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海德格尔的“此在”是存在“在世界之中”的“在”;是人在。本体论研究应当追问有人的世界之外的存在;时间、空间、因缘,三者应当既是独立的也是相互关联的,是可以相互说明的存在。凡事只有“彼在”,即在时、在场、在缘,方才可能存在,实在。让我们随从众多的“存在者”,通过海德格尔指示的“此在”,和我们揭示的“彼在”,去探寻回归“本体”的道路吧!  相似文献   

2.
跟随现象学的“朝向实事本身”这个著名口号,我们被直接送入近代西方哲学的根本意向之中.经过笛卡儿哲学的奠基,哲学构建起了内在的“家园”和踏实的“陆地”:在自我意识之光中追逐绝对确定性.自笛卡儿到黑格尔,哲学都栖息在此家园中,在此陆地上播种、耕耘和收获.于是,从自我意识的突围势在必行.经过作为“严格科学”的胡塞尔现象学的扫荡,深陷于自我意识的十面埋伏中的“实事本身”终于走出来了吗?正是在这种困境的压迫下,海德格尔的运思终于脱颖而出.海德格尔以“在-世界-中-存在”化解掉意识哲学的不破金身,进而击中了认识论哲学一直够不着的那幽静而又弥漫的自在存在,亦即那种滚滚而来激荡并席卷着我们的“实事本身”.  相似文献   

3.
阎真作品因反映知识分子的生存状况引起广泛关注,但少有人注意到其作品所蕴含的形而上的哲学思考。实际上,阎真创作与存在主义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主要体现为三个维度:一是对现代人生存困境的呈现;二是对"荒诞"的"孤独"存在的敞显;三是表达向死而在的存在之思。在对生活原生态刻写的基础上,作家对个体生存境遇的深描与对个体生存价值的追求,都彰显存在主义内涵,把其作品从人的生存推向人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哲学之为真理,就在于其对之前的“诸学问”施行了知识系统的自我“净化”,追问“存在与人”的原初意义关联,并最终通过“共产主义”通达了“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存在本质。若从马克思哲学的存在特质来看,“人”的特殊性在于它是所有存在者中的唯一可调节者、创制者:“人”之外的万物不可能把自身调节成为专门适于“人”的存在,而只有“人”才能把自己调节为适于自然、社会的某种(类)存在。作为对比,几乎所有前马克思哲学和非马克思哲学都无视这样一种质朴的、直达本真的有关“人”的本质理解,往往被自己和别人制作的各式各样的观念论所牵引、诱惑和迷惑。在对存在设问的各种哲学回答中,“人”是“诸麻烦问题”的制造者,“人的问题”自始至终是世界性的,以至于“类哲学”成为马克思哲学探讨“人的存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在环节。处于新时代的马克思哲学必须持续追问“人的存在”的时代变形并积极回应其世界性诉求——马克思哲学本身就带有“管天、管地、管人”的宏观与微观相互贯穿、彼此互应的存在论属性,而对这一特征的洞察和把握恰恰是马克思哲学切入“人”的存在本质的最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5.
基于康德的先验哲学,自由源于理性存在的必然,其"实在性"的体现依托于理性存在者或人的"此在"事实;自由的"实在性"不是作为物的经验对象,而是作为经验对象之规定的纯粹形式存在;自由作为人类存在的本质,其"实在性"既指向理性原则的存在,又指向理性原则作用的存在,并必然地表现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的统一;任何在自由问题上所取得的进展和突破都是新的路径的选择和对以往方法的解构,而非对自由和存在本身的改变,康德哲学的建立是如此,海德格尔的存在体系也不例外;因此,在不断面对困惑、重释自由之际,我们也在凭借自由的问题而进入自身存在之路,并获取人的"此在"之真实。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社会 ,现代人陷入前所未有的困惑之中 ,由是探讨诗意地安居如何可能的问题 ,对于现代人来说无疑是有意义的。晚期海德格尔将著名诗人荷尔德林的著名诗句“人充满劳绩 ,但还诗意地安居于这块大地之上”予以深刻的哲学诠释 ,为寻求终极觉悟的现代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粮。在海氏存在论解释学视域内 ,其缘在展现、本真存在、临界状态中的觉悟 ,以及诗意的理想与现实的安居相即不二的思想 ,其存在澄明的敞开状态和诗思合一的生命体验境界 ,都非常接近中国大乘禅宗佛学的识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哲学基本问题方面的通行观点 ,提出了以下观点 :哲学基本问题和世界本原问题是有区别的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是世界本源问题 ;在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中 ,第二方面是第一方面的前提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以感性形象为中介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真、善、美的问题 ,因为思维方面包括形象思维 ,存在方面包括主体自身的存在 ;每个个体都生活在“多重世界”中 ,而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多重世界”的基本关系 ;不可知论不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否定回答 ,而是不回答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社会,现代人陷入前所未有的困惑之中,由是探讨诗意地安居如何可能的问题,对于现代人来说无疑是有意义的.晚期海德格尔将著名诗人荷尔德林的著名诗句“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安居于这块大地之上”予以深刻的哲学诠释,为寻求终极觉悟的现代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粮.在海氏存在论解释学视域内,其缘在展现、本真存在、临界状态中的觉悟,以及诗意的理想与现实的安居相即不二的思想,其存在澄明的敞开状态和诗思合一的生命体验境界,都非常接近中国大乘禅宗佛学的识度.  相似文献   

9.
诗意的栖居和思想都是海德格尔的人的生存样式,它们都归属于存在,受存在的召唤,停留、显现并通达于存在。同时,海德格尔指出了人执着于自身,受自身计算和功用意图的限制,突显了人的栖居的非诗意性以及遗忘存在,从而揭示出生存无家可归的状态,并提出了他著名的天、地、神、人一起存在的世界观。他试图消除人与自然和世界的那种对立的关系。同样,海德格尔分析了从柏拉图以来所有的传统哲学都是主体性哲学的特点,指出了当今时代思想的特点在于不会思,而他的思想是一种显现,是通过绽出生存的方式来显现存在的。因此,思想在海德格尔那既是生存,同时复是现象,突显了海德格尔思想的划时代性。诗与思被海德格尔通过生存而奇特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
海德格尔的技术思想与其存在主义哲学紧密相联。随着其存在主义哲学的重大转折,他的技术思想也相应地发生了转变,即海德格尔前后期技术思想呈现出工具论与实体论、中立论与价值论的差异。但与此同时,在这种差异的背后,还隐藏着同一,即海德格尔始终坚持"在世界之中存在"的存在论立场。这一研究贯通了海德格尔前后期的技术思想,揭示了海德格尔前后期技术思想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1.
王夫之在主客、体用之间互为条件的交互性上,建立了一种基于主客交互性的关系哲学,超越了认为主观或客观的某一方有着绝对的逻辑优先性的思维模式。事物不仅在属性上发生着变化,而且事物的存在本身就处在一个不断重新生成的过程之中,由此,道、人性同样处在一种新陈代谢、生生不已的过程中。王夫之过程论的哲学基础建构,打破了线性、僵化地看待世界的方式,张扬了天与人存在的创生性、能动性与开放性,对人的本体论地位和人在世界中的意义作了一种革新性的诠释。  相似文献   

12.
从儒学义理内涵看,儒学具有信仰和超越性的双重内涵,儒教为“本心本性即天心天性”的天人合德之教,儒学既是一种哲学理论形态,又是“儒教”,仁心本性为一切宗教精神与信仰之根源。从祭祀礼仪制度层面看,“三祭”是具有宗教意义的活动,重对神的报恩。天地、祖先、圣贤的图像存在于现实世界的自然与历史秩序之中,可使人超越当前现实世界,又可使心灵不陷溺于对超世的想象中,实现现实世界与超现实世界在纯宗教心灵观照下的不脱节。因此唐君毅认为儒学具有宗教性,儒家的超越智慧涵盖了西方的宗教智慧。  相似文献   

13.
在费尔巴哈看来,在黑格尔注重联系和发展的历史原则中,那种以时间为惟一向度的思辨哲学方法,最终成为反“时间”的“理性专制主义”。在马克思的批判中,黑格尔的绝对方法作为应用的形而上学,具有创造一切的权能——纯粹的、永恒的、无人身的理性自我运动、自我安置自己,通过思想运动建设世界,从而把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史颠倒成纯粹思维的生产史。从根本上说,黑格尔绝时方法的形成与黑格尔颠倒日常语言和哲学语言的关系密切相关。由于在黑格尔的思辨体系中,作为有限性(时间性)存在的人是无限存在即无人身的理性实现自身的场所、工具,所以海德格尔指认黑格尔哲学仍然是在场形而上学,黑格尔时间概念是本源时间的敉平。  相似文献   

14.
实践和生活世界是历史和具涔的。在知识经济时代,以符号为主要存在方式的知识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人的符号本质进一步凸现,人与外部现实世界的互动表现为信号互动基础之上的强烈符号互动,人类实践的本质是符号创制活动,生活世界的本质是符号世界。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当代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和实践哲学转向分别是符号实践转向两个最为重要的方面;符号世界的凸显必将推动两种转向合流,并催生出符号实践哲学。  相似文献   

15.
康德构造的知识论是二元论哲学认识论的巅峰,福柯哲学则开创了三元论哲学中对世界复杂性和哲学复杂性的认识论的先河。文章使用复杂性科学作为比较的背景和比较的中介,用线性系统和复杂系统分别为康德哲学和福柯哲学的认识论定性,即康德哲学是人类线性思维系统的最高代表,而延续着尼采谱系学传统的福柯哲学,则是人类复杂性认识的研究的集大成者。文章赋予福柯的权力谱系学和知识考古学以复杂性科学内涵的解读,即知识型的断裂是三元论哲学认识论的突变和复杂网络的特征共同作用产生的。同时给出了二元论哲学和三元论哲学的系统动力学方程,说明了物质、意识和语言在动力学方程中赋予方程系数的新的含义,它们分别表达着哲学演进与人类认识论演进的线性关系、非线性关系和短程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是英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和剧作家。毛姆出生于法国巴黎,后来又到了德国海德堡大学读书。其自身的生活思想经历以及当时欧洲流行哲学思潮的影响,为毛姆往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扎实的文学基础,并且也奠定了影响毛姆一生的生活哲学观。此外,毛姆还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整个西方世界弥漫着凝重的迷茫感、陌生感、痛苦感、孤独感、荒诞感、悖谬感等。两次大战使得毛姆开始质疑西方近代文明,因此,在毛姆大量的文学作品中,淋漓尽致地渗透着毛姆对西方近代文明的逃离思想。本文运用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结合毛姆的长、短篇小说作品进行系统归纳及深入分析,以便深刻理解毛姆思想中对人性恶的逃离意识。  相似文献   

17.
庄子哲学中“道”既存于本体世界又存于经验世界,这造成了“道”在两个世界的“割裂”,从而相应地分成“道之真”和“道之气”两个方面,进而,这种“割裂”被带入其人性论中,造成人性的“割裂”,则其人性相应地分成“人性之真”和“人性之气”,这两方面相互制约和斗争,构成了人性的内在矛盾。庄子在《渔父》中提出“法天贵真”思想,分别从本体层和经验层来解决此人性矛盾,从而既使“人性之真”和“人性之气”形成了良性互动的人性论图式,又使得生活在经验世界的个体人超越为体道真人。最终,在人性和人生两方面实现了由人向“道”的回归,也使庄子哲学得以完整。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哲学一直以来被西方社会视为一种认知理论,由于缺乏价值方面的关怀而在与西方政治哲学进行对话的过程中长期处于失语状态。事实上,马克思的哲学恰恰体现了规范与认知的统一,它作为一种以解放全人类为终极关怀的政治哲学始终内在地包含着以人为核心的主体性维度,这在马克思最初的博士论文中就已经有所展现。尽管早期马克思还没有认识到作为现实的个人的重要性,但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通过对伊壁鸠鲁的原子论进行详细系统的阐述已经充分表达了他认为人民作为主体应当树立自我意识、反思生活、反抗强制、追求独立自由的主张。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来源不是德国古典哲学而是古希腊伊壁鸠鲁哲学,恩格斯哲学的理论来源才是德国古典哲学。理论来源的不同必然导致哲学观点的根本差别,在评价德国哲学、物质观、辩证法、自由观、认识论、历史观、与自然科学的关系等一切哲学问题上二者都根本不同。这是“世界观和理解力”的差别,是把人当作人和把人当作物的哲学的差别,是哲学发展的高级阶段和低级阶段的差别。理解和复兴马克思哲学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在对人的自由的理解上,由于受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影响,一些人将恩格斯自由和必然思想混同于近代旧哲学观点,并以这种旧哲学观点来思考信息时代人的自由,从而陷入要么肯定自由,要么否定自由的两极化倾向。事实上,恩格斯是在实践的哲学思维方式下来全面阐述自由和必然辩证关系的,并在哲学理论上真正确立了人的自由。这和以黑格尔为代表的传统哲学对这一关系的理解具有本质区别。按照恩格斯关于自由和必然思想可以发现:信息时代对信息科学技术的开掘利用,正将人的实践推进到新的阶段。人和自然的关系及其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都将被提升到与人的全面发展息息相关的复杂层面。人的自由也将在认识和利用更复杂的必然性,特别是在对人自身的全面提升中被赋予自觉、自为的现实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