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基础设施供给不足、错配制约现代农业发展。在分析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机制的基础上,探究农业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及错配的根源,研究结果显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信息不对称,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到位率低,缺乏有效的官员监督机制致使纯公共物品属性的农业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县、乡两级财政拮据,基层官员追求政治晋升,农业基础设施需求表达机制缺失,导致准公共物品属性的农业基础设施供给不足、错位。兼业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私人物品属性的农业基础设施有效需求不足,直接需求不足时,引致需求不足,最终私人物品属性的农业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基于此,提出构建农业基础设施供给绩效评价系统,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强化需求表达机制,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村体制改革以来,由于农民与土地关系的直接化,激发了他们压抑已久的生产积极性,生产过程中大量的劳动投入换来了农业的丰收。但是,人们把农产品增产简单地等同于农业生产力发展,从而减轻了抓农业的力度,忽视了政策、资金等投入;与此同时,由于农村其他各业蓬勃发展,农业经营主体的投资兴趣也日趋非农化,导致了农业生产在1984年后的停滞徘徊,使农业经济发展时至今日仍面临严峻形势。鉴于此,我们认为,农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农业的投资;而农业投资问题的当务之急则是使投资行为规范、科学、稳定。 一、农业投资的需求类型、时序和数量的分析 1.需求类型  相似文献   

3.
农业基础设施供给不足、错配制约现代农业发展。在分析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机制的基础上,探究农业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及错配的根源,研究结果显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信息不对称,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到位率低,缺乏有效的官员监督机制致使纯公共物品属性的农业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县、乡两级财政拮据,基层官员追求政治晋升,农业基础设施需求表达机制缺失,导致准公共物品属性的农业基础设施供给不足、错位。兼业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私人物品属性的农业基础设施有效需求不足,直接需求不足时,引致需求不足,最终私人物品属性的农业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基于此,提出构建农业基础设施供给绩效评价系统,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强化需求表达机制,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青岛市统计信息网站1990年至2013年的年度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VAR模型、脉冲响应等计量方法,对青岛市交通基础设施供给与城镇化水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供给对提高城镇化率有正向贡献,其对城镇化率的影响短期内尤为明显;二者之间存在稳定计量关系,交通基础设施供给提高1个百分点,城镇化率将提高0.005个百分点。交通基础设施供给对于城镇化率提高的影响力度有较大提升空间,因此提高运输效率应当成为未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供给成本与需求收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利益衡量尺度与价值的本质》一文中,我阐述了价值就是用供给成本交换来的需求收入的概念,但尚未分析供给成本、需求收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本文分析这三个问题,并与有代表性的价值观点进行商榷,实际就是阐述价值和价值规律。这里以企业供给成本与需求收入为实例,分析供给成本与需求收入的一般形式;对供给成本与需求收入的具体形式,像资本与利息、货币与价格、成本与利润、劳动与工资、经营与薪金、土地与地租、股票与股息、知识与产权、公共产品与赋税等具体形式,暂且不论。  相似文献   

6.
农业基础设施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文章运用SBM-Tobit模型对1990-2010年我国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实证结果显示,自新世纪以来供给效率有所提升,发展空间较大,但区域发展不均衡,东部〉中部〉西部。除城镇化率对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率影响不显著外,其他变量对其影响显著,且系统外因素大于系统内因素,影响度依次为:地方财政支出占总财政支出的比重〉农村公共财政框架的基本建立〉积累工和义务工制度〉农业基础设施投资额〉第一产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人数的比率。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全社会资金供给与需求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经济的运行表现为以均衡价格为杠杆的、以各经济主体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价值运动过程。资金作为价值运动的实现形式,其总量和结构情况如何,不仅是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最综合性的反应,而且是影响今后国民经济运行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无论是宏观经济总量是否平衡,还是微观经济运行是否存在困难,都与资金运行状况密切相关,并且最终都会通过资金的运行状况反映出来。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问题“是国民经济管理的核心问题,研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资金宏观调控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  相似文献   

8.
中国在转型时期推行的新农村建设战略,旨在促进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有效的制度建设。在不同地区,农村发展的模式不同,对制度的需求也不同。要提供有效的制度,需要在制度供给中遵循政府主导与基层创新相结合、多种模式与目标统一相结合、规制与激励机制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农村基础设施供给制度变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中,基础设施属于基本公共服务范畴,现阶段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难以满足农村生产生活要求,成为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新农村的障碍.本文系统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基础设施供给制度的演进过程和路径依赖,提出今后农村基础设施供给将呈现出"强制性变迁"主导下的阶梯性制度变迁路径.  相似文献   

10.
罗运贵 《学术论坛》2006,(10):64-69
文章将货币划分为形式货币和实质货币;讨论了形式货币与实质货币的含义及二者的区别;分析了形式货币需求与实质货币需求问题。认为形式货币需求是对现金的需求,是对已有的收入或财富的“分割”;实质货币需求则是指一国的各种项目建设以及居民生活对于取得货币资金的需求。文章讨论了形式货币和实质货币的供给问题,认为通过中央银行投放货币资金等途径,可以实现形式货币和实质货币的充分供给。文章认为,从形式货币数量的角度而言,货币内生性的观点是正确的;从实质货币数量的角度而言,则是货币外生性的观点正确。  相似文献   

11.
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与需求的情况是研究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基础。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各主体在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中的作用不一,政府机构及村集体是外部性较强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提供主体。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供求关系不因外部性大小而相异。农业社会化服务应增加技术指导的频率,提高实用技术指导水平,提供产前和产后的市场信息,加强对农民进行思想观念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国内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供给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顺生 《兰州学刊》2009,(2):136-139
农村基础设施是为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以及农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各种要素的综合,近年来国内学者基于国情,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对农村基础设施供给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笔者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概要性综述。  相似文献   

13.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制度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定历史时期内,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将成为永恒主题。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就是制度变迁。在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变迁中,制度供给起决定性作用。制度供给主体是政府,因此,要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政府应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以户口管理制度、劳动人事制度、市场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重新安排为契机,科学地设定并不断增加制度供给空间。  相似文献   

14.
农村安全供给的基本需求与制度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全从本质属性上讲是一种公共品,属于非物质性公共品。安全需求是农民的深层次需求,但这一需求在一些农村地区难以完全得到满足。现阶段农村社会,盗窃抢劫现象、村民矛盾等,构成了威胁农村安全的主要因素。安全这一公共品供给不足的原因,一是村庄自身供给安全的能力大大降低,二是基层政府在安全供给上存在问题。为此。应加强乡村组织建设,使之能够有效提供安全和秩序供给;建立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基础的乡村执法和司法制度,维护农村社会安全、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5.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改变或者扩大商品效用,因而具有创造需求和供给,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需求和供给的扩大需要市场引导和调节,政府应该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运用政策和法律法规,着力完善市场和促进市场均衡,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6.
唐代消费需求与商品供给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唐一代,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商业繁荣,大大促进了消费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口的消费需求与日俱增,促进了商品供给结构的优化和农业结构的调整,为商业发展提供了机遇.随着商品性消费比重越来越高,唐代居民生存性实物消费品的消费比重下降,享受资料在消费资料结构中的比例日趋扩大,并使商品性消费更呈现多样化、多变性的特点,进而促进了消费结构的变化、升级.伴随商品经济的繁荣,各阶层尤其是中上阶层的消费欲望被大大刺激起来,奢侈性消费成为这一时期消费方式变革的重要内容和趋势.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新疆人力资源供需现状。通过年龄外推法预测了未来人力资源的供给水平,通过就业率和就业弹性两种方法,预测了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并对两种方法的方案进行了比较。对新疆人力资源的供需前景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金融立法在经历了十多年的艰难历程后,1995年获得了全面的丰收。《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票据法》、《保险法》相继出台,结束了我国没有金融大法的历史。但是,在欢欣鼓舞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新旧经济体制的摩擦日益尖锐井趋激化。建立在新旧双重经济体制上的金融法制,表现出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金融立法的数量和规模急剧增长和扩大,而金融立法的效益并未随之得到有效增长,相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极为突出,立法者的期望与法律实施效果之间的巨大反差,使金融法制建设面临一种困境,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忧思。本文拟从需求、供给与效益的角度,对我国的金融立法状况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9.
农村基础设施的公共性与多元合作供给制度设计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我国农村基础设施供给现实困境的出路在于供给制度的创新。文章以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性分析和分类为基础,运用多中心治理理论为供给制度的设计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建立和完善政府、市场和自愿组织共同参与的农村基础设施多元合作供给的制度安排;多元合作供给制度的设计与完善必须坚持公共性取向。  相似文献   

20.
创新我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模式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蕾  李坚 《理论界》2005,(7):101-101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自上而下的制度外供给模式,越来越不能为农民提供充足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本文针对现存模式的问题,提出了创新我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模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