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晓东 《理论界》2005,3(11):36-37
邓小平善于总结和借鉴历史经验,在他的理论中充满着历史智慧。他认为历史是可以借鉴的宝贵财富,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强调要全面、科学地对待历史和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2.
阮芬 《理论界》2013,(1):124-126
希罗多德被誉为"历史之父",也被西方人视作最早的史学家。与荷马和赫西俄德不同,他不愿详谈神事,他的叙事带有一定程度的去除神话色彩。实际上,他在《历史》开篇序言就宣称他的写作目的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这表明他讲述的是以人为中心的历史。值得注意的是,即便他能"去除神话",他也不能驱除神性因素对人类事务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冯友兰将历史区分为“客观的历史”和“主观的历史”。他在主张历史客观性的同时,指出历史的连续性和统一性,现实是历史的延续。传统是历史上主观精神所创造的产物,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了历史的建构。传统与历史共同成为民族精神联续的纽带。冯友兰的历史本质论是受其“新理学”哲学立场决定的。在他看来,历史在本质上就是受到“理”的贯注、由诸多历史事物组成的有机体。冯友兰主张历史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弘扬中国历史文化的生命力,体现了他维护和发展儒家文化的新儒家立场。  相似文献   

4.
<正> 学者多把孟子的历史观归纳为三个方面:英雄史观、历史循环论和历史倒退论。说他是英雄史观,因为他主张圣君贤相创造历史,这在《孟子》中是有据可查的。至于说到历史循环论和历史倒退论,这恐怕是在分析史料时产生的某些误解。诚然,孟子是说过历史是在一治一乱中前进的,但是,这只是他的治乱观,还不能说就是他的历史观,因为孟子并不认为  相似文献   

5.
卢卡奇在改造德国古典哲学并发挥马克思哲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历史概念.在他的哲学视域中,总体性概念实际上指的就是社会历史的总体性,而他对历史概念的论述实际上是他论述物化和阶级意识的直接前提,历史在物化和阶级意识概念中成为必要的环节.卢卡奇历史概念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维护和发挥,但他用历史辩证法排斥自然辩证法,没有科学地论述实践范畴,从而没有能够正确地阐明主客体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6.
阿基里斯是希腊神话的英雄,他的二次愤怒,历史上受到不同观念的品评。笔者认为,他的二次愤怒是对专制王权的控诉和反抗,是平等的历史呼唤,为民主制奠定了思想基础,是历史赋予英雄品质的理性内涵。  相似文献   

7.
一“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是黑格尔历史观中贯彻的原则。在他看来 ,哲学史发展过程和逻辑推演过程有着内在的同一性 ,即为“绝对精神”的自身发展的同一过程 ,认为历史上的那些哲学系统的次序与理念里的那些概念规定的逻辑推演次序是相同的。不难发现他 ,的“历史与逻辑”的统一首先直接是“哲学史与逻辑的统一”,但他的“哲学史”是以逻辑形式体现历史本体发展过程的内容 ,换言之 ,“历史”是对世界发展史的一种哲学思考过程。当然 ,他所断言的历史与逻辑的一致是以逻辑为基础的 ,逻辑决定历史。基于语词自身的多义性及在不同哲学范式内讨论…  相似文献   

8.
古斯塔夫·勒庞,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学者,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勒庞一生著述颇丰,虽算不上一位历史学家,但他相信只有通过历史才能更好地论证自己的主题,并希望能够分析出历史的深层结构。对于历史,勒庞有自己的认识,比如他青睐"事实"却并不相信历史的真实性;他像众多19世纪史家一样关注文明,却仅认为那不过是由一系列概念组成的一个抽象概念而已;他相信我们可以拥有且真正需要的是效果历史;他认为这个世界是变动不居的,等等。这些认识与他个人经历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化氛围息息相关,特别是19世纪后期在法国兴起、后广被欧洲的"颓废"文化和"世纪末"思潮对他思想的孕育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一何谓历史的尺度?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的。人们还把自己的活动当作对象来进行评价: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后退,是历史的发展还是历史的停滞。而这种评价的标准,就是我们所说的历史的尺度。在以什么作为评价历史的尺度的问题上,始终存在着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类历史观的对立。神学家把上帝的意志看作历史的尺度。法国唯物主义者则认为人的欲念、动机是历史的动力。因而人的某种思想原则便成为历史的尺度。黑格尔把历史看作是不自觉地,但必然是为了实现绝对观念这一预定的理想目的而努力,这同一绝对观念便是他最高的历史尺度。费尔巴哈抛弃思辩的绝对观念,立足于人本主义,所以他主张以人为“一切事物、一切现实性之尺度”。他所说的“人”,是指作为族类的人,所以他又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近代史上,康有为是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人物之一。他在十九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时期,是一个杰出的爱国主义者。作为维新派的主要领袖,他是戊戌维新的实际领导人。在康有为的一生中,戊戌维新是他政治生涯中的高峰,对历史的发展起了推动的作用,这是他一生中的主流其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应该是评价他历史地位的主要依据。 本文拟从爱国主义的角度,浅述戊戌维新时期的康有为。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是一位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他的外交思想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时代特色,又有历史深度。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他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彰显凝重的历史感;他以历史为镜鉴,主张国家关系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他的解决国与国之间历史遗留问题的外交思想,显示了勇气和睿智,显示出穿越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历史眼光。  相似文献   

12.
对维柯历史哲学的准确理解和恰当评价,仍是维柯研究者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由于他以宗教神意史观的核心概念"神意"作为他的历史哲学的前提和基础概念,对这一概念又给出晦涩含混的表述,因而对这一概念的准确理解成了恰当评价他的历史哲学的关键问题.维柯的"神意"概念实际上所表明的是历史理性;这种形式的宗教神意史观与实际的哲学理性史观的特点,具体表现了宗教神意史观向哲学理性史观的过渡;他的历史哲学是哲学理性史观的第一个历史形态.  相似文献   

13.
文兵 《学术探索》2003,2(6):13-15
波普尔在其《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中 ,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提出了批评。其批评的立足点就是认为历史不可预测。本文认为 ,波普尔实际上未能正确理解历史中的必然与偶然、历史的客观规律性与主体的能动选择性之间的关系。他对“历史决定论”的批评 ,是与他的证伪主义原则的精神实质上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14.
林超 《理论界》2013,(9):49-53
柯林武德认为历史学是对过去经验的重演,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通过对证据的批判研究和历史情境的把握,历史学家可以在自己心中重演古人的思想。他既反对有着自然科学化倾向的实证史学,也批评"剪刀加浆糊"式的历史编撰学。他强调了历史思维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认为历史学有着自己特殊的性质和独特研究方法,并指出历史真理的标准乃是历史观念本身。  相似文献   

15.
有远见卓识和宏图谋略的政治家,都是重视历史的。历史是他们思想和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能给他们启迪和借鉴,少走曲折的弯路,推动现实社会的进步。从马克思到毛泽东,历史都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有机统一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邓小平也是重视历史的。早在1969年他谪居南昌于工余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同时,还带去了“二十四史”和许多中外古今书籍,经常对子女讲历史典故,抚古思今。即使在他遭受不公正的待遇时,他也没有忘记从中华民族伟大而坎坷的历史经验中吸取教训,寄希望于将来。当他在1975年复出主持  相似文献   

16.
希罗多德的人神史观体现在两个层次上,一、在具体的故事创作上,他把许多有关过去的神话看作历史,不自觉地将神话历史化,同时,把现代历史以神话故事的模式讲出来,使历史神话化;二、在思想观念上,他既是宿命的又是人文主义的,认为命运或历史是神和人合力作用的结果。在人神史观的指导下,他创作的《历史》也就成为神话历史合一的典范。  相似文献   

17.
论荀悦的历史编撰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高鑫 《人文杂志》2002,(5):116-121
荀悦不但在历史编撰方法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而且在历史编撰思想上也多有建树。他基于对历史撰述作用的深刻认识 ,而强调历史记载对于“立度宣教”和“崇立王业”的重要性 ,肯定历史撰述的根本目的在于鉴戒 ;他以“有便于用”和“省约易习”为历史撰述的取材原则 ,提出并系统阐发了“立典有五志”论 ;他重视秉笔直书 ,认真总结历史的得失成败。荀悦的历史编撰思想是中国封建史学传之于后的一份宝贵的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18.
海登·怀特是位历史学家和历史哲学家,也是位文学批评家。怀特首次将形式主义语言学引入到历史的分析和历史的叙述之中,引起了历史阐释模式的变革。一方面,他将历史叙述阐释为具有"文学性",历史与文学具有了多个方面的相似性,拆除了横亘在历史与文学之间的学科分界,使历史与文学走到了一起。另一方面,文学与历史之关系不再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而是一种迥异的新"互文性"关系。怀特提出的后现代的历史叙述理论使他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历史,也为文学与历史的关系提出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唯物史观的角度阐释了解读历史的钥匙是人体解剖而不是鲍德里亚所谓的象征交换,鲍德里亚的象征交换只是他头脑中的一个抽象的概念的存在,以此作为解读历史的钥匙无疑表明他是一个纯粹的历史唯心主义者.  相似文献   

20.
乌利希是比较教育历史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把历史法和比较法结合起来,特别重视对历史因素的研究与分析,在历史比较中又引入了社会科学的方法,拓展了比较教育的历史研究法。乌利希的工作对当时比较教育的研究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他的思想也影响着后继的比较教育研究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