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润静 《学术交流》2002,(6):131-133
指陈利病 ,议论纵横 ,是杜牧咏史怀古诗最突出的特色 ,也是他对唐代咏史怀古诗的重要发展。他的议论超越了传统的以讽喻为目的的道德定性与伦理评价 ,而以思辨的方式对历史事件进行态势分析 ,具有兵家战略眼光和纵横家的意气。其立论颖异 ,表达俊快 ,于晚唐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2.
丁淑梅 《唐都学刊》2001,17(3):94-97
通过对元代纪游怀古、摭史抒怀散曲精神意脉的分析,认为元散曲承接着传统诗文不绝如缕的怀古之叹和咏史之音,以尖锐凌厉、直露亢爽的否古之词,以疑古非圣、亵渎权威、嘲弄英雄、颠覆传统的谬史之音,为元散曲的精神意脉注入了大气、坚实、厚重的养料,造就了元散曲深刻的理性内涵和时代特色,引领了明清戏曲对历史进行艺术反思的浪漫潮流,成为古典文学近代化不可缺少的一环,其文学史意义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3.
论王安石议政的咏史怀古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唐 《学术交流》2005,(7):163-166
议政诗是王安石诗歌成就的重要方面。其中,以咏史怀古诗议政是他经常采用的艺术方式之一。王安石的咏史怀古诗意理精深,表现出政治家的真知灼见。唐人咏史怀古诗多以“抒发”为歌咏流程,以叙事、抒情为主,突出的是情韵,而王安石用以议政的咏史怀古诗,则以“思理”为歌咏流程,以议论为主,突出的是见解。其主要手法:一是顺向式的“嫁接”,即指诗中的议论沿着史料固有的评价系统,抓住适当契机,把固有评价系统之外的思想嫁接上去,以新出精,以超越出深;一是逆向式的“翻案”,即指诗歌对同一史料的议论,完全与既有的评价系统相反,有时就是针对既有评价系统的某一点展开“驳论”,在“翻案”中见深刻,使议论通向现实政治。  相似文献   

4.
宗晓丽 《社科纵横》2005,20(6):141-142
文章对晚唐诗人罗隐的咏史怀古诗作了探讨研究。并指出其托史事指点时事,借古人警策今人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7,(4):109-115
元代少数民族诗人的咏陕诗特点显著,题画诗描绘汉、唐时期的人物、景观;咏史诗评点和凭吊汉、唐史实及遗迹;山水诗偏好描写骊山,通过今昔对比,抒发物是人非、陵谷沧桑的惆怅;感时诗如实描写百姓的悲惨命运、统治者的残忍冷酷、诗人在战乱中的痛苦与绝望。由于受宗唐得古风气的影响,其题画诗、山水诗具有浓郁的历史情结,咏史怀古诗则尤重唐朝的人与事。  相似文献   

6.
姜朝晖 《社科纵横》2006,(10):99-100
一切历史研究,都具有其当代性。咏史怀古诗歌对历史题材的歌咏,也有着强烈的现实意蕴。本文考察论析杜甫诗歌对诸葛亮的吟咏,探讨杜甫赞颂、吟咏诸葛亮的现实意蕴、情感向度,并进而揭示出这一特殊题材的抒写与杜甫的政治理想、生活经历和情感心态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苏轼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游黄冈赤壁时,以磅礴的才气,奔放的豪情,生花的笔触,写下震撼北宋词坛的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脍炙人口,久负盛名,连“念奴娇”这一词牌名也为人称作“大江东去”、“酹江月”。诚如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所说:“东坡‘大江东去’赤壁词,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以这首词为代表的苏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胡寅《酒边词序》),“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王灼《碧鸡漫志》)。正由于苏词别开生面,不同凡响,打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观念,开拓了词的内容,提高了词的意境,创造出豪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诗词三首》,以赠别、吊唁、咏史为内容,分别描述了夫妻之爱情、悲吊了战友之逝世,歌咏了历史之沧桑。诗人健笔纵横,信手挥洒,无不写得言近旨远,理至情深。品之,“诗味”醇浓,沁人心脾;赏之,“特色”奇佳,光彩照人。它们是清算林彪、“四人帮”罪恶言行的锐利思想武器,也是繁荣社会主义诗歌创作的光辉学习典范。 (一) 在毛泽东同志公开发表的诗词中,《贺新郎》一词是迄今为止年代最早的作品。词的题材和主题,是直接描述革命夫妻生活的爱情的颂歌。因此,它从内容到形式,都给人以耳目全新之感,实在弥足珍贵。 这首词写于一九二三年…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的“羽扇纶巾”所指当是周瑜,而不是诸葛亮,认为是指诸葛亮的说法理由不够充分。  相似文献   

10.
苏轼在我国词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他所创作的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代表的豪放词,为词的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王灼《碧鸡谩志》)长期以来,这首豪放词中的杰作不仅被选入大学和中学的课本,而且一直成为人们探讨和研究的对象。在论述该词思想性、艺术性的同时,一些研究者对该词的词句  相似文献   

11.
邹春秀 《求是学刊》2012,39(3):110-115
清人李祖陶的《元遗山文选》是其所编《金元明八大家文选》之第一家,也是第一部元好问文选.该书继承了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之编选标准特色,首次对元好问文进行了广泛的选择和点评,使后人得窥元好问文的概貌,意义重大.该书所选篇目约为元好问文的三分之一,在兼顾各种文体的同时,倾向于采录艺术水准高的作品.对所选篇目皆予以评点,条目众多,长短不一.评点内容丰富,而以论人论世、谈诗论文者为多.  相似文献   

12.
功臣配享帝王太庙是古代朝廷对朝中有功于社稷之臣的最高褒奖,配享功臣的选择也揭橥了当时朝中的政治走向.元祐年间,宋廷择富弼舍王安石、绍圣元年 (1094) 以王安石配享、绍圣三年(1096) 罢富弼配享神宗太庙,均与朝中政局走向密切相关.北宋亡国后,徽宗九子赵构建立南宋.为收揽人心,塑造南宋政权的合法性,并为父兄开脱亡国罪责,王安石及新法成为北宋亡国的替罪羔羊,紧随而来的是王安石被罢配享神宗太庙,恢复以富弼配享的故例.但是《宋史·高宗纪》却记载为罢王安石配享,代之以司马光配享,这显然属于史官误笔所致.然而,此处误笔并非偶然,应与南宋初期崇元祐抑熙丰的政治倾向密切相关,同时这种史源性错误对后世历史书写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清《陕西通志》卷2《建置一(图表)》言“太平真君初,置华山郡”。1992年出版之陕西《华县志》言北魏太平真君元年(公元440年)设华山郡。①此乃二书编者于相关历史不明所致。据《魏书》卷4《世祖纪上》,北魏于始光三年(公元426年)十二月袭据长安,比太平真君元年早13年。上文已言东晋有华山郡,实则后秦亦有华山郡②,料想赫连夏亦当有华山郡。  相似文献   

14.
施常州 《阅江学刊》2014,(6):120-128
世人皆为同胞、万物俱是同辈的理念正是儒家仁政爱民思想的体现。赵蕃的田园诗,再现了南宋中、后期农村优美的自然风光与农人快乐的劳动场景,也反映了农民劳动生活的艰辛,更有人们在自然灾害面前渴盼神灵降福而举行的祈雨仪式,充分反映了诗人民胞物与的情怀,代表了宋代士人仁政爱民的政治理想,具有鲜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主义特点。  相似文献   

15.
路成文 《阅江学刊》2009,(1):138-143
唐宋时期,牡丹玩赏之风日盛,以牡丹及牡丹玩赏活动为题材的诗词作品也大量涌现。唐五代北宋牡丹诗词,以赞美牡丹之美艳、歌咏牡丹玩赏活动之繁盛热闹者居多,只有少数篇章对于牡丹及与之相关的奢侈之风进行了批判。中唐以后,牡丹渐成文人士大夫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牡丹的生命形态与文人士大夫的命运遭际之间存在着某种同构关系,藉歌咏牡丹以抒写人生感慨的作品频频出现。宋室南渡以后,牡丹诗词主题发生了深刻嬗变,家国之恨成为最重要主题,唐宋牡丹诗词因之具有了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党素萍 《南亚研究》2010,(3):134-144
《八千颂般若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中国古代多次予以翻译。本文根据梵文校勘本和六个汉译本所进行的梵汉对勘,分析不同时期汉译本的特点,并揭示各汉译本与梵本的关系,由此一窥从东汉到北宋佛经翻译的历史流变。  相似文献   

17.
叶辉 《唐都学刊》2000,16(4):76-79
《草堂诗余》是一部南宋人编辑的词总集,它繁盛流行于明代,对明代词坛影响深远。本文从多方面介绍了《草堂诗余》在明代的繁盛流行情况,并从明人对词的音乐体性及抒情特质两方面入手,探讨了明人广泛接受《草堂诗余》的积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咸晓婷 《阅江学刊》2012,4(3):103-108
中唐诗人元稹在任浙东观察使期间广辟文士幕僚,结交僧道人物,山水游赏,诗酒文会,堪称一时之盛。元稹浙东幕诗酒文会活动具有两大时代特色,即歌舞佑酒的世俗化特征与浓郁的佛教文化色彩,它既是东晋兰亭宴集传统的延续,也是中晚唐之际时代背景与文人心态的折射,更是东南地域文化精神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宋代饶阳李氏家族以共财和家法而为时人称道,在北宋前期即被视为能够保守门阀的代表性宰相家族。本文从这两个方面对李氏家族进行了一些剖析。在宋代社会条件下,官僚家族的共财被认为是世所难及的事情。共财之难在于管理,李氏家族在财产管理方面颇有自己的特点。数代同居的李氏家族,设有专门的仓库。财产入库之后,各种消费则有详细的规矩,并形成成文的财产管理法规。在李氏家法和家风的作用下,李氏家族在较好地处理内部关系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时外部关系的处理。两方面社会关系的处理,对李氏家族的门阀维持和家族发展,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宋代官僚家族大都重视同族之间的共财,并借助其财产关系进行家法和家风的建设。这种努力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官僚家族门阀的维持。  相似文献   

20.
周荣  朱利民 《唐都学刊》2010,26(5):103-107
北宋时期是阵法与阵图研究较多的时期,当时,朝野上下、文武官员都非常关注阵法与阵图创制与研究。仁宗朝是北宋阵法与阵图研究的高峰时期,但实际作战中却收效甚微。文章对当时的阵法使用以及阵图在这一时期的创制应用进行研究,试图对北宋中期阵法、阵图研究繁盛,却无法转化为实际战斗力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