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素有“佛教圣地,清凉胜境”之称的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北部的崇山峻岭之中。五台山有25亿年的古老地质,景区以台怀镇为中心,是国家森林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  相似文献   

2.
武当山古名太和山,位于湖北省北部十堰市境内,面临丹江口水库,背依神农架林区,山势雄伟,连绵400多公里。武当山有72峰,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其余各峰均倾向天柱,蔚为奇观。其自然景观以3潭、9泉、9井、9台、10池、10石、11洞、24  相似文献   

3.
庐山在中国诸多的名山中占据着怎样的位置?本文以庐山独特的自然与文化风姿,从比较中,寻求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旅游名山是我国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综合比较我国十大名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资源状况、形成原因等,揭示名山旅游资源的共性和个性,突出各地名山资源的特色,更好地发挥名山个体的资源优势,同时有助于建立中国名山旅游网络,使我国名山旅游集群发展,形成我国旅游产业的拳头产品.  相似文献   

5.
明清以来,中国有四大佛教名山之说,然而,从近代的时代环境推移与演变中,逐渐形成的贵州梵净山弥勒菩萨道场的梵天净土,则是展现出在传统的四大佛教名山概念之外,独树一帜又极具殊胜价值地位的当代佛教名山。笔者以为,当代的佛教名山应具备"绝对与圆融"的佛教精神,并在"绝对特质"与"圆融和谐"中,展现自然环境物质生态及心灵生活修持境界中"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彰显弥勒菩萨慈悲应化世间的特质,建设梵净山为当代佛教具备独特性与超越性的佛教名山,开创出特殊的格局而展现时代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6.
产生于印度的佛教,是世界较大的宗教派系之一。它传入中国以来,对中国人的思想意识、文化艺术、生活习惯等方面均产生巨大的影响,以对美术界的影响来看使可见一斑。首先,佛教的传入,引起美术创作队伍的变化。此前的美术创作基本上由工匠(画匠)完成的。而此后则出现了具有较高文化知识水平的士大夫画家。两晋的张墨、王广等便是其中的先行者。他们的绘画,尤其是佛画的创作,当时就令人瞩目。晋明帝司马绍以帝王之尊绘制佛像,更是极大地推动了美术队伍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佛教因其不同时期新思想和新宗派的产生和崛起可以分为:原始佛教阶段、部派佛教阶段、中观学派阶段、瑜伽行派阶段、中观行派阶段、密宗阶段、禅宗阶段、净土宗阶段八个时期,不同的阶段的传播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佛教的制度建设往往具有滞后性与非系统性。滞后性与非系统性的结果最终只能指向“中国化”向度。在这一制度中国化的过程中 ,东晋的道安、庐山慧远及南山律宗创始人道宣、禅宗的百丈怀海、天台宗知礼和遵式等等 ,都作出了各自的贡献。在佛教仍然能够保持其主流文化之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之时 ,佛教制度的中国化革新仍然能够遵循在“契理契机”前提下的“与时俱进”。而在元代之后 ,随着中国佛教逐渐“边缘化”与“民间化” ,中国佛教制度便同时背离了“契理契机”与“与时俱进”的原则 ,佛教无论在教义方面 ,还是在各种制度方面 ,都停滞不前了  相似文献   

9.
东晋法显为求戒律而冒险西行,唐代鉴真为传戒律而六次东渡。他们度流沙、历绝壁、乘危澜、涉惊涛,出生入死,百折不回的精神,虽是为了宗教事业,但从而交流了中外的文化,增进了中外人民的友谊,这一历史业绩是不可磨灭的,直至今日,始终受到人民的怀念和尊崇。欣兹“鉴真探亲”,为作《中国佛教律宗源流》。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纪念云峰刻石1500年暨中国书法名山名碑命名授牌仪式在山东省莱州市云峰山广场举行。1500年前,时任光州刺史的北朝大书法家郑道昭,在云峰山上刊刻了以《郑文下碑》为代表的数十种碑铭、诗文、题记,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佛教造像艺术也必然体现了中国佛教的精神。中国的佛教造像是在中国传统信仰基础上的对外来文化的吸收融摄,是一个不断汉化的过程,也是折射中国佛教精神的物化过程。中国古代佛教造像这一特定艺术折射出中国佛教的主要精神,即圆融无碍的精神、宗法伦理的精神、男女同尊的精神和天人合一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从20世纪初开始,一直有日本学者质疑中国传统佛教并非真佛教,最后酝酿出"批判佛教"的思潮。他们在误会《阿含经》缘起法的前提下,强力否定以如来藏之修证为中心的中国传统佛教。影响所及,台湾佛学研究出现了日本化的倾向。事实上,如来藏并不违背《阿含经》。《阿含经》的"我"和"识界"等名相,以及入胎识、持身识等观念,说的都是如来藏,也是实质上的大乘法。  相似文献   

14.
佛教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佟德富佛教在两汉之交从印度传人中原内地,后称作汉地佛教。公元7世纪左右又传到西藏,在雪域高原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与藏族原始宗教苯教相互斗争,相互吸收,相互融合,形成富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藏传佛教。继而扩展到青海、甘肃、内蒙古、山...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前,为什么佛教能够成功地适应中国本土文化,并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而同是世界三大宗教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却为什么在中国影响很弱,或不能进入汉文化圈的中心地带?这是十分令人大惑不解的现象。 学者相信,基督教(景教)最初传入中国是在三、四世纪,比佛教只晚三、四百年,但到845年会昌灭佛,景教同时并禁,从此在中国内地绝迹。据考证,伊斯兰教最早传入中国亦在隋唐之际,但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影响向来没有深入到中原文化的中心地带,只是在汉文化影响很弱的中国边缘地带发生了作用,而佛教在中国历史上却长盛不衰,源远流长,并与中国本土上产生的儒道两教相互融合鼎立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的组成部分,甚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佛教孝亲观是中国佛教伦理思想的重要方面。本文从介绍中土佛教在孝亲问题上寻求与中土传统契合的几种方法入手,考察了中国佛教在孝亲问题上进行自身理论建设的过程,初步探讨了中土佛教孝亲观的成长进程及其理论特色。本文认为,随着佛教中国化的完成,佛教的孝亲观与儒家纲常更加接近,形成以佛言孝、劝佛行孝、助世行孝的统一,佛教孝亲观走向中土化、世俗化,终于达成佛法与纲常名教在孝亲观上的契合。这既是佛法向纲常名教靠拢糅合的产物,又是中土佛教走向注重现实的内在需要,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中国化佛教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略论中国佛教与人文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与其他任何宗教一样,其宗旨是追求出世解脱,是与人文精神相对立的。然而佛教自传入中国内地之后,通过与中国本土的儒道思想及中国社会生活相结合,逐渐中国化。而中国化的佛教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其鲜明的入世精神。通过辨析“中国佛教”与“人文精神”这两个概念,通过中国佛教(尤其是禅宗)与印度原始佛教,传统佛教与中国儒、道文化的异同比较,从佛性与人性、出世与入世、理想与现实等方面可发现中国佛教与人文精神有着密切关系,中国佛教有既出世又人世的思想性格,这将为当代中国佛教的现代化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中国佛教茶文化形成过程的历史考察,揭示佛教与中国茶及茶文化的内在联系,分析佛教对中国茶文化所作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佛教传入中国的具体时间和年代,现在很难考定。最初传入时,不过是在少数人中奉行,未必为上层官府和史官之流所注意。公元前2年,大月支国(原居我国甘肃的一个强盛的少数民族西迁中亚後建立的国家)国王的使者伊存到了当时中国的首都长安,他口授佛经给一个名叫景卢的博士弟子,这是中国史书上关於佛教传入中国的最早的记录。我们可以推断,由於在此120年前汉武帝开辟西域交通的结果,当时由印度传布到中亚细亚的佛教很可能早已通过行旅往来而向东方渐进。史籍记载,汉明帝於永平七年曾派遣使者12人前往西域访求佛法。公元67年他们同两位印…  相似文献   

20.
以杂述闻见及随感为特征的佛教笔记,是中国佛教史籍中的一大门类.它始于东汉末年而繁衍于以后各代,大凡经典传习、人物轶事、善恶报应、因果灵异、朝野趣闻、文士清淡、游履唱酬、佛门故实,莫不采录.本文从佛教史料学的角度,简明扼要地记叙了佛教笔记的产生、发展、门类和存佚,并对今存的三十二种佛教笔记的书名、作者、卷数、版本、序跋及内容,以及未编入佛藏的有关著作作了介绍.为深入研究和使用这些文史资料指示了门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