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必武关于社会主义法制的论述,以其科学的方法论、丰富的理论内涵和严谨的逻辑关联准确揭示了法治的精义,奠定了社会主义法制的理论基础。董必武不论在实践上还是在思想理论上,都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新的历史条件下,认真梳理和深刻挖掘这笔珍贵的遗产,既是进一步推动我国法治化进程的需要,也是繁荣和发展我国法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农村法治建设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和基础,农村法治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法治建设的成败。农村法治建设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法治的顺利进行。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采取有效对策,推进农村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试图对党中央不久前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号召进行某些理论上的探讨。其中首先分析了法制、法治和人治三词词义和历史上对法治和人治的不同理解。接着对依法治国的基本条件与基本原则作了探索性思考。进而论述了依法治国的优越性和局限性。最后,对依法治国的前景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4.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冶国家,是我国法制建设的根本目标,也是邓小平生前孜孜以求的愿望。我们应以邓小平的法制思想为指导,加强立法工作,建立系统、完善的法比体系,推进行政执法和司法制度改革,强化法律监督体系,培植先进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以尽早从制度到观念上实现法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和任务,是我们党在总结二十年来新鲜经验的基础上,为适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和当今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愿望,对法制理论作出的新概括、新发展。"法治"与"法制"有着原则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研究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对于认清我国现时期法治发展规律,明确法治发展方向,建设中国的法制现代化,实现依法治国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在研究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基础上,就新时期如何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司法公正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必然要求 ,没有司法公正就不可能依法治国 ,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还分析了影响司法公正的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依法治国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党确立的重要基本治国方略之一,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依法治国更是被赋予了极其重要的涵义。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化国家,是党和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本文主要论述了依法治国方略的核心内容与其基本要求,依法治国方略是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目标。本文认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构建需具备以下要素:政治民主、法律至上、法制完备、司法公正、权力制约、依法行政及权利本位。其目的在于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一些更为具体明确的标准,使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目标更具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的客观需要,增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弘扬法治精神,维护法的权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强化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质,为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依法治国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依法治国思想可概括为:治国安邦,要实现从个人到制度、人治到法治的转变;建设法治,要处理好民主与法制、执政党与法、权力与法三对关系;厉行法治,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些思想解决了为什么要实施法治,如何建设法治,如何推行法治等重要理论问题。坚持邓小平的依法治国思想,对于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是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法治是国家依法治国的方略,法治国家追求的是国家有良好制度;全体社会公民有良好的认同法律、遵守法律的思想条件。和谐社会与法治之间即有价值目标的同质性,同时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确地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确定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方针,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我党在对法制建设问题认识上的一次质的飞跃,是我们走出法律虚无主义的陷阱,走向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里程碑。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而完整地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基本治国方略载入党的纲领性文件,提出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目标。这是我党对民主法制建设认识上的又一个飞跃,实现了从“法制”到“法治”的飞跃。邓小平同志在确立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方针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法制建设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必须坚持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14.
十七大报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切实贯彻的基础上,提出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要求公民政府参与有序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落实,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基层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特别指出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我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一理论的提出是对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重大发展。20多年来,我国民主法制的建设与发展,正是在邓小平的民主法制思想的指导下顺利进行的。研究邓小平的民主法制思想对于认清我国现时期法治发展规律,明确法治发展方向,建设中国的法制现代化,实现依法治国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法制”与“法治”是两个容易混淆且在实践中易被人们通用的概念。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 ,用法治国家代替法制国家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首次提出了“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通过这两个概念的历史发展过程、众多思想家的不同观点及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旨在阐明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揭示依法治国方针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是党和国家提出的伟大治国方略。破除落后的法律思想 ,培养公民的现代法律意识 ,树立现代法治观念 ,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8.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依法治国,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需要法制,人民需要法制,社会发展呼唤法制。只有依法治国,才能确保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得以健康发展,进而促进改革开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深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而与之并行的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显得越发重要。为了确保物质与精神这两大文明建设在我国快速发展,就得实施强有力的依法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依法治国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方针。为加深理解邓小平法治理论的核心内容 ,本文从邓小平依法治国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具体丰富的内容以及在这一理论的指引下 ,我们党和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方式发生的重大变化等方面分析邓小平同志的依法治国理论。邓小平依法治国理论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国际环境和时代特征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 ,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同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依法治国理论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其中包括民主观、法制观、法治观、权力观和权利观。这一理论创立和发展促进了我们党执政方式的转变 ,是保证中华民族长治久安的治国方略 ,是邓小平同志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五大郑重地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依法治国的世纪宣言:”健全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是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为此,我们应加快司法体制的改革,进一步完善司法结构,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坚强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