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媒体链接     
填“就业鸿沟”拟为实习立法“一边是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边是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这一“就业鸿沟”到底是如何造成的?调查显示,“缺乏正规科学的就业技能与意识培养”和“社会上没有正规的实习机构和监督制度”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国的旅游业已步入一个高速发展阶段。伴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业界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旅游院校作为旅游业强大的人才供给源,所输送的本科生理应执推动旅游业持续发展之牛耳,可现实却并不尽如人意。旅游专业本科生在业界失去话语权,更找不到得以扎根的土壤,大量的优秀人才因为寻不到自我而流失。应从旅游专业大学生心理、旅游教育体制、旅游企业与旅游院校的关系、酒店用人机制等角度出发,借助于大量的第一手文献资料,深入地、理性地剖析目前旅游业界这种"扭曲"现象,进而探索中国旅游院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毕业生就业难是众所周知的问题,难在哪里?供大于求。其实,在毕业生找工作的同时,企业也正为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而苦恼。有位资深人事经理说过,你不是一匹千里马,至少现在不是。  相似文献   

4.
医药类高等院校公共管理专业作为交叉学科,具有理论性强?应用要求高的特点?当前公共管理专业侧重理论教学,忽视培养学生解决公共卫生管理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法以知识点问题设置?文献检阅?小组讨论?课题调研?课堂汇报等为手段,有效提高了医药类高等院校公共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满足培养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关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长期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只要抓住了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种观点曾经长期地影响着我们的实践。这种观点是否科学,值得研究。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它确实规定或影响着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所以我们要解决矛盾,促进事物的向前发展,就必须紧紧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这是从实践得到证明了的。如果不这样,那就象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那样:“千万的学问家和实行家,不懂得这种方法,结果如堕烟海,找不到中心,也就找不到解决矛盾的方法。” (《矛盾论》)这些较容易理解,不必多谈。 问题在于,我们在强调抓住主要矛盾的同时,对于次要矛盾应该怎么看?是不是说只有  相似文献   

6.
高校的学科设置似乎永远是特立独行的,尽管这几年,一些新兴的热门行当如"旅游""会展""知识产权""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社会工作"都被网罗进来,却依然还是远离了市场。有些学校的课程陈旧不堪,既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又对社会发展所需的新专业缺乏必要的敏感和反应,脱离了民众的需求,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  相似文献   

7.
最近在工作中时常有计算机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到上海市普陀区职业介绍所咨询,提出的问题是:在他们毕业后几个月的时间里,始终没有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因此对自己的专业缺乏了信心。在积极给他们做职业指导的同时,我也在思考,目前IT行业的职场现状到底怎样呢?在IT行业找份工作真的那么难吗?如何才能在IT行业中立足呢?对于这些疑问,几位比较典型的IT行业从业者给出了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8.
毕业生就业难是众所周知的问题,难在哪里?供大于求。其实,在毕业生找工作的同时,企业也正为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而苦恼。有位资深人事经理说过,你不是一匹千里马,至少现在不是。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成为一匹黑马,一匹油光发亮的黑马,让买马的相中你,而不是等伯乐来相中你。掌握求职技巧,有助你在求职中成为"大黑马"。笔者归纳了毕业生求职应掌握的一些技巧,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漫话英国公关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有关媒体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数字显示,在近年来的岗位需求中,公关专业人才的需求率始终保持着每年30%的增长率。但与此同时, 我们也看到一些专攻公关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对此现象一些业内人士把矛头指向我国的公关教育模式和方法,认为是教育与实践脱节才造成这种结局。对中国公关业来说,这确实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探讨研究中国公关教育模式和方法是否与实践脱节前,不妨先了解一下国外发达国家在公关教育方面是如何进行教学的?他们的公关教学模式和方法又有何特点?有无借鉴和学习之处?  相似文献   

10.
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大量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上海理工大学较早开拓了电子商务教学新领域,改革教学方法,开拓教学新思路,探索我国高等院校培养适应未来高技术竞争环境所需要的经济管理和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的途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主要方法包括通过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电子商务实验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利用课程作业,培养学生科研写作能力;通过社会实践,塑造复合型电子商务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新时期人才工作面临的挑战和长江委近年来引进人才的特点。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探讨了如何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人才”这对矛盾,希望高校明确办学宗旨,把握市场脉搏;发扬自身特点,培养特色人才;适应社会需求,加快专业整合;注重学生创新理论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保持与用人单位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2.
一、对持有怀疑者的回答 1、有的人提问:当前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只有3——4%左右,能达到5——6%的不多,而我们资金、技术和管理都不及他们,如何能够做到年均增长7.2%呢?这种提问确似有力,但如深入一步作全面的分析,则不难给予更有力的回答:由于他们是资本主义国家,势必存在一系列如产品找不到出路,资金找不到投用场所,设备开工率经常不足,失业严重,生产过剩等问题,而我们则根本不存在这些问题。我们不是生产过剩,而是生产不够和消费不足,是十亿人民的庞大需求问题。他们背着上述沉重的包袱,对发展自然要受到障挠,这怎好和我们相比?  相似文献   

13.
为什么有时我们说话缺乏说服力?为什么有时我们总感觉自己正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或许是缺乏自我思考能力,或许是找不到发现新思路的方法,又或许是因为从未认真看待过逻辑这一问题。逻辑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尤其在思维和语言中意义重大。一个逻辑能力强的人,无论是在学习、生活还是工作中,往往都表现优秀。本期推荐四本书,助你开发思维潜能、提升逻辑能力。  相似文献   

14.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时代的到来迎来了新兴电子商务的出现,网络的狂热同时促使了电子商务发展的热潮,电子商务教育也由此产生。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急需大量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电子商务人才,近几年我国电子商务教育体系虽已初步形成,但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还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作为语言学习的基础,英语词汇一直都是英语学习中比较重要的内容,而大量的英语词汇又给许多大学生造成困扰,给英语的学习带来了困难。究其原因,不仅由于学生自己找不到合适的词汇学习方法,也受制于词汇的教学模式落后,以及词汇教学在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中得不到重视的现状。本文将从全球化背景下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独立学院英语词汇学习现状以及解决对策三方面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6.
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和Internet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及其应用对经济的发展起越来越关键的作用,对电力行业亦是如此,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型人才是当前形势下提出的新要求。本文从电力特色大学科角度出发,对国内外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与分析来探索电力行业中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合理培养模式。通过分析比较,得出有专业特色的高校对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应依据学校特色,合理利用校企资源,培养复合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人才,细分人才层次。  相似文献   

17.
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社会对于电子商务人才的需要可分为3个层次:第一是技术服务支持层,第二是一般管理人员层,第三是高级管理人员层。而电子商务人才自身可分为5种类型:管理型、技术型、业务型(应用型)、开拓型与教学科研型,每一种类型的人才都必须具备与之相匹配的知识缮构和能力结构。电子商务的实践性、复合型和多元化特征,要求培养电子商务人才主渠道的高校本科电子商务教育,必须从培养学生的技能入手,设置合理的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培养社会所需要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8.
小平同志在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社会发展的现状,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迫使我们教育科学工作者不得不对教育作更深入地思考。诸如,这一论断的内涵是什么?教育与这种内涵有什么内在的联系?教育在这种命题下处于何等战略地位?又如何来迎接这种挑战等等,这些问题都值行我们进一步地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曾经在学生中做过一个调查,学语文最怕什么?结果百分之九十以上同学的回答都是“作文”,原因主要是“没有内容写”、“不知道该怎样写”、“写不具体”、“想说却好像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这些回答充分流露出学生对习作的畏难情绪,同时也暴露了我们作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理论与实践都清楚地告诉我们,教学效果的好坏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但目前比较突出而又普遍的问题是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意识不强,独立思考的习惯较差,仍旧是"师云亦云"被动接受知识。如果学生一旦处于这种机械的接受理解地位,就体会不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呢?结合教学实际,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