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由于我国城市社区福利服务具有弱可获得性的特征,导致我国城市社区福利发展受制约。从福利多元主义的视角看,解决这种弱可获得性的途径,一是明确国家是社会福利制度的责任主体,政府应继续加大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力度,整合社区已有资源;二是大力发展非营利组织,使它们成为社区福利服务的提供者、输送者;三是大力发展社区福利的"软件",即社区福利服务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
我国社会福利社会化的目标及途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我国,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一个特定领域,通常指由民政部门主管的专门为老弱病残提供的具有福利性质的社会服务,诸如儿童福利、老人福利和残疾人福利等,而服务的方式主要以院舍供养为主。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民政部门一直在探索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方法,试图改变政府包办社会福利和企业办社会的传统格局,从而形成政府与社会组织或个人共同营办社会福利服务的局面。然而,经过20多年的改革实践,企业办社会的包袱基本被取消了,但政府独立支撑社会福利服务的状况基本没有改变,由此而导致我国的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缓慢,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本文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两个相互关联的因素:一是政府对公民社会组织培育和支持不足,二是政府投入不足,缺少对民间资金的激励政策。社会福利社会化是政府提供服务的方式发生变化,而不是从社会福利责任中的退出。政府必须发挥资金投资主体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构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大举措,考察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政策演变,总结阶段性特征和基本经验,有助于推动老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政策经历了颁布与养老服务有关的政策—制定专项政策—密集出台配套政策三个阶段,逐步由补缺型福利政策向普惠型福利政策转变,由重视机构养老向提倡居家养老和社区机构养老转变。展望“十四五”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政策供给,可以从前置、过程、效果三个环节入手,逐步完善需求评估体系,提升服务供给能力,健全服务质量评价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4.
个人的心理问题一旦以极端的形式表现出来,就会扩大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开展了以社区为单位,为辖区居民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实践探索。逐渐在国内流行和本土化的公共治理理论,为研究和审视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如何更好地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基于此,本文从治理主体多元属性出发,提出政府、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居民三者构成完整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圈。三者发挥各自的功能和作用,从而实现"共治"的目的,最终推动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5.
发展社区公共就业服务功能构建和谐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宁 《理论界》2008,(6):39-41
我国政府为了解决经济转轨时期城市中结构性、技术性失业不断上升的社会问题,正在努力建设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并期望能够向求职者提供功能比较完善的服务。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仅仅依靠政府专门的劳动保障机构提供公共就业服务远远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因此,作为受到政府支持,具有强大服务功能的社区,有义务、有责任不断发挥自身优势,成为国家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有效地推动下岗和失业居民再就业。为构建和谐城市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香港"持续照顾"的老年福利政策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港老年福利服务体系由政府和民间组织组成,其老年服务政策建立于"持续照顾"理念基础之上,养老保障是关照老年人生命历程中不同方面需求的持续照顾体系,包括居家照顾体系、社区支援体系和院舍照顾体系.我国内地老年福利服务事业可借鉴其连续性和整合性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第三部门中的非营利民间组织,并为此建立良好的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7.
在福利国家转型过程中,能促型政府成为发达国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政府角色调整的方向。在能促型政府理念下,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包括政策、资金、设施、人才等方面的支持体系,形成了多中心的治理体制。能促型政府理念和各国实践经验对于完善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区文化建设是社区建设的灵魂,我国现有的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工作更多的是行政意志的产物,缺乏广泛的社会参与,无法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物业服务企业作为社区建设与管理的主要力量,在服务主体上与社区文化建设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尤其是其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丰富的服务内容、严谨的管理模式使物业服务企业在社区文化建设上具有天然的优势,发展基于物业服务企业的社区文化建设模式,对完善社区文化建设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身份社区到生活社区:中国社区福利模式的战略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区福利是福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反映社会福利制度的价值基础与政策目标。本文主要由社区福利与社会福利、社区需要与社区福利体系建构关系入手 ,从社会环境与社区环境、价值观念与意识形态、社区人口构成与阶级结构、街居工作范围与服务内容、街居服务对象与管理方式等分析层面 ,全面描述社区性质的变化 ,分析政治化社区向社会化社区的重大转变 ,首次说明中国社区福利由身份化福利向生活化福利模式的战略转变。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农民工在城市中获得就业服务对于其实现就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他们在城市中较少获得就业服务.文章指出构建以城市社区为平台的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需要完善配套法律法规政策,厘清政府、非营利组织、农民工等与城市社区的关系,并提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1.
在实践探索中形成的救助安置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河南模式",通过开展社会救助、社会服务和实施就业及家庭政策,初步解决了他们的生活、教育、医疗和发展问题,但是在实施中还存在一些困境和不足。基于社会保护理论的视角,有效解决"河南模式"困境与不足的路径是实现从一元到多元、从个人到社区、从生存到发展、从需要满足到权利本位的转向,重构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社会保护取向的适度普惠型的社会福利体系。  相似文献   

12.
澳大利亚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多元文化为主导的社会福利型国家,社区卫生服务建设比较完善。虽然在社会制度及卫生保健制度上与中国有很大差异,但对于发展中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仍有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化扩张和风险社会到来的背景下.参与式福利理念作为一种新型福利理念,主张构建积极福利与发展福利。以该理念为指导,中国福利制度建设应该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变福利济贫为教育培训,解决弱势群体能力贫困,提高其发展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减少福利依赖;注重公民“心理利益”的培育,提高民众幸福感、成就感与满足感,变工作与生活负担、风险为机会与福利;提供机会提高民众在福利政策中的参与性,以提升中国的社会质量,共同促进福利改革;重视家庭、开发并扶持社区与社会组织的多元主体、多元福利内容的提供,加快感性实践与感性选择下的福利社会化发展,从而建设一种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满足公民多元福利需求的特色福利体系。  相似文献   

14.
NGO的出现填补了我国“第三部门领域”空白,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比起国家和社会的需要,NGO的功能还远没有发挥出来。为此,NGO本身需要制定明确的公益目标规划,突出NGO核心竞争能力建设,完善治理结构,实现管理模式创新,寻求国际合作,调动有效的社会资源在公益事业服务上,以强化NGO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建设迫切需要社会工作的参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思斌 《河北学刊》2007,27(3):64-67
[主持人语]近年来,伴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课题,社会工作被历史性地推向了中国社会的前台。社会工作的性质和任务要求其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这样的历史重任。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工作通过为困难群体提供专业服务,开展公共服务,预防和协助解决突发性事件,促进社会管理,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当前,中国社会工作也遇到了许多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比如,为使社会工作有效地发挥作用,必须伴以社会政策及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提高社会行政管理人员对社会工作价值的认同,加快社会服务机构的发展,等等。下面这组专题讨论文章,从各个层面分析了当前中国社会工作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了如何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加快社会工作的发展。期望其中的观点能够对中国社会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昱 《河北学刊》2007,27(3):71-73
[主持人语]近年来,伴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课题,社会工作被历史性地推向了中国社会的前台。社会工作的性质和任务要求其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这样的历史重任。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工作通过为困难群体提供专业服务,开展公共服务,预防和协助解决突发性事件,促进社会管理,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当前,中国社会工作也遇到了许多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比如,为使社会工作有效地发挥作用,必须伴以社会政策及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提高社会行政管理人员对社会工作价值的认同,加快社会服务机构的发展,等等。下面这组专题讨论文章,从各个层面分析了当前中国社会工作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了如何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加快社会工作的发展。期望其中的观点能够对中国社会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徐永祥 《河北学刊》2007,27(3):67-69
[主持人语]近年来,伴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课题,社会工作被历史性地推向了中国社会的前台。社会工作的性质和任务要求其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这样的历史重任。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工作通过为困难群体提供专业服务,开展公共服务,预防和协助解决突发性事件,促进社会管理,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当前,中国社会工作也遇到了许多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比如,为使社会工作有效地发挥作用,必须伴以社会政策及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提高社会行政管理人员对社会工作价值的认同,加快社会服务机构的发展,等等。下面这组专题讨论文章,从各个层面分析了当前中国社会工作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了如何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加快社会工作的发展。期望其中的观点能够对中国社会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界定弱势群体福利照顾模式的基础上,归纳出发达国家和地区弱势群体福利照顾的四大特征: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弱势群体福利供给的基础;社区照顾是弱势群体福利供给的依托;非营利组织是弱势群体福利照顾的主力;自助取向成为弱势群体福利供给的目标。与其相对比,目前我国弱势群体福利照顾体系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社区服务和非营利组织参与刚刚起步,自助取向尚不明显,笔者据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