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儒南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27-3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开始了漫长的政治制度重建期和文化适应期。其间,大众音乐人基于对古典音乐的全新理解,重塑了德国大众音乐风格。德国大众音乐的演变,受到军事占领德国的美国和英国音乐的影响,这促使德国大众音乐人改变了他们的音乐创作内容和风格。然而,德国在冷战时期不可避免地在音乐中融入有关民族意识、战争形态等政治属性。当冷战“铁幕”将德国分为东德和西德,西德的资本主义文化模式,为西方和本国的大众音乐人创造了相对自由的创作环境;而东德对苏联政府文化模式的模仿,使其开始对来自西方的大众音乐和本国大众音乐进行严格审查。为了应对“铁幕”后的文化斗争,西德和东德的大众音乐人在冲破文化封锁、挑战社会制度差异、通过创作政治音乐争取自由等方面作出了努力,为了应对冷战的紧张局势,许多东德和西德民众通过音乐来传递政治、社会和文化信息以对抗“铁幕”。 相似文献
2.
白建才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31(5):73-80
冷战期间,美国政府为了遏制苏联和所谓共产主义扩张,削弱并击溃苏联东欧集团,赢得冷战的胜利,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冷战战略。这些战略在苏东剧变、冷战结束中的作用,就某一具体战略来说,作用有大有小,有些甚至是失败的。但就以遏制大战略为代表的美国整体冷战战略而言,则加剧了苏联东欧国家的困难,激化了苏联东欧国内的矛盾,在苏联东欧培植了破坏的种子,对促使苏东裂变、美国赢得冷战起了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成为苏东剧变、冷战结束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3.
滕海键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
冷战是战后世界史和国际关系史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国外史学界尤其是美国史学界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长期的深入的研究。我国学术界对冷战问题也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取得了很大成就。简要地评述和介绍我国学术界有关冷战问题的研究状况 ,旨在引起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试论冷战起源的几个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各种各样.冷战是多种因素合力造成的结果,是客观环境和主观认识的统一,在当时是不可避免的.本文认为战后苏联同西方盟国战略合作基础消失,导致在各个方面的对峙,并逐渐走向冷战.世界力量发生改变,两极格局形成,人类对世界大战的认识,意识形态的对抗,都对冷战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冷战与美国发展援助政策的缘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慧英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23(4):41-45
美国的发展援助政策在冷战高峰时期形成,它成为战后美国对发展中国家政治和经济关系的重要内容。本主要探讨美国发展援助政策产生的原因,尤其是冷战在其中所起的推动作用。这对于深刻理解战后美国的外交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白建才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
本文从冷战史同其他学科的关系、冷战造成的影响与后果、美中关系的现状与前景、美俄关系的现状与前景等四个方面分析了研究冷战史的意义,认为冷战是人类历史上奇特的一页,也是一个重要篇章,强调我国学术界应对冷战史展开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於荣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6(2):77-82
现代化研究首先发端于冷战时期的美国。适应美国冷战国家利益的需要是现代化理论产生的重要动因。在冷战中兴起的现代化研究涉及了多个方面的主题,其中现代化理论的社会学流派、政治学流派和经济学流派最引人注目。20世纪60年代初现代化理论已经成为美国的一种意识形态,并被引入到相关政策领域。然而,现代化理论在实践中并没有取得美国学者和美国政府所预期的效果。不仅如此,现代化理论应用的实际后果还促进了人们对意识形态在社会研究中的作用、政府资助对社会科学家态度的影响、社会科学家价值中立的社会作用,以及社会科学被政府利用和滥用等问题的反思与批判。 相似文献
8.
布庆荣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3):13-16
"价值观输出"始终存在于美国的对外政策之中,冷战后,美国更加重视以"美国式的自由民主价值观"来整合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冷战后美国的价值观的输出主要围绕着"建立美国价值观主导下的世界新秩序"的战略目标,在实现手法上表现出由温和到强硬的发展态势,美国价值观输出的实质是美国当局追求国家利益的工具,美国政府对价值观输出的高度重视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经济动因和政治动因. 相似文献
9.
钮维敢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6(5)
冷战不仅仅是美国与苏联的事情;美苏冷战的结束不代表美国冷战任务的完成;美国冷战任务完成的标志应该是使得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在全球消失,并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建立起符合美国标准的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在东欧、独联体原社会主义国家和地区以及当前的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冷战任务的完成情况具有不同特点.总体是:美国还在推进冷战任务完成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黄光耀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9,25(1):76-79
冷战结束后,随着国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国际社会对联合国的裁军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联合国在国际裁军领域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并取得重要进展。但是也应看到,冷战后新的国际军备形势使联合国的裁军活动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吴海勇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5):8-12
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先后处于世界"冷战"、"后冷战"时代。中国审时度势,锐意改革进取,既为世界冷战的终结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同时也发展壮大国力,摒弃了旧有的"中国模式"理论话语。中国式改革使自己摆脱了苏东剧变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由此也兴起了有关"中国模式"的初步探讨。尽管在"后冷战"时代,西方国家"冷战思维"阴魂不散,"中国模式"论的兴起仍凸显世界融解的信息。其与中国威胁论的交错杂糅,又凸显了国际背景的复杂艰辛。有鉴于此,中国学者有关"中国模式"的探讨更应注重与海外的学术博弈。 相似文献
12.
孙文沛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66(3):76-80
在1945年召开的雅尔塔和波茨坦会议上,美英苏三大盟国首脑共同确立了战后德国赔偿的"实物赔偿"和"分区赔偿"原则,同时也暴露了苏联和美英在德国赔偿问题上的矛盾。1946年5月,美占区停止向苏联交付赔偿物资,标志着三大国在德国赔偿问题上正式决裂。苏联和美英在德国赔偿问题上的互不信任加快了冷战到来的步伐。分区赔偿的执行还导致了德国经济的分裂。 相似文献
13.
顾强 《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意识形态对美国外交政策有重大影响,美国的意识形态与共产主义思想存在激烈冲突。追溯美国战前与战后初期的对苏政策,意识形态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意识形态冲突是美国对苏发动冷战的主要原因,这段历史对当今中国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倪学德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87-89
“世界使命意识”是美国外交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它根深蒂固于美国的历史和文化之中 ,成为美国对外扩张谋取霸权的招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 ,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宝座。客观条件的具备使美国领导人脑海中的“世界使命意识”随之增强 ,它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企图相结合 ,加速了冷战的到来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与美国对华意识形态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飞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2):30-35
反共主义意识形态一直是影响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政策的重要因素 ,并且在冷战时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冷战结束虽然使美国认为共产主义已经不再对美国及资本主义世界的安全构成直接的威胁 ,但美国并未放弃反共政策。冷战结束使中国成了惟一的社会主义大国 ,中国自然是美国最主要的意识形态对手。这一变化对美国的对华政策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 :一是在美国寻找新的战略对手时 ,更易于将目光聚集到中国 ;二是当中国实力增长之时 ,美国更倾向于将中国看成是个“威胁”。“中国威胁论”的主要含义之一就是 :中国仍然是一个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强大后必然对资本主义世界构成威胁。中美在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导致冷战后中美两国在很多事情上持对立的立场。 相似文献
16.
陈奉林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5)
美国对日本的政策经历了由削弱到扶植的转变,朝鲜战争的爆发对美国的亚太政策具有决定性影响。此后日本成为美国在远东的军事战略要地。美国的亚太政策即建立在“多米诺理论”的基础上,并以向外“扩张”的观点来看待亚洲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试论英国与“冷战”的起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冷战”是指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非武装进攻的敌对活动。它发端于战后初期,结束于1991年苏联解体。关于冷战的起源,学术界一般强调美国的作用而忽视英国的影响。本文在分析战后初期英国与苏联之间矛盾和分歧的基础上,认为英国不仅是实行对苏遏制政策的急先锋,而且是西方遏制苏联的促成者 相似文献
18.
关于冷战的起因,学术界有各种各样的论述,但往往集中在美苏两国各自或者互动的原因。笔者试图从罗斯福和杜鲁门的性格差异导致的对外决策的不同来分析冷战的起因,尽管知道这可能有一些片面,但是考虑到一个国家元首特别是在像美国这样的总统制国家里,他们出于个人性格所制定的不同对外政策足以影响到美国乃至全世界。所以还是决定写了这篇论文。 相似文献
19.
肖瑜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2(2):111-119
二战后,苏联的犹太政策相当复杂,斯大林一方面积极支持以色列建国,另一方面又在国内发动了大规模的国家反犹主义运动,并扩展到东欧。成千上万犹太人被赶出工作岗位,有些甚至丢了性命。斯大林支持以色列建国是基于其外交政策的需要,而并非是对犹太人的同情。这一政策在外交上或许是成功的;但它唤醒了苏联犹太人的民族意识。许多苏联犹太人,甚至一些犹太老布尔什维克也开始表达对新生以色列的好感。随着冷战爆发和以色列从1948年下半年开始出现倒向西方的苗头,使斯大林对苏联犹太人极不信任。冷战时代强化内部,整肃纪律是必然的,于是斯大林才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国家反犹主义运动。 相似文献
20.
王新华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9(6):112-115
对于联解体的原因,学者们众说纷纭。笔者以为导致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意识形态的衰落。因为苏联是依靠一种新的共产主义或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建立并得以巩固的。而支撑苏联意识形态的重要支柱和证明苏联共产主义的学说正确性的主要论据便是苏联的国家经济。但是,苏联的国家经济并没有始终如一地繁荣发展下去,而是在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和美苏冷战的外力推动下崩溃了。苏联国家经济的崩溃摧毁了苏联意识形态的重要支柱,瓦解了苏联共产主义的学说正确性的主要论据,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笔者主要通过对美苏冷战在苏联经济的崩溃中所起的外在推动作用的分析来解释苏联解体的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