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对于战国末期今湖南一带的疆域,以往学术界争论不休,主要有“秦统治说”和“楚收复说”两种说法。尤其是大家都认为秦“黔中郡”的地理沿革是当时有关“江南”问题的关键所在,里耶秦简公布以后还继续提出与“黔中郡”相关的各种见解。根据最近公布的里耶秦简的部分内容,我们可以确定到秦始皇二十五年以前湖南地区还被楚统治,“楚收复说”比较可信。对于有关黔中、长沙郡的问题,分析里耶秦简的相关内容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秦设置黔中、长沙郡的说法明确是错误的,当时被设置的两郡的确是洞庭、苍梧郡.这两郡在秦一代一直存在而在反秦、楚汉战争过程中自然消失了。  相似文献   

2.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虚舟》一诗的首句“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历来被释为李白飘然隐逸学道求仙而自比楚狂,嘲笑孔丘。如:《唐诗选》注曰: 在起句中李白自称“楚狂”,并对被唐玄宗尊为文宣王的孔丘直呼其名,予以嘲笑,表现了他敢于蔑视权威的精神。楚狂,从前孔丘到楚国,楚狂接舆唱着“凤兮”之歌讽刺孔丘,走过孔丘车前。……李白对孔子的态度,真的是如此不恭吗?我认为从李白的思想、言行来看,事实并非如此,现简说如下。一、李白并非自比楚狂,实以孔丘自比,托孔丘以自伤。楚狂,据《高士传》记载:“陆通,字接舆,楚人也,好养性,躬耕为食。楚昭王时,  相似文献   

3.
秦、楚同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列,尤其是楚国“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战国策》),出现了“中分天下”(《淮南子·兵略训》)之势,但在长期的角逐中,楚却为“独霸西戎”、社会经济原较落后的  相似文献   

4.
周昭王南征伐楚,是西周早期的一件大事。然周昭王因何伐楚,史载不备;伐楚的结果怎样,史载不明。本文钩稽古认为,周昭王因楚要“封号”、求“分器”、欲“自尊”而伐楚,虽然周昭王在伐楚返回途中因偶然事件陨命于汉水,但是伐楚是以取得胜利而告终的。周阳王伐楚获胜,使楚的欲望受到长期抑制,为此后西周时期南方的长期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杰出的人被美誉为“人中翘楚”.“楚”是什么东西?“楚”可不是楚国,而是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枝干坚硬,古人拿它来作杖,又名荆或牡荆. 早在《诗经》中就出现了这种植物的影子:“翘翘错薪,言刈其楚.”这两句意思是:众多错杂的薪柴中,我只收割其中最高的荆树.  相似文献   

6.
《楚辞》之“灵”,所见57处,涉及诗文33篇。“灵”字的大量出现,暗示其与楚文化之间存在重要关联。楚“灵”作为楚文化的有效载体,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具体表现在祭祀过程中对楚“灵”身份与职级的严格划分,楚“灵”所选祭仪的精致性与科学性,楚“灵”所吟诵词与今之苗族巫师咒语的相似性,楚“灵”所奏祭祀歌舞集理性克制与感性娱神功能于一体的复杂性,以及楚“灵”所承载的楚地先民的登霞信仰等方面,呈现出递进式的文化谱系。对《楚辞》“灵”字进行系统且多方位的文化释读,不仅有助于溯清楚“灵”身份问题,使楚“灵”谱系得以具象化,更能管窥《楚辞》文本背后的文化渊源与创作动因。  相似文献   

7.
曲高和寡     
《阅读与作文》2008,(7):11-11
此语出自宋玉《对楚王问》。宋玉是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文学家。他在楚襄王手下做事,有一次楚襄王对他说:“最近为什么有好多人对你有不好的议论,你是否有什么不检点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诗经》“二南”中的楚歌蔡靖泉《诗经》收录了我国春秋中叶以前的诗歌305首,其中的“十五国风”160篇,大都是各地流行的土风歌谣。不过,《诗经·国风》里却未明标“楚风”,似乎没有辑录楚歌,古人因此以”楚风””不得与十五国并录于《经》而为楚憾”,并且究...  相似文献   

9.
县作为地方行政区域,它的产生,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的大概要算楚国了.《左传·庄公十八年》追述楚武王克权以后,“使斗缗尹之.以叛,围而杀之.迁权于那处(今湖北省荆门县境),使阎敖尹之”.“尹”是楚国治县之官,所以“权”当为楚县.楚武王于公元前740年至公元前690年在位,可见楚国有县应早于公元前690年.其后,楚文王攻灭申、息、邓诸国,又有“实县申、息”之说.  相似文献   

10.
楚疆域变迁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国,始见于商代,“维女荆楚,居国南乡。”“挞彼殷武,奋伐荆楚。”(《诗经·商颂·殷武》)西周初年,周成王封熊绎以子爵之国,“辟在荆山,荜露兰蒌以处草莽,跋踄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王事。”(《史记·楚世家》)可见那时的楚子之国,地仅荆山,经济落后,兵力甚微,处于国小力弱的地位。自熊绎至楚武王的四百余年间,楚国的疆域扩展不多,从楚文王(前689年——前677年在位)开始,楚国才逐渐强大起来。“(楚文王)十一年,齐桓公始霸,楚亦始大。”(《史记·楚世家》)从楚文王至公元  相似文献   

11.
班门弄斧,人皆不以为然。认为区区小子,焉能在公认之大人物前耍弄“雕虫小技”。故敢于弄斧者皆视作“狂人”。李白有诗:“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楚人胆敢在一代宗师孔夫子前卖弄几句“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之语,实在是胆子不小,然后免不了被视之“楚狂人”。虽然如此,但总有人“冒天下之大不韪”,甘受贻笑  相似文献   

12.
河南新蔡葛陵楚简中记载了楚先祖的起源地和迁徙地.简文“昔我先出自”之后的两个待考文字,经重新考释,隶定为“邕追”,读作“雍丘”.雍丘是颛顼的发迹起家之地.新蔡楚简中“昔我先出自雍丘”的记载,与《离骚》、《史记·楚世家》等传世文献中所记楚人奉颛顼为远祖的内容相吻合.新蔡楚简中还出现了“老童”、“祝融”、“穴熊”等其他楚先祖的名字,记载了楚族由中原南迁沮漳河流域、江汉流域的路线,对研究楚族的起源、楚先祖的世系以及楚族迁徒路线具有重要的证史与补史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是沪上数一数二的传媒集团,每年进入SMG实习的高校学子擢发难数,SMG同时也被称为传媒行业的“黄埔军校”——是学习经验的好地方,但最后都要另谋他就。就是这个门槛颇高的传媒集团,却选择了中专学历的蒋博妤。  相似文献   

14.
“扞关”是古代蜀、楚通道的名关险隘。《史记》称“扞关”,其他史书称“捍关”。关于“扞关”的建置经过,《史记·楚世家》说:“肃王四年(公元前377年),蜀伐楚,取兹方。于是,楚为扞关以拒之。”当时的蜀实为巴,已为学界考定。兹方,今湖北省松滋县。又《水经注》卷3说:“捍关,廪君浮夷水所置也。”卷37说:“昔廪君浮士舟于夷水,据捍关而王巴。”再《盐铁论·险固篇》又道:“楚自巫山起方城,  相似文献   

15.
明末董说所编《七国考》,于“楚职官”中分别记有“少师”、“太子太傅”、“太子少傅”与“保”。对其职掌,董说虽然未加解说,但凡见之于史籍者都予以平列记录,实际上形成了四种不同的官职。如果加…卜被他遗漏的“师”,则有五种。近来某些考证楚国官制的文章,也是参照董说所列,或分五种,或分三种;解说也不尽合楚官原意。“师”与“太师”,本有某种内在关系,论者却未予注意;且多以司马迁之“潘崇为太师,掌国事”为据,认定潘崇为令尹。本文拟就此试加解说,并兼及楚官“环列之尹”。  相似文献   

16.
关于伍子胥军事思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子胥,姓伍名员字子胥,楚国人,生年不详。因其父伍奢、兄伍尚被杀害,于吴王僚五年(公元前522年)由楚亡命至吴,吴王夫差十二年(前484年)被逼“乃自刭死”。因他来到吴国后受封于申,故又被称为申胥。伍子胥“少好于文,长习于武”、“文治邦国,武定天下”,是我国先秦时代的一位大政治家、大军事家。他在春秋晚期吴国与楚、越等国所进行的战争中“勇于策谋”,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学术界  相似文献   

17.
总体来说,1980年以前,我国实行的是“以收定支”以中央集权为主的财政管理体制,这使地方实际支配的财力和财权有限。1980年以后,走向“划分收支分级包干”,改“一灶吃饭”为“分灶吃饭”。即按经济管理体制规定的隶属关系,明确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收支范围,在收入方面,哪类税收归中央,哪类税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成,哪类税在中央和地方之间调剂收入。支出也按此方式分项归属支出项目。中央给地方核定一个基数,五年不变,地方在划定的收支范围内,多收多支,少收少支,自求收支平衡。 这种“分灶吃饭”,冲破了过去那种统收统  相似文献   

18.
战国楚竹书为研究先秦学术思想史提供了丰富材料。楚竹书中对个体的强调,对君子修养、君臣德行的要求显示出逻辑上的承继性,而有关“治世”问题的讨论,大抵可置于以“德治”为核心观念的思想结构之中,体现着战国儒家德治为本的政治思想。楚竹书所见战国儒家政治思想与汉代儒家思想的差异,如“君子”指称的变化、君亲观念的转变等,都与战国秦汉社会现实的变化特别是大一统政权的建立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里耶秦简J1[8]134、J1[16]5、6三枚木简简文进行研读,指出:“故荆积瓦”中之“故荆”称谓,具体反映了秦始皇二十六年楚被秦灭,秦官方文书中已称新亡之为楚为“故荆”这一重大历史事实,同时与文献所载秦灭楚战争进程相吻合;“巴、南郡、苍梧”连称表明,至迟秦始皇二十七年二月苍梧即已为郡,抑或秦王政(始皇帝)二十五年“定荆江南地”时始设;“兴徭”令的发现,反映秦自商鞅变法以来所实行的“耕战”政策,秦始皇时仍得到贯彻执行,这有助于对既往秦之徭役制度的认识予以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20.
《楚辞》的形式特点,与《诗经》相比有很大不同。它的句式中大量运用“兮”和“些”,其中“些”字只为《楚辞》所特有。《招魂》因“些”的通篇使用,而被称为“楚些”。“楚些”又因所具有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而泛指《楚辞》。其实,《楚辞》中的“些”字,主要集中于《招魂》的的第二、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仅最后用,第四部分属于“乱” (歌曲的高潮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