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宝安 《天府新论》2004,(Z2):13-14
以精炼、概括的风格,雷毅的<深层生态学思想研究>(以下简称<研究>)评述了当代深层生态思想的缘起、理论、渊源、实践、得失.限于篇幅,本文仅想就其中所介绍的深层生态思想的核心--自我实现准则阐发一些感想.  相似文献   

2.
郑娴 《兰州学刊》2008,(2):20-22
深层生态学是当代西方生态哲学和生态运动中的重要流派,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文章通过对雷毂的《深层生态学思想研究》一书的评论,对深层生态学的基本思想作了阐发,并对如何进一步深化这方面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深层生态学作为一种更积极的从社会制度与价值观念变革的生态思想,把生态学的主题深入到政治范畴,期望变革现行的社会制度,并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乃有绿色政治倡导之称。从伦理学角度观之,深层生态学主张"生态中心主义"立场,反对作为西方道德和政治基石的"人类中心主义",改良传统政治观的目的极为明显。深层生态学的价值观主要体现在强调"生活质量"、"自我实现",其取向是后现代主义的。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激进的生态哲学,深层生态学在认同自然内在价值的基础上,致力于批判人类中心主义.以生物圈平等中心主义和自我实现论为基础,深层生态学提出八大具体的行动纲领,从而试图建构人类与非人类存在物全新的共生共荣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中“社会性”含义的解读,对“社会性”与“外在性”、“强制性”、“普遍性”三者之间的关系的梳理,以及对“社会性”在社会学研究方法准则中的体现的考察,澄清迪尔凯姆社会学理论中的“社会性”这一重要思想的含义及特点。这对于理解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论的深层逻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小说《生态乌托邦》中人口问题、经济问题、生态整体观和自我认同与实现等问题的深层生态学解读,论述了《生态乌托邦》对美国的工业社会消费主义文化观念的批判以及对西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该小说不仅是对深层生态学理论的最好注解,也对清除现代性危机,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深生态学是伴随全球生态危机而产生的一种激进环境伦理思潮。它自视比浅层生态学更深,并提出八大纲领和劝勉性口号以提高公民深层生态意识,指导其生态实践。"自我实现"和"生态中心主义平等"作为最能体现深生态学的理论主旨和核心要义的两条准则,被视为是使个体突破自私自爱的"小我",将其人性向他人拓展和超越人类中心主义,最终拥抱万物并走向"生态大我"的绝佳路径。而这恰恰与中国传统儒家历代核心人物的"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追求有着诸多的契合之处:二者对个体小我之突破,对人性向善潜能之挖掘,对人之为人境界之考量等,均心有戚戚,可谓千古之音。深入剖析深生态学与儒家思想的会通与聚合,对反思人类在自然中的正确位置以及如何与自然共处,特别是对人们生态良知的唤醒,生态心性的培育,生态美德的养成和生态品格的型塑等,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并可成为探索我国公民环境道德教育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道德经》蕴涵着丰富深刻的“天人合一”整体观思想、“损有余而补不足”的生态平衡思想、“知止知足”的生态保护思想及“贵身、爱身”的热爱生命思想.这些尊重自然与保护自然的思想和现代生态学观点有着深刻的一致性,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可资借鉴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9.
生态中心主义伦理学的三大理论基础,即:大地伦理学、自然价值论与深层生态学。综合介绍了国内关于生态中心主义方面的研究,特别是近五年来的研究进展,分析、归纳了国内研究者是从哪些角度来研究生态中心主义的,进而评价了国内研究者关于生态中心主义研究的共识和分歧,提出了未来应该重点关注的几个研究方向,即:生态中心主义本身的理论缺陷、生态中心主义思想与生态建设实践的结合研究、生态中心主义思想与我国传统哲学的结合研究。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可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这一“需要层次论”。由于特别强调人的思想、精神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在管理科学中尤其是在企业管理中倍受青睐。日本根据自己的  相似文献   

11.
凡是动物 ,都要吃要喝 ,要繁殖后代。战国时的告子认为 ,人的本性就是这两件事 :“食、色 ,性也。”现在有些人误以为这话是孟子说的 ,因为这句话记录在《孟子·告子》之中。其实 ,孟子认为告子太片面了———人的本性不只是食和色 ,而是要加上第三项 :“群”———社会性 :“恻隐之心 ,人皆有之 ;羞恶之心 ,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 ,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 ,人皆有之。”①其中 ,恻隐、羞恶和恭敬都是社会性 ,相当于现代心理学家马斯洛说的归属需要和尊重需要 ,“是非之心”相当于“自我实现”需要的一种。食 ,是生存需要。色 ,是另一种“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12.
《黄帝内经》是一部中医经典,又是一部生态学著作.它在“气”一元论、“阴阳五行”说、天人相应等哲学基础上,构建了生态整体观.它的养生和医疗理论贯穿了生态学方法,对当代医学和精神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志成 《船山学刊》2016,(2):109-112
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湖南农业大学黄正泉教授书写的《文化生态学》著作探讨了文化生态多个方面的内容,构建了文化生态学新体系,揭示了文化生态运行规律,推动了文化生态学思想的发展,开展了对反文化生态的批判,描绘了文化生态的理想图景,指明了文化生态的回归之路。该著作观点新颖,引经据典,思想深邃,方法独特,语言优美,体系宏大,是一本难以读懂但又吸引人的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14.
孟睿 《理论界》2007,(5):180-181
心理学认为,自我实现是人类的最高目标,蒲松龄在现实中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在心理上不能自我实现。因此,受制约的心理能量就会移置到《聊斋志异》的创作中,这种心理移置作用主要体现在“异史氏曰”的结尾和“加工型”作品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生态审美包括四个要点:(1)彻底摈弃那种基于人与世界对立、主客二分的传统审美模式,代之以人与世界融合为一的“审美交融”模式.(2)生态审美是以生态伦理学为思想基础的审美活动,是对传统美学理论中审美与伦理关系的生态改造与强化,生态意识是生态审美的必要前提条件.(3)生态审美必须借助自然科学知识、特别是生态学知识引起好奇心和联想,进而激发想象和情感,没有基本的生态知识就无法进行生态审美.(4)指导生态审美的生态价值准则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必须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判断标准和“人类审美偏好”,反思和批判人类中心主义的审美天性和习性.  相似文献   

16.
从生态的视角来看,儒学对于当今世界所能贡献的思想与精神资源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生态学而论,儒家思想的一个显著特征应当被界定为一种基于“天人合一”的“一体现”.这种儒家的“一体”生态观实际上是王阳明《大学问》所蕴涵并贯穿始终的核心内容之一.然而遗憾的是,迄今在儒学生态思想的讨论中,对这部儒学经典的意涵和重要性却措意不够.本文旨在通过对《大学问》的重新解读和分析,揭示儒家的万物一体的生态观.依笔者之见,生生不息的一体关系不仅建立在自我与他人、人与自然之间,更在于作为共同创造者的人类与整个宇宙以及无限之间.  相似文献   

17.
《文艺的绿色之思──文艺生态学引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一书是曾永成先生的新作。从其副标题可以看出,该书是把生态学研究方法引入文艺研究中的全新尝试。 该书以马克思的“自然向人生成论”为理论基石,首先系统地阐释了马克思的文艺生态观,然后分别探讨了文艺审美活动的生态本性、文艺生态思维的观念和范畴、文艺审美活动的生态功能、文艺活动与自然生态等问题,最后把目光落在当下,研究了市场经济与文艺生态的关系,发出“关注与推动人性的优化生成”的呼唤,表达出强烈的人文关怀。 综观全书,笔者认为有如下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8.
深层生态学是近代西方学者将生态学发展到哲学和伦理学的学科,将其与我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与和谐共生的生态哲学相结合,才能构建完整的深层生态文化体系.绿色消费是一种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的消费行为,其体现着人们较高的价值追求,这种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必然依靠文化的支撑.探究绿色消费行为的深层生态文化根源,以文化保障社会绿色行为的可持续性,对于普及和发展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析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析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的成因牛保明马斯洛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言人,毕生致力于“自我实现理论”的研究,他把自我实现作为他个性理论的最高理想和追求的最高目标。所谓自我实现,马斯洛认为就是人的潜能(如友爱、合作、求知、审美、创造等)的充分发挥。马斯洛认...  相似文献   

20.
“自我实现”或“成就感”是企业在进行激励员工时所必不可少的关键词。然而,对于什么是“自我实现”,企业管理者基本上是不甚了了,甚至连国内不少的心理学家于此也有着根本性的误解。本文旨在通过追寻马斯洛对“自我实现”的研究轨迹,回归其“自我实现”的真实意义,并依据促使马斯洛思想转变的佛学理论,提出了“自我实现”的途径和方式,希冀以此可以为那些终日在物质领域进行激烈竞争的管理者们提供一副清醒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