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执热"新解     
《孟子·离娄上》 :“今也欲无敌於天下而不以仁 ,是犹执热而不以濯也。《诗》云 :‘谁能执热 ,逝不以濯 ?’”《孟子》所引诗句 ,见《诗经·大雅·桑柔》。《诗经》郑玄笺、《孟子》赵岐注皆解“执”为“持” ,故把“执热”解为“手持热物”、“持热”。此说或许源于墨子。《墨子·尚贤中》云 :“《诗》曰 :‘告女忧血阝 ,诲女予爵 ,孰能执热 ,鲜不用濯。’则此语古者国君诸侯之不可以不执善 ,承嗣辅佐也。譬之犹执热之有濯也 ,将休其手焉。”墨子将“执”理解为“持” ,故云“休其手” ,因而后人把“执热”理解为“手持热物”。此解近人仍…  相似文献   

2.
《诗·卫风·伯兮》第三章:“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版327 页):“笺云:‘人言其雨其雨而杲杲然日复出,犹我言伯且来伯且来则复不来’。”朱熹《诗集传》“伯兮,第三章下:“比也。其者,冀其将雨,而杲然日出,以此望其君子之归而不归也。是以不堪忧思之苦而宁甘心于首疾也。”  相似文献   

3.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之一,即“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关于为田开阡陌的记载和解释历来均不一致。《战国策·秦策三》载蔡泽语云;商鞅“决裂阡陌,教民耕战”。《史记·秦本纪》云:“(孝公)十二年,……为田开阡陌。”《汉书·食货志》云:“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仟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  相似文献   

4.
《诗·商颂·玄鸟》云:“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方命厥后,奄有九有”。自来注家多将“厥后”解为“诸侯”或“四方诸侯”。如郑玄笺云:“方命其君,谓遍告诸侯也”。朱熹《诗集传》:“方命厥后,四方诸侯无不受命也。”近人因之,其说实有可商之处。按诗意,“方命厥后”者为古帝,如“厥后”是指“四方诸侯”,则“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即谓上帝授命四方拥有九州,这显与史实与诗意不合。余意“厥后”者,厥君也,厥王也,亦即指成汤。其证一,“后”通君,通王,则“后”亦可指成汤。《尔雅·释诂》:“后,君也。《诗·大雅·文王有声》:“王后丞战,”《毛传》:“后,君也”,“王后”犹言君王;  相似文献   

5.
议与“义”相通假。《吕氏春秋·上农》:“重则少私义”,《盐铁论·本议》:“于其义未便也”,皆借“义”作“议”。《吕氏春秋·忠廉》:“士议之不可辱者大之也”,《韩非子·显学》:“言无定术,行无常议”,《隋书·经籍志》:“述其议疏,讲于人  相似文献   

6.
此诗题下注云:湜新尉陆浑”,当为自注.盖李贺客中送别之作.《新唐书·柳公绰传》有“东都仁和里”之语,故送别之地当在洛阳仁和里。《新唐书·皇甫湜传》;“甫皇湜,字持正,睦州新安人.擢进士第,为陆浑尉.”皇甫湜进士第后除陆浑县尉。县尉非清资之官,唐代文人多不愿为。高适《封丘作》云:“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稍晚于皇甫湜的诗人李商隐在《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云:“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似此,皇甫湜赴任时心情可见。史载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  相似文献   

7.
不亡何为     
【典源】《左传·成公十三年》:“谷阝氏受命以求师,将社稷是卫,而惰,弃君命也,不亡何为?”《左传·成公十五年》:“韩献子曰:‘谷阝氏其不免乎。’善人,天地之纪也,而骤绝之,不亡何待。”【典义】“不亡何为”,亦作“不亡何待”。意谓不灭亡等待什么。以后多比喻“恶有恶报者”的必然下场。【典实】典源中所说的“不亡何为”和“不亡何待”,都指的是公元前578年,晋厉公派大夫谷阝钅奇出使鲁国,请求与鲁国联合出兵。在谈判中,谷阝钅奇举止言谈十分不恭。孟献子说:“谷阝氏恐怕要灭亡了吧(谷阝氏其亡乎)。礼仪,是身的…  相似文献   

8.
“契阔”考释戴萤《诗经·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中“契阔”一词,众说纷纭:(一)勤苦也。这是毛传的解释。《正义》引王肃曰:“言国人室家之志,欲相与生至死,契阔勤苦而不相离,相与俱老。”(二)离合。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云...  相似文献   

9.
本文所释词语,都是魏晋南北朝时流行的俗词语,然而词义比较特殊,为一般辞书所未收,因而容易误解。今略陈鄙义,试为之解,以期引起同好们的注意,共同切磋琢磨,求得确诂。转一指吹奏乐器,如:“笳吟度陇咽,笛转出关鸣”。(陈后主《昭君怨》)“笛转”犹“笛吹”。“单吟如转箫,群噪学调笙。”(颜之推《和阳纳言听鸣蝉篇》)“转箫”犹吹箫。“寥戾清笳转,萧条边马烦。”(谢脁《随王鼓吹曲十首·从戎曲》)“清笳转”,即清笳鸣。“出则鸣驺御道,文物成行,饶吹响发,笳声哀转。”(《洛阳伽蓝记·城南·高阳王寺》)《太平广记》引此文,“转”作“啭”,两字通。《广韵》去声线韵,“转”、“啭”同为知恋  相似文献   

10.
鞔,音mn,相当于今天“瞒”字的读音,《说文解字》注云:“鞔,如今人言鞋帮也。”《吕氏春秋·召类》云:“南家,工人也,为鞔者也。”则知“鞔”字作名字用时乃鞋帮之义,或者泛指鞋子。此外,该字尚可用作动词,即“用皮蒙鼓”之义,《酉阳杂俎·语资》云:“宁王常夏中挥汗鞔鼓”;另外,将布蒙在鞋帮上,也称“鞔”。最后的这一用法至今在苏州地区的口语中仍然存在,例如,把布复在鞋面上或者衣服上面缝纫,即称之为“鞔”或“鞔一鞔”。不过,在当代的青年——尤其是城市青年——中,这一用法已不多见;此外,即使有人谈话中用了此字,也难得知道它是如何书写的了。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汉语里,“窗户”、“国家”、“动静”、“忘记”之类复音词,均被视为偏义词。前人研究偏义现象,其视角主要放在训诂上,其次才是语法的透视。古人很看重说经,欲通经典,就必须“达古书之例”,“不达古书之例,难以说经矣”。(清俞樾语) 《诗经》时期,汉语词汇中的偏义现象已见于古籍。《诗经·豳风·鸱鴞》:“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牖户”,偏指“牖”,即窗,意为鸟巢的出气孔。最早发现古书  相似文献   

12.
一、《诗品》正名《梁书·钟嵘传》云:“嵘尝评汉、魏、六朝五言诗,名曰《诗评》。”《南史·钟嵘传》则称此著作为《诗品》。《隋书·经籍志》有著录,云:“《诗评》三卷、梁钟嵘撰。”注云:“或作《诗品》。”《新旧唐书·艺文志》则承《隋志》之旧。南宋以还,官私书目著录则仅署《诗品》之名,不复有《诗评》之称。是书名称沿革,大致如此。《梁书》作者姚思廉、《隋书》作者魏征等,均初唐间人,而此两书同时在唐贞观三年  相似文献   

13.
(一)《离骚》之骚为地名说前人解释《离骚》题意,颇多异说,如: 一、离骚者,犹离忧也。(《史记·屈原传》) 二、离犹遭也。骚,忧也。(班固:(《离骚·赞序》) 三、离别也,骚愁也。(王逸:《楚辞章句》) 四、离别也,骚动也。父子离别骚动不宁,天之经也。(王(?)运:《楚辞释》) 五、离骚即《大招》所说的“劳商”,是楚国当时的一种曲名。劳商与牢骚意同,牢愁、牢骚、离骚为双叠韵,可以互相通转。(《楚辞论文集》)  相似文献   

14.
一、《过龙泉寺精舍》非孟郊佚诗而系孟浩然诗中华书局1981年版《全唐诗外编》据《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汝州部》所载,辑《过龙泉寺精舍》五言七韵为孟郊佚诗,误。此篇显见于宋蜀刻本、明铜活字本《孟浩然集》(杭州大学图书馆藏),文同,仅题别作《疾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公》,当系孟浩然诗。另有三证:其一,诗中“远公”、“虎溪”二典并出自庐山,前者见于南朝梁释慧皎《高僧传》卷六《晋庐山释慧远》,后者见于《莲社高贤传·百二十三人传》。考孟郊一生并无  相似文献   

15.
《庖丁解牛》中“批大郤,道大窾”的“批”字和“善刀而藏之”的“善”字,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注释是唐人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庄子音义》。“批”字《释文》用反切注音后说:“《字林》云:‘击也。’”“善”字《释文》云:“善犹拭也。”有二十多种选本全依《释文》旧注,如  相似文献   

16.
一、殷之起源与溵水殷,金文作?《尔雅·释言》云:“殷,中也,正也”。《书·禹贡》称:“九江孔殷”。《正羲》云:“言其得地势之中也”。《书·尧典》“以殷仲春”。《传》:“殷正也,以正春秋之气节”。还有盛、众、大、富、深……等等含义。原始氏族部落,是逐水草  相似文献   

17.
北京人民出版社《古代散文选注》上册注云:“苦秦,即‘苦于秦’,受秦统治之苦。”山西人民出版社《历代散文选》注云:“苦秦,以秦为苦,即在秦的统治下深感痛苦。”这两种解释,均值得商榷。按“苦”的本义是一种野菜,味苦,也叫“荼”。如《诗经·唐风·采苓》:“采苦采苦,首阳之下”《毛传》:“苦,苦菜也。”《毛诗正义》云:“此荼也。”引申为味道苦。如《诗经·邶风·谷风》:  相似文献   

18.
《诗经·王风·君子于役》:“鸡于桀”。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注:“桀,《鲁诗》作。是用竹木所编,给鸡息的圈子,不用可以摺起,俗称鸡摺子。”此释不妥。桀,不是用竹木编的“鸡摺子”,而是供鸡息的用木头搭的鸡架。《尔雅·释宫》:“鸡于弋为,凿垣而为埘。”《毛传》:“鸡于为桀。”可见桀即鸡所之弋。弋、为古今字,其义为木桩。《玉篇·弋部》:“弋,橛也,所以挂物也。今作。”《尚书大传》卷二:“者有数。”郑玄注:“者,系牲者也。”《说文·木部》:“枳,也。”段玉裁注:“弋、,古今字。……谓之,可以系牛”。《南史·程文季…  相似文献   

19.
一《墓门》新义 墓门 《传》“墓道之门。……幽间希行,用生此棘薪。”《楚辞·天问》“何繁鸟萃棘,负子肆情。”注:“[晋大夫]解居父聘吴,过陈之墓门。见妇人负其子,欲与淫泆,肆其情欲,妇人则引诗刺之曰‘墓门有棘,有鹗萃止。’故曰‘繁鸟萃棘’也。言墓门有棘,虽无人,棘上犹有鹗,汝独不愧也。”《列女传·陈辩女传》略同。按墓门幽闭之地,故解居父过墓门见妇人,欲入与之行淫。《天问》又云“何环穿社,  相似文献   

20.
员半千其人     
清代钱塘人瞿塘在《通俗编》中云:“员半千有庄在焦戴川,极风景之胜,里谚曰:‘上有天堂,下有员庄,。苏、杭之谚乃傲于此。”一个私家庄园竟能得“天堂”之美誉,乃至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名谚亦“倣于此”。人们对当年员庄的规模之大、名声之响颇感惊叹。叹服之余不禁设问:员半千是何许人?他那座“极风景之胜”的庄园又在何地? 员半千,初唐人,新、旧《唐书》均有传。《旧唐书·文苑中·员半千传》云:“员半千,本名余庆,晋州临汾人。”《旧唐书·忠义上·王义方传》云:“半千者,齐州全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