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大军 《天府新论》2016,(3):99-106
西方现代生态空间观贯穿于整个西方现代历史进程,它是一种利用生态学,特别是人类生态学与文化生态学理论,重构资本主义城市(社会)空间的批判性话语。在哲学上,从马克思到海德格尔相继完成了由祛魅到返魅的现代世界观改造,建立了人与自然、神性与俗性、政治改造与城市治理共存共荣的文化价值观。在实践上,西方现代城市规划家改变着城乡对立的异化图景,以理性批判精神与乌托邦情怀规划城市美好蓝图,树立了以生态的设计理念拯救大城市、让城市成为人类宜居之地的光辉典范。然而,现代性视域下的生态空间观建构,在反思现代性核心理念的同时仍受其牵制,这是其之所以深陷文化悖反之境,并最终被后现代生态空间观所扬弃的根本缘由。  相似文献   

2.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一面旗帜.从历史维度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在扬弃传统中国“天下”体系和西方“绝对主义”国家强权外交理念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和平主义外交理念;从空间维度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了“西方中心论”的狭隘性和“民族—国家”的扩张性,集中关注人类整体命运和世界和平,致力于建构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在本质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在转化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立足中国,面向全球治理的一种新型文明观.这种文明观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进“一带一路”的顺利开展,建设和谐有序的世界秩序提供全局性的战略指导.  相似文献   

3.
20世纪西方战争文学中的“毁坏”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西方战争文学中,大多没有了传统的英雄叙事品格,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战争结束的和平生活中,无论是死难者还是幸存者,到处显露的是生命与灵魂的被毁坏,“毁坏”意识已然代替了英雄主义题旨.现代作家站在战争之上审视战争本身,在毁灭性经验中反恩人类理性和文明的本质,质问传统文化的价值.因此20世纪的西方战争文学实质上成为地道的“反战文学”.这是20世纪有关人类争端的新认识,也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鲜明的纪念.可以说,“反战文学”已经成为20世纪西方文化的一个独特的组成部分,是西方文学史上沉重的伤痕之花,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西方传统文化信念和现代人的裂解痛苦.  相似文献   

4.
以德为先--现代人本管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轲 《学术探索》2002,(2):54-56
“以人为本”的管理 ,已成为现代人类管理文明的基本标志。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人观念正暗合了当代西方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理念。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人本管理体系 ,不可能抛开中国传统文化而重建 ,而必须借鉴、利用、改造。  相似文献   

5.
人类历史就是一部战争与和平的历史,但人类冲突及冲突化解是一种文化现象,当代和平必须产生于世界文化的创造性对话之中。积极的和平意味着一种合作体系,人类能在其中向着一种和谐社会的美好方向持续发展。国际教育交流应该从自身及其对方的文化中汲取有关和平的理念,促进世界和平。国际教育交流是跨文化对话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和平机制和手段,应该得到更加充分的重视和发挥。  相似文献   

6.
和平崛起(peaceful rise)战略是新时期中国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国际体系无政府状态造成的"安全困境",是目前中国如何统协崛起与和平发展两者关系的重要理论困境。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对大国崛起引发的原因及起可能性与影响提出了经典的解释。作为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大国,如何理解、应对源于西方文化并被西方世界全球化了的现代性问题已成为中国崛起的理论思考。中国的崛起与世界转型相约而行,这种历史的重合既给人类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机遇,也给世界和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论妈祖与中国海洋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妈祖是一个极富有东方文化特色的航海之神,与西方世界的海洋之神──手持三叉戟的海神波塞冬(Poseidon)形成鲜明的对照。在海神波塞冬的身上,人们看到了西方海洋文化的冒险、征服、掠夺、欺诈、霸权的特征,反映了欧罗巴人种个性的阴暗一面;而在中国百姓的妈祖信仰之上,人们看到的是中国海洋文化特色──和平、自由、平等、共存的文化精神。这一文化精神基于中国文化的传统,也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财富,她必将改造人类的海洋文化面貌。一、妈祖──中国古代海洋文化的象征中国的海洋文化源远流长,只是到宋代才出现了妈祖崇拜,为什么…  相似文献   

8.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着眼于全球发展和人类发展,在关照“两个大局”基础上创造性提出的变革全球治理体系的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坚实的理论依据,全面继承和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升华了中国始终坚持的和平外交理念。作为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内核理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够维护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解决人类发展的共同难题,推动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鉴,共建和平发展的新型国家关系。新时代需要通过培育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增强共同利益意识,完善和健全话语传播体系等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文化全球化实质上是西方文明在全球的扩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强国借全球化之势,极力推行西方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压缩了民族文化的生存空间,造成文化多样性锐减,文化生态失衡。儒家"和而不同"的理念为解决当前的文化生态危机提供了答案。不同文明只有相互交融,和谐共处,世界和平才能持久。  相似文献   

10.
文化的深刻指向是人的一种"生活样态",不可否认,现代人的生活状态普遍遭遇了文化焦虑的困境。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这种现代性文化危机的探索集中在技术理性异化危机、大众文化异化危机以及人类生存异化危机中,他们对现代性文化危机的探索是对文化自觉的反省,是对现代性文化的重新建构。因而,西方马克思主义这种文化自觉的思潮对当代中国构建现代文化有着重大启示,这体现在要以益智、益心、益德和益生价值构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11.
中国式现代化是民族复兴的方法论,也是人类和平发展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共二十大报告对中国模式与中国发展道路的概念综合与历史综合,是中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模式与路径。中国式现代化是在西方主导的殖民化与全球化的世界体系进程中催生和展开的,是民族性与现代性复杂互动与动态结合的产物。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既是对中国自身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总结与规范提炼,也是对西方现代化内含的冲突与征服基因的思想和制度批判。中国式现代化历经近现代的接力探索,从物质、制度、文化层面累积演进,经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新中国的建立而进入自身道路与体系的结构化发展阶段,对接中共二十大提出的民族复兴总目标。中国式现代化以和平发展价值观为基础与内核,是人类和平发展道路之制度性探索的典范。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明晰世界体系的霸权内涵与斗争性质,坚持和平发展的王道实践,与西方霸权和霸道展开道德和制度斗争。“一国两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与制度杠杆,是和平发展道路的典范制度,在新时代语境下可从国际法维权与国际调解院创设中进一步做出和平发展的制度性贡献。中共二十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时刻,也是人类和平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新起点与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和平发展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带来了新选项与新希望。  相似文献   

12.
赵慧宁 《社会科学论坛》2009,(11):108-112,117
全球化使得不同地域的文化交流变得迅速和便捷,不同民族的文化资源可以共享,文化遗产和科技成果成为全球人类的共同财富。在当今世界文化的范围内,我国建筑师一方面要认识到其固有的历史特性,另一方面又要从全球文化中寻找创新理念。为此,我们必须以现代的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础,深入地研究东西方的历史与现状,并从东西方的多元文化中吸取营养,寻求传统建筑文化和现代发展的结合点,体现传统建筑文化尊天地、重人本、讲亲和的唯物辩证思想。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使得不同地域的文化交流变得迅速和便捷,不同民族的文化资源可以共享,文化遗产和科技成果成为全球人类的共同财富.在当今世界文化的范国内,我国建筑师一方面要认识到其固有的历史特性,另一方面又要从全球文化中寻找创新理念.为此,我们必须以现代的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础,深入地研究东西方的历史与现状,并从东西方的多元文化中吸取营养,寻求传统建筑文化和现代发展的结合点,体现传统建筑文化尊天地、重人本、讲亲和的唯物辩证思想.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是中国政府与人民根据中国的国家利益与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作出的伟大战略抉择.加强中国和平发展理念的国际传播是回应国际社会对中国在国际格局中所扮演角色的追问和提高国家软实力的迫切需要,同时会加速解构西方传统霸权崛起理论在国际社会的习惯性影响,开辟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推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平发展的成就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构成中国和平发展理念国际传播的有利条件.要进一步加强中国和平发展理念的国际传播,必须继续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着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与周边睦邻友好关系,打造中国和平发展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5.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主席为回应中国发展问题、应对全球各种挑战、完善全球治理而提出的重要理论,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实践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多种场合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行深入阐述,其内涵也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解构和超越了“西方中心论”“文明冲突论”。中国作为多边主义的倡导者与国际和平的维护者,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相似文献   

16.
中立、平等、透明、公正、高效、独立、文明是现代司法的基本理念.由于现代司法理念的许多原则和内容都直接来源于西方,不是由我国本土意识和本土诉讼文化为土壤构建起来的,导致中国传统诉讼文化与现代司法理念之间产生了一系列冲突,解决这些冲突有待于我国诉讼文化、司法体制与司法人员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政治哲学家查尔斯·泰勒认为,现代西方社会存在两种现代性理论,即文化的现代性与非文化的现代性理论。前者将西方社会的现代性视为西方文化变化发展的独特产物,后者将西方社会的现代性视为所有文化变迁的必然归宿。基于文化现代性理论,泰勒主张民主文化的多元性,认为现实世界不存在单一的、稳固的、标准的民主文化,存在的是多元的民主文化,而多元民主文化之间的和平共在以彼此之间的承认和尊重为前提。  相似文献   

18.
要追溯西方人文学科对神话与民间故事作比较研究的历史,以及清理比较研究方法在中国流行的情况,都离不开西方的人类学派。什么叫人类学?《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解说道:从语源学上讲,人类学是研究人的科学。这门学科试图从人类的生物特征和文化特征,综合地研究人,并且特别强调人类的差异性以及种族和文化的概念。人类学起源于地理大发现时欧美学者对现代西方技术文化之外的社会的研究,这种社会被视为“野蛮的”、“原始的”、“部落的”、“传说的”、“有文字前的”社会.但是,目前人类学的研究领域已经扩展到现代社会内部,试图概…  相似文献   

19.
人类社会发展史告诉我们,不同文明及文化间对话和交流的多样性和互动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活力所在。因此,我们用超越民族-国家层次的视野,寻找人类真善美的滥觞,把握世界精神的脉动,其实就是在做推动世界和平的工作。不仅如此,正是在挖掘这些思想资源中,我们发现了西方社会所彰显的核心文化元素——人权、自由、民主、法制。作为中华文明重要起源地的齐鲁文化,在其思想资源中同样能找到它们的基因。  相似文献   

20.
生命是一种自然的存在,维持生命的存在是一切动物所固有的生物本能。人作为一种有别于动物的社会存在物,不仅要维持生命的存在,而且要以理性的自觉赋予生命以意义,使生命在延续中充满生机与活力,使其心灵得以慰藉,使其精神得以商场,使其短暂的生命得以充实。正是怀着对这一人类精神世界的关注,卢风博士通过对现代西方文化矛盾的深入透彻分析,推出了又一力作《人类的家园——现代文化矛盾的哲学反思》。这一力作全面的反思了现代西方文化所存在的深刻矛盾及其在现代社会中所造成的深刻危机,为步入21世纪的中国人提供了一张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