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近代中国私立法律教育立法与法制变革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私立法律教育在近代中国传统法制向现代法制的转型中,发挥了作为新法律文明强有力杠杆的作用.私立法律教育由于附丽于种种现实的政治功利目的之下,其对近代中国社会政治法律发展的积极效果与负面效应是兼而有之的.  相似文献   

2.
正当年社会上的私立学校多为赚钱,南开也属私立,却是一所赔钱的学校。南开大学能够维持正常运转,主要靠张伯苓到国外去募集。他去美国募捐,总要带上南开饲养的金鱼,捐款一万美金以上的送金鱼一尾。他在学校账上支出十尾金鱼,补上的一定是十万以上的美金。  相似文献   

3.
《北方人》2007,(2)
现代大学在中国只有100多年的历史。当初的大学,主要有国立、教会、私立三种形式。办大学需要大量资金,而学校又不能以赢利为目的,因此私立大学要比国立大学、教会大学难办得多。在这方面,张伯苓创办的私立南开大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司徒雷登曾给张伯苓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创办私立大学,张伯苓是一个拓荒者。”  相似文献   

4.
战后日本资助私立高等教育的策略与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战前日本,私立高等教育作为国立、公立高等教育的一种辅助形式,政府不仅没有给予应有的资助,而且还对私立高等教育严加管制。二战后,由于私立高等教育在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日益加强,以及国立、公立高校教育存在"严进宽出"等招生和培养问题,加之教育民主化运动的发展,国家转向对私立高校提供资助,借助私立高等教育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现代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私立大学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由外国传教士创办的教会大学 ,另一类是中国人自己创立的私立大学 ,两者的发展历史不尽相同 ,又有各自的管理和办学特色 ,都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出现的早期大学,基本是国立、省立、私立和教会大学等在萌芽发展中并存。从政府层面看,近代省立大学教师聘任包括分级、资格取得等明文规定,各大学又因实际情况不同而实现路径迥异,其中,省立重庆大学尤其具有典型性,主要表现在聘任委员会、聘任方式与聘任时间等方面。可为今日各省立及国立大学尚在进行中的人事制度改革等提供某种路径借鉴。  相似文献   

7.
美国教育理念对近代中国的高等教育影响重大,具体到南开经济研究所经济学教学的发展亦然.南开经研所中的留美学人从数量到质量上一直占据绝对优势.他们的教学改革依托美国教育精神,但实质是致力于"中国化",而这才是美国教育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8.
英国政治哲学家迈克尔.欧克肖特指出:近代欧洲,政治理性主义是一种影响最为广泛思维方式,"今天几乎所有政治都成了理性主义或近理性主义的"。对照中国近代史,人们会惊讶中国近代政治也是理性主义的,比欧洲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近代中国,康有为也算得上是一个政治理性主义者。他一生在政治活动中屡遭挫败,与其自身的政治理性主义特质相关;其政治生涯上的失落与潦倒,除了事功方面不得志之外,也与充斥整个时代的政治理性主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张伯苓作为我国近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家,他的德智体并重的德育观改变了我国20世纪初改造国民性思潮中,把更新民德、完善人格等视为国民性改造核心的局限性。针对当时中国的五大弊病——"弱""愚""贫""散""私",他倡导并践行"公""能"教育,培养具有"现代化能力"的人才。张伯苓从"南开"教育实践中践履改造国民性,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被誉为"中国近代民办教育的一面旗帜,代表了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泰文化和经贸往来的日益频繁,教育交流也形成了一股热潮,目前在泰的中国留学生大约有2000人,其中一半以上集中在私立的易三仓大学(APAC)。我的朋友小K就是其中一员,他在国内大学取得文学学士学位前,曾在泰国国立的朱拉隆功大学进修过1年泰国文化,毕业后又自费在易三仓大学修MBA,现在即将毕业。由于中国留学生大规模进入泰国也就是最近四、五年的事情,小K已经算是最早的一批,所以他可以说是对留学泰国的真实生活和前途得失比较了解的人。在他看来,留学泰国可以概括成两句话:一是性价比不错,二是靠人不如靠己。在泰国,学校分成国立…  相似文献   

11.
日本高等教育通过不断改革和发展,现已形成了完备的高等教育体系。根据办学体制和主要经费来源的不同日本大学可分为国立、公立和私立大学三种形式。政府对高等学校的管理和监督权限,也是因国立、公立还是私立而有所不同。政府对各类大学的不同管理权限反映了日本大学办学自主权运行的特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12.
近代边疆危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在中国蔓延,这既是中国内部窳败、政治失序所致,也是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主导下的国际政治秩序演变所致。近代中国边疆问题的复杂化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存在着密切的内在因果关系,既是帝国主义列强全面入侵中国的重要表现,也是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之结果。列强这一"他者"的侵略,一方面使边疆危机日趋严重,一方面也刺激了国人的民族觉醒,国人的主权意识不断增强。地缘政治是列强在中国边疆地区博弈时考量的重要因素,民族与宗教问题则成为列强利用其以干预中国边疆问题时的重要方式。对这些千年未有之变局下的复杂面相,应有深层次的梳理、分析与诠释。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一生重视"法治",但没有忽视"德治":早年强调革命政党的道德建设,及官吏政治道德修养;晚年注重恢复"中国固有道德",并对中国固有道德进行新阐释,赋予近代意义。在他看来,"德治"是建立近代"法治"的基础,是造就"法治国"的前提,充分肯定了"德治"对近代"法治"建设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荣郁 《21世纪》2007,(2):36-37
韩国大学有私立大学和国立大学两种,国立大学中的首尔大学在韩国所有高等学府中排名第一,其他国立大学排名都比较靠后,而私立大学在韩国发展迅速,占据了前几名的位置。一般来说,在招收留学生的问题上,国立和私立大学唯一的区别在学费上。因为首屈一指的国立大学首尔大学录取率很低,对于学生的要求很高,所以一般稍有经济实力的留学生会选择同样名列前茅的其他几个私立大学。当然如果经济条件不允许的话,就只好选择排名靠后的几个国立大学了。韩国大学的教学设施和教育水准与发达国家持平,教员都是硕士以上,且多有海外留学背景。韩国政府这几…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话语是近代中西文化对立、冲突、融汇的产物,它深刻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由前现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思想文化困惑,以及中国人民为改变西方"他者"形象而积极探求国家昌盛和民族振兴的艰难而又复杂的心路历程.在经历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和资产阶级维新运动之后,"中国特色"话语逐渐由思想文化领域转向政治视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成为当代中国最具核心价值的政治哲学话语.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美术教育发展模式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11年至1949年,中国近代美术教育是在初期的社团、师范学堂、私立、公立美术教育的基础上,形成了后期的国统区与延安鲁艺的美术教育,教育理念借鉴与效法"新式"、"兼容并包"、"通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张伯苓大学管理思想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伯苓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教育家.早期南开大学的实践充分体现了他独特的大学管理思想."私立非私有"的理念是张伯苓大学管理思想形成并不断深化的基础."民主治校、校务公开;大师办学、尊重教师;自觉自治、全面发展"是张伯苓大学管理思想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来,西方英美等大国率先启动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而政治民主化最重要的标志乃是人民通过选举制度和政党制度等政治机制,普遍参与政治并受到政治的影响.在西方政治民主化的过程中,由于各个国家不同的历史与文化传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参与模式.对这些国家政治参与模式进行横向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借鉴它国政治现代化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推动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现代化进程.<南开学报>2010年第1期"当代西方研究"专栏在"美日政治参与模式"主题下,刊登了专门研究美国和日本历史的两位青年学者的文章,分别对这两个西方大国的政治参与问题的一个侧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政治原则,这与儒家传统的"民贵君轻"说法有根本区别;他明确指出,"官者,分身之君也",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君臣观;他称一家之法为非法之法,而真正的法是天下之法,具有国家宪法的性质;他还提出要"公其非是于学校",学校具有现代议会的某些功能.这些都表明,黄宗羲的社会政治的思想确实具有民主性,他是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先驱.  相似文献   

20.
武汉大学是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产物,而作为中国近代教育改革重要主持人张之洞1893年兴办的自强学堂,是国立武汉大学的直系源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