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天地生综合因素考察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发展表明 ,天时地理决定着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决定着人类社会 ,三者共同构成相互联系的综合系统。近年来 ,青藏高原草地荒漠化和沙漠化加剧 ,冰川湖泊退缩 ,河流量减少甚至断流 ,从而对当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造成不利影响。因此 ,应该将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作为高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2.
藏族世代生息在青藏高原上,他们选择适应高原生态环境的游牧作为主要的生产生活方式.青藏牧区牧民在长期的游牧实践中形成具有民族地域文化特色的朴素的生态观,世代保护着他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如今对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环境的管理与保护,应该重视当地牧民在草地保护中的主体地位,认识并尊重当地民族的传统游牧文化,因地制宜,从而促进当地自然、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生态畜牧业建设是青海高原地区解决“三牧”问题,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有效途径,对青海乃至全国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青海生态畜牧业建设的成效进行了理论阐释,以期为青藏高原地区高寒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藏族传统文化中 ,青藏高原藏族居住区域被命名为“神圣雪域”。藏族通过想象、语言、神话及象征符号将地理上的高原解释为“人类学的高原” ,使之成为神圣化的精神家园。因而 ,藏族传统文化中的青藏高原自然面貌与人文景观和谐地组合为一体 ,成为相互依存的完美整体。神圣生敬畏 ,敬畏生珍爱。对高原家乡神圣化的功能作用是珍爱保护它 ,是藏族人保护高原环境、美化家园的一种崇高愿望。通过自然禁忌行为和规范加强了对高原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退耕还林还草中种植牧草的优越性和现实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国外草业发展与我国草业发展现状进行比较 ,对我国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结合我国加入WTO后 ,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前景 ,对退耕还林还草中种植牧草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草食家畜等方面的优越性和现实意义进行了论述 ,提出了实现种植牧草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青藏高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是人类留给自己除南、北极之外的最后一片净土。长期以来 ,由于地处高寒、动植物生长极为缓慢 ,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加之全球“暖室效应” ,致使高原生物多样性生存形势严峻。为此 ,本文针对目前的现状提出了相应保护的对策措施 ,旨在引起全社会对此问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天空的蓝色是永恒的,草原的绿色是暂短的。在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暂短的暖季为高原披上了绿装。那蓝色的天空与绿色的草原之间,白云般的羊群缓缓移动。静卧草地仰望蓝天,牧人心境如同蓝天纯净,思念跟随白云悠悠。他与他的牛羊融于草原,成为蓝天、绿草、清泉的一部分。蓝天与草原培养了高原牧人广阔的胸怀与纯洁的心灵。高原藏族牧人视草原为神灵、牧人及一切生物共生共存的生存圈。草原上一切生灵都是生存圈的平等成员,牧人放牧既要照顾家畜,又要保护草原水草;既要维持自身生存,又要尊重、保护其它生物的生存权。因…  相似文献   

8.
根据多年生高原植被独有的高原适应特性,及高原严寒多变、生态脆弱,种草恢复高原植被效果差、成本高、周期长的气候环境条件,通过对高原植被移养、再植季节与移植、养护方法的深入探索,在充分利用路基基底、土场、便道等原有草皮的基础上,提出了能快速恢复高原植被、及时防护加固路基边坡和代替圬工结构施作草皮水沟的植被移养再植技术。并提高了高原植被移养再植的利用率和成活率。有效地减轻了对高原生态环境的破坏,保证了路基边坡的长期稳定,同时减少了路基圬工结构的数量,节省了大量工程成本。  相似文献   

9.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形式,是从国外引进并在中国逐步实践的.西藏,有着雪域高原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这也一直是西藏吸引中外游客的根本魅力所在.青藏铁路通车后,催生了西藏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由于西藏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旅游景区承载力较为有限.目前西藏又希望通过发展旅游产业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基于这些原因,西藏只有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既可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又能促进旅游产业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针对青藏铁路所处的特殊地质环境条件和建设中提出的保证高路堤的稳定性与保护高原生态环境的要求,从加筋土挡土墙路基的工作机理出发,简要地阐明了采用加筋土挡土墙路基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最佳方案和有效措施,并在总结其现场施工经验的基础上,详细地介绍了加筋土挡土墙路基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及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1.
藏族传统文化中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几种方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藏族自古以来就十分珍惜和爱护高原自然生态环境 ,并由此产生了保护自然、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各种宗教礼仪活动。文章在总结藏族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种种活动的基础上 ,对其保护自然、顺从自然规律而利用之的功能作用给予了积极评价。  相似文献   

12.
草地是一种可作为饲用的草本植物占据优势的植物群落.中国草地面积有60亿亩,其中西部的草地占87%.目前,西部草地生产力水平极其落后,草地畜牧业发展缓慢,其主要原因是草地灾害的长期存在并日趋严重.本文通过对西部草地灾害的类型和致灾因素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提高草地生产能力、改善草地生态环境和防止草地灾害发生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藏区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天、地、生综合角度考察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提出了根据高原生态环境和藏族地区特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思路和措施。认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是高原社会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退耕还林(草)是我国政府制定的一项重要政策,它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西部地区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生态环境也十分脆弱,分析了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草)政策的环境外部效应及其功能,进一步提出了实行环境外部效应最大化的几个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新疆艾比湖生态环境现状与保护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艾比湖位于阿拉山口主风道上 ,该区气候干旱 ,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特殊的地理位置赋予了艾比湖生态屏障的作用。近年来 ,由于湖水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十分严重 ,保护艾比湖对确保亚欧大陆桥铁路的畅通和发展新疆经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显得异常严峻和十分薄弱,突出的表现在:生态环境主要组成要素问题突出,表现在植被衰退、土地退化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性控制;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调节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等服务功能下降;生命支持系统受到威胁,生态破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支撑能力受到削弱。本文认为,应尽快建立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生态环境救济体系,其内容涵盖三个方面:其一,发展循环经济是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之根本救济模式;其二,完善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是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之现实化救济路径;其三,完备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之应然化司法救济手段。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浪潮席卷的当下,为了人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保护文化多样性保护迫在眉睫。各民族传统文化的衰退对文化多样性造成直接威胁。民族传统文化衰退有诸多原因,而教育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重视和恢复教育的民族文化传承功能,让教育真正担当起民族文化传承历史重任,对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对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发展,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实现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需要提高思想认识,作好制度安排,解决教材编写和教学活动中的民族内容、民族形式等问题,同时,要营造浓厚的民族文化传承氛围。  相似文献   

18.
保护和建设民族文化生态环境,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任务和必须遵循的原则。民族文化是构成西部人文社会环境的基本要素,它与西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民族文化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造成民族文化不断流失、损坏和被弱化的危险。对民族文化生态环境的保护,应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搞好资源开发与保护是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问题.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应该因地制宜对土地、水、森林、草地、矿产、气候、旅游等方面资源开发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系统分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改善投资环境,以市场为导向,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尤其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州战略.  相似文献   

20.
[摘要]我国重要的牧区位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牧区民族生态习惯法文化成为构建草地生态补偿制度不容回避和忽视的重要背景。在草地生态补偿领域,牧区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之间存在暗合与差异,惟有通过二者之间的对接、整合与补缺,才能有效实现牧区草地生态保护领域的生态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