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4年全球经济复苏的态势仍将持续,而国内改革将全面推进.预计2014年我国经济增速仍能保持在7.5%-8%的合理区间.但中国经济运行仍可能面临外部环境变化、结构性失衡、产能过剩以及潜在增速放缓等四个方面的不确定性.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市场化改革将从资源配置、技术进步、内外联动及人力资本积累四个方面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使未来十年左右中国潜在增长率仍能维持在7.6%左右的水平,同时实现增长质量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经济的寒冬中,中国发布了2008年经济运行数据。实话说,在如此的寒冬中,由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些数据着实让人感到了丝丝暖意:——2008年全年中国经济增长9%,增速在全球"一枝独秀";——2008年全年中国消费保持强劲增长,增速达到近年来少有的21.6%;——2008年12月,中国工业增速有所回升,出口陡降之势放缓,货币供应量增幅由连续下降转为强劲反弹;——2008年12月,中国轿车销量达到64.4万辆,创近来月度新高;——2009年1月上旬与2008年12月中旬相比,钢材价格由跌转升;……  相似文献   

3.
2014年,上海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预计全年GDP增速达7%,呈现与全国不完全相同的经济新常态.2015年世界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美元加速升值将成为影响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因素,中国经济增长需要防范房地产市场降温、土地收入与财政收入下滑、地方政府债务上升“三碰头”等风险.在这种情况下,2015年上海经济依然存在着下行压力,同时也有有利的增长因素:一是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将拉动经济增长;二是“营改增”全覆盖将进一步带动相关服务业发展;三是利率下调和房地产相关政策调整将有利于活跃股市和稳定房市.因此,经过努力,上海经济仍有可能达到7%左右的增速.  相似文献   

4.
在经历了经济最初的急剧放缓后,中国政府有决心、也有能力保持8%以上的经济增速。国民消费对经济复苏的奉献据悉,2008年第四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6.8%,基本符合市场普遍预期,为7年来最慢增速。经季节调整后,花旗预计第四季度实际GDP增速环比下滑0.3%(年率),是至少16年以来的首次收缩。  相似文献   

5.
2012年中国首次调低经济发展预期,然而第一季度的GDP增速下滑至8.1%,4月份进出口贸易数据也出现明显下滑,中国经济的下行信号十分明显,虽然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不断强调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内需,改善民生,但是目前为止,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对外出口面临到金融危机后欧美各国债务危机,内需在国家加强补贴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但仍然无法弥补出口下滑,投资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助力,但在"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之后,政府在投资上也更加谨慎。因此,本文将回顾全球金融危机时期中美经济刺激计划,通过比较研究来反思政府在市场出现问题时如何选择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6.
2008年末,中国政府及时推出了刺激经济的"暖冬计划",4万亿投资弥补外需下滑,以实现2009年GDP8%的增长;在全球经济疲软,中国出口下降、消费下滑、就业形势严峻的多重因素作用下,中国经济能否保持8%的增长,而临着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7.
戴尔遭遇利润寒冬近年来,世界 PC 市场可谓刀光剑影,竞争白热化日渐浓烈。戴尔在这个市场上的生存空间正不断受到排挤。根据 IDC 统计,今年第一季度,戴尔的全球 PC 市场份额从18.6%下跌至18.1%首度出现下滑。另外,今年第一季度全球PC 出货量增长12.9%,而戴尔仅增加10-2%,这是该公司有史以来首次低于产业的平均增速。业绩下跌之下,戴尔的股价已由去年七八月份的40美元左右,下跌到近日的25美元左右。与此同时,戴尔面临着巨大的盈利  相似文献   

8.
2014年俄罗斯经济受到多种因素叠加的打击,整体经济处于零增长的边缘.虽然制裁不会导致俄罗斯经济崩溃,但却再一次置俄罗斯于政策选择的十字路口. 雪上加霜的2014年经济 2014年的俄罗斯经济延续了前两年增速下滑的趋势,并成为金融危机以来最困难的一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经合组织以及俄罗斯政府都纷纷下调了经济增长预期,估计今年的经济增长为0.2%~0.5%之间.俄罗斯经济正徘徊在负增长的边缘.据此有人认为,俄罗斯经济将崩溃,并进而引发社会政治危机,严重冲击普京政权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奥运     
《职业》2008,(9):46-46
百万北京人受益奥运再就业 从2001年至2006年,北京经济年均增速达到12.2%,比前一个五年提高1.4个百分点。人均GDP由3262差元跃升到6331美元。北京市统计局有关人士透露,在筹办奥运会期间,北京就业人员薪酬水平大幅度提高。2006年,全市城镇在岗职工人年均工资达到40117元,比2001年增加20962元,增长109.4%,  相似文献   

10.
7月29日,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批评了经济学家和投资者,普遍看衰中国前景的悲观情绪,他坚持一贯的看法,"我有相当信心认为,中国政府有能力维持7.5%至8%的经济增速。"当天,林毅夫的言论同时占据了英国《金融时报》和美国《华尔街日报》的头条位置。这场悲观情绪,最早源起于6月底银行间市场资金紧张,随后中国经济二季度GDP增速持续下滑,更加深了这层担忧。一时间,海内外媒体上各种看空中国经济的说辞蜂拥而来。事实上,正如林毅夫所言,这些中国经济即将崩溃的预言,"在过去33年间周期性地出现。"但令他们失望的是,这些预言一次次都落空了。不可否认,中国经济正处在结束高速增长、转  相似文献   

11.
从经济增速、通货膨胀、国际收支、就业看,中国经济2013年的形势是平稳的,这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综合考虑我国未来的人口、技术、资本、制度、出口、城市化、工业化等种种因素,我国未来20年潜在的经济增速为6%;前10年为79/6,后10年为5%,较前33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以稳为主,但增速可能低于2013年,甚至不排除季度增速低于7%,这是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过程中必须经历的。经济适当减速,有利于化解经济危机,有利于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1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经济增长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林 《科学发展》2016,(5):18-22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中国资源要素供给效率和供给质量将明显上升,经济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制度创新将进一步释放经济增长活力,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将转化为实际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释放,对中国未来经济增长趋势进行预测,从现在到2050年,中国长周期经济增长将逐步趋缓,并向世界平均经济增速收敛,到2050年可能回归至3%~4%的增速水平.  相似文献   

13.
亮话     
巴曙松:近两年潜在经济增长率在7%至8%国际投行近日纷纷下调中国GDP增长预测,摩根士坦利甚至称中国的GDP增速将在今年下跌至5.5%,而明年则为4.5%。相对而言,国内专家对中国经济的看法则较为乐观。在日前举办的某洽谈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虽也认同中国经济的减速,但他判断,最近两年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仍在7%至8%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将低于2013年,季度经济增速可能低于7%:经济依然处于下行周期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结束年增长20%以上的历史;中国依然不会出现通货膨胀问题;地方政府债务泡沫、某些产能泡沫有可能破灭并引发短暂的阵痛,但这些小泡沫的破灭有利于经济长期发展、有利于大局。我国经济增速放慢是规律使然,是消化产能过剩的过程中必须经历的,是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必须经历的,是消化刺激政策后遗症的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也是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必须经历的。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资源型产业的快速发展,内蒙古自治区矿产值由2003年的150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900亿元,年均增速56%,占全区经济比重的34%.  相似文献   

16.
韦森 《科学发展》2014,(2):26-29
从经济的投资、消费和出口数据看,中国经济增速确实在下行。为了保持中国经济8%的增速,我们已付出了很高的代价;经过35年的高速增长,在各行各业产能基本过剩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速正在下移。观察1950年代后日本、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其经济高速增长后,也是一个台阶又一个台阶地下来。中国不能再靠高投资来推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经济规模迅速扩大,正逐步确立起经济大国的地位。由于我国走的是一条外向型经济发展道路,拉动经济增长主要靠外资和外贸,因此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外贸增长率远远高于经济本身的增长率。然而世界市场的容量总是有限的,在全球经济低速发展和越来越开放的背景下,中国外贸的高速发展正遭遇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据统计,2004年,共有16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调查57起,涉及金额12.6亿美元。贸易摩擦的新特征近几十年来,随着各国经济间的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各国间发生贸易摩擦…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发展 亚洲的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时空》2004,(3):1-1
中国是亚洲的一员。中国的发展与亚洲的繁荣息息相关。中国已经并将继续给亚洲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中国的发展给亚洲的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25年来,中国的市场不断发育,年均进口增速达到15%以上,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进口市场和亚洲第一大进口市场。2003年,中国从亚洲国家和地区进口的商品总额达到2729亿美元,同比增长42.4%,从东盟、日本、韩国、印度的进口增长均在35%以上。近年来,中国对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直接投资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2003年,中国出境人数突破2000万,大量中国游客把亚洲国家和地区作为出游…  相似文献   

19.
2014年,中国公共关系市场保持稳定增长。据调查估算,整个市场的年营业规模约为380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为11.5%左右,比2013年12.5%的增速略有下降。调查显示,2014年度以蓝色光标为代表的TOP25公司的年营业额、年营业利润分别比上一年增长了19.2%和20%,呈现较快的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20.
新常态下就业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常态经济下,劳动力市场将发生深刻变革,就业形势与矛盾将更加复杂:就业总量矛盾依然存在,但主要矛盾是结构性问题,劳动力成本上涨对企业劳动需求影响加深,劳动者素质结构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矛盾突出,低技能劳动者面临更为严峻的就业冲击,劳动力市场进入矛盾多发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年均约10%的速度保持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速更是高达11.2%,目前人均GDP已经接近7000美元。在经历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面临资源环境、人口要素、结构转型、均衡发展等多种挑战,增长放缓几乎是不可逆转的趋势。20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