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加入WTO后对政府行为提出的基本要求是 :依法、透明、合理、高效地履行政府职能。我国现行政府管理体制及职能与WTO规则还不相适应 ,必须着眼于发展趋势的国际化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根据WTO运行规则的要求 ,明确界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职责和权能 ;抓住“政企分开”这个关键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从改革政府审批制度入手 ,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向政府管理法制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WTO背景下的政府职能:内涵界定和转变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分析理论界对政府职能转变内涵的几种观点入手 ,界定了政府职能范围 ,提出了政府职能转变的具体途径 :切实抓好政企分开 ,政府、企业各自归位 ;建立适应入世后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体系 ;改革行政审批制度 ,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改革行政审批制度 ,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发挥比较优势 ,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相似文献   

3.
目前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成为政府职能转变的重点和难点,成为影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因素.为此,应切实转变地方政府的行政理念,创新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力机制;科学界定和确立地方政府职能,理清财权事权、理顺责、权、利关系;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为履行地方政府职能提供财力保障;切实加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职能,从而促进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的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的深层原因在于我国历次政府机构改革的缺陷、政府机构改革的动力和社会自组织能力的缺乏等三个方面。加快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必须首先对政府职能进行明确界定 ,在此基础上 ,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加入WTO的需要 ,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 ,强化政府的宏观管理职能 ,弱化政府微观管理职能 ,合理划分政府行政职能 ,转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 ,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在创业过程中,如何体现政府的职能与作用,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新课题.本文以南京市为例,探讨了政府职能的界定与内涵,对近几年来各级政府的职能转变作了全面评析,提出政府职能一定要从"全能型"转向"服务型",确立服务型政府的新定位.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建设服务型政府,其政府职能转变基于本国国情及其历史发展阶段而有所差异;重点分析服务型政府理念下"公共服务"的具体领域对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通过处理好政府与企业、市场、社会及公务人员的关系以期实现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7.
转变政府职能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首要问题是确立“有限政府”、“有效政府”、“服务政府”的新理念;转变政府职能的核心内容是改革审批制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入世”后政府的职能转变及行为调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WTO的基本政策原则和中国政府在"入世"谈判中所做出的承诺,我们必须转变政府职能,调整政府行为。转变政府职能,主要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全球化及中国"入世"后的要求,正确界定政府与社会、市场、企业、公民及法律的关系,努力使政府当好引航员、保安员、裁判员和服务员。调整政府行为,主要是调整政府组织行为、管理行为、信息披露行为、行政审批行为、财政支出行为、财富分配行为和公务员管理行为等。  相似文献   

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现代城市政府管理城市存在着许多的职能缺陷,政府职能转变迫在眉睫.本文适应时代要求对于现代城市政府职能重新进行了定位,提出了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政府职能转变的原则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政府绩效评估目标与政府职能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科学定位我国政府职能尤为重要。本文概述了西方政府和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目标取向的历史演变及相应的职能嬗变,界定了当前我国政府的职能,并指出要真正实现我国政府职能的科学定位,首先必须彻底转变政府管理观念,其次要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及其他要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力机制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要求转变地方政府职能。而实现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则需要建立相应的动力机制,不断完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力机制对地方政府进行职能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制度创新是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路径,其基本思路是加强宏观经济调控、完善行政审批制度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
龙梅玉 《南方论刊》2003,(12):55-56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是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职能的总体定位.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制度保障.本文试就转变政府职能和政府管理方式的创新提出个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政府职能转变应当从三个维度加以认识:现代经济发展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实现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共同致力于“效率”的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生长要求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府绩效,为民主生长与巩固提供前提和基础;中国公民社会的特殊生成经历要求政府转变职能,为公民社会的发展成熟提供必要的条件.政府职能转变不仅仅是从政治体制改革一个层面上来探讨的问题,而应当从经济、政治、社会三位一体全方位的视角去关注,单独认识某一方面都是有失偏颇的.为此,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也应由全能型、管制型、权力型转向有限型、服务型、法治型,以实现市场经济、民主政治与公民社会的全面发展为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4.
政府职能的国际比较辛向阳转变政府职能,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双重要求,具有紧迫性。但政府究竟应具有什么样的职能?政府职能应向什么方向转变?政府职能应定位于什么方面?对这些关键问题必须有清醒的认识。通过对世界各类政府的作用进行国际比较,以便...  相似文献   

15.
政府职能的转变是我国行政改革的一项根本性的议题。党中央提出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问题,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指出了方向。服务型政府,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是一种新型的政府职能模式。它以"管理就是服务"为根本理念,以社会大众为主要导向,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核心职能。概括起来,服务型政府有以下一些特点:服务型政府是职能有限的政府;服务型政府是以民为本的政府;服务型政府运作民主的政府;服务型政府是高效廉价的政府。  相似文献   

16.
以公共职能为目标,加快政府改革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特别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如何转变、确定和行使国家职能更是受到我国政府、专家学者和民众的高度关注.当前经济建设型政府有两个严重的误区:一是政府长期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起主导作用,这是当前政府过度干预经济,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困难的根本原因;二是不恰当地把本应由政府或政府为主提供的某些公共产品,如社会保障、农村公共卫生,推向市场,推向社会.这些导致我国政府的越位、错位与缺位现象的普遍存在.我国政府改革首先要给政府职能明确定位.我国经济制度创新,无论是国有企业改革,还是打破行政垄断,无论是改革财政金融体制,还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都涉及政府本身的改革,应从科学界定政府职能入手,才能消除政府的越位、错位和缺位现象.  相似文献   

17.
经济法的基本价值是实现社会整体利益。这一价值取向是经济法的功能和目标所决定的。是克服市场失灵、民法失灵的要求;是追求公平的要求;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实现经济法的社会整体利益,对政府失灵也要有所控制,因此,笔者提出要加强法制建设,转变政府职能,“限制政府”。  相似文献   

18.
加入世贸组织后,WTO所形成的诸项规则对我国政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新要求可归纳为四个主要的方面非歧视性原则与政府职能的无差别化与平等化;贸易自由化原则要求政府增加市场主体的自由度,促进市场主体的自主化;透明度原则要求政府职能实现制度化、公开化与透明化;统一实施原则要求政府职能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通过研究WTO规则时政府职能的要求,可进一步明确我国政府职能转换与创新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地区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严重地影响着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调节机能。但地方政府职能转变迟缓并不是东北地区的特有现象,在目前我国的地方政府治理结构框架下,任何一个地区都存在政府职能转变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问题,只是这一问题在东北地区特别突出。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既为东北地区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强化地方政府干预市场正常经济活动的新问题。因此,地方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需要以地方政府治理结构改革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关键是要改革行政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真正建立“服务型”的政府。实现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不仅是人民对政府的要求,也是政府提升综合管理能力的需要。只有塑造“以民为本,依法行政”的政府服务理念,转变政府职能,明确角色定位,构建“顾客导向型”的服务模式,完善政府部门评估体系,才能建立廉洁、高效、务实、负责任的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