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宝林  刘艳 《探求》2015,(1):24-29
尽管户外宣传已经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体核心价值观的一种有效途径,但目前户外宣传在针对受众身份多样化、价值观多元化、接收时间短暂性等特征,使用宣传媒介、设计传播内容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成了一定障碍,应从传播学视角,从户外宣传媒介选择、户外宣传的内容设计等方面强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户外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2.
传播技术是媒介形态的物质基础。媒介生态每次新一轮的变化,都是以新技术应用为突破口的。媒介的人性化就是指媒介站在受众的立场上考虑受众的需要,这虽然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由于近几年现代传播技术环境的变化,媒介生态的失衡,其所展示的“印象世界”对人类的价值判断及社会化过程都已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媒介应担负起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舆论支持的历史重任,把“人”作为传播的终极服务目标,同时,以传播技术进步带动更为人性化的“传”“受”关系。  相似文献   

3.
陈实  王颖 《学习与探索》2023,(3):174-181
在数字化时代的语境下,“剧本杀”作为一种基于“现实虚拟”的游戏形态,符合数字化传播的媒介特征。将红色文化元素嵌入“剧本杀”游戏中进行价值传播,将对“剧本杀”进行有效的价值引领,生产顺应时代召唤的优秀作品。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剧本杀”的媒介特征,探索红色文化的嵌入形式、价值转换与传播机制,将为数字化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播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李萍 《创新》2023,(6):23-31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有利于让世界认识更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华文化。文章以“歌者”“乐队”“节庆”“书籍”为线索,分析现代背景下壮族嘹歌文化的传播规律,并以嘹歌为例探讨少数民族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问题,提出在传播环境层面理顺“乡土交流”与“世界共享”的关系,在传播机制层面理顺“在地传承”与“跨界传播”的关系,在传播方式层面理顺“文化守正”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对当下少数民族文化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9,(10):71-77
正能量传播是以弘扬主旋律、进行积极正面的舆论引导为目的的传播形态。在媒介融合深入发展的背景下,舆论生态和信息传播方式发生变迁,这些变化也对正能量传播产生了深刻影响。基于此,在媒介融合的语境下,本文认为正能量传播可以从渠道融合的基础上联动多种媒体、利用交互性进行柔性传播,以及探索多模态的正能量报道形式三个方面改变传播策略,从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在思想战线上统一团结全社会。  相似文献   

6.
作为信息传播技术的一种新兴总体范式,环境智能的重大创举是把日常生活再造为“实世环境智能系统”传播模式,借此影响由公民包容、公民教育、公民参与这三类实践组成的公民身份,衍生基于环辅型生活方式的公民包容、泛在学习环境中的空间公民教育、环治术助推的公民参与。理想状态下,该变革可使民事行为能力受限者免遭社会排斥,用地理媒介提升全民素养,让公民能自由且不失科学引导地求索发展目标。但日常生活的高度技术化或将制造并驱逐大量边缘人,催生数字商民和实世环境茧房内的“快乐公民”,令公民参与充满盲情、偏见动员和“被同意”。上述风险在布局新基建的中国兼具可能性与特殊性,应警惕技术解决主义,以保卫公民身份之健全。  相似文献   

7.
赵泓  刘子莹 《探求》2018,(6):98-103
乡村公益组织通过整合政、企、媒等多个渠道,得以迅速发展。由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公益传播的信息传达方式日渐丰富,媒介使用多元化,传播面不断拓宽,受众也越来越精准。本文以绿盟"中国美丽乡村计划"为例,采用参与式调查方法,对其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策略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历史讲坛作为历史大众传播领域的一种独特形式,在学术成果的大众化和历史智慧大众共享的方面发挥了相当的作用.文章从传播的接受和效果方面作为切入点,系统阐述历史讲坛在满足大众需求、学术成果的转化、历史知识和思想的传播,以及历史讲坛的表象之下的运作模式.通过一系列的考察,文章总结出一些对于实践有着实际指导意义的规律和章法,如满足大众对历史的“五个期待”、学术成果大众化的“三个标准”、大众传播的“五个结合”等,以便对历史讲坛的传播实践发挥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9.
孙向荣 《探求》2022,(4):94-104
前现代的知识生产尽管也采用现代仍然使用的纸媒与印刷方式,但由于传播的主体与传播方式不同,成为现代与前现代的分界线。前现代知识生产的载体以“著作”“书信”等为主要媒介,而传播方式则主要依靠邮驿与人员流动,作为知识载体的著作从写作到完成再到流布,需要花费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此过程中,往往出现散佚的现象。因此,在一个信息传播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复述”与“建构”是很难区分的。前期刊时代著述形式的特点,除了缺乏阐释体系、不重视著作权外“,复述”也成为著述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0.
李倩  马源 《社科纵横》2005,20(1):147
电视作为最现代化的传播媒介之一 ,自诞生以来影响日益扩大。它快速、便捷、直观、形象的传播方式 ,逐渐成为具有广泛社会基础和影响力的传播媒介。电视传播只有达到良好的效果 ,才能担负“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光荣使命。效果不佳 ,即意味着传播失败 ,“引导”的责任恐怕就会落空。那么 ,研究其中的规律 ,分析电视传播过程的一些互相牵制的因素 ,特别是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 ,则相当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代人类社会处在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之中,使人们认识这一生活环境而又能引领人们走向新世界的,则是影响力巨大而又深远的传播文化.传播文化发展经历了口语文化、书面印刷文化、电子媒介以及网络文化三个阶段.从人类"语文"时候开始,"传播文化"就已萌发,源远流长,对社会影响巨大.使人们在心理上更甚于在地理上的接近.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变迁,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传播方法和内容瞬息万变.电影、广播、通讯、广告、电视等媒体有如长江后浪推前浪,特别是继电视媒介后网络应运而生,新媒体的诞生及多元化是新一场传播革命,并将传播文化推向颠峰,使传播文化特性表露无遗.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9,(5):114-118
中国的新闻编辑思想是大众媒介时代的产物,更注重宣传功能与传播内容,对媒介技术本身,及技术带来的媒介融合环境缺乏足够的关注。本文认为,数字媒体"观看"方式的变化是媒介环境发生改变的重要内因,新闻编辑思想亦受其影响,当下新闻编辑思想变迁研究应当与媒介融合研究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3.
大众传媒与法律宣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凤婷 《探求》2005,(3):28-30
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是实现法治的重要条件。要使法律深入人心,并激发起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必须依赖大众传播媒介的参与。进入新世纪,我们拥有先进的传播工具,只要我们善于传播,法律宣传的效果就一定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放大,从而赢得民心,实现中国社会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14.
北京奥运文化传播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北京奥运会作为全球性的媒介事件聚焦了全球的关注,因此成为提升中国国家形象的良好契机。北京奥运文化传播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媒介变迁与文明演进的共时性过程,它实质上是一种透过传播认知体育文化、认知社会发展和人自身的过程,具有跨文化传播和数字媒介传播等性质。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以综合国力为基础,在很大程度上也来源于该国的文化影响力。北京奥运文化传播对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塑造和平崛起的中国国家形象产生着重要而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石束  权玺 《社科纵横》2005,20(6):200-201
近年来,关于广告传播之人文意义的研究成为热点话题。本文分别以一部电影的名字作为小标题,借用电影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来传达文章理念。从“广告传播对流行文化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来探讨广告传播与流行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透过传播学之“培养”理论,特别强调了广告传播通过营造“拟态环境”对社会思潮、消费文化和消费心理的影响,揭示广告传播与流行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陶莉 《社科纵横》2012,(2):198-200
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强烈吸引和改变着人们对文化的认知方式与需求,也给高校校史的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文章通过与传统媒体的比较,阐述了校史传播在新媒体环境下更具有时效性、多样性、交互性及大众性等特点,分析了在校史传播过程中,新媒体环境对传播者素质、传播内容及传播方式的挑战,进一步提出了从统一观念、优化队伍、转变机制、丰富内容、拓展形式和载体等五个方面研究校史传播的路径,以切实促进校史传播效果的全面提升,实现校史传播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董浩 《阅江学刊》2024,(1):104-114+174
作为人类社会中的一种新型对话,人机对话是否符合传播伦理规范,不仅是一个交流合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事关传播秩序稳定与否的问题。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时代人机对话主要存在因“语言区隔”导致的人机“交流的无奈”、交往的工具理性化、话语失范与污染引发的语言攻击、机器沉迷引发的社会越轨行为、隐私侵犯行为与信息茧房效应的加剧等传播伦理风险问题。可采取增强公民的媒介素养、建立适恰的人机对话传播伦理规范、采取措施将机器“道德化”、制定规范人机对话传播风险的法律法规等措施进行应对。  相似文献   

18.
王昕 《社科纵横》2014,(9):60-61
城市,作为一个现代社会最主要的集聚地,融合了政治、文化等多种经济活动,并为现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主导作用。而随着人类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也相对加剧,由此引发的现代化的发展也逐渐白热化,于是新的媒介形态也应运而生。而城市形象的传播也随着媒介环境的演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既为城市的形象建构以及传播创造了一个更为广泛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陈康  赵唯阳 《学术交流》2012,(5):198-201
微新闻是微博中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是对当今社会影响比较大的一种媒介形态。相对于传统新闻而言,微新闻是建立在微博平台上的新闻活动,微博平台是建立在云计算平台之上的一种服务形式,而云传播是建立在云计算平台之上的一种传播模式,微新闻的传播模式也是云传播的模式,因而微新闻的传播有其独到的特性,这种特性是建立在云传播模式和微博本身的特性之上的,包括时效性强、速度快、参与者众、碎片化、易失真以及可控性差等。微新闻对当今社会的舆论构建影响极大,因而有必要对其传播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基于复杂网络鲁棒性的理论为我们控制微新闻传播网络提供了参考,而信息过滤技术可以在技术上屏蔽不必要的谣言。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传播历史的更迭递变过程中,电视媒介以其丰富的传播手段开启了大众传播的新篇章。作为电视媒介独有特质集中体现的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满足了受众“眼见为实”的普遍诉求心理,确保了新闻信息的保真与传播过程的时空完整。同时,现场直播一改以往受众被动接受信息的局面,不仅促成了与传播者在某种程度上的平等关系,而且实现了“客观真实”、“媒介真实”与“心理真实”较为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