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文化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创新的过程。崂山茶文化创新需立足于崂山特有的文化脉络和地域特色。道教文化作为崂山文化的主脉,为崂山茶文化的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沃土。道教文化与崂山茶文化融合,发展崂山道茶文化、养生茶文化与休闲茶文化,实现崂山茶文化历史与时代的接轨。  相似文献   

2.
《聊斋志异》中书写崂山的篇目都是关于道教的,蒲松龄通过对崂山人、仙、物、空间的构建,展现了崂山“神异”、“神仙”、“神圣”的不同形象。崂山篇目对道教的强调和对佛教的忽略,显示出崂山本土的“道盛佛衰”以及蒲松龄本人在道教影响下的新创举。  相似文献   

3.
傅炜莉 《东方论坛》2016,(1):123-124
崂山文化在青岛文化中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影响深远,向来为学者们所关注.由青岛大学的一批学者共同完成的《崂山文化研究丛书》(刘怀荣总主编,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致力于“把崂山文化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准确地介绍给海内外游客”(第3页).《丛书》包括《崂山道教与佛教研究》《崂山文化名人考略》《崂山志校注》《劳山集校注》《周至元诗集校注》《崂山诗词精选评注》和《崂山游记精选评注》七部著作,从多个角度对崂山文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其中的《崂山志校注》,是苑秀丽、刘怀荣两位教授继《崂山道教与〈崂山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崂山文化研究专著.该书从标点、校勘、注释到研究,均用力甚勤,就笔者所见,具有如下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4.
崂山华楼宫外凌烟崮上全真道士词《酹江月》石刻因刻写者水平、风化残损和道教术语等因素影响,长期以来在不同文献中于词作断句、辨字方面具有较大差异,而在词义阐述等方面更无详细研究.考据该词创作时间、作者身份,辨析词作断句、格律和用字,进而阐述全真道教修行求道的观念精神和法门途径,对了解元代崂山道教的内外交流、门派归属和发展情况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完善崂山区域金石研究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丰富崂山人文历史文化极具价值.  相似文献   

5.
崂山是我国道教发源地之一,崂山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在中国道教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道教文化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旅游者有特殊的吸引力,崂山道教文化为宗教旅游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崂山道教及其在中国道教史上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崂山道教及其在中国道教史上的地位刘怀荣道教文化与山海相映的自然风光,构成了崂山最主要的旅游资源。就自然风光而言,快山早已不再是“秀出山东人不知”的“深闺倩女”;而崂山道教却仍未得到世人广泛的了解,就是在学术界也很少有人对它作深入的探讨。本文拟讨论崂山...  相似文献   

7.
《崂山文化研究丛书》(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是刘怀荣担任总主编、青岛大学七位教师分别执笔而成的一套丛书,被誉为当前关于崂山文化研究"最具前沿性和首创性"的系列成果.该丛书共七册,分别是《崂山道教佛教研究》《崂山文化名人考略》《崂山志校注》《劳山集校注》《周至元诗集校注》《崂山游记精选评注》《崂山诗词精选评注》.其中的校注三书,分别对首部崂山志书——明末即墨人黄宗昌父子之《崂山志》、首部专题歌咏崂山之作——建国前后寓青名士黄公渚之《劳山集》、建国前后首位知名的即墨本土诗人——周至元的遗诗,进行整理、校勘和注释.  相似文献   

8.
崂山茶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茶是文化的载体,与劳动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体现着一种文化理念和文化传统,也以经济的形式支撑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崂山作为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凭借其道教传统文化底蕴及优美的地理环境,大力发展茶文化产业,荼产业经济已成为其文化产业中的重要经济现象.但由于崂山茶是我国江北区纬度较高、种植较晚的北方茶,在当前中国茶业发展混乱落后的情况下,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应在崂山茶文化产业发展的宗旨和原则指导下,采取措施建设崂山茶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崂山茶文化品牌,推进崂山茶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9.
"家族道教"是道教传承的重要方式,但迄今罕有研究。从三国时代东吴起,尤其是到了东晋,江南道教的显著特色,就是一个个士族大家世代相传,形成家族道教;而各个奉道之家又结为秦晋之好,由此拓展了道教在门阀士族中的传播,带动了整个道教界的转型升格,使得道教足以与儒、释相鼎立而成三教之势。  相似文献   

10.
误解与契合——析荣格对道教内丹学的心理学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荣格在《金花的秘密》一文中 ,对两部道教内丹学著作作了心理学的阐释。尽管他的阐释并不完全符合内丹学原义 ,但他的一些阐释对今天的心理学研究和道教内丹学研究都不无启示意义。另外 ,荣格心理学本身与道教内丹学之间确实有不少相通契合之处 ,把这二者结合起来研究是件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三尸"信仰的道教修仙逻辑驱使古代道士在与驱除"尸虫"相关的生命炼养探索中,发展出一套相当完整的人体寄生生物学,且达到"微虫说"之深度.以<太上除三尸九虫保生经>为代表的道教寄生虫学著作,体现了唐末五代以前中国在寄生生物学、病原学和微生物学领域所取得的最高科学成就.  相似文献   

12.
信息     
本刊讯:我校孔令宏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同名成果《江西道教史》于2011年8月由中华书局出版,12月3日,江西南昌大学召开了"道教研究新进展暨《江西道教史》首发学术研讨会",十余名专家出席并发言。学者们高度评价了《江西道教史》,认为它史料丰富,立论高远,观点正确,论点突出,论据充分,逻辑性  相似文献   

13.
殷山 《百姓生活》2008,(4):62-63
崂山,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区东40公里处的黄海之滨,最高峰海拔1132.7米,是祖国18000公里海岸线上的最高山,也是国务院首批确定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崂山三面临海,背负平川,形成山海相抱的独特景观。加之崂山山体延伸入海,附近大小岛屿星罗棋布,更衬托出崂山的雄伟壮美。这里群峰攒簇,山海相连,云蒸霞蔚,烟涛浩渺,每当风起云涌之时,惊涛裂岸,山呼海啸,蔚为壮观。古往今来,人们皆以"山海奇观"称颂崂山,还有"海上名山第一"之称。  相似文献   

14.
三元是道教的一个重要术语和思想概念。道教三元思想渊源于周易的天、地、人三才说,三元并列是道教构建其庞大教义理论的一个重要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对道教养生思想与理论的建构发挥了积极作用,形成了富有道教特色的“三元延寿”养生思想。“三元延寿”养生思想集中体现在元代道教养生著作《三元延寿参赞书》中。“三元延寿”养生思想和理法具有系统性和综合性,不但将天元房中养生、地元起居养生、人元饮食养生紧密结合起来,而且强调养生从日常生活入手,注重以德养生,具有很强的实用操作性,有积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试析道教身神说的医学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身神说是道教存思修炼术的基础性内容。身神说来源于医学理论的宗教化,具有医学生理学和宗教神学的双重内涵。道教存思修炼术在历史上曾取得过重大的医学成就,是道教医学对人体生理学的重要认识手段,其认识过程和认识成就均通过身神说反映出来,所以,身神说具有深刻的医学内涵。  相似文献   

16.
道教美学思想内涵丰富,价值甚高,历来都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2007年道教美学研究,在探究道教美学基本思想的同时,涉足道教美学与文学艺术、道教美学与生命生态、道教美学与各宗教比较研究等领域,交流融合,颇有见地。  相似文献   

17.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明清时期流于世俗,至晚清,道教趋于没落。至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政府开展"破除迷信运动",对道教、佛教抑制尤甚。道教原本包含了大量民间信仰的内容,国民政府站在"反迷信"立场,制定了一系列管理道教的政策,导致道教发展停滞、疲弱,甚至徒有其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是一个由旧到新、传统与现代相互交织的时代,抑制性道教政策的制定有其必然性,道教发展也因此涂抹上了浓郁的时代色彩。道教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发展折射出时代特点,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8.
综述 2 0世纪以来日本的道教研究 ,重点介绍日本道教研究的特点 ,日本的道教研究组织及其开展的学术活动 ,并对日本道教研究的最新动态作出评价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陆修静是南朝刘宋时期不见正史的著名道士,他一生不仅遍游名山大川,潜心修道,而且对东晋以来处于散乱状态的民间道教进行了组织上的整顿,制定了严密的仪规,同时编纂了我国第一部道教目录著作———《三洞经书目录》,为我国道教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20.
道教之"道",是神仙信仰之"道";道教之"教",是"教化"之"教"。作为中国本土固有的宗教,以神仙之道设教是道教区别于其他宗教的显著特征。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中,神仙道教力求从调节人们的身心关系出发,逐渐形成了注重内在炼养、注重师承传授的宗教文化特色。道教的这种调节和整合功能,客观上适应了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体现了道教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面。同时,由于道教文化兼容并包,涵盖斋醮科仪、风水术数、武术导引、医药卫生、内外丹炼养等内容,这些内容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深深的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世俗社会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道教又被称为生活道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