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东汉与西羌 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也反映到民族关系中,表现为民族矛盾,使阶级斗争与民族斗争汇流。东汉的残暴统治和豪族地主的封建剥削压迫,不仅造成汉族人民极大的痛苦,也同时给各少数民族带来深重灾难,其中以羌族人民所受压迫最甚,所以他们的反抗斗争规模最大,持续最长。如果说西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是正义的,那么东汉对羌族人民的战争完全是非正义的。  相似文献   

2.
李峰 《晋阳学刊》2007,(3):90-93
北朝史学处于各民族由对抗走向融合,国家由分裂趋于统一的历史大变动时期,在史官建置、修史机构创设、史学理论探讨、史学著述水平等方面都有发展与创新,具有自己的特质,成为凸显学术文化的亮点。而长期战乱、南北对峙造成的文化荒芜及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及世族庶族矛盾的错综复杂斗争等,又对北朝史学的健康发展多有制约,打上了鲜明的政治印迹。  相似文献   

3.
<正> 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有其缔造形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民族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当其处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里,存在阶级压迫,也存在民族压迫,因此引起了民族矛盾和民族斗争.甚至为了争夺国家统治权而导致国内民族战争.历史上这些民族矛盾冲突和武装对抗,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造成民族关系恶化,对各族人民来说都是不幸的事件.明末清初,就是出现民族不幸事件比较突出的一个时期.为了争夺全国统治权,明、清两个封建王朝和农民起义军之间,交错地展开军事对抗.其结果是:满族贵族建立的清王朝,镇压了农民起义,取得了中央政权;随即扫荡南明势力,消灭农民军余部,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清朝统治者在征服战争的过程中,对于敢于反抗的汉族军民,进行大规模的屠杀;勒令汉族人民剃发易服,肆行圈地,颁布逃人、投充等法令,推行了一系列民族高压政策,使广大汉族人民蒙受屈辱和灾难,从  相似文献   

4.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发展繁荣的原则 ,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维护人民利益 ,维护法律尊严和维护国家统一的原则 ,应当是处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矛盾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在内蒙古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斗争的发展过程,是随着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和国内阶级矛盾的逐步变化而实现的。中国共产党在内蒙古实施的统一战线决策,同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是一致的,但它更突出了民族地区的特殊性。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历来十分重视民族问题,始终认为民族问题是统一战线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成功地制定并实施了适合于内蒙古地区民族特点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解决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取得  相似文献   

6.
因民族关系不和谐引发激烈的民族矛盾,是当今世界多民族国家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影响我国民族关系的因素增多,民族矛盾突显,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我国的社会稳定,而且对我国的国家安全可能会造成威胁。因此,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对建设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剧烈的社会变革时期,如果国内各民族的矛盾和冲突得到协调,国家就可以通过内部有序的公民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维护现有的政治体系的秩序;反之,若国内各民族矛盾或冲突激化,公民政治参与冷漠或膨胀,就会演化为公开的政治冲突和分裂活动.因此,公民政治的主体和有序的公民政治参与是多民族国家政治和谐的根基.  相似文献   

8.
城市中民族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明  侯丽清 《阴山学刊》2002,15(5):45-48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人口流动不断增多 ,少数民族城市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这样 ,一方面 ,使得我国各民族之间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得到加强 ;但另一方面 ,由于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使得城市中的民族问题和民族矛盾进一步增多  相似文献   

9.
苻坚的儒家德政理念,缓和了北方的民族矛盾,使前秦王朝的统治获得了正当性认同。然而苻坚德政思想却与时代格格不入,前秦王朝也最终在异民族的冲击下覆灭。事实上,在民族矛盾尖锐的十六国时期,单纯靠推行宽和的民族政策并不能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统治民族对被统治民族的军事凌驾力才是主导民族关系走向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0.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的民族关系复杂。民族迁徙、民族矛盾、民族战争、民族融合、民族重组等内容成为这一时期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基本可以反映当时社会的真实现象,与此同时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迁各民族对于社会发展和民族融合作出的积极贡献也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俄罗斯封建军事帝国形成过程中一贯奉行的俄罗斯大民族主义给境内各民族造成的压迫和苦难;评价了苏联时期混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做法给车臣等少数民族所造成的灾难,以及因此而激活的地方民族主义被少数民族分裂分子所利用的危害。认为正确处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问题和真正贯彻民族平等的政策是保证统一多民族国家和平与繁荣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陈确,浙江海宁人。生于明万历32年(1604年),卒于清康熙16年(1677年)。初名道永,字非玄。又名筮永,字原季。清顺治4年(1647年)“国变”后更名确,字乾初。陈确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一个高峰。在民族矛盾斗争中,他表现了崇高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陈确把明王朝同清王朝的矛盾和斗争,看作是民族矛盾和斗争,他是站在民族自卫立场来看问题的。他和当时许多政治家和思想家一样,在社会大动荡时代极力探讨国家兴亡、社会治乱的根源。他探讨的结果,认为有三大弊端,把“中国”搞贫弱了。一是宋明理学的传播,造成“学失教衰,无人不昧其本心,无人不丧其本心,而犹覆之以义理之言,玄之以性命之旨,若可跨孔孟而之上。言以近佛者为精,书以非圣者为经,晦蒙蔽塞,积五六百年,  相似文献   

13.
民族矛盾是民族之间的矛盾 ,是民族之间由于利益不同而产生的矛盾 ,是在不同民族的成员相互接触和交往的过程中出现的矛盾。根据不同的标准 ,可以对民族矛盾作多种多样的分类  相似文献   

14.
关于十六国时期民族政策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矛盾是十六国时期的主要社会矛盾 ,为调和该矛盾而产生的民族政策也就为各少数民族统治者所重视。本文通过分析汉———前赵和后赵政权对晋王室所采取的不同政策 ,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异体现了当时社会主要矛盾呈现出由阶级矛盾向民族矛盾转化的趋势。这也使得十六国时期的民族政策表现出独特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发展和谐民族关系与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的民族关系既是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内容,又是其要实现的最终目标;保障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权利,实现社会公平、社会和谐;树立“三个离不开”观念,实现各民族友爱合作、社会团结和睦;加强各民族互助互利,实现社会对口支援、互动共进;在国际舞台上继续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抵抗外来不良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16.
试论唐代有关南诏的诗歌——兼谈边塞诗评价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学术界围绕唐代边塞诗的评价问题开展讨论,不少同志认为:边塞诗包括描写民族关系、边塞战争、边疆风物、行旅离别等多方面的内容;边塞诗派,是伴随着唐中后期的民族矛盾而逐渐形成发展的。而盛唐至晚唐的民族矛盾,据《新唐书·突厥传序》称,当时与唐王朝抗衡的有:“突厥、吐蕃、回鹃、云南”。这里的云南,指当时的南诏政权。由于种种原因,有时它单独与唐发生矛盾,有时,又与吐蕃联合对抗唐王朝,成了唐王朝的西南劲敌。因而,在唐王朝与南诏的民族斗争中产生的诗歌,是唐代“边塞诗”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回族与抗战     
回族与抗战霍维洮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悠远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凝聚,形成了中华民族这一伟大的人类共同体。各民族的一体化趋势是由他们共同的命运决定的,是在各民族的共同斗争中发展的,这是我国各民族团结一致、共同繁荣的历史基础,是中华民族战胜种种外来侵...  相似文献   

18.
宗教问题是北关独立革命的一个重要因素。独立前夕,大觉醒宗教运动促进了北美13个殖民地的团结和美利坚民族的形成,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加强了殖民地教会的进步性和革命化倾向。宗教的“大觉醒”在一定程度上唤起了民族的大觉醒。与此同时,北美殖民地人民与英国殖民统治者之间在宗教问题上的对立和斗争日趋复杂和剧烈,并使民族矛盾激化,加速了北美独立战争的爆发。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从历史上看,任何统治者能够执行妥当的民族政策,和各民族和睦相处,就有利于政权得到巩固,经济得到繁荣.明清之际,中国正处在动乱的岁月中.连年的战争造成田园荒芜,流民遍地.刚刚入关的满洲贵族,立足未稳又忙于和反清势力作战,中央政府无暇顾及边疆,边陲各部各自为政,形成了若干个与中央政府相对立的地方政权,因此民族矛盾趋向激化.  相似文献   

20.
北宋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斗争异常激烈的时代。北方的辽、西北的西夏以及湖广川黔少数民族的进犯与启衅,时刻威胁着北宋王朝的生存与安全。因此,北宋自太宗以后,民族矛盾尤其是“边患”问题就成为最高统治集团所最感棘手的问题。到仁宗时,情况愈益严重。作为正统儒家被朝廷委以重任的司马光,面对国家这种危难局面,不得不考虑这一严重现实问题。他在认真总结历史上有关民族问题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处理中央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的主张。现将有关问题作一些粗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