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邓小平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把解放思想放在第一位,以务实的态度恢复了党的思想路线 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有机地统一起来,构成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思想路线,这是邓小平同志对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贡献,也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邓小平同志探索走有中国特色社会道路是从恢复党的思想路线开始的.他把解放思想包括到党的思想路线上来。他明确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1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卷数和页码)粉碎“四人帮”后,我们党和国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在恢复党的思想路线的过程中,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强调首先是解放思想。这是因为: 其一,特定的历史性。一方面,“文化大革命”十年,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大搞禁区、禁令,制造现代迷信,把人们的思想封闭在他们假马克思主义的圈子里,不准越雷地半步,否则,就要扣帽于、打棍子,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就只好不去开动脑筋,不去想问题;另方面,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以后一段时间,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主要负责同志,提出“两个凡是”。“两个凡是”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是错误的思想路线,是新的教条主义。因此,邓小平同志率先  相似文献   

2.
当前,全党都在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精神,从实际出发,真抓实干,勇于开拓,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抓改革、促开放、求发展的热潮。作为县(市)一级,我认为,全面落实邓小平同志谈话精神,关键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放开手脚,勇于改革,大胆试验,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可以说是我们党的一篇政治宣言当前,世界正进入了向多极化发展的转折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处于关键阶段,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邓小平同志就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  相似文献   

3.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同志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发展。在进一步学习和领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时,把握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的精神实质,弄清解放思想的基本特征和实现条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解放思想的基本特征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今后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认为解放思想已经到头了,显然是不对的。因此,认识解放思想在“过程”中的基本特征,才能做到坚持实事求是,继续解放思想。 其一,主客体一致性。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政治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就是要求我们的思想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改变因循守旧、不接受新事物的精神状况。解放思想就是要解决主观与客观的矛盾,达到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也就是要达到主体和客体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关于政治体制改革要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套的思想为我们党开拓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新思路,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规划了一幅宏伟的蓝图。党的十四大正是根据这一思路,把政府职能的转变作为我国90年代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要求“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势在必行 邓小平同志从原有政治体制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关系上,从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上,从政治体制改革与整个改革的关系上论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  相似文献   

5.
<正> 邓小平同志今年年初的重要讲话和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提出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特别强调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搞上去. 全党、全国人民深受鼓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得到新的强大的推动.  相似文献   

6.
党的思想路线的新发展房良钧《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中指出:“粉碎‘四人帮’以后,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者的非凡胆略和科学态度,号召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恢复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志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纲要》第9页)...  相似文献   

7.
论解放思想的有关问题孙莉颖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同时,又要对解放思想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本文对关于解放思想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略陈管见。一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概念,对于它的含义,邓小平同志指出...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中,计划与市场究竟是什么关系?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一个极为重要问题。我们党,尤其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经济进行科学分析后得出“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正确论断。最近,邓小平同志还明确地指出“我们要继续坚持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这个不能改。”还指出“实际工作中,在调整时期,我们可以加强或者多一点计划性,而在另一个时期多一点市场调节,搞得更灵活一些。以后还是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重要的是,切不要把中国搞成一个关闭性的国家。”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取得的伟大理论成果。认真地学习和掌握这一理论成果,对于实现振兴中华的伟业,经过20年努力,使广东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有着根本性的意义。党的十四大以来,中共广州市委学习中心组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用这一理论武装思想,指导实践,努力提高把握全局、科学决策和领导经济建设的能力。 一、学习和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精髓,提出加快广州经济建设的新思路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这一理论的精髓,是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同志的最大的贡献之一,就在于他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去突破重重障碍,重新确立起这条正确的思想路线,从而实现了历史的伟大转折,使中国大步跨向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解放思想与  相似文献   

10.
抓住有利时机,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这是当前全党的战略任务。就一个地方来说,如何深刻领会、全面落实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谈话精神,真正实现“两个加快”,我认为,在实践中必须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指导各个领域和各个时期的改革和发展,掌握规律性,克服盲目性,增强创造性,把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搞得更快更好,扎扎实实登新台阶。一、把中央的大政方针同本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理清自己的发展思路以邓小平同志今年年初巡视南方发表的重要谈话为标志,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光辉旗帜,是指引我们胜利前进的科学指南。而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又是这一理论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邓小平同志在改革问题上最突出的理论贡献之一。江泽民同志在1997年2月出版的(邓小平经济理论学习纲要卜书的序言中指出:“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深入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先仍然是坚持认真研读原著,在学好原著上下功夫。同时,把若干方面的理论学习纲要作为重要辅助…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由此拉开了当代中国解放思想的序幕。支持和领导真理标准大讨论,后又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标志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吹响了当代中国解放思想的号角。小平同志抓住了当代中国解放思想的根本,领导我们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学习邓小平解放思想的理论和实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可以清楚地看到,自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后,邓小平同志就一直告诫全党,要十分重视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全党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始终要把反腐败和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大事来抓。邓小平同志指出:“多年来,我们的一些同志埋头于具体事务,对政治动态不关心,对思想工作不重视,对腐败现象警惕不足,纠正的措施也不得力。腐败现象很严重”(《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25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页码)。重温邓小平同志对于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在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进行总设计时,除了强调生产力标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外,特别注意到了经济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问题,亦即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具体地说,就是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早在1979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采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邓小平同志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的要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即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的目标,本身就全面概括了社会主  相似文献   

15.
发展问题是当代世界的中心课题之一。邓小平同志在一再强调,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精神文明和人的发展。这里着重谈谈邓小平同志关于经济、政治发展和重视人才的思想。 一、经济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邓小平同志在描绘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中,重点是经济建设,有关的精彩论断很多,我认为以下几方面可概括其精神。 (一)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邓小平同志一贯的思想,也是对我国过去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进行深刻总结得出的结论。早在1978年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他就指出经济工作是今后主要的政治,1980年他更明确指出:“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50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卷数和页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关键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不但是整个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且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20多年,我们忽视了经济建设这一中心,片面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大搞政治运动,严重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了民穷国弱、国际威望不高的落后状况。鉴于过去沉痛的教训,邓小平同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姜师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多方面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邓小平同志基于对国内外形势的清醒认识,以一位政治家的远见卓识,提出加快改革与发展步伐的战略构想和方针,非常及时和重要,意义重大而深远。小平同志谈话的内容十分丰富,目的非常明确,其中心思想就是叫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探索、艰苦奋斗,抓住有利时机,排除各种干扰,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集中精力加快经济建设,同时坚持两手抓,更好地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前进。这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在思想上和工作中必须遵循的指导方针和原则。本文联系学习体会和工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在建国初期,深入地研究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与社会问题,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邓小平同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结合起来,丰富了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对社会主义社会矛 盾进行再认识 毛泽东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正是这两对矛盾推动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毛泽东同志认为,要解决这两对矛盾最根本的办法是大力发展生产力,但在“大跃进”等特殊时期,又试图通过改革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变革到超越生产力水平的程度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样不仅在理论上造成了混乱,而且在实践上带来了极大的失误。邓小平同志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19.
1994年3月23日至24日,广州市召开了理论工作会议.这是致力于把本市的理论工作提高到新水平的一次重要会议.市委副书记曾庆申在会上作了题为《努力探索、深入实践,开创广州市理论工作新局面》的讲话.他在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理论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理论研究方面,初步建立起一支研究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队伍,出了一批研究成果,其中《社会主义四百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广州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广州百科全书》(后两项成果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关于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思想.邓小平同志认为,社会主义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既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又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依赖、密切相关,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