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格萨尔》这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广泛流传在我国藏族和蒙古族地区,在这两个民族的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蒙古族学者们把《格斯尔》与《蒙古秘史》、《江格尔传》誉为蒙古族古典文学的三大高峰.然而蒙藏两个《格萨尔》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两者之间有什么异同?它们是怎样互相影响的,这是一个研究史诗的人普遍感兴趣的问题,也是进行比较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深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从中找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对于弄清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史、了解蒙藏两个兄弟民族源远流  相似文献   

2.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的重要哲学文献,探讨青年马克思思想的转型离不开对这一文献的分析。作者根据MEGA2相关文献学研究成果,对《提纲》研究中的一些背景性问题进行再考察。旨在从《提纲》的写作时间和原因的研究出发,分析恩格斯与马克思写作《提纲》的关联,并评析恩格斯对《提纲》的评价,以夯实《提纲》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以下简称《提纲》)占据着重要的思想地位。马克思在《提纲》里阐述了一种新的哲学世界观 ,实现了哲学意义上的重大变革 ,引用恩格斯的话来讲 ,《提纲》是包含有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但是《提纲》主要解决了什么问题 ,马克思新世界观特征究竟是什么 ,马克思哲学变革实质是什么 ,众说不一。笔者认为 ,人类思想史上任何一种伟大学说作为精神产品 ,对它的理解都应存在于一定上下文关系中、一定的情境和语境中 ,存在着内在的思想逻辑 ,因此理解《提纲》精神 ,就必须回到《提纲》原…  相似文献   

4.
英雄史诗《格斯(萨)尔》是一部广泛流传在国内外蒙古、藏、裕固、土著诸多民族人民中间的伟大史诗。为我国闻名世界的三大史诗之一。我们这里所说的《格斯尔》正是与流传在其它民族中间的《格萨尔》相区别而言。本文概括地介绍流传在蒙古族人民中间的《格斯尔》说唱家、流传情况和版抄本,以及搜集、整理、翻译、研究的概况。不涉及国外《格斯尔》和藏族等其它民族的《格萨尔》。 一、《格斯尔》的流传、艺人、版本概况  相似文献   

5.
陈煜 《阴山学刊》2012,(3):77-80
蒙古族题材电视剧中,仪式活动既是承载蒙古民族文化信息的符号,更是蒙古民族文化传播的媒介,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提升和宣扬了蒙古族文化精神。仪式活动是蒙古民族文化的贮存器。电视剧《东归英雄传》中运用大量的蒙古族仪式符号,表现了仪式对于一个族群的重要性。在文化共享的过程中,仪式成为维系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塑造群体认同感的文化象征体系。  相似文献   

6.
1 在审定蒙古语名词术语中,要掌握以下一般原则。要坚持有利于平等和团结的原则。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语言平等,坚持民族团结及民族内部的团结。避免民族歧视和民族不和睦的现象出现。 这是一条重要原则。内蒙古自治区是多民族共同居住,蒙古族大散居小聚居,蒙古族进行区域自治,汉族占多数的民族地区,语言环境十分复杂,无论从实际需要考虑,还是从《宪法》赋予的权利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考虑,都必须用政策保障少数民族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必须保证蒙古语文同汉语文同等的政治地位,也必须保证蒙汉两种语言文字的并用。蒙古语文工作是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审定蒙古语名词术语工作,是民族群众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比较敏感的问题。鉴于上述情况,审定蒙古语名词术语时必须避免伤害  相似文献   

7.
中世纪卫拉特蒙古书面文学的地位与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世纪卫拉特蒙古族书面文学中,小说和散文作品占主要地位。这些作品,含蓄深刻,通过众多典型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突出了卫拉特蒙古族传统文学团结统一之主旋律,很早就引起了世界各地学者们的高度重视。蒙古民族的小说作品,始于13世纪。其1240年成书的蒙古族代表作《蒙古秘史》,刻画众多典型形象,再现了500年间的蒙古历史,是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学巨著。在其后的近两个世纪内,由于蒙古民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局面的出现,蒙古族文学事业蓬勃发展,创作出了《孤儿传》、《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箭筒士阿尔嘎聪》、《…  相似文献   

8.
清代是我国多民族国家高度统一和发展的时期,在此时期统治者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成功地处理了民族问题,同时通过立法手段,使民族政策制度化、法律化,保证了统治政策的贯彻、实施。清政府在以法律手段处理民族问题的过程中,主要以蒙古、藏族这两个民族为重点。统治者清楚地认识到,蒙古族、藏族是历史传统悠久、人口众多、居地辽阔、力量较强的民族,控制了这两个民族,就基本上解决了清代的民族问题。 清朝,青海是多民族聚集的地方,有蒙、藏、回、土、撒拉等许多民族,其中蒙古族、藏族人口较多,居住较广。历史上,藏族人民长期在此游牧、居住。至明朝及清初,蒙古的一些部落相继进入青海,游牧居住在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随着清政府对青海地区管辖的深入,统治者根据青海蒙藏民族特点,提出四条原则,进行了民族立法。这四条原则是:(1)、保证国家法制的统一。《大清律》规定:“隶理藩院者,仍照原定蒙古例”办案。后来《理藩院则例》又规定:“如蒙古例所未备者,准照刑例办  相似文献   

9.
《蒙古秘史》中的草原英雄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素敏 《阴山学刊》2008,21(4):56-59
《蒙古秘史》是一部解读民族文化心理的重要书籍,草原英雄文化的精髓在这部书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随着时代的演进,英雄文化的内容和侧重点也在发生着变化。最早的单纯对“力”与“勇”的崇拜,至部落联盟时期演变成了与“信义观”相联结的新标准;到了阶级社会,又增加了“忠诚观”的新内容。《蒙古秘史》思想体系的主要因素源自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最基本内涵,它所体现的英雄观来自于蒙古族游牧文化所培育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0.
今年6月22日,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文艺心理学学会组织召开了以“心理学与马列主义文艺学”为题的小型学术讨论会。会议围绕学会会长、中山大学中文系陆一帆教授的《关于文艺本质问题的思考提纲》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会者一致赞扬《提纲》作者的理论勇气,充分肯定《提纲》所探讨的问题对于马列主义文艺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同时又从各方面予以认真的商讨。我们特将陆教授的《提纲》和部分与会者的发言给以刊载,并期望引起学界同仁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正> 据《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和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发现的古突厥文《厥特勤碑》上的记载,藏族与蒙古高原的联系,可追溯到吐蕃王朝初期。但是藏蒙两个民族之间比较经常的文化联系,也许得从蒙古汗国征伐西夏时算起。1227年,蒙古军征服西夏。二  相似文献   

12.
曹淑芹 《阴山学刊》2003,16(6):92-96
马克思在1845年春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被恩格斯誉为“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在《提纲》中马克思确立了自己科学的实践观,而在此之前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异化劳动学说,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关于实践概念和实践的特征。《手稿》与《提纲》中实践现有明显的差别,同时《手稿》中实践观的雏形与《提纲》中的科学实践观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3.
关于《蒙古秘史》军事思想的研究,笔者曾在几篇文章中作了探讨,本文再专门就《蒙古秘史》(以下简称《秘史》)的时间、空间问题作一讨论。 1 首先,我们看看《秘史》是怎样表述时间、空间问题的。 《秘史》这部充满草原气息的战争史著作,向人们展示了古代蒙古民族对时间和空间的把握,表现了游牧业生产方式和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蒙克腾格里”(长生天、永恒的天)除了具有天人关系的认识论意义外,还具有时间观念的意义。《秘史》中的“蒙克腾格里”,已具有时间是无限的思想内容。所谓长生天、永恒的天,是说苍天不老,永远存在。在天苍苍、野茫茫的蒙古草原上,蒙古民族一代又一代生息、繁衍着,“蒙克腾格里”永远伴随着他们的生生世世。因此,他们把天看作是永恒的,其拜天之俗礼,除了对宗教(萨满教)的信仰外,也来自于内心对这一永恒时间的感叹、依赖乃至赞美,表现了古代蒙古族对时间无限的朴素认识。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的《蒙古秘史》成书 760周年纪念会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予我国世界文化名著《蒙古秘史》很高的评价 ,认为该书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中留下痕迹 ,并在世界文化史中享有崇高的文化地位。“独特的艺术、美术和文学传统及天才的语言 ,使它不仅成为蒙古文学中独一无二的著作 ,而且也使它理所当然地进入世界经典文学的宝库。”《蒙古秘史》也称《元朝秘史》。该书成书于明洪武年间。全书近 30万字。现存版本有 15、12卷两种。本书是古代蒙古文化史上的一次辉煌日出 ,是古代蒙古族民族精神的伟大结晶。该书保存有大量从远古时代…  相似文献   

15.
《理藩院则例》是清朝理藩院治理蒙古地区事务的基本法律依据。结合其中律条分析清朝对蒙古地区立法特点,主要有德主刑辅、恩威并用、控制蒙古族上层人士;严刑竣法、严明禁令,对蒙古人民实行高压政策;编旗划界、分而治之,确保中央对蒙古地区的专制统治;维持封建等级制;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等。其最终目的是加强对蒙古民族的专制统治。  相似文献   

16.
1888年,恩格斯出版了哲学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终结》),并把马克思写于1845年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改名为《马克思论费尔巴哈》(以下简称《论》)附于书后。本文认为,在《终结》和《提纲》的哲学思想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差异:一是哲学研究应当从实践出发,还是从自然界出发;二是实践概念应该首要地被理解为本体论概念,还是认识论概念;三是马克思哲学究竟把“现实的人”作为核心问题,还是把“纯粹思想”作为核心问题。本文强调,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中,不应该回避这些差异,而应该认真地对待它们。  相似文献   

17.
蒙古族与哲学──《蒙古族哲学史》前言陶克陶一个新消息!蒙古民族哲学史苑囿的新树终于开出了花朵,这就是《蒙古民族哲学史》。树可贵,花亦可贵──开山第一次。亚里士多德说:“政治学术是一切学术中最重要的学术。”这是为他的《政治学》辩护的。据我看,哲学、哲学...  相似文献   

18.
论题的提出 人们知道,“蒙古学”是被公认的国际性研究学科。我认为《蒙古秘史》(《元朝秘史》,下作《秘史》)一书,作为蒙古民族古典史籍、文学巨著,不仅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且具有经久不衰的特殊魅力,可谓是一切蒙古史与所有“蒙古学”的总渊源。过去数百年间,特别是本世纪以来,东、西方学术界,从不同学科、不同课题角度,使用诸多语言、文字,运用种种研究方法对本书进行了研究。从事于本书的探讨与研究者,几乎遍布中外。《蒙古秘史》一书,在古今中外所有古典史籍中,号称难治,问题成堆。其中,大部悬案,假如拿出洋洋万字的专题论著,亦未必能够排解龃龉诸说之疑难,并说清问题。 这一切的因由何在?除却由该书固有的特殊性质所决定外,还由于本书的论者或研究人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哲学界纪念《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作150周年研讨会综述杨建平1995年7月3日-4日,由江苏省哲学学会、南京大学哲学系主办的纪念《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提纲》和《形态》)在江苏省社会科学联合会...  相似文献   

20.
《黄史》全称《古蒙古汗统大黄史》,成书于十七世纪中叶,以后经过后人作了补充和修正。 《黄史》是研究十四—十七世纪蒙古政治经济、文化的可靠资料,在蒙古史研究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近代,国外的一些学者对《黄史》一书进行了翻译和研究,引起了蒙古史学界的普遍重视。可见,《黄史》是蒙古文献中一部比较有影响的著作。《黄史》尽管是一部史书,主要内容记述了蒙古历史上诸汗的世袭谱,但是书中反映的一些观点,具有一定的哲学意义。本文仅就《黄史》一书的哲学思想略作介绍和分析。 (一) 《黄史》成书于十七世纪中叶,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由于蒙古封建统治者的推行,黄帽派喇嘛教开始在蒙古地区滋长蔓延。喇嘛教的宗教思想逐渐地融合了蒙古原有的社会思想,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对蒙古社会政治思想以及各方面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黄史》正是这一时期产生的文献,带有明显的喇嘛教宗教思想,它反映了喇嘛教宗教思想同蒙古传统的思想相互影响的迹象和演变过程。 天与人的问题,一直是蒙古族哲学思想史的一个重要问题,人们头上的一片青天究竟是什么?它与人间的关系怎么样?这是蒙古族历史上普遍注意的问题。蒙古族早在史前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