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蛊毒,是中国古代传承下来的一种既神秘而又令人恐怖的妖术,在中国南方各个民族乃至东南亚一些民族中广为流传,历史悠久.由于蛊毒危害人体甚为严重,所以民间常常谈蛊色变.虽然从古至今不乏关心蛊事的人和文章,但大多数人并不认识其本质,黄世杰先生所著的《蛊毒:财富和权力的幻觉》(广西民族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一书则从人类学的独特视角即全景的、比较的、相对的视角来系统考察、研究了蛊的历史与现状.  相似文献   

2.
蛊毒,是古代传承下来的一种既神秘而又令人恐怖的黑色巫术(或称邪术,属破坏型巫术):历史上在我国南方各个民族乃至东南亚一些民族中颇为流行。我国历代史志、文人笔记、医学典籍对之多有记述,各地民间亦多有传说;不过这些记载和传说,不是捕风捉影,道听途说,无人经验,言不中的,就是牵强附会,或使其虚妄,变成荒诞,或使其成魔成幻,令人谈蛊色变,真假莫辨,难据为实。蛊为何物,又怎在南方各民族中流传数千百年之久,迄未有人作过系统的研究。本文试图综合各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根据历代记述和实地调查的材料,对其作一初步探讨,意在抛砖引玉,以溯其源流,揭其内质。  相似文献   

3.
峭壁阴森古木稠,乱山深处指龙州。猿啼鸦噪溪云暮,不是愁人亦是愁。宋人邵稽仲之《龙州故城》充满凄凉。如今去龙州(平武),情景绝非如此。“猿啼”“鸦噪”不再,而“峭壁”和“乱山”,气氛虽依旧浓烈,却给人不同以往的感受。费孝通与白马人不同的人去一个地方,有不同的目的,我去平武(龙州故城),是去寻找一段旧事的起因。1978年9月1日那一天,构成了那段往事的起点。那天,“右派”帽子还没有摘掉的费孝通先生,得到一次机会,在全国政协民族组作一次题为《关于我国民族的识别问题》的发言。时年68岁的费先生,历尽沧桑,风华却不减当年。他以其独…  相似文献   

4.
阮西湖先生所著《2 0世纪后半叶世界民族关系探析———社会人类学研究的一项新课题》(民族出版社 2 0 0 4年 5月出版 ,以下简称《探析》)对世界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多民族国家的民族理论和政策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展示了作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探析》一书关于“‘苏维埃民族’理论的出现与前苏联民族问题”的研究有 9篇 ,关于“‘美利坚人’和美国民族问题”的研究有 4篇 ,关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民族情况与民族问题”的研究有 9篇 ,关于“前南非的种族隔离制政策”的研究有 3篇 ,关于“瑞士、英国北爱尔兰问题”的…  相似文献   

5.
储安平(1909—1966年)这位历史人物近年来颇受关注。他是江苏宜兴人,1928年入上海光华大学英国文学系,后来去英国留学。他一生中最光辉的业绩是创办了《观察》周刊。这份杂志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广受欢迎,储氏也由此成了名噪一时的人物。解放后,储氏做过《光明日报》总编辑,1957年被划为“右派”,1966年“文革”开始后不久(是年9月)失踪(可能是自杀———笔者注)。1998年、1999年,谢泳先生曾先后主编了《追寻储安平》、《储安平:一条河流般的忧郁》两本书,汇集了一些回忆、评论文章以及储氏代表性著述,如散文、政论、序跋、书信等35篇。在后…  相似文献   

6.
Ethnic Group不能作为"民族"的英文对译--与阮西湖先生商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世界民族》1998年第2期刊发了阮西湖先生写的《关于术语“族群”》一文。在文中,阮先生认为ethnicgroup不能翻译为“族群”,“在国外人类学文献中,ethnicgroup一词就是指‘民族’”。实际上,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而且,如果这样用下去,约定俗成后,将会造成更多的麻烦,因为ethnicgroup与“民族”并不是完全对应的名词或术语。例如,《牛津高级英汉双解词典》(第四版)ethnic条云:1)ofanational,racialortribalgroupthathasacommonculturaltrad…  相似文献   

7.
明天是费先生的周年祭日。在先生故去的一年里,学者、普通百姓,只要是有些文字能力的人,大多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对先生的悼念、缅怀和纪念。而我,作为先生的学生,除了接受媒体采访,除了在此之前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过《费孝通与江村》以外,没有写过一篇有关先生的文章,甚至在2  相似文献   

8.
银川西夏陵的考古和研究工作,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陵区北部大型建筑遗址的性质,一直是西夏陵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最初,有人认为是“陵邑”;随后,又有人认为是“祖庙”,笔者也曾持这一观点;最后,笔者更改陈说,认为是“佛寺”,并著文《西夏陵三题》阐述了这一观点。①最近,拜读了贵刊2005年第5期彭向前先生《西夏圣容寺初探》一文(简称彭文)对笔者的“佛寺”说提出不同看法。尽管我不能接受彭文的观点,但是,在当前学术研究缺少不同意见争鸣的情况下,我仍然是很高兴的。问题总是越辨越明。不同意见的争论,有助于活跃学术气氛,深化学术研…  相似文献   

9.
虎隆 《回族研究》2007,(1):119-123
本文就近些年来国内一些研究伊斯兰教和“消经”的学者对广泛流传于西北穆斯林社区的伊斯兰教法经“消经”《开以达尼》的研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本着历史研究必须实事求是,言之有据,持之有理的原则,根据“消经”《开以达尼》塔什干原版本和调查资料,对它的作者、著述时间、印书地点、内容、翻译和版本等相关性的问题,以及它与回族穆斯林创造的拼音文字———“消经”的关系和意义进行考证和阐释,以期澄清此经典所涉及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对"民族大调查"与"社会历史调查丛刊" 的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于2005年启动了对《民族问题五种丛书》进行全面修订再版的计划,笔者作为《社会历史调查丛刊》修订组的工作人员,有幸参与了此计划一年多来的修订工作。本文所进行的“再解读”立足于当代人类学的理论视野与关怀,尝试使用民族志书写和解读的“历史还原法”,对在中国民族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民族大调查”和《民族问题五种丛书》进行简单回顾和批判性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四种阅读“五丛”的全新维度。  相似文献   

11.
00 1年 1 0月 2 2日至 2 8日 ,英国杜伦大学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麦克尔·狄龙先生到宁夏进行民族宗教问题考察。英国杜伦大学是英国仅次于牛津、剑桥大学的第 3个历史悠久的大学 ,内有在英国享有盛名的东方学院。狄龙先生是英国学术界中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和穆斯林问题的屈指可数的学者之一。其 1 990年曾获英中社会科学交流基金资助 ,到宁夏访问 ,后又多次来华考察。先后出版过《中国的穆斯林》和《中国的穆斯林回族社团 :迁徙、定居和派别》两书 ,其中后一部专著被誉为“西方学术世界中堪称第一部专门地和全面地研究中国回族历史的著作”。狄…  相似文献   

12.
1992年8月,中国穆斯林的一份民间刊物——《开拓》杂志在甘肃兰州诞生。在全国各地穆斯林大众的捐助支持下,在多位编辑的辛勤努力工作中,如今她已走过了整整10年艰辛的成长发展之路,于2002年8月17日迎来了10岁的“生日”。这天来自全国各地170余位支持《开拓》的“开拓人”云集兰州,参加“《开拓》创刊十周年座谈会”,共庆《开拓》创刊十周年华诞,共谋发展大计。 在座谈会上,《开拓》杂志主编韩海潮先生代表编辑部作了题为“与时俱进、开拓未来”的总结报告,回顾了《开拓》杂志10年来艰难的发展历程。原甘肃省副省长、人大副主任穆永吉,宁夏社会科学院名誉院长、《回族研究》主编杨怀中先生,原甘肃省文联副主席、著名东乡族作家、画家汪玉良先生,原甘肃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吴延富先生,甘肃临潭县西道堂伊玛目敏生光哈吉,甘肃民族研究所研究员马通先生,新疆回族作家魏德新和西北二民院副教授、撒拉族学者马明良先生及日本东京大学林澈教授等与会领导、学者和阿洪及各  相似文献   

13.
《民族研究》2006年第6期上发表了牛达生先生的《西夏陵没有"圣容寺"》一文,作为对笔者旧作《西夏圣容寺初探》(《民族研究》2005年第5期)的商榷.该文对原始资料的征引每有讹脱,以致在某些关键地方曲解了笔者的本意.  相似文献   

14.
为萧乾先生拍照文·图/本刊记者巴义尔●二战西欧战场的唯一中国记者●首译“文学上的喜玛拉雅山”———《尤利西斯》●著作译著超过80部●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馆馆长,至今仍在“采访人生”为出版首部《中国少数民族英才录》画册,我们访问了多位在各个行业有突出...  相似文献   

15.
《想象的共同体》中的"民族"与"民族主义"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和“民族主义”在概念界定上的模糊及由此导致的实践层面上的泛滥,使它们成为某种不言自明的东西。一系列贴上民族主义标签的伪命题有助于政治色彩的动员,却无益于认识民族主义的本质。对于它们的历史根源及历史变迁,不同领域的学者有其各自不同的视角,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①一书中就试图从人类学的角度对民族主义这个“异常现象”提出一个比较令人满意的解释。一、民族产生的根源安德森开宗明义地给民族下了一个定义:“它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并且,它是被想象成为本质有限的,同时也享有主权的共同体(inherentlylimite…  相似文献   

16.
钱皓 《世界民族》2003,(6):73-74
《世界民族》2 0 0 2年第 5期刊登了一篇题为《当代美国西班牙裔人口的变动特点及其影响》的论文。笔者在研读中发现 ,在这篇论文的编者注中 ,编者认为文中的“西班牙裔”应改为“西语民族” ,因为从民族学角度看 ,该论文中“西班牙裔”所指称的对象用“西语民族”来表示则更为科学和准确。这一细微的编者注引起了笔者的思考。六年前 ,当笔者决定将美国的“Hispan ics”作为博士论文的选题时 ,曾参阅了大量的中、英文文献和一些权威性工具书。现整理如下 ,希望对“Hispanics”一词的理解有所裨益。《韦氏新世界百科全书》认为 :“Hispanic…  相似文献   

17.
作为"陌生人"的人类学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带引号的“陌生人”,有其特别的所指。1908年,60岁的德国社会学奠基人齐美尔写了一篇题为《陌生人》的文章,在文中,齐美尔对于我这里引用的“陌生人”概念作了一个精妙的诠释。齐美尔说:“天狼星的居民对我们来说并非是真正陌生的”,因为他(它)们根本不是为了地球人而存在的,因  相似文献   

18.
论"民族"(上)     
本文标题中列出的一连串概念 -术语 ,成为目前处于社会科学各学科 (从民族学到哲学 )关注中心的一组问题。С·Е·雷巴科夫的佳作———《民族的哲学》① ———是对民族问题(этнонациональнаяпроБлематика)进行哲学思考的鲜明实例。这部著作以其对于至今仍然是争论对象的现象 ( феномен)的独到见解而著称 ,因为它 (指现象———译者 )是如此自相矛盾和形态多样 ,以至无论怎样也不想去硬套某种理论或观念。《民族的哲学》的作者在分析有关民族问题的大量著作的过程中采用了另外一种科学方法 ,我深信 ,…  相似文献   

19.
"雍仲"符号文化现象散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来,学界对“雍仲”符号的叙述有不少文章论著可资参考。根据笔者所掌握资料,国内对这一符号进行较全面研究、罗列资料较齐的论著当推王克林先生发表于《文博》杂志1995年第3期上的《“”图像符号源流考》一文。除王先生的这篇文章外,笔者在其他书刊杂志上也翻阅过一些材料,但都没有像王先生这篇文章内容全面,论证严谨。本文结合上述有关材料,尤其是结合反映于藏族文化中的有关这一符号的材料,拟对雍仲符号在藏族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一次尝试性的探索。其目的在于抛砖引玉,求得今后对这一符号较为客观真实的探讨与解读。…  相似文献   

20.
<正> 宇晓同志著文考证(《中国第一位女民族学者——王同惠女士传略》,载《社会科学战线》1991年第2期),我国的第一位女民族学者,就是开启民族学“中国化”里程、为考察瑶族社会文化而献身的王同惠女士。王同惠1912年生,河北省肥乡县赵寨村人,毕业于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她的存世译著有《甘肃土人的婚姻》、《社会变迁》(与其夫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合译),译文三篇,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