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只有立足于中国及中国的某地方文化,充分研究中国人的审美趣味和接受心理,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诚如西方电视美学家赫拉斯·纽肯默所言,成功的电视配方被广为模仿,并能够存在下来的配方一定是广有观众的.这种成功的配方若想移植成功,不能简单地模仿,一定要和我们国家及地区的人文、社会、传播环境相适应,即做到本土化的改造.  相似文献   

3.
随着"一带一路"沿线来华留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一群体的语言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提高来华留学生语言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课题.沿线来华留学生官方语言众多,文化风俗多样,语言水平不均,教育背景不同,师生互动方式不一致,知识点理解与掌握存在差异,为来华留学生语言教学工作带来挑战.该文将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结合教学实际,探索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潘华琴 《学术交流》2005,(9):141-144
鉴于在当代文坛引起激烈争论的话题--"文学终结论",从生态文艺学的角度解读海德格尔的哲学命题"语言是存在之家",不难透视出蕴含其中的生存论语言观从根本上扭转了人与语言、人与自然的关系,语言或诗的语言成为人类返回自然、重获本真存在的途径,从而确定了文学艺术在当今的物质时代不可或缺的地位,而"文学终结论"的观点亦不堪一击.海德格尔提出的"语言言说"命题是剥夺人的话语霸权、削弱人的"中心"地位的基石,他强调了人类与自然平等的但又相互依存的关系,即人与自然万物在"世界之中存在".亲近自然,聆听大地寂静之音,并发之于声,便是诗的语言,是艺术.对自然之神圣的感悟与聆听,表现在人类生存上,便是对精神的不懈追求,这也是文学艺术存在的价值与位置.  相似文献   

5.
郝彦杰 《生存》2020,(12):0079-0079
本文从词形和词汇意义两个方面的差别简要分析了交城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异。认为交城方言词汇和普通话词汇,无论是在词形上,还是语意上,都存在较大差异。而正是这些差异才表现出交城方言独特的词汇特点。  相似文献   

6.
7.
民进党推行"教育台独"是为其"政治台独"服务的,其核心是"去中国化"。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台独"冲击岛内民众的文化认同,必然影响民众的国家认同。认同中华文化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教育台独"就是要破坏这个基础,比"政治台独"更具欺骗性。  相似文献   

8.
历史发展"合力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对历史发展"合力论"的表述存在历史局限和内在矛盾,但这并不是说这种历史局限和内在矛盾是历史发展"合力论"本身所固有的.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有关论述的修改和调整,这种历史局限和内在矛盾是可以克服和消除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发展"合力论"思想批判继承了维柯、斯密、康德和黑格尔等人思想中的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9.
施龙 《求是学刊》2008,35(3):105-110
<圣处女的出路>与<圣处女的感情>对相同书写对象的不同文学表达,突出它们各自的潜在针对性.而从历史文本的当代批评立场出发,表现作品的所谓"私人生活"孕育的"力量",在反抗"权力"对人的自由的束缚时,承担了重要意义;在这一过程中,强烈的情感意愿将是必不可少的"润滑剂".  相似文献   

10.
陈丽君 《浙江学刊》2012,(2):106-110
旅游语言存在本土化意识较弱的状况,由此带来的最直接后果就是旅游地语言种类减少和旅游者得不到异地体验的新鲜感.提出要以体验式旅游为契机,挖掘方言文化,制订科学的语言规划来处理好旅游语言的全球化和本土化关系.  相似文献   

11.
北京话敬称代词“您”考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定量的方式考察了《儿女英雄传》、《语言自迩集》、《小额》等早期北京话作品中的第二人称表敬形式,认为表敬代词"您"应是从"你老"发展而来,但并非直接由"你老"(nǐlǎo)脱落元音而成。它先在《儿女英雄传》中以非自由语素的形式存在于"ni-na"(你那)中,到了《语言自迩集》中才独立地充当句子成分,取得第二人称敬称代词的地位并拥有了新的汉字形式"您"。整个过程可概括为:你老(nǐlǎo)>你/您纳(ni-na)>您(nín)。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您"的一些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12.
王洪钟 《阅江学刊》2009,(2):126-132
海门方言实现体的动趋式“V+来/去”以“动+体”为优先组合,普通话则以“动+趋”为优先组合;海门方言将行体多用“VP+快”格式,普通话则多用“快要+VP”;海门方言起始体用“V+出来”表示,对应于普通话的“V+起来”,但“出来”另兼有时间状语从句标记的用法;海门方言进行体用“勒憾+V”表示,持续体则用“V+勒憾”表示;海门方言已然体用句末复合语气词“个特”表示,“个特”常弱化脱落为“特”,从而逐渐与普通话的句末语气词“了”形成完全对应。  相似文献   

13.
姜文振 《学术交流》2002,(6):119-122
黑龙江方言中的脱落现象主要包括两种情况 :一是音素的脱落 ,一是音节的脱落。本文重点描写这两种脱落的种种表现 ,同时揭示造成脱落的因素 ,还讨论了脱落同合音的关系以及脱落对书写形式的影响等问题。指出 :音节的弱化 (轻声 )导致脱落的现象是最常见的。此外 ,语速的快慢对于是否造成脱落以及脱落的具体形式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试论《说文解字》所收方言词的区域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列过 《唐都学刊》2001,17(3):100-103
许慎《说文解字》中标明的158个方言词语,其在区域上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相对集中,二是以汝南为中心扇状分布。文章对其形成原因也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孙立新 《唐都学刊》2011,27(4):100-104
西安等处"了1"在把字句或阻断句里读作[liau],"了2"作"咧";泾阳等处"了1"读作[.lau],"了2"读作[.la]。大致可以从泾阳、富平、渭南等处对"了1"和"了2"读音的区别看出"了1"和"了2"在句子中的特点;西安等处的"了1"和"了2"一般无法通过读音来区分,多数情况下"了1"和"了2"都作"咧",只在把字句中表示未然等时态时,"了1"才读作[.liau]。"了2"(如西安的[.liε],泾阳的[.la],宝鸡的[.lia])可以表示假设。  相似文献   

16.
孙立新 《唐都学刊》2007,23(3):104-108
户县方言常用白读的单音词“起”表示“起来”的意义;把语气词“呀”置于“去”后或省掉“去”字表示对趋向的疑问或陈述;北京话的“A起来、A下来、A下去”,在户县方言里一律作“A咧”;户县方言“V来、V去”式复合趋向动词可重叠为“V来来、V去去”式;户县方言的“走”字变作阴平调时表示说话人告诉听话人与自己共同趋向行为的祈使;户县方言“去”字变作阴平调后相当于普通话的助词“吧”。  相似文献   

17.
孙立新 《唐都学刊》2002,18(4):101-105
2 0世纪第一位用现代描写手段研究陕西方言的学者是刘文锦。 2 0世纪陕西方言研究主要分三个阶段 :1.民国十八年以后的 2 0年里 ,刘文锦、白涤洲、黎锦熙、陆志韦等学者艰苦创业 ,功不可没。 2 .5 0年代末 6 0年代初 ,张成材、杜松寿、杨春霖、马天祥、孙福全、薛生民等学者在仅三五年时间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3.粉碎“四人帮”以后 ,陕西方言研究呈现出勃勃生机 ,张成材、郭子直、刘育林、张崇、刘勋宁、孙立新、邢向东、王军虎、辛世彪、黑维强、张维佳、张德新、郭沈青等学者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8.
王红梅 《学术交流》2005,(2):148-151
吉林洮南方言中的持续体相对来说较丰富,可以通过“动词+持续体‘的’”来表示。持续体范畴有两种表达方式:一种是在动词后加持续标记“的”,一种是动词重叠表持续。有的还是持续标记与重叠手段的叠用。  相似文献   

19.
傅来兮 《唐都学刊》2004,20(5):150-153
以方言、修辞为主要考查手段,对"案板"、"饿老鸱"、"打一面口袋———倒过醮来了"等三例难解、误解的近代汉语语词进行细致的考辨,得出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清末北京话中才出现"干脆"一词,最初为形容词,经百余年的发展到现代已完成了从形容词到语气副词的语法化过程,"直接"这一语义特征和形容词作状语这一句法位置是其变化的主要条件。北京话语气副词"干脆"的意义和用法与普通话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