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假象不仅是辩证法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认识论的一个复杂命题。充分地认识假象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科学地研究假象的基本特征,对于丰富我们的哲学理论,更好地通过假象认识事物的本质,进而深刻地、全面地认识世界,能动地改造世界,无疑都是十分重要的。假象具有本质的否定本性我认为,过去一些哲学教科书和文章,对于假象定义的表述是不科学的。因此,研究这一问题,首先要突破一些传统的观点,科学地表述假象的定义。假象就是本质的否定本性的表现,是反映本质否定方面的一种形式。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存在着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事物的本质,就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构成的。而矛盾  相似文献   

2.
人们在认识过程中要经常碰到假象,也时常会产生错觉。研究假象和错觉这两个哲学范畴,对于获得正确认识,有效地改造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 谈到假象,有人往往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把它看作主观臆造的东西,或认为与事物本质是无关的。这是不正确的。假象是客观存在着的一种现象。任何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本质深藏于事物的内部,人们通过抽象思维才能  相似文献   

3.
论假象     
假象是认识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常言道:“揭穿假象就真象大白了”。就是说,识破了假象,就认识了事物的真象,即看到了本质。可见,假象问题是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真理的重大问题。为使我们在认识的途程中,不被假象所迷惑,陷入谬误,从而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所以,对于什么是假象,它有什么特征,又如何正确认识假象,即对假象作认真的研究就是值得我们十分注意和有着重要意义的问题了。 什么是假象,即假象的涵义是什么,不管是在哲学史上还是现在,学术界均有着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刑罚的本质     
事物的本质是内在的,具有隐蔽性,需要透过现象来认识。同时,现象又是复杂多变的,既有反映事物本质的真象也有不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假象。这就势必导致人们对事物本质认识出现误差或多样化,但是事物的本质只有一个。因此刑罚的变化必然引起学者们对“刑罚本质”的不同看法,本文试图通过对目前关于刑罚本质的几种观点进行阐述、比较、分析,从而得出笔者认为较为科学、合理的刑罚本质观。  相似文献   

5.
陈仲成同志的《假象及其对认识的作用》一文,对假象的传统观点提出了质疑,有一定的见解。但对文中有的观点,笔者未敢苟同,特提出商榷,并就教于理论界的同志。1 陈文的第一部分引了艾思奇、李达、孔阶平等同志关于假象的部分论述,得出“有两点值得商榷:一、究竟什么是假象?它的科学定义应该怎样表述?二、假象是不是本质所固有的,它表现不表现本质?”陈仲成同志认为,第一个问题在以上同志的诸作中,没有给人满意的回答。所以,他给假象重新下了一个定义:“假象就是本质的否定的本性的表现,它是反映本质的否定方面的一种形式。”我认为,这个定义是不能成立的,因为其所持的两个论据本身就不能成立。论据一:由于事物的本质由内部矛盾决  相似文献   

6.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不同质的阶段。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片面的认识。它们反映的内容是事物的现象,具有直接性和形象性的特点,其具体形式有感觉,知觉和表象。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们对感性认识材料的抽象和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的认识。它是以事物的本质为内容、以抽象性和间接性为特点的,其形式有概念、判断和推理。  相似文献   

7.
真理辨析     
真理的本质是唯一的客观实在性。客观存在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变化的概念。真理具有客观性、本然性、相对性和可证性等基本特征。真理是其所"道",是其所"在",是其所"是"。自由是探索真理本质的前提。剥离笼罩在客观实在之上的假象是初露或者裸露真理本质的必由之路。对事物本原的探究,对事物原初的追寻,对事物逻辑的起点和历史发生的议论,原来是同一回事情。"自然"是"道"是真理。"以自然为本"是探索真理的基本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8.
科学研究的任务是对直观认识中积累起来的大量感性认识进行整理加工,经过一系列的科学抽象、逻辑推理、教学推理、假说等理性思维方法最终达到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上的认识。本文主要探讨理性思维的几种主要形式在自然规律中的作用。一、科学抽象所谓科学抽象,就是人们对研究中获得的感性材料运用理性思维进行的一番去粗取精,排除事物表面的、偶然的、非本质的部分,从而揭承出客观事物本质和运动规律的过程.简言之,也可说抽象就是透过现象,抽取其本质的过程.因为事物通常是相当复杂的,而其本质常常是被表面的假象所掩盖,使其真面目模…  相似文献   

9.
怎样采访到更多的东西?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办法,就是变无意为“有意”。事物的发展和存在是很复杂的。有些事物突出明显,易于发现,有些事物处在萌芽状态,不易看见;有些事物单一特殊,便于捕捉,有些事情却鱼目混珠,难以辨认;有些事物的现象和本质一致,容易看透,有些事物露在外的是假象,容易使人迷糊、上当,等等。怎样才能在千姿百态、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抓准问题?这就要靠我们在无意去抓的事物中,做到  相似文献   

10.
虚概念浅论     
虚概念是指外延为空类的概念。虚概念可分为绝对虚概念和相对虚概念。绝对虚概念是把握宗教迷信、错觉、幻觉、假象、幻想等虚构事物现象的概念;相对虚概念是把握科学研究,文艺创作和实际工作所设想的事物对象的虚构概念。它们以主观虚构的东西为认识对象,是把握主观虚构东西的范围和本质的概念。虚概念有其客观根源、确定性、相对性,在思维实践中应灵活运用,准确辨别,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以利人们的认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唯物主义认识论,对如何达到真理的认识有着详尽的阐明。但是,对产生谬误研究不够。大哲学家卢梭曾经说过:“通向谬误的道路有千百条,通向真理的道路只有一条。”其中,“假象——错觉——谬误”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通向谬误的一条重要的途径。一、一条错误认识的通道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外界事物通过现象刺激我们的感觉器官,由现象进入本质的一种反映过程。这个过程是一条荆棘丛生的曲折道路,稍有不慎,便会误入歧途,走向谬误。列宁说得好:“人的认识不是直线(也就是说,不是沿着直线进行的),而是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这一曲线的任何一个片断、碎片、小段都能变成(被片面地变成)独立完整的直线,而这条直线能把人们(如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话)引到泥坑里去,引到僧侣主义那里去”。(《列宁全集》等38卷第312页)首先,因为事物的现象极为复杂,有真象、有假象、也有真假混在一起,千方百计地引起人们的错觉,造成谬误。其次,人们的思维活  相似文献   

12.
现象和本质可不可以相互转化,这个问题在目前的哲学教材与论著中,多数未提及,少数持肯定回答。本文认为现象与本质不可能发生象某些教材所认为的类似原因与结果那样“相对于不同关系”而言的相互转化,并通过对人们认识过程的具体分析,提出了在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过程中,只存在由对事物现象的认识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的转化,而不存在由对事物木质的认识到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的转化,对于本质自身来说,则有由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的不断转化,对某些教材所认为的第一级本质相对于第二级本质来讲则变为现象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3.
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普遍把质界定为"事物内部固有的规定性",进而把属性看作是质的"外在表现",并区分出所谓"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这种质的定义很容易混淆质与本质的界限,把质与属性的关系,跟本质与现象的关系混淆起来了,并且无法理清本质与"本质属性"的关系.要解决这个问题,人们须要明白"事物内部固有的规定性"这一说法具有歧义:它既可以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意思,也可以指同现象相对的本质的意思.为了避免产生歧义和导致各种逻辑上的混淆,人们最好把质定义为"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规定性",去掉"内部"这个限定语,并防止把属性视为质的"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军事哲学界对于假象范畴的研究,大都停留在从客观的角度揭示自然假象及其特征,而忽视从主体能动性的角度揭示人工假象的基本含义、特征、形式及其作用。这种状况,落后于军事斗争实践。因此,积极探索人工假象理论,将有助于改变这种落后状况,促使假象理论的研究进入更深的层次,以期指导或服务于战争实践。在军事领域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假象,归结起来,无非是两类基本形式:自然假象和人工假象。自然假象是指自然事物自发的表现出来的假象形式。人工假象是指指战员,尤其是将帅根据自身确定的目的,运用诡诈手段,造成敌之错觉和不意,以争取自身优势或主动  相似文献   

15.
货币流通的假象和本质王希久在商品经济社会,由社会经济制度所决定的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的本质内容,物化为商品,物化为货币,物化为商品货币之间的交换关系。商品货币所带有的社会关系性质似乎是商品货币自然物质形态所固有的。现象同本质完全相反。于是,货币成为一种...  相似文献   

16.
对菲茨杰拉德的短篇幻想小说《本杰明·巴顿奇事》的主题进行解读,揭露了美国上世纪20年代人们精神生活的萎靡和颓废。如同本杰明倒行的生命一样,情感、荣誉和梦想等表面上美好的事物最后也都走向了相反的一面。假象背后揭示的正是人们被掩盖的精神危机和灾难。  相似文献   

17.
席勒把艺术的本质规定为"审美假象",由此把艺术和实在对立起来,试图通过艺术的理想性使人们摆脱现实生活中物质欲望和权力机制的束缚,修复人性,实现人的平等交往和自由。席勒的"审美假象"论是对现实和人类文明弊端的深刻批判,但其美学上的激进主张恰恰折射出其社会实践层面上的保守立场。  相似文献   

18.
隐喻是人们将更为熟悉的事物的特点和结构映射到相对陌生的事物上,最终形成一种新的概念结构。本文运用隐喻化词语的认知模式,以英语委婉语为解读对象,以求揭示英语委婉语的隐喻本质及语域投射域范畴及其意义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19.
隐喻是人们将更为熟悉的事物的特点和结构映射到相对陌生的事物上,最终形成一种新的概念结构。本文运用隐喻化词语的认知模式,以英语委婉语为解读对象,以求揭示英语委婉语的隐喻本质及语域投射域范畴及其意义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20.
创造性思维的本质是人们以事物之间的相似性为基础通过交叉、重组与综合,进而产生了新颖性结果的一种认识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人人都具有的,只不过由于人们活动的层次和范围不同,人们创造活动的内容不同罢了。人类的创造是遵循大自然的创造规律来进行的。一个事物变成了另一事物,那是因为它结合了其它的事物,如果一个事物不与任何事物结合,那么它永远不会发生变异。这里的关键是不同的事物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而综合到一起的。如果我们找到了这个途径,就找到了创造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