济的发展、完善有关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和法律、提高农民素质,以建构优化的农民政治心理, 加速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村民是村民自治的主体。实现村民自治的重要基础是村民的自治意识状况。检测村民自治意识状况的指标可有多种,其中包含的重要指标有:认同和归属意识指标、民主参与意识指标、助人服务意识指标、自我教育意识指标、依法办事意识指标。  相似文献   

12.
和谐秩序建构中农民政治权利保障是推进农村民主化进程的必要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实现农村社会稳定的稳压器,是全面发展的保障。现实中,农民存在权利表达渠道过窄、参政机会较少和村民自治运行中形式化倾向严重等现象。究其原因,不仅有国家立法阙失、农民维权组织的缺位;更是社会歧视的广泛存在,农民政治权利主体意识阙如的结果。赋予农民国民待遇、畅通利益表达渠道、优化村民自治,强化民主程序等必将成为保障农民政治权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论和谐社会秩序建构中发展权视野下的农民政治权利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秩序建构中农民政治权利保障是推进农村民主化进程的必要条件,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是实现农村社会稳定的稳压器,是全面发展的保障。现实中,农民存在权利表达渠道过窄、参政机会较少和村民自治运行中形式化倾向严重等现象。究其原因,不仅有国家立法阙失、农民维权组织的缺位;更是社会歧视的广泛存在,农民政治权利主体意识阙如的结果。赋予农民国民待遇、畅通利益表达渠道、优化村民自治,强化民主程序等必将成为保障农民政治权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受到来自文化、经济、政治的影响,观念中的清官意识与实践着的村民自治相并存,构成了当代中国民主的新格局。民本主义是中国传统政治学说中包含民主因素的思想,但并非现代意义上所说的民主。村民自治为中国民主的进一步演进,提供了一个相对正确和规范的初始形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自1988年试行村民自治制度以来,以"四个民主"为内容的基层直接民主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新农村的建设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然而在村委会选举中存在的贿选现象严重危害着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文章从实践出发对"贿选"做出了初步的界定,并分析贿选现象的出现有经济利益的诱使、民主意识的淡薄、规范程序的缺失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四个主要原因,最后提出治理贿选问题的对策与建议,认为须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教育,并增强农民民主意识;规范选举程序;加强"四个民主"整体建设等方面来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6.
公民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主体性条件。传统社会我国农民臣民意识浓厚而公民意识缺失。为了培育农民的公民意识,必须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宪政载体作用。村民自治为农民公民意识的培育提供理论基础、制度平台和实践基石。优化村民自治,促进农民公民意识的培育,不仅要创新自治制度,提供制度保障;而且要实现村—社联动,提供平台保障;更应落实村务公开,提供监督保障。  相似文献   

17.
公民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主体性条件。传统社会我国农民臣民意识浓厚而公民意识缺失。为了培育农民的公民意识,必须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宪政载体作用。村民自治为农民公民意识的培育提供理论基础、制度平台和实践基石。优化村民自治,促进农民公民意识的培育,不仅要创新自治制度,提供制度保障;而且要实现村—社联动,提供平台保障;更应落实村务公开,提供监督保障。  相似文献   

18.
民主政治建设是一种国家主导的民主制度建设与社会主义主导的社会民主培育的双向互动过程。80年代以来农村基层民主———村民自治的建设与发展不失为我国当代民主政治建设的一条特殊路径。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村民自治在我国农村地区普及率不断上升,村民自治的内容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村民自治的规范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村民自治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村民自治才能进一步健康发展,能够使政治民主化在农村先行一步,成为现阶段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起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实行村民自治是中国农民建设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村民选举权利是宪法规定的村民自治权的一种.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我国于1998年正式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该法对村级选举做出了规定,从法律上保证了村民自治机制的实现.但是,该法本身在贯彻实施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民自治的实现.本文试从这一角度出发,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措施,以期促进我国农村村民自治机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村宗族在村民自治过程中的作用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宗族价值观和村民自治的民主精神之间存在本质性的矛盾;另一方面,农村宗族的存在可以作为一种制衡性力量,帮助农民抵御地方政府和黑恶势力的不正当干预,从而保障村民自治的正常开展。随着村民自治和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开展,宗族和村民自治的民主精神之间的本质性矛盾将日渐凸显,但宗族的复兴也是其现代化的过程,对宗族加以正确的引导,它可以向新型农民组织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