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九·一八”事变爆发至今,已经50多年了。然而,它何以会发生呢?又何以在1931年发生呢?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已经看到了许多答案。比如:这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所致;这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摆脱国内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利用了欧美各国困扰于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而无力他顾和蒋介石政权忙于“剿共”内战,无心顾及边患的“天赐良机”;这是日本“大陆政策”  相似文献   

2.
在经历了东亚经济危机之后,日本经济一蹶不振。日本问题专家奥莱莉亚·乔治·穆尔根(Aurelia George Mulgan)在美国《外交》杂志上撰文认为,盘根错节的特殊利益集团与政客勾结的社会系统是日本经济改革和重新崛起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3.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九·一八”事变距今已 70年。“九·一八”事变之后 ,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了一系列滔天罪行。战后日本右翼势力及军国主义分子极力掩盖战争罪行、推卸战争责任。然而 ,事实胜于雄辩 ,日本帝国主义对松花江水系水电资源的开发是其侵华历史的铁证  相似文献   

4.
"九·一八"事变,是关东军作战主任参谋石原莞尔密谋策划的.然而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北,并非少数人的意图.侵占我国东北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国策,多年来一直叫嚷"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日本不经营满蒙,就不能生存",只是在侵略的方法和时间上,日本政府和军部有着分歧.石原莞尔以他的战略思想和战术,调和了二者的矛盾,加速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从而使日本帝国主义提前侵占了我国东北.  相似文献   

5.
论本世纪一十年代日本对中国鸦片和吗啡走私机构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和日中战争(1937——1945)、太平洋战争等侵略战争中,鸦片政策所起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日本的鸦片政策始于其在台湾进行殖民统治所采用的鸦片专卖制度①。若以此为第一阶段,而将经过日俄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于本世纪一、二十年代出现的日本对中国鸦片和吗啡走私机构的形成作为第二阶段,那末通过这个准备阶段,而在“九·一八”事变后的全面开展时期,则处于第三阶段。本文拟就“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中国鸦片政策产生的条件和本世纪一十年代日本对中  相似文献   

6.
<正> 自九·一八事变爆发,到抗日战争结束,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始终没有放弃同日妥协的念头,暗地里通过各种渠道同日本进行秘密谈判。诸如陶德曼调停,高宗武穿针引线,日本民间人士来华和谈,曾广扮宋子良去香港谈判等。同时,日本政府也采取各种卑劣手段,迫使蒋介石就范。但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始终没有象汪精卫集团那样公开投敌,其原因何在?史学界对此论及较少,本文拟就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公共关系在中国是舶来品,对于美国和欧洲的公关理念和工具, 我们并不陌生,然而我们对于同处于亚洲的经济大国日本的公关行业并无多少了解。日前,编者欣闻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郑砚农率团赴日本,参加日本广报学会、日本公共关系协会和日本经济广报中心举办的“中日公关论坛”,于是在会后采访了有关参会者,试图通过这个报道,让读者对日本公关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日本K·J·BUSINESS 咨询公司总裁张康生亦参与了此文的采写工作,在此对他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8.
孤家寡人·难成大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1世纪的最初十年里,日本和世界的政治将发生怎样的变化?风靡世界的畅销书《文明的冲突》的作者、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萨缪尔·亨廷顿对此预测:世界形势将出现三大趋势,即一些国家将无法参与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国家主权将逐渐失去威力,而拥有共同的语言、宗教和文化遗产的国家将团结起来;只存在一个超级大国。  相似文献   

9.
在下列人物中,哪一个与众不同:贝娜齐尔·布托(Benazir Bhut-to)、莱斯特·伯德(Lester Bird)、托尼·布莱尔还是乔治·布什?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是托尼·布莱尔:他  相似文献   

10.
在功的定义δW=F·dr及功率的定义N=F·V之中,dr及V怎样理解?静摩擦力是否也能做功?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1.
日本移民对中国东北土地的掠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中国东北移民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作为一种主张和思潮,在日本帝国主义者中由来已久。早在日俄战争后,日本为巩固其在中国东北南部攫取的权益,向中国东北移民便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但是,当时一方面受中国当局的抵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对向中国东北移民问题,在日本政府中并没有形成国策,日本政府对此尚未全面倡导和组织。 一、“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概况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出兵侵占整个中国东北,为公然全面向中国东北移民创造了条件。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向中国东北的移民,可以1936年7月日本政府确定“二十年百万户送出计划”为界限,分为试验移民期和大规模移民期两个时期。 “九·一八”事变后不久,日本关东军和拓务省就多次研究,制订向中国东北移民的计划和方案。关东军在1932年10月1日确定的“关于向满洲移民要纲案”中,明确提出了日本农业移民所具有的四项军事、政治作用,即规定“日本移民以在满洲国内扶植日本民族为指导以谋求远东文化之成就为重点”。就是说,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是为了加强对中国东北的统治力量,充实对苏作战的后备兵源,镇压东北人民的抗日活动和进行奴化宣传。此外还有一个目的,那  相似文献   

12.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一次规模空前的经济危机。在这危机时期,日本发动了侵略我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这两件事不是偶然的巧合,它有其必然的内在联系。有关这方面的论著大多讲了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然而,日本侵略我国东北,并非自九·一八事变开始,它发端于日本明治维新,经过长时间的蕴酿和推备,并在多次侵略战争和签订  相似文献   

13.
如果她的丈夫在美国大选中击败乔治·W·布什,特雷莎·海因茨·克里将成为第一夫人。可是,这个惊人地富有的罐装食品帝国女继承人是否可能约束自己的失态言行,把她自己推销给美国人民?  相似文献   

14.
选举团与美国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稽演员杰伊·莱诺在描述 2000年的选举时,对那次 选举作了最好的说明——谁会认为阿尔·戈尔更有威望?谁会认为乔治·布什率先完成在选举  相似文献   

15.
<正> 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一二·九”运动,是一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爱国学生为主体的伟大的抗日救亡运动。这一运动从酝酿到爆发,有一个必然的发展过程。本文拟就“一二·九”运动的思想准备及其现实意义,做一些初步探讨。 (一)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一二·九”运动,这期间,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时期。由于国民党蒋介石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投降政策,使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占东北三省之后,又步步进逼,威胁华北。1935年6月,国民党政府与日本签订了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国家”论广泛流行。这一“理论”的基本原理被广泛应用于资产阶级政府的实际活动。一大批著名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诸如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希克斯(J·R·Hicks)、萨缪尔森(P·A·Samuelson)、托宾(J·Tobin)等人,都大肆鼓吹福利国家论,宣称美国已经是所谓全民福利国家。福利国家论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呢?美国果真是福利国家吗?  相似文献   

17.
爱心世界     
比尔·盖茨答记者问2001年7月《,机会》杂志在意大利的米兰创刊。为了能一炮打响,董事长亨利·肯德里提议,请比尔·盖茨来写发刊词。最后,比尔·盖茨终于答应了在纽约开往内罗比的飞机上,可以接受一刻钟的采访。记者为采访草拟了三个问题:第一,您认为最不能等待的事是什么?第二,您认为谁不会第二次前来敲门?第三,您认为现在最需要抓住的是什么?只要比尔·盖茨回答了这些问题《,机会》杂志就有了世界上最绝妙的发刊词了。比尔·盖茨说,根据我的经验,我认为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是孝顺;对第二个问题,假若你问的是一位不可一世的年轻人,他也许会…  相似文献   

18.
16世纪中叶至 19世纪中叶三百多年 ,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 ,即日本逐步摆脱了封建制度 ,完成了向资本主义的过渡 ,完成了“脱亚入欧”的历史转折 ,使地处世界东方的日本跻身于“西方”国家行列。日本在完成社会转型过程中 ,基督教传教士在日本的一系列活动开启了日本文明转型的契机 ,也是东亚文明面临的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 ,研究日本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最近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李小白博士著《信仰·利益·权力———基督教布教与日本的选择》(以下简称《选择》) ,比较系统全面地对这一…  相似文献   

19.
二战中日本的掠夺在人员和科技方面,日本在战争期间借用巨额军费,培养了比战前多得多的工程技术人员。二战末期,由于战线过长,日本有很多十四五岁的娃娃兵和文科大学生、甚至文科教授被迫加入日军作战而被击毙,但日本数万工科大学生却未上战场而被保存下来。在经济方面,据日本的统计数据显示,从1931年“9·18”,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的14年间,通过直接抢劫和滥发伪钞,日本几乎榨干了包括日军未占领的新疆、重庆在内的全中国多年积累的财富。日本滥发军票,用一张废纸对日军占领区的中国人进行疯狂掠夺和金融诈骗。“9·18”之后,日本在中国东…  相似文献   

20.
摘自纽约圣马丁出版社出版的查尔斯·W·凯格利和格雷戈里·A·雷蒙德合著的《多极下的和平?——21世纪的大国政治》一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