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颜剑英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53-57
“9.11”恐怖分子袭击事件为布什政府巩固美国霸权地位提供了有利时机。为了消除“迫在眉睫的重大威胁”,布什政府实行“先发制人”的军事战略,发动了两场侵略战争。尽管布什政府千方百计论证“先发制人”战略的必要性与合法性,但始终无法掩盖美国以侵略战争的手段谋求霸权利益的真正目的。事实上,“先发制人”战略已成为美国继续对外扩张的基本国策,将对世界和平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2.
颜剑英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2):87-91
在阐述布什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基本取向的基础上,对布什时期美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最后指出这一时期美国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3.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5,(1)
IS的兴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的反恐战争和中东政策所致,要根除这个恐怖威胁,美国必须反思其反恐战略,调整其中东政策。众所周知,冷战结束后趋于膨胀的伊斯兰恐惧症实质上代表着一种思维定势,它将各种涉及穆斯林的社会问题和公共危机,统统简化为伊斯兰威胁,其最极端的表现,是声称伊斯兰教信仰本质上就是反西方和反现代化的。这一思维定势对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特别是其中东政策产生重要影响,为美国霸权的新一轮扩张提供间接的意识形态支撑。 相似文献
4.
骆正林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1):96-101
在伊拉克战争中,布什政府期望利用媒体塑造自己的正面形象,把美国政府打扮成“伸张正义的英雄”。然而,当伊拉克局势恶化后,布什政府的国际形象和国内形象持续下跌,在公共舆论的谴责下布什政府陷入了难以自拔的困境。以此事件为背景,对两方面内容进行了探讨:一是布什政府在伊拉克战争中,正面形象传播的路径和传播机制;二是布什政府在陷入形象危机时,如何利用舆论传播对自身形象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5.
随着美国总统布什的第二个总统任期即将结束,探讨布什政府上台以来所推行的内政外交政策的得失成败,近来已逐渐成为美国学术界的焦点话题之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指出,因推行大规模的减税政策以及设计不良的健保计划,对外发动伊拉克战争,这使得美国债台高筑,贫童差距日益拉大,并在国外引发大规模的反美浪潮。就理财能力而言,布什已取代胡佛成为美国历史上的“最差总统”。布什的继任者将不得不花费巨大精力收拾布什政府在经济上留下的烂摊子,而要完全扭转,则需要一代人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6.
布什政府的“竞争性自由化”贸易战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什总统执政以来,美国政府为了促进美国主导下的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实施了“竞争性自由化”贸易战略。一方面,美国积极推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的多边贸易谈判,迫使发展中国家进一步开放市场;另一方面,加大与贸易伙伴国进行双边与区域性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力度,推动以美国为中心的双边与区域贸易自由化。布什政府的“竞争性自由化”贸易战略本质上是一种典型的贸易霸权主义政策,不但会阻碍全球贸易自由化的正常进程,还将对广大发展中国家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司德坤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113-117
布什上台执政以来 ,不仅美国政府与知识精英对国家大战略进行了激烈和充分的研讨、分析、评估 ,而且布什政府也重新调整了国家大战略布局的轻重缓急 ,并且基本确定了具有自身特征的战略构想、战略意图和战略目标。我们以大战略理论作为分析视角 ,综合布什总统本人及其核心班子成员的言行 ,对布什政府入主白宫以来所展示出来的国家大战略的内涵与特质予以梳理和解析 ,能够使我们更好地把握和洞察美国的战略走向。 相似文献
8.
颜剑英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6):1-5
布什总统执政以来,为了满足美国日益增长的石油需求,实施了新的石油战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国内石油产量,改善输送管道,扩大炼油设施,同时尽可能扩大石油进口,并且密切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石油需求动态。然而,布什政府以提高石油产量为主的国内政策注定要失败,因此,控制国际石油资源特别是中东、中亚地区的石油资源就成了布什政府石油战略的关键,为此,布什政府不但采取许多政治、经济方面的措施,还发动了两场侵略战争。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反恐战争与单边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1 1”恐怖事件后 ,美国强硬的外交风格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但是美国并未从根本上放弃其单边主义的立场。阿富汗战争的胜利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美国的气焰。然而 ,国际恐怖主义的性质决定了惟有依靠国际的多边合作才能取得未来反恐战争的最终胜利。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0.
对中美相互形象认知的研究是理解中美关系实质的重要前提之一。布什政府上台至今,对中国的形象有了比较清晰的认知。其基本中国形象认知有“发展中的经济大国”、“不够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潜在的军事威胁”和“影响力逐渐增强的全球行为体”等。同时,布什政府的对华形象认知又带有不可避免的两重性。这种两重性的形象认知影响着布什政府的对华政策。 相似文献
11.
伊拉克战争与"布什原则"的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1”之后,布什政府看到了利用美国军事力量建立一个世界新秩序和美国永久领先地位的机会。新的“布什原则”倡导一个鲁莽的“先发制人战争”和“政权更替”,以清除独裁政权,传播民主。伊拉克是这一原则的最早试验品。由于对伊拉克现实、国际制度权力结构和美国力量范围的错误百出的先入之见,布什原则彻底失败了,并导致美国权势的明显削弱。实际上,布什原则在伊拉克的运用事与愿违,美国的军事力量陷入了一个四面楚歌、代价昂贵的失败事业中。经历了这一宏大野心的失败,布什政府在剩下的两年任期里不得不面对两难选择:或者收拾残局,重建美国的实力;或者面对进一步衰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车彤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23-26
伊拉克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尽。伊拉克战争充分反映了布什政府在处理涉及到美国利益方面的五个需要原则,体现了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已经达到了更为深刻的程度,但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的实施并不能改变世界多极化、全球化的趋势,只不过这种"单边主义"政策为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又增添了一定的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13.
接触与遏制并举是冷战后的美国两任政府对朝政策的重要特征。克林顿政府时期,"接触"占主导地位,是在接触的基础上寻求外交解决,实质上是一种"妥协性"的政策;小布什政府采取的是"鹰派接触政策",遏制占主导地位,其实质是"对抗性"的。导致两任政府对朝政策产生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两任政府在全球战略应对的政策手段上及战略指导思想不同。在朝鲜核问题上,对伊拉克战争的胜利使小布什政府更倾向于实力解决问题,可以预期的是,在实现其核问题、导弹问题等方面的基本政策之前,小布什政府不会改变对朝政策的强硬立场,将继续坚持"国际化"方针,并进一步加强美、日、韩在对朝政策上的协调立场。 相似文献
14.
夏立平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8(2):87-94
美国保守主义,包括新保守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多数美国民众对自由主义对美国社会负面影响的不满和对改变这种颓废混乱现实的期待。美国早期保守主义理论上的薄弱和哲学思想的贫乏,使新一代保守主义者不得不到古希腊哲学和德国哲学中去获取理论武器。美国新保守主义外交思想特点包括:推崇实力因素在对外关系中的作用和实力外交;强调美国优越论和美国使命论;主张新帝国论。美国新保守主义对布什政府对外政策影响包括:重视军事实力,实行先发制人战略;在全世界推广自由民主,对“无赖”国家实行政权更迭;企图推动对华“两面下注”政策向以防范和制约为主转变。 相似文献
15.
从民族情结看中美战争电影的个性与风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世界电影史上 ,战争题材的电影独领风骚。中美战争电影由于其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而形成了不同的创作个性和艺术风貌 ,具有了不同的审美价值。中国战争电影具有近距离展示战争的悲壮与豪情、礼赞战争的正义与伟大、弘扬人性的真善美、正面教化等特点。美国战争电影具有高屋建瓴、高扬人性、反面思考战争等特点。比较中美战争电影的社会文化意义 ,可以为根植于民族土壤的中国战争电影寻找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张福财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44-46
乔治·H·W 布什政府执政时期,恰值冷战行将结束进入欧盟时期.美国把对“欧洲战略”中的欧洲一体化政策进行了调整,这样美国对欧政策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试从政治、经济及货币等几方面加以评析。 相似文献
17.
唐贵荣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2):29-30
本文从历史与现实两个层面,回顾了美利坚合众国自独立以来,到伊拉克战争为止共计220多年的历史行为,初步探讨了美国政府长期以来所推行的一种强有力的内外政策———"战争经济"政策,并从认识论触角对美国人的国家意志和历次战争产生的社会经济、政治影响等方面作出了比较客观的评价,这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国际社会主流的背景下,进一步认清美帝国主义的本质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范鸿达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5):21-26
2001年“911”袭击发生后,华盛顿认为中东某些国家独裁专制的政治制度是滋生恐怖主义的温床,于是高举“反恐”大旗,接连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并加大了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特别是核武器扩散的遏制.德黑兰对这两场战争分别做出部分配合支持和强烈反对的不同反应.高举反恐大旗的华盛顿对伊朗的核发展也疑虑重重,认为伊朗此举是对地区安全的挑战,基于此种认识,华盛顿在伊朗核问题上对德黑兰实施了强力遏制政策,这也使得美伊对抗加剧,“伊朗核危机”生成.不管是美国乔治·W·布什总统时期,还是奥巴马任职以来,美国伊朗对抗一直在延续,但是华盛顿已经越来越不倾向于以战争的方式推翻伊朗现政权. 相似文献
19.
二战以来,美国为了其在远东的利益,不断调整对华政策。继赫尔利在华调处失败之后,又特派马歇尔出使中国,调处国共关系,以图建立一个亲美的中国政府。由于美国对华政策的矛盾性以及中国复杂的政局,马歇尔调处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这一事件对中国内战产生了特殊影响。马歇尔调处的前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中国内战的爆发,中后期的调处却助长了全面内战的爆发,使中国人民再次投入到为争取和平民主的战争中。 相似文献
20.
张根福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82-86
1943年1月,汪伪政府正式对英美宣战,并在其统治区实行所谓的"战时体制"。在金融领域,汪伪政府通过强化战时金融统制,加强了中央储备银行的职能,实现了币制的统一。但它并没有摆脱日本的操纵与控制,其金融统制政策使得汪伪统治区的财政更为混乱,物价上涨,汪伪经济陷于崩溃的境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