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突发环境事件在我国频频发生,且有愈演愈烈之趋势。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我们要建立完善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力图在危机发生之虞,能有效的动员各类社会资源,防患于未然,努力将突发环境事件带来的危害降至最低。因此,文章将着重讨论突发环境事件的概念、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的属性、应急机制等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突发环境事件特别是自然灾害引起的突发环境事件频发,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具有的技术性、专业性、突然性、紧迫性等特点导致了环境应急管理存在较大的困难性,对参与主体提出更高的要求。社会团体参与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具有市场和政府不可替代的特殊价值。我国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呈现出从传统的政府一元应对机制向政府主导为主、公众和社会团体积极参与为辅的二元机制完善的趋势。建立由全国性社团与以社区、工作单位等劳动、生活单位为元素的双层并行的团体网络,可以有效缓解政府应急工作的压力。我国应积极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团体参与的新型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模式。  相似文献   

3.
陈志杰 《延边大学学报》2007,40(5):52-55,105
突发公共事件在我国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它有其本身的特点和表现形式,也有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完善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法制建设主要有以下基本构想和具体建议: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法律规范和应急预案的制定;二、依法设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构并明确其职责划分;三、完善公共危机状态下的法律调整机制;四、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的执行程序和权利救济机制;五、相关应急制度与法制体系的协调统一;六、应急法制体系建设的相关法律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突发环境事件的特征决定了其协同治理必须坚持大安全大应急框架。英国在长期的突发环境事件协同治理实践演进过程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英国实践的特点在于,通过不断夯实突发环境事件协同治理的法治基础、思想基础、主体基础、利益基础和组织基础,促进突发环境事件治理从“自由放任”向“政府干预”、从“末端应急”向“风险治理”、从“高知精英”向“大众参与”以及从“分散治理”到“整体治理”等四个方面的转变,从而使突发环境事件协同治理的能力得到提升。同时,英国突发环境事件协同治理也存在立法缓慢而碎片化、部门利益竞争以及群体观念冲突等问题。英国实践的鉴戒主要在于:要注重统筹各方利益,增强突发环境事件治理制度的协同性;要加强新污染物治理,增强突发环境事件治理政策的前瞻性;要健全社会参与渠道,增强突发环境事件治理力量的多元性;要注重夯实属地管理,优化突发环境事件治理的权责利机制。  相似文献   

5.
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暴露出我国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方面的诸多问题,包括疫情应急响应机制不够健全、疫情监测预警体系几近瘫痪、疫情应急信息系统缺失、防疫应急物资储备不足与管理滞后以及“平战结合”的医疗应急演练匮乏等。结合江苏省的实际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协调联动机制需要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预警机制需要不断完善,疫情应急信息共享机制需要取得零的突破,疫情应急物资管理供应保障机制亟须完善,以及疫情应急演练机制需要率先建立。为此提出建议如下:提高认识,加快形成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共识;从应急管理全过程健全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江苏疫情监测预警系统,完善运行机制;建设江苏疫情应急信息系统,促进信息共享;部署建设重大疫情应急物资管理供应保障与信息系统;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的运行机制;拓宽思路创新卫生应急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我国突发环境事件频繁发生并造成了重大危害,解决突发环境事件问题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哲学重新认识了人与自然的位置与价值关系,探讨人、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与自然环境发展的内在关系,对解决突发环境事件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考.人与自然价值关系的失衡、人对自然环境道德责任的缺失以及工业发展的片面性,忽视人与自然关系的整体性是我国突发环境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为此,解决突发环境事件问题,我们应当树立环境生态主义的自然观,加强对自然权利的环境道德责任建设,同时注重对企业员工个人的安全观念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西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人类生命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了极大威胁,是公共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随着全球一体化和信息多元化的发展,日益突出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经成为任何国家或政府都必须认真对待的重大问题。本文在阐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念及特点的基础上,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突发公共卫生危机管理体系进行了介绍与分析,为完善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突发环境事件的频繁发生给生态环境、人民的人身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法律原则主要包括: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政府主导和公众参与原则,统一领导和综合应对原则,国际合作原则。  相似文献   

9.
突发公共事件频频发生,政府的应急响应机制却很不完善,这给社会的稳定和谐造成较大威胁。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建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平台,能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发布权威信息;同时利用该平台为事件的全程处理提供重要决策依据与支持,进一步完善和充实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机制。  相似文献   

10.
作为人口密集、活动集中的高危场所,学校应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重点。目前我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面临严重的挑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必须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建立健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机制。  相似文献   

11.
略论发展性学生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性学生工作是时代发展对高校学生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它是高校学生工作发展的一种理论构想,是高校学生工作创新的一种工作理念,是高校学生工作探索的一种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2.
政务微博迅猛发展,是创新社会管理一种有益探索.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政务微博发展经验,针对政务微博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应用,提出三点建议:通过政务微博进行网络舆情监测,实现源头治理;通过政务微博的互动功能,实现动态管理;整合政务微博,网上网下配合,实现突发事件的有效应急处置.  相似文献   

13.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全面调度,和谐并进.加强法治环境建设,既是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任务,也是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保障.如何评价老工业基地的法治状况?就东北某市的调查可以认为,在取得明显进步的同时,尚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行政行为的随意化、利益化,行政监督的弱化;审判质量和效率不高,司法监督不力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伴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法治的作用几乎无所不在,迫切需要法治环境的支撑.应加强地方立法,适时出台地方法规、规章;提高认识,努力建立行政执法、司法的良性机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4.
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背景,结合高校实际,从高校学生工作创新体系的概念模型出发,对高校学生工作创新体系的五大内容进行深入分析,阐明学生工作创新体系建设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和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15.
政府网站作为电子政务的外部表现,其建设水平及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反映着电子政务的水平.重庆市辖区政府网站目前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具备了信息发布等基本功能,但还有诸多功能需要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16.
论党务公开     
党务公开是指党组织在不违背党的保密纪律的前提下将党的事务向党员和人民群众公布并接受监督的机制。按照党的十七大的要求推进党务公开,必须首先并清党务公开的概念内涵、立论依据、价值意义、运作中存在的问题、改革完善它的路径等问题。只有这样,才是对党务公开的真正解读,才能在党的实际工作中规范有序地推进党务公开。  相似文献   

17.
随着村域治理环境的变迁,传统的乡村治理理念受到了时代发展的挑战,推动村务管理向村务善治转变是新时期乡村治理机制变革的内在诉求。基于"善治"理论的分析范式,村务治理的可问责性是现实村务民主治理的重要维度。在分析村务问责建制的重要实践价值的基础上,从问责主体、客体、内容和程序4个要素梳理了村务问责体系,进而以村务定责、履责、督责和追责4个环节为核心内容分析了村务问责的内在运行机制,最后揭示了从问责文化的培育、问责法规的完善、问责渠道的拓宽以及问责公开的落实等4个维度的建设和完善来保障村务问责机制的长效发展,以期通过村务问责的建制与完善来提升村务治理的民主性、有效性和持续性,从而实现村务"善治"。  相似文献   

18.
根据海峡两岸关系的现状,运用综合数理分析的方法,对台湾问题的解决进行合理推论,并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不同层面提出一些具体的、具有现实意义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生态环境补偿会计核算理论与框架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学方法是构建生态环境补偿会计的理论性方法,它强调会计技术和方法的社会效应。本文通过对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机理介绍,引入了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会计控制理念。归纳了生态环境补偿会计基本假设、反映内容和主要特征,对生态环境补偿会计的科目、账簿账务处理进行了设计,从而构建了生态环境补偿会计核算理论。力求通过有效的会计控制模式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控制功能,规范社会生态环境补偿工作的运作实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