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代,通过科举、门荫以及流外等途径获得吏部铨选资格以及大量停替待选的六品以下前资官组成了选人这一庞大的群体。选人能否被注授官职,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唐代选人都是要经过一定的守选期才能被正式注授官职,因此,守选制度是唐代的一项重要制度。由于唐代选人守选的实际情况以及选人守选制度在唐前、后期有不同变化,因此研究这些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唐代选人的守选制度。  相似文献   

2.
唐代,通过科举、门荫以及流外等途径获得吏部铨选资格以及大量停替待选的六品以下前资官组成了选人这一庞大的群体.选人能否被注授官职,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唐代选人都是要经过一定的守选期才能被正式注授官职,因此,守选制度是唐代的一项重要制度.由于唐代选人守选的实际情况以及选人守选制度在唐前、后期有不同变化,因此研究这些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唐代选人的守选制度.  相似文献   

3.
中晚唐铨选制度变化与科举及第入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滢坤 《人文杂志》2002,(4):110-116
开元以后 ,选人要升迁中央清望官者 ,需先历州县佐官的原则逐步确立。《循资格》又确立了按选人资历深浅叙阶。在这种情况下 ,及第举人参加吏部铨选艰难 ,迫于铨选制度的压力而大量涌入藩镇。肃宗、德宗对诸使、诸州自择佐官采取了限制措施。此后 ,元和十五年奏、大和三年奏、大和九年奏、会昌二年《加尊号赦文》、会昌五年六月敕、乾符二年南郊赦 ,都在不同程度上放宽了入幕及第举人的考限 ,超资授官 ,为科举出身者入辟使府 ,超资升迁中央次清官、清望官 ,开了方便之门。在中晚唐使府与中央的用人关系方面 ,诸使府辟僚佐 ,各自精求 ,务在得人 ,以重府望。中央需要人才 ,又取自方镇 ,及第举人视朝廷为“日月”、“霄汉” ,并多能迁至卿相  相似文献   

4.
<正> 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王船山,政治伦理思想丰富而又精深,其中关于治理国家必须德法结合的思想,对于今天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仍不失其重要价值。 1 王船山反复强调德法并重。他说:“且夫国家之政,虽填委充积,其实数大端而已:铨选者,治乱之司也;兵戎者,存亡之纽也;钱谷者,国计之本也;贼役者,生民之命也;礼制者,人神之纪也;刑名者,威福之权也。大者举其要,小者综其详,而莫不系于宗社生民纲纪风俗之大。其纤微曲折,皆淳浇仁暴之机也。”这就是说“礼制”和“刑名”同“兵戎”、“铨选”、“钱谷”、“赋  相似文献   

5.
明代国子监生是文官的后备人才。国子监生经历积分、历事听选等阶段,经由吏部铨选授官。明中后期以来,明廷推行捐监制度,大量捐监生涌现,国子监地位下降。因官位有限,监生淹滞于监中,常候选数年却不得授官;同时明廷财政困难,教育经费紧缺,故而推行监生捐纳铨选入仕制度。监生通过捐纳免历事、听选,遥授、预纳和加纳授官等,虽部分缓解监生长期候选压力,却打乱了监生入仕之平衡,造成铨叙混乱,加剧卖官鬻爵之风的盛行。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 :“反腐败斗争应该逐步加大治本的工作力度 ,努力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纵观古今中外 ,腐败者违法犯罪现象是权钱交易 ,可见 ,腐败的根源在于本应为大众服务的权利被人为的私有化与商品化。机制靠人去创建、完善 ,方针政策靠人去执行、贯彻 ,人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和关键。因此 ,反腐败源头治理的首要问题是搞好掌权者的“人头”治理 ,而“人头”治理 ,重在选人、用人和“管人”。一、选人———体现“三公”。“人头”治理 ,选人是前提。公平竞争、公正评价、公开操作是选拔掌权者的三个基本要素 ,也是杜绝跑官要官、买官卖官…  相似文献   

7.
十五世紀初叶,正是我國偉大的鄭和使团奉使亚非國家的期间。然而凡是讀了“明史鄭和傳”里“鄭和云南人,世所謂三保太監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監。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蹤迹之;且欲擢兵異域,示中國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將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金幣,造大船修四十四丈、廣十八丈者六十二。……以次偏历諸番國,宣天子詔,因給赐其君長;不服,則以武攝之”(明史卷三百四“鄭和傳”)这一段話的人們,都会發生这样的錯觉:第一,認为鄭和只不过是永乐皇帝的私人侍从官,而以武功著名的人物。第二,認为这种通使“西洋”的目的和任务,只是为了解决封建統治者  相似文献   

8.
唐代京官俸料开支的管理是国家财政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迄今为止,言及者阙少.笔者仅就此问题作一粗浅探讨,就教于方家学者. 唐代管理京官俸料开支的部门先后有金部司、太府出纳使、度支使司(下称“度支”)、户部使司(下称“户部”)等,其中“户部”开支官俸料不但时间很长,而且变化很大,构成一个特殊而重要的阶段,这里仅这一阶段的起止时间及有关原因略作稽考. “户部”开支京官俸料始于何时,有关记载稍有歧异.《旧唐书》13《德宗纪》贞元四年(788年)正月:“辛巳,李泌以京官俸薄,请取中外给用除陌钱,及缺官俸、外〔官〕一分职田、〔停〕额内官  相似文献   

9.
张东光 《晋阳学刊》2012,(6):95-100
南曹始设于总章二年,是唐、五代铨选考试的资格审查部门和尚书省的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其主管官员称为判南曹,一般工作人员有南曹令史等。主要职责是把选人的报名材料与人事档案对照勘核,以决定留放。唐后期至五代,南曹有"锁宿"之制,专门对选人应试资格进行磨勘。  相似文献   

10.
从来没有人认为真语句 ( P)缺乏语义。按逻辑 ,“非 P”也有语义 ;重言句“P或非P”和矛盾句“P且非 P”也有语义 ;由“自涉”产生的隐蔽矛盾“言尽悖”( Q)也有语义。古哲们从未指 Q缺乏语义以回避矛盾。当然 ,我们可以从 Q本身有无价值 (意义 ) ,说 Q者有无意图、目的 (意义 )等方面来审查它。由于 2 0 0 0多年来“强化谎者”论题未能被消解 ,人们才“特设地”回避、压制或消灭矛盾 ,指它无意义 (大多数论者没有分辨“语义”和“价值”) ,借此消解论题的“矛盾被证”。但是 ,矛盾必有语义 ,矛盾可以保留 ,而悖论性论题犯了“复合命题”谬误。这样就消解了“矛盾被证”,替辩证派和逻辑派评出公道。“意义”也可解作“经验内容”,矛盾句肯定一切事物 ,有太丰富的经验内容 ,自然有语义 ;而重言句虽然有语义 ,但是它空无所指 ,没有肯定任何事物 ,所以没有经验内容  相似文献   

11.
乍一看来,掣签授官制(通过抽签来决定官员的任命这一程序)的起源与历史是一个较为边缘的课题。然而,仔细考察,就会发现它并不只是制度史中无足轻重的问题。令人深思此问题的一个原因是,“铨选”——换句话说就是找到管理帝国的合适人选,或日“得人”——往往被视为吏部这一中央政府中最重要部门的最关键任务。正如南宋著名学者和政治家叶适(1150—1223年)所言:“夫甄别有序,黜陟不失者,朝廷之要务也”,“吏部者,朝廷喉舌之处也。”顾炎武在《日知录》“铨选之害”中引用了叶适的这些言论,并对本文将要涉及的一些问题已有所论述。  相似文献   

12.
为政之举在于人,选人用人是关键。选人用人,标准当先。德才兼备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选人用人标准。怎么选人用人?党中央要求“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而这一标准和方法的具体化,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那就是“靠得住、有本事”。  相似文献   

13.
“都官”颜注申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官”一词,秦汉出土文字及典籍习见。其见于睡虎地秦墓竹简者,如: 1.“今课县、都官公服牛各一课,卒岁,十牛以上而三分一死;不盈十牛以下,及受服牛者卒岁死牛三以上,吏主者、徒食牛者及令、丞皆有罪。内史课县,大(太)仓课都官及受服者。” (《厩苑律》) 2.“县上食者籍及它费大(太)仓,与计偕。都官以计时食者籍。” (《仓》) 3.“宦者、都官吏、都官人有事上为将,令县黄(贷)之。” (《仓》) 4.“都官有秩吏及离官啬夫,养各一人,其佐、史与共养;十人,牛车一两(辆),见牛者一人。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六年版)释汉乐府《陌上桑》时说,“耕种者见之,停锄停犁而忘其工作,到了家里互相埋怨为什么坐着贪看那美妇人的容貌,使得田没有犁,地也没有锄”。这是诠解“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句的。我翻阅时,疑为“千虑一失”之误。此诗中的“坐”字并非“坐着”之意,而是“因为”、“由于”的意思。意为这些忘犁忘锄的耕者回家后互相抱怨,因贪看罗敷的美色而耽误了工作。若用“坐者”来释“坐”,于环境也不协适。试想,哪有人会坐在美人面前,目不转睛去盯着看人家呢?那场面既便看者迷而不觉,罗敷本人也会不好意思走开了。  相似文献   

15.
海德格尔想区分出“科学之思”之外的另一种“思”,它呈现三层关系:“我们是被吸引者”———“被传召向”———“那吸引我们的东西即是应思虑的东西”。其中“被传召向”即是“那抽身而去的应思的东西”的现象学表征。它表明人已是此一表征的“指明者”(Zeigender):人存在于传召中即是我们的存在成为指明者。指明者乃是人的根本存在。人并非首先是人,才被传召,而只有在传召中,人才始是人。由是,人之成为人之根本已经表明人是指号(Zeichen)。  相似文献   

16.
作为我国地方政府官员的晋升激励机制,“晋升锦标赛制度”激发了地方政府官员的积极性,创造了“经济奇迹”,但是由于其本身原理上的局限性和实践中制度设计、操作环节上的不完善,在我国传统的“官文化”和现有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双重影响下,往往陷入激励不足、激励偏离、激励过度、激励不公平等困境中。  相似文献   

17.
辽朝南面宰相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朝南面宰相的结衔包括寄禄官、优宠官和差遣官三部分。其中寄禄官基本借鉴自北宋初期的寄禄官体系 ;优宠官则分为同平章事、侍中、中书令、尚书令四等 ;差遣官分为中书省差遣和南枢密院差遣 ,中书省差遣包括大丞相、左右丞相、同平章事 (兼中书或门下侍郎者 ,简称中书相和门下相 )及参知政事等 ;南枢密院差遣则包括枢密使、知枢密使、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及签枢密院事等。辽朝南面宰相一般从枢密直学士、五京财赋官和翰林学士(承旨 )中选拔 ,其升迁遵循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中书相和门下相—左、右丞相的阶序。辽朝南面宰相制度既有对唐五代宋初宰相制度的借鉴 ,又体现了在“因俗而治”原则指导下的自身特点 ,特别是省院互兼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在二程后学中,号称高弟者有所谓“程门四先生”(谢良佐、杨时、游酢、吕大临)。作为四先生之一的谢良佐,是洛学的重要传承者。 谢良佐(公元1050—1103年),字显道,上蔡(今河南汝南县)人。宋神宗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程颢知扶沟县时,谢良佐习举业已知名,往扶沟见程颢问学,亦师事程颐。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登进士第,历仕州县。宋徽宗建中靖国初,官京师,上殿面君,见“上意不诚”,乃求监局,得监京西竹木场。因预言徽宗“不免一播迁”,而以蜚语坐系诏狱褫官,废为民,不久而卒。著有《论语说》十卷。门人曾恬、胡安国所录《上蔡先生语录》,经朱熹编辑为三卷。学者称上蔡先生。 由于长期受到二程洛学思想的熏陶,谢良佐的理学思想,理所当然地保持着洛学的特色。但他受佛学  相似文献   

19.
此文原有提点官、提点司属官、矿场监官的寄禄阶及曾任差遣情况表,因受篇幅限制,未能收入。宋代矿冶业机构官员是指提点坑冶铸钱司的官员(包括提点官及其属官)和各地矿场监官。他们的官品在从五品至九品之间.分别属于朝官、京官、选人以及低级武官的范围。他们的差注途径,一般来说是由束部四选(元丰以前是审官院、流内铨、枢密院)依据其官品等级、资历状况决定的。但是由于存在着就任差遣的繁剧与否、本人管理能力的高低、矿场的规模大小等等不同情况,因此宋代矿冶机构官员的除投除了吏部四选外,还常常通过以下数种方式进行:皇帝…  相似文献   

20.
邢慈静,山东临邑县邢柳行人.兄侗(1551-1612)明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是著名诗人、书法家,又能画,曾编《武定州志》十五卷.《明史·卷二八八》有传,说他“官至陕西行太仆卿,家资巨万,筑来禽馆于古犁丘(笔者按:犁丘,即今临邑县.馆在城东南,今已废),减产奉客,遂致中落”.《中国人名大辞典》、《辞海》等书,均有“邢侗”词条.慈静,清乾隆《武定州志》载:“慈静博学善属文,诗有清致,书画俱称绝品,与兄侗齐名”.他(她)们兄妹,类似东汉的班昭与班固、传说中北宋的苏小妹与苏东坡,都是文坛高手,诗文至友. 邢慈静嫁给武定州即今惠民县城西北三里马家堤口村人马拯.马拯也是幼有才华,明万历十一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