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晋在匈奴氐羌之乱后设立华山郡,然未发挥其应有之作用,西晋之亡与之有关。东晋之华山郡助东晋守潼关以东地带乃至洛阳。南朝宋齐梁之华山郡显示南北朝历史之主流在北不在南。北魏华山郡反映北魏历史发展及民族融合之实际。自西魏北周之华山郡可见南北朝历史向西晋统一历史之回归。  相似文献   

2.
郭靖第一次登上桃花岛就被黄老邪圉在了洞中.俏黄蓉心机聪慧.将信息藏于食物中传递给郭靖,而早被囚禁于此洞15年的老顽童也多亏借了郭靖的光,才得以逃离此处。  相似文献   

3.
在台湾红学研究史上,林语堂的《平心论高鹗》是一本有影响、自成一家之言的红学论著,林语堂对《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书的真伪及如何评价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是曹雪芹而非高鹗,高鹗只是依据曹氏残稿进行"整理补订"而非"续作"。他从"补"与"续"的内涵、《红楼梦》有无残稿散稿等方面论证曹雪芹写完了《红楼梦》全书,并针对胡适"首发后四十回高氏伪作之论"进行了驳论。  相似文献   

4.
5.
“身量高大者、发色古铜者、良师、黑天、化形母豺者 1 、体现一切事物者、髡首者、携钵者 2 、水罐 ,( 4 4)非生 3、化形大象者、身携香气者、扇贝发型者、精液向上者 4、林伽朝上者、朝上仰卧者、天穹 ,( 4 5 )顶有三髻者、身穿破布树皮衣者、楼陀罗、天军统帅、遍在之神、白昼行动者、黑夜行动者、震怒可畏者、精力充沛者 ,( 4 6)诛杀母象者 5、诛杀提迭者 6、世界、世界建立者、德行之源、化形狮虎者、身被柔软兽皮者 ,( 4 7)世间命运掌握者、吼声巨大者、无处不居者、居于交叉路口者、夜行者 7、行走幽灵中间者、行走众生中间者、大自…  相似文献   

6.
韩扑 《今日辽宁》2014,(11):70-71
金庸的武侠世界中,常有帝王将相出场.他的小说多以王朝兴替乾坤倒转之际为背景,也是金大侠的好发政论使然.他曾自我剖白称,《笑傲江湖》和《鹿鼎记》写的就是政治.《鸳鸯刀》看似短篇戏谑之作,其实也有金氏的政治图解掩映其中.  相似文献   

7.
韩馥羽 《东西南北》2013,(18):34-35
(接上期)三是法令条款很具体易于执行。“秦律”在规定“取钱”法以奖励捕者的同时,对于“取钱”的范围还作了限制:“所捕的人在耐罪以上可以取钱”,以防止执法中出现偏激。汉朝时规定:追捕盗贼或罪犯,如果盗贼拒捕,双方发生格斗,因此而杀伤盗贼、罪犯,或盗贼、罪犯自杀,追捕者免除刑事责任。若法律规定对于追捕者给予奖赏,则给予一半的奖励(据湖北江陵张家山出土的汉简)。《唐律疏议》在“被殴击奸盗捕法”条款中,对见义勇为者给予了宽泛的权利,以利于其维护自身及他人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在四个世纪中,我国长期处于南北分裂的状态。各民族不同文化相互碰撞与融合。人口的流动促进了南北各民族的融合,门阀士族制度发展至极盛,并形成了多元的文化与民间风俗。  相似文献   

9.
刘玉山 《阅江学刊》2011,3(5):92-98
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中的士族、庶族等词汇的区别和划分问题,由于说法或者语境的不同往往产生歧义。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比较、辨析,可知严格意义上的士族就是指高门士族,其余所谓的"次等"与"低级"士族并不存在,不应视为士族。  相似文献   

10.
李文才  张琛 《阅江学刊》2011,(3):106-114
太子舍人、太子中舍人作为东宫职官序列的重要成员,在魏晋南朝时期得到长足发展,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在魏晋南朝此二职已成为国家正式职官,在此期间,太子舍人、太子中舍人的职掌及任职资格均发生过较大变化。从职掌来说,此二职的职能有所拓展;从任职资格来说,则从三国时期没有特别要求发展为两晋南朝时期要求门第较高,因为此二职已经变成世族门阀趋之若鹜的"清望官"。这种情况到陈朝时发生逆转,这主要是因为南朝士族到陈朝时已经趋于没落,并由此使职官制度产生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1.
释奠是魏晋以来由皇帝、皇太子倡导推行的国家级学礼,以尊师崇圣为宗旨,倡导了当时以及后世的崇儒学风。南朝的释奠丰富详备,且讲且奠,由帝王、太子在京师举行典礼;北朝的释奠前简后详,呈后来居上之势,逐渐发展为从中央到地方多层级推行的官学学礼。释奠成为普及面甚广的全国性学礼的历史过程体现了南、北礼仪文化的迥异品质和整体差异。  相似文献   

12.
庞飞 《阅江学刊》2010,(5):65-71
魏晋六朝审美中心的演变有一个明显的倾向:由魏晋时期以人物之美为中心向南北朝时期以诗文书艺之关为中心转化,从对人的身体的直接呈现转向由文字媒介的形象再现。分析其原因,可以发现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以名取人、以族取人的选官倾向引导着人们关注自我,而六朝时期渐渐崛起的考试制度却引导人们把诗文才艺当作立身之本,使得诗文书法大盛,并引起审美风尚的变迁。  相似文献   

13.
高长山 《学术交流》2006,(9):152-157
蔡邕作为东汉末文坛的领袖,积极推荐奖掖文人奇才,代表了新的文坛风尚。蔡邕对王粲的赏识,显示出和传统腐儒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和胸襟目光,他所赠给王粲的图书,成为沾溉魏晋玄学重要人物王弼的精神营养。蔡邕对同时代文人高彪的箴体作品大加赞扬,其原因在于这篇作品不是随声附和,而是具有独立的品格,是作者个性的投射。蔡邕对东汉中期文人王延寿、王充、赵晔的作品和著作非常欣赏,持认同态度,是因为他们反映的是尚奇求异的文学思潮,体现出文学变革的特征,是魏晋文学的先声。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医家、病者为中心,结合医籍的相关叙述,来探讨东晋南朝医学知识的新发展。文中分析指出,此时期医家与病者多数都是出自社会地位较高的士大夫阶层。作为病者,他们世代内部通婚,过度优逸,嗜好饮酒,易受精神刺激,早婚多妾侍,多种因素导致了体貌柔弱,不堪劳作。显现于医学典籍,则是许多医方以体质偏虚之人为预设目标。而又作为医家的他们,传习家学,博通医术,或由信仰之故,兼修岐黄,这促使医界病源学理盛行以及佛道知识常被引入医书。综合诸历史迹象,作者认为东晋南朝医学知识有显著的贵胜特点。  相似文献   

15.
许殿才 《求是学刊》2012,39(2):146-150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在统一多民族国家整合过程中,民族史记述成为史家关注的重点,正史中的民族史撰述在当时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时期正史的民族史记述有了新的发展,一是民族史记述成为各正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二是民族史记述范围扩展;三是记述方式有所改进、创新.在魏晋南北朝分裂时期,在分争的表象下,史学有着加强民族联系、实现民族统一的内在要求.隋唐统一后,天下一家的思想基本成为人们共识,对巩固统一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接触的增多和联系的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理论认识有了深化.民族关系的思考主要关注两点:一是宣讲以夏变夷的责任及意义,二是处理民族关系的具体方略.  相似文献   

16.
张承宗 《阅江学刊》2011,3(1):69-80
列女的本义是指众妇女。"列女"与"烈女"这两个词,在古代本来是通用的,都是指重义轻生而有节操的妇女。后来,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儒家伦理道德的提倡,对妇女的束缚逐渐加深,就把不愿改嫁或被侵辱而殉身的女子称为"烈女"。这一"烈女"的含义,已与"列女"的本义大相径庭。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妇女地位正处于变化之中,"列女"一词的含义已开始带有双重性质。但是,从使用的频率看,"列女"大大高于"烈女",说明这一时期妇女受节烈的束缚还是比较少的。梳理两晋南北朝史籍中记载的妇女事迹,揭示当时士族妇女、庶族妇女与贫民妇女等民间妇女各阶层的基本生活面貌。  相似文献   

17.
魏晋南朝时期的堰埭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晓峰 《阅江学刊》2011,(3):115-119
堰埭建设在水利建设史上被长期忽视。其肇始于先秦,发展于魏晋南朝,在农业水利和军事防御两个方面均体现出独特的功能。一般而言,堰多用于农田灌溉、排洪抗涝、军事斗争等方面;埭则兼用于内河水道航运方面,形成此期重要的人工水道,并因此成为政府埭税的重要依托。堰埭建设对古代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综合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