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汪和平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6(Z1)
1 人才的含义和特点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门知识,较高的技能和能力,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够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改造自然和社会,对人类进步作出较大贡献的人。也就是那些品德好,具有较强的能力,而且在社会实践中作出了积极贡献的人。既指人民群众的优秀代表,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又指那些为人民作出积极贡献的科学家、专家、学者,还包括为社会作出突出贡献,有特殊专长或技能的人,以及善于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创造性工作,成绩突出的人。作为人才,与一般的人相比较,具有鲜明的特点。第一、创造性。这是人才与一般的人相区别的根本特征。主要表… 相似文献
2.
张竟成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1990,(1)
孙权(公元182年——252年),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东汉灵帝中平元年(134年)爆发的黄巾大起义,沉重地打击了东汉政权,使之摇摇欲坠,名存实亡。此时,群雄并起,各霸一方,相互征战,连兵不休。兼并战争的结果,出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曹魏占据中原河北诸州,蜀汉偏安西南一隅,孙吴则控制江东诸郡。 相似文献
3.
4.
陈霞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1987,(1)
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为了变法图强,提出一系列选拔、使用、培养人才的建议。这些建议值得加以认真地探讨和研究。王安石关于人才的建议主要有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5.
金裕凤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60-62
孙权在外交策略上比曹操,刘备和诸葛亮都较高一筹。他在安吴的原则下奉行灵活的外交策略,先以借荆州为代价联刘抗曹,通过赤壁之战遏止了曹军南下,奠定了三国分立的基础之后,又不惜称臣曹魏,用武力从刘备手中夺回荆州,实现了雄据长江中下游的立国理想,造成了天下三分的均势。再启,他又回归联刘抗曹的轨道,稳定了三分的均势,为开发江南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不失为一个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相似文献
6.
刘春雨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53-156
孙权作为三国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对内发展农业生产、镇抚山越、占有荆州、举贤任能、重视人才,巩固自己在江东的统治,对外则与蜀联盟、联络辽东、北攻曹魏等等,企图实现对全国的统一。从统一策略的角度,对孙权的统一活动进行较为全面的客观的探讨和总结,有助于加深对孙吴政权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7.
王义元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4):48-50
科学选用人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要选用好人才,必须要处理好"德"、"才"、"资"三者的关系,作为选用者,首先自身要具备较高的素质,尤其是政治道德素质,此外,要转变陈旧的用人观念. 相似文献
8.
刘国石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
自公元189年董卓入关,各地军事集团发生混战之后,东汉统一政权随之瓦解。经过一个阶段的角逐争夺,逐渐形成了三个大的军事实力集团,公元220-221年之间,相继正式建国,即魏、蜀,吴三国。三国的出现与存在,既有客观上的历史条件,也有各个政权主观上--即内政、外交政策的作用,而吴蜀(孙、刘)的联盟则在其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吴蜀联盟不仅关系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 相似文献
9.
彭志军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Z1):114-115
高校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因此,高校选用教学教材必须本着科学、系统、择优等原则,以此保证教材质量,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央及省市有关精神,日照港集团自2003年5月成立以来,不断探索和完善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人事制度改革,2003年6月份和12月份、2008年8月份、2011年9月份先后四次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中层管理人员的公开选聘工作。报名竞聘达1100人次,先后组织了答辩近30场,通过竞聘新选拔任用和调整了250余名中层管理人员。 相似文献
11.
冯晶旻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55-56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对人才有更高的要求。这个时代的人才的主权性增强 ,知识结构优化 ,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 ,人的能力标准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 ,这样的人才才能适应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2.
论高层次人才的特点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殷凤春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4,24(1):105-108
高层次人才作为战略性的稀缺资源 ,供不应求 ,始终处于竞争的焦点。更为重要的是高层次人才不仅是一种资源 ,还是一种人才资本 ,这就决定了高层次人才在职业、投入、产出、劳动消费及个体再生产等几方面具有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13.
杨静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2)
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知人善任的皇帝,但在选用人才问题上,却表观出种种矛盾。研究这些矛盾的表现,剖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对于我们正确地评价汉武帝,无疑是很必要的。 1 汉武帝在选用人才问题上,充满了矛盾,突出地表观在: (1)知人才之重要,却不甚爱惜人才。汉武帝始终把举贤任能,作为建设西汉大帝国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把它提到与古代社会基础的农业同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3)
开拓型人才是推行改革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条件。开拓型人才一般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喜欢探索活动,愿意不断革新,思想比较开放,行为上喜欢标新立异。愿意接受新文化、新技术,并努力追求新的生活方式。 二、关心国家、集体、有胆有识,勇于发表见解。 三、时间观念极强,因为时间日益成为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教材的质量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和前提,针对目前教材选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教材选用办法及相关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三国时期杰出的法家代表人物曹操曾对其劲敌孙权赞叹不已,说:“生子当如孙仲谋”,敬佩之意,溢于言表。曹操赞赏孙权不是没有原因的。孙权确是三国鼎立时期和曹操、刘备尚可相当的政治家、军事家。在孙权执政的五十二年内,他积极推行法家路线,对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祖国的统一以及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是作出有益的历史贡献的。正因为这样,后代的一些有抱负的人士希望有孙权式的人物出世。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辛弃疾,面对南宋统治者执行投降卖国的儒家路线,曾发出了:“千古江山,英 相似文献
17.
岳玉玺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4)
孙权是三国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和曹操、刘备、诸葛亮一样,借助那个时代为其提供的政治舞台,演出了一幕幕影响当代,流传后世的生动话剧。但在以往的三国史的研究中,人们多对曹操、诸葛亮等人投以较大关注而冷落孙权。近年来,不少关于孙权的论文相继在学术刊物上发表,开了新局面。这些论文,从不同角度研究孙权,得出了许多合乎实际的结论,但有的结论则与实际不尽相符,例如,有的同志认为,“孙权奉行灵活外交,在每一个历史关头,都作出了惊人的选择”,似乎孙权在对外策略上不曾有过失误,这便未免有偏颇之处。笔者拟就孙权一生中对外策略的演变 相似文献
18.
孙权立嗣问题考论——从一个侧面看孙权与世家大族的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平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6(1):18-29
作为颇有作为的一代割据君主,孙权在选择继嗣这一关乎社稷安危的重大问题上出现了严重的失误。他先立长子登,又宠遇三子和;登早逝,和得立,权却大力扶持四子鲁王霸,以致“二宫”并立,朝臣分化,阵线分明,斗争激烈。之所以如此,直接原因在于孙权长期不立后,“嫡庶不分,闺庭错乱”。而其根源则在于出自寒门的孙权及其统治集团与儒学世族之间的对抗。经过“二宫构争”的较量,以陆逊为代表的世族势力遭到沉重打击,而孙氏皇权虽表面上得以强化,但其统治基础已经动摇。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论述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培养和选用优秀青年人才对我国革命和建设发展的战略意义,以及要确立的人才目标和方法等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0.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86,(3)
诸葛亮提出“外结好孙权”的策略,是刘备集团用以立国并进而打倒“篡汉”的曹魏集团,夺取中原的必要策略。这个策略也是诸葛亮参加刘备集团后所终生努力事业的基石.本文试对这个策略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