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引致的生产成本节约、交易成本节约和垄断利润的获得等所形成的平均成本下降区间称之为规模经济效应 ;由并购而获得的发展优势和重组优势称之为控制权效应 ;由并购而引致的产权制度创新和资源配置制度创新称之为制度创新效应。规模经济效应是企业并购和其他企业发展方式都能获得的效应 ;控制权效应是任何条件下企业并购获得的独特效应 ;制度创新效应是由传统计划体制转向市场体制 ,传统市场体制转向现代市场体制的双重过渡条件下的国家或地区企业并购特有的效应。中国企业并购不仅可以获得规模经济效应和控制权效应 ,而且可以获得制度创新效应。因此 ,中国应该高度重视企业并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外贸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维度,以绿色技术创新为主线的绿色发展是实现贸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基于2010-2019年中国27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从外贸增长、外贸结构、外贸竞争力和外贸效益等方面构建外贸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标评价体系,运用双向固定效应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绿色技术创新对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技术创新不仅对外贸高质量发展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而且还能通过节能减排效应、产业结构优化效应显著地促进我国外贸的高质量发展;从区域异质性的角度来看,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对我国东部地区、普通地级市和高人力资本地区外贸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果更为明显。文章从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强化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和加强区域间合作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外贸高质量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世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2010年即将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引人关注。由世博会引发的世博效应将加速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促进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展示中国国家、城市品牌,增强企业品牌竞争力;促进我国外贸发展“引进来”、“走出去”及拉动内需、促进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因此,上海世博会必将在中国经济领先世界企稳向好的背景下促进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强劲复苏。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对东北地区进出口贸易、外商投资和对外经济合作都造成了显著影响.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存在再度衰退风险,外部需求总体上继续保持低迷,我国与其他国家贸易竞争不断加剧,外贸结构调整难度加大.东北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必须致力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比较优势.具体来说,在进出口贸易方面,应该重点培育进出口竞争新优势、扶持本土企业“走出去”拓展新兴市场;在外资利用方面,应该重点扩大招商规模,提高外资利用质量;在特殊区域建设方面,应该充分发挥综合保税区的创新平台作用和区域带动作用;同时,要加强对外投资风险防控.  相似文献   

5.
次贷危机影响中国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次贷危机通过贸易传导机制、产业联动效应和金融传导机制对中国实体经济产生严重的影响,使中国经济陷入外需萎缩、内需不振、就业压力大、金融市场低迷等内外交困的境地.为了有效降低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需要综合运用外贸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以及股市政策等帮助中国企业改善经营环境.使实体经济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需增长一度迅猛,但内需增长却颇为乏力.我国需要以外需促内需,以外贸促内贸,以弥补内需发展的短腿.外需带来了较为先进的国际生产服务业,并能够推动中国本土生产服务业的发育成长.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推动国际制造的中国本土化,通过改进国际产品的中国服务,通过改进中国本土制造而促进中国内需.我国生产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阻碍了外需对内需的促动.我国需要改变或者新出台相关服务业政策,培育良好的市场秩序,通过推动服务业发展来达到外需促内需以及提振内需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虽然“序列发展战略”对产业发展序列提出了未来构想,但是工业化发展仍然是我国目前的产业发展重点,也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我国现实国情,其中我国城市化滞后对工业化的影响是比较显著的,文章从产业结构、规模经济、集聚经济效应、成本、内需、外资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美国工业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成功典型。建国以后,主要通过土地扩张获得发展所需的自然资源,通过国外移民获得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从而推动工业化发展;其主要特征是依靠充裕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建设统一的国内市场,建设相对完整的产业部门,从模仿创新走向自主创新,实现全国经济均衡发展。美国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大国工业化的过程中要保持充裕的人力资源,走内需为主的发展道路,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互动,培育国家创新能力,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  相似文献   

9.
从产业内贸易理论、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所产生的产业内贸易和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 ,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是增强一国外贸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产业内贸易水平不高 ,并且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这种状况不利于我国外贸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应以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为发展取向 ,通过扩大企业规模、提高引资质量和大力发展差异产品来提高我国外贸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数字经济显著提高了低碳贸易竞争力,且存在长期效应,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通过扩大私营部门信贷规模、增强创新能力来提升低碳贸易竞争力。目前,数字经济对低碳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在外贸依存度低、经济自由度低、官方发展援助高以及外商直接投资低的国家中更显著。因此,政府应推动数字经济与区域贸易合作的深度融合,加大支持私营部门信贷的力度,鼓励技术创新并合理利用官方援助,以提高低碳贸易竞争力并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多重网络结构嵌入下的农场规模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湖北省和山东省104个农场的问卷调查,从社会网络视角出发,研究了农场在国家、市场与村社的多重网络结构嵌入下的规模选择问题。在加入社会网络自变量和年龄、农场类型两个控制变量的基础上建立了关于农场规模选择的有序Logit回归模型。研究结果显示:政策支持网络、市场互动网络和村社关系网络对农场规模的选择均具有正向影响。其中,政策支持网络对农场规模选择的影响显著,市场互动网络和村社关系网络对农场规模选择的影响均部分显著。在国家、市场和村社这三重网络结构嵌入中,农场主与村社关系网络对农场规模选择的影响程度最高。因此,为推进规模经营和农场发展,应改善与农场发展相关的结构位置资源,加强农场主多维网络平台建设,培育村社本土农场发展。  相似文献   

12.
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本文通过构建结构化超级乘数模型,并基于矩阵谱分解方法分析内需能否替代外需成为新的增长引擎,以及增长引擎转换带来的经济波动问题。理论研究表明:内需能否替代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取决于生产技术、分配关系、消费行为等;增长引擎转换产生的需求结构与增长率变化会通过生产体系导致净产出结构出现波动。经验研究显示:2020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大于出口的拉动效应,内需能够替代外需成为新的增长引擎;增长引擎转换导致整体经济产生的波动程度在上升,但一旦增长引擎转换完成后,内需增长率的变化不会导致我国经济出现较大波动。  相似文献   

13.
进入技术前沿阶段,中国创新机制逐渐转向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依托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庞大的产业链分工体系,以外循环为主的产业分工逐渐向“国内大循环”转换。基于前向联系的生产分解模型,从国家总增加值构成的角度测算分行业的国内增加值份额,实证检验了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对国内分工增加值份额变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显著提高了国内分工增加值份额,在采用动态面板估计与替换解释变量后,结论仍然稳健。国内市场需求扩大和中间品本土创新是两个主要的影响机制。分样本结果显示,“基于科学”和“专业化供应商”行业的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对增加值份额的提升效应更为明显。基于主要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进一步纠偏劳动力市场的配置扭曲,提升体制性科研人才配置效率,优化创新人才资源在地区间、行业间的最优化配置;加快引致高技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技术创新,扩大知识部门的产业规模,强化本土中间品原创性;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特别是在前沿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大规模产业化方面形成竞争优势,旨在在更为广泛的高技术产业中形成以我为主导的国内价值链。  相似文献   

14.
从电信业的市场结构出发,分析了全业务运营商获取优势市场势力基本模式。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在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效应共同作用下,中国电信业出现市场势力失衡的潜在的横向和纵向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管制措施建议。目标在于,通过对市场势力采取防微杜渐的管制方式,防止电信市场再次采用剧烈的拆分重组方式,避免资源浪费和失衡——重组——失衡的恶性循环发生。  相似文献   

15.
从贸易角度考察,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国家,尤其是对一些经济规模较小国家已经初步发挥了贸易带动作用,成为这些国家产品出口的重要市场,但与这些国家的贸易规模还较小。通过贸易引力模型实证研究发现,国家经济规模是影响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国家贸易规模的最重要因素,也成为制约贸易规模进一步拓展的最重要因素。中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发展中,要将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经济规模较小国家视为重要的利益攸关方,而不仅仅是产品出口的市场,并且依托巨大国内市场扩大进口。通过承担更多责任,成为带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经贸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伴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贸易摩擦显著增加。在对贸易摩擦进行界定和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贸易摩擦的成因。造成贸易摩擦的原因复杂,从国家制度的角度来看,政府规模缩小虽然增加了经济自由度,但是不利于减少贸易摩擦;国家在外部市场中对贸易的限制越大,贸易摩擦越严重,但是国家对自身内部信贷、劳动和生产市场的管理限制则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法治水平越高的国家往往面临的贸易摩擦越少。在当今世界,国际贸易摩擦不可避免,想要更好地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求得国际贸易的持续繁荣,可以从自身制度层面着手,适当进行政府调控、放宽外贸约束、强化政府管理限制以及加强法制建设,促进形成一个内外平衡的国际贸易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7.
从事国际贸易活动的贸易伙伴国之间技术发展水平往往存在差距,通过国际贸易活动,技术先进的国家可以实现对技术相对不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转移。这种技术转移会给后者带来外部经济效应,即技术外溢效应,它为一些国家的技术进步提供了契机。国际贸易主要通过竞争效应、规模效应、传染效应、“干中学”、演示和培训效应等方式,给技术相对不发达的国家带来技术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以来,中国电影的成功一方面来自产业化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借助国家强有力的保护,这种"政府+市场"的模式也是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市场经济改革或者说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范本。以好莱坞大片和国产大片为导向的电影产业化之路,迅速扩大了电影产业的规模效应,但也产生了一些结构性矛盾,如,以大片为主,中小成本影片发展不足,影院观影群体过分单一等,并已经影响到中国电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中国在WTO框架下进一步放开本土电影市场,随着"中美电影新政"的实行,国产电影遭遇到更大的市场冲击。在这种情况下,与其出台更多的政策保护国产大片,不如把功夫放在加强国产电影市场的完善之上。  相似文献   

19.
以新经济地理学为理论基础构建理论模型,探寻创新驱动下规模经济与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的微观基础。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样本,运用协整检验、VAR模型估计、格兰杰因果关系、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分析方法研究创新驱动下企业规模和市场规模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1)规模经济和知识资本积累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其中市场规模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最大,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作为知识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次之;(2)短期内市场规模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阶梯式上升的趋势;(3)长期内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水平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而企业规模和市场规模则由于拥挤效应和扩散效应的存在不利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0.
工资上涨可以通过扩大内需促进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一个两阶段理论模型的分析表明,在工资上涨初期,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对高附加值产品的品质和价格需求不同,本土企业可以通过差异化战略避开跨国企业的正面竞争,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在工资上涨后期,本土企业能够凭借技术后发优势和本地化优势与跨国企业竞争。实证研究支持了理论分析的结论,内需市场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