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今许多人都在谈论90年代出现的所谓“国学热”,那么,其意义究竟何在呢?首先,“五四”所提倡的批判旧的文化传统的运动,后来几乎变成对整个传统文化的批判。时下所谓“国学热”,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对这种文化失误的纠正以及要在当今社会再建中国文化的期望。其次,所谓“国学热”反映了一些人文学者的学术自觉以及要向学术家园回归的愿望。至于近几年由商业出版炒作下的“国学读物热”,充其量也只构成一种商业文化的市场表象,它与真正的国学研究毫无关系。国人所习惯的大哄大嗡热潮,往往是被世俗欲望与利害心理所搅起,丝毫无助于国学研究。真正的国学研究,需要的是冷静而热诚的社会理解,以及自甘淡泊、沉潜奉献的学者劳动。中国文化的希望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来,中国“国学”概念的提出并由此引发的讨论,是受到日本思想界同类概念的影响。中国近代学者提倡“国学”,首先是与“民族国家”概念的引入有关,承载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的目标。因此,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人对于国家与国家、国家与世界之间关系的重新思考。其次,“国学”观念也体现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面对西方学术制度和学术观念的冲击时,反思、理解传统中国知识体系的一种努力。由此,应将“国学”视为一种批判性的视角,它可使人意识到学术传统的独特性和中国自身价值立场的重要性,但这不意味着拒绝西方的学科体系。同样,国家的认同强调,也不应视为对于人类共同价值和共同利益的忽视。  相似文献   

3.
国学即中国传统学术虽然经受了西学的强烈冲击,但其命脉仍葆有生机。中华民族对于在自己的生产生活中所形成的差异互补“关系”与和谐“整体”的重视,以及通过这一关系和整体把握自己命运的努力,构成了国学的思想实质。国学之“学”是围绕着“人”展开的,儒学的“仁”道思想就是鲜明的体现。如果说中国的现代化无非是中华民族在外力作用下的“自我”变革与超越,那么,它恰恰可以通过对仁道思想继承和扩展,为现代中国人的安身立命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但这必须经过文化与学术的充分“自觉”。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6,(8):100-103
中国近代,学界把"东学"狭指"日本之学术"。因为研究近代的黄遵宪"国学"与"东学"的关系,即借用了近代通用的"东学"之涵义。黄遵宪首先在《日本国志》中提到"国学"之词,并且多次提到日本近代意义上的"国学",黄遵宪在《日本国志》中还叙述了日本近代江户时期的国学四大代表人物之一本居宣长。我国近代,国学界盛行"国粹"之说,也不可忽视黄遵宪的贡献。黄遵宪的《日本国志》给予了我国近代国学者极大的影响。我国近代学者通过《日本国志》,不仅了解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等,而且还了解了日本的文化,了解了日本近代的"国学",了解了日本的"国粹",黄遵宪对我国近代"国学"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贡献。并且黄遵宪也阐释了:自古以来中国文化就对日本学术有着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8,(4):91-95
中国近代学者一般把"日本学术"称谓"东学"。虽然中国古代早有"国学"之词,但是古代的"国学"一般指国家的贵族学校。然而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国学"概念,一般指本国传统固有的学术。在中国近代,一度出现了"国学"热,根据考证中国近代"国学"与"东学"有密切关系。其一,中国近代"国学"概念源于"东学"。据考证:中国近代"国学"概念借用了近代"日本学术"中的"国学"概念。其二,中国近代"国学"大师的思想深受"东学"影响。中国近代"国学"大师中,大多数国学大师思想都受到了近代日本学术的影响,即受了"东学"之影响。梁启超、康有为、王国维、章太炎、黄遵宪、刘师培等大多数中国近代国学大师,都数次东渡日本,其思想深深留有"东学"之烙印。其三,中国近代从"西学热"到"国学热"深受"东学"影响。由于中国近代"国学"大师受到日本近代"国粹派"思想的巨大刺激,思维方式从热衷于"西学"的对外寻求救国救民的道理,转向了潜心研究本国固有的传统文化的"国学热",并且力图从本国传统文化中汲取中华之精神,铸造东方中华之魂,以求中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故而,不可回避地说:中国近代"国学"与"东学"有着深厚的渊源。  相似文献   

6.
当前方兴未艾的“国学热”,是在“后冷战时代”背景下,全球文化保守主义浪潮与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相结合的必然产物。自近代以来,以儒学为主干的国学虽然历尽沧桑,但是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且构成了当代中国文化重建的重要精神根基。国学尤其是传统的儒家思想必须经过深刻的自我批判和时代更新,才能实现现代化的转型,因此国学的自我批判将成为中国文化重建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一生与中国文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国作家史沫特莱说,鲁迅“在所有中国的作家中,他恐是最和中国的历史、文学和文化错综复杂的连结在一起的人了”。他对我们伟大祖国的文物有深厚的感情和精湛的研究,在这方面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8.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他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先生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有着深厚的素养和极其广博的知识与极为精辟的见解。他生活在黑暗的旧中国,为了彻底地反封建,扫荡思想文化领域里的乌烟瘴气,鲁迅当时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主要侧重于批判方面。在他战斗的一生中,极其猛烈的抨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文化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束缚和对中国劳苦大众的摧残和奴役。同时,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整理和研究方面,鲁迅先生也做出了具大贡献,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  相似文献   

9.
刘保昌 《学术交流》2006,2(3):151-155
鲁迅的浪漫主义文学观与西方浪漫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资源都有密切关联,他既以面向西方思潮大幅度的开放姿态出现,又深深根植于本民族的现实与时代需求,显示出世纪初一代文化巨子面对现代世界文化时的从容宽阔心胸及其从本土现实出发的积极建构心态。鲁迅的个性观亦明显地借鉴了道家文化资源,表现为以下两点:其一,对“以众虐独”的警惕与老庄思想中对“异己”的警惕如出一辙。其二,在表述上,如“人丧其我矣”来自于庄子的“吾丧我”、“自丧”等。  相似文献   

10.
继本世纪20年代、80年代的两次文化大讨论后,如何在文化传统中“继绝学”、“出新意”(或叫“返本开新”),在90年代又成了一些学人的热门话题。这种现象,便是所谓现代新儒学运动的复兴。当代兴起的这种“后国学”,以弘扬中国学术传统中的人文精神而闻名于世。“人文精神”在“后国学”的推崇下似乎已成了一种法力无边的概念偶像,不仅是诊治后工业社会各种文明病的灵丹妙药,甚至是21世纪人类得以生存下去的精神保证。然而,如果我们冷静地对待某些情绪化的渲染,就不难看出,为“后国学”所津津乐道的“人文精神”本身却有许…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5,(6):108-111
卫聚贤是民国时期的著名学者,中国近现代杰出的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抗战时期,他克服种种困难,编辑出版了当时唯一的国学刊物——《说文月刊》。该刊比较系统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的学术成就,对研究学术、发扬国学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传承作用。  相似文献   

12.
鲁迅与孔子     
最近,在一本研究鲁迅的刊物上,见到“尊孔贬鲁”的提法,颇有感想,也想说上几句。把孔子与鲁迅联系起来加以思考,这是当前鲁迅研究中有待深入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极有见地的。但是,把随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而引起的关于孔子研究的深入,与某些人的贬损鲁迅勾连在一起,说这是“一体两面、一而二、二而一的事”,  相似文献   

13.
黄健 《浙江学刊》2001,(6):182-183
北京大学的陈平原教授在对中国小说叙事模式进行研究时指出 ,“史传”和“诗骚”是中国小说叙事思想的两个传统。这一研究表明 ,尽管中国的叙事文学理论没有西方那样发达 ,但也并非为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样 ,以为没有经历过欧洲“神话”与“史诗”时代 ,中国的叙事文学就被长期占据中心位置的诗与散文一类的抒情文学所替代 ,而实际情况则是如同贾越在书中所说的那样 :“中国的叙事文学别有一番经历”。当年曾感叹“在中国 ,小说是向来不算是文学的” ,只是供人们茶余饭后消遣娱乐的“闲书”的鲁迅先生 ,不也是在对中国小说进行认真的学术发掘、…  相似文献   

14.
鲁迅"狂人"形象原型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智钢 《学术交流》2003,(8):141-143
鲁迅创造的"狂人"形象,是以章太炎作为原型的."狂人"形象作为思想家、革命家、学者的章太炎等时代精英的审美沉淀,表达了中国文化内部张扬个性,弘扬学术,用生命激情重构文化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15.
“哲学”范畴的中国化及其内在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以来 ,中国人在引进西学的过程中所犯的最大错误之一就是从中国文化自身的传统出发来理解西方思想。作为一个现代学科范畴 ,“哲学”本来是从西学中借来的 ,但是借来以后立即被“中国化”了。文章认为 ,把“哲学”普遍地理解为一门关于世界观、人生观或方法论的学问 ,这一理解与中国古代学术传统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但却与西方两千年来的哲学传统没有什么关系。在西方两千多年的哲学史上 ,从来没有哪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把哲学这门学科定义为一门关于世界观、人生观或方法论的学问 ;不仅如此 ,他们所说的“哲学”与中国人通常情况下对“哲学”的理解在思维方式上有天壤之别。但是由于中国人长期以来没有认识到他们对哲学的上述理解是从中国文化自身的学术传统中来的 ,与西方人对作为一门学科的哲学的理解存在着思维方式上的根本区别 ,致使他们在阅读和研究西方哲学的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误读 ,造成了许多严重的曲解  相似文献   

16.
迄今为止,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趋于“饱和”的状态也使其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境地。因此,寻找新的学术增长点就变得异常重要和紧迫。“书法文化”与“中国现代作家”的关系,几近是一个研究空白,以往很少引人注意,这是令人遗憾的。事实上,许多中国现代作家都与书法文化有着不解之缘,他们在书法收藏、书法创作、书学探讨上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反过来,书法文化也对现代文学的存在方式、文本形式、情感表达、思维方式以及审美趣味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另外,通过对书法文化与中国现代作家关系的考察,还可引发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文学、书法、文化、教育等相关问题,以便有助于新世纪的中国文学和文化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传统文化与中日两国社会经济发展”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京召开本刊通讯员由北京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大学亚非研究所协办的“传统文化与中日两国社会经济发展”国际学术讨论会,1998年4月9~10日在京召开。来自中国、日本及其他国家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素质教育。国学辅助德育教育,为学生的成长给予一种养分,塑造了校园文化。开展国学教育,可以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让学生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规范着他们日常行为,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指南针”,提升学生的基本素养。同时,通过国学教育,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国情国史,增强爱国情感。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 ,无论是研究日本近代文学抑或中国现代文学 ,“私小说”都是一个难以忽略的话题。1这首先是因为 ,“私小说”是近代以来日本文学中最独特的样式 ,它所表现出来的诸种特征直接联系着日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与个性。在这个意义上说 ,理解“私小说”不仅是认识日本的文学而且是理解日本文化、日本民族的精神结构的一个有效途径。其次 ,众所周知 ,中国现代文学的 3 0年历史与日本社会、文化、文学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而其中“私小说”和“普罗文学”尤其引人注目。 2 0世纪 2 0年代 ,以“私小说”为主的日本近代文学 ,极大地影响了一代留…  相似文献   

20.
追溯“国学热”的产生发展之路,剖析其在当代社会所处地位,思考其未来走向,具有反思历史与重建民族精神的重要价值。李训贵、宋婕新近主编的《城市国学讲坛》,将近些年来影响颇大的“国学热”置于中国历史与现实发展的双重坐标进行考察,从哲学、美学、文学、语言等角度探询了中国传统文化通向现代与世界的途径,力图在古今文化的历史坐标中整合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