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母亲的唠叨     
也许是更年期的缘故,母亲变得越来越唠叨,这个情况在她退休之后尤为严重。小妹从小不爱读书,高中毕业后,像个假小子的她决意一个人到广东打工。小妹第一次出门,母亲自然担  相似文献   

2.
小妹不是我的亲小妹。 她是继父的女儿,母亲带我改嫁到许家的时候,小妹就在了,她比我小十天,我记得自己很紧张,一直牵着母亲的手,那年我九岁,小妹倚在门上甜蜜地叫我,哥。  相似文献   

3.
漂水花     
临近外婆家,我被池塘边吵嚷着漂水花的孩子们吸引住了。漂水花这种游戏,我童年时也常玩儿。"漂水花,你会吗?"我转过身指着那孩子问同来的小妹。"什么花?"她装作没有听清,其实是根本不知道。"漂--水--花。"我一板一眼地大声说。"没听说过,很好玩吗?"小妹蹦蹦跳跳地  相似文献   

4.
苏小妹考略     
<正>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的女儿苏八娘,世称苏小妹,是位聪慧、多才、美丽的女子。几百年来,一直流传着许多关于她生平事迹的动人传说。如话本小说《苏小妹三难新郎》,描述她和高邮才子泰少游文才相会,最后结为夫妻,给文学史上虚构了一段风流佳话,引起无数少男少女们的爱慕。这样的结果,小妹的本事却反而鲜为人知了。近几年来不断有一些文章涉及小妹的生平事迹,但多属东拼西凑,零散杂乱,言不中鹄。又由于民  相似文献   

5.
拒绝有方     
邵火焰 《可乐》2011,(4):51-51
小妹告诉我,她们单位有个结了婚的男同事,老是有事没事在她面前献殷勤,说的一些话明显超出同事关系。我问:"你觉得他是不是有些居心不良?"小妹说:"虽说他没有什么出格的举动,但是感觉有些动机不纯。""你是不是想要我出面教训教  相似文献   

6.
一 静宜感觉再一次被吴明浩给戏弄了。 说好了九点半出发带远道而采的小妹一家人去看植物园,但十点都过了,楼下还没见到他的身影。打电话不接,发短信不回,静宜的愤怒一点点开始积累,她在房间里转来转去,咬牙切齿。  相似文献   

7.
最早离开中国大陆的是大姐宋蔼龄。1944年7月9日,她和宋美龄同机前往巴西治疗荨麻疹。宋庆龄到机场为大姐和小妹送行,她万万没有想到,这次送行是她和大姐的永别。这年9月,宋蔼龄从巴西抵美,1946年正式定居美国.  相似文献   

8.
从小妹上高中的时候开始,我们就一直保持通信联系。小妹的高中是在陕西西安上的,那时我正在读大学; 转眼,她现在已是大学四年级的学生了,我也已毕业七年了。几年来,我坚持在她生日的时候寄礼物,坚持 给她寄各种图书资料。 2005年7月小妹即将大学毕业。前不久,我刚刚收到她一封信,我想这或许是她大学阶段写给我的最后一封 信了。近日,整理小妹四年来的所有信件,近二十封或薄或厚的信纸上跃然呈现出她四年大学生活中的酸甜 苦辣,而我从她的字里行间分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由于工作比较忙,我一直没有回信给她;同时,我也在想还需不需要回信?人是经历了挫折才会成长的,我 曾经企图用先知的语气和指令的语言影响她,这种做法本身或许就是可笑的。所以,我决定不再回信了。 坐在电脑前,QQ里她的唐老鸭头像是暗淡的。我在屏幕上敲下了我的详细地址和邮编,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当爱情已经苍老,命运把我嘲笑,一个迎着太阳的身影,仍要把梦想拥抱。 年轻给予我们的,不是财富,不是美貌,更不是简单的快乐和欢笑,是让我们在挥霍青春的时候,突然明白 什么是衰老! --田晓  相似文献   

9.
达人小妹     
现在社会上新词层出不穷,小妹是"80后",从去年初开始就迷上了当"达人"。我不太明白"达人"是什么意思,小妹告诉我,"达人"泛指在某一领域中,经验丰富、非常专业、出类拔萃的人物。  相似文献   

10.
余平 《社区》2009,(9):61-61
现在社会上新词层出不穷,小妹是“80后”,从去年初开始就迷上了当“达人”。我不太明白“达人”是什么意思,小妹告诉我,“达人”泛指在某一领域中,经验丰富、非常专业、出类拔萃的人物。  相似文献   

11.
读残阳     
夏夜,夕阳渐渐西落,好似要被黑暗所吞噬。我望着它,若有所思的样子,久久不曾离去……那是在几天前的傍晚,夕阳还没有完全落下,霞光散在云朵上,格外的耀眼、美丽。小妹突然从房中跑出,也来看,我望着这看似普通又意味非凡的落日。“你还在失落吗?”小妹问我。也正是她的一句话,勾起了我的浮想联翩,要走出绝望的低谷。有诗云:“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可我却不这样认为,正是黄昏时,才能反映出残阳的那种内在精神,内在的美。黄昏的太阳似一个被抓住、要关进笼子的老狮,不停地挣扎,但不同的是老狮最终会被驯服,而残阳则会一直抗争到最后一瞬。…  相似文献   

12.
小妹妹在我家,是个小公主。我呢,只配给公主做仆人。 有一次吃饭的时候,她坐在我旁边,把椅子晃得“嘎吱嘎吱”响。姥姥瞪了我一眼,严厉地说:“别晃了!”,我赶忙解释,“是小妹晃的。”姥姥却说:“她才三岁半,能晃动吗?”  相似文献   

13.
和陈静不熟的人可能很难想象,就是这样一个娇小玲珑、有着邻家小妹般气息的女孩,竟然带领着一群体育系的男生创办了上海师范大学校园中唯一的高尔夫社团——和润高尔夫球社。怀抱着“和而不同,润泽天下”的信念,她一路走来……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只美人鱼,生活在蓝蓝的海底。这里有很多的伙伴,我快乐地生活着。姐姐经常告诉我,小妹,你知道吗,外面比我们这更精彩。那里有蓝天,绿草,有人们甜甜的微笑。她们会穿着很漂亮的衣服,跳很多优美的舞蹈……因为姐姐经常偷着出海,就会来到岸边,看到她所说的一切。每次回来,她  相似文献   

15.
《可乐》2007,(1)
小妹我现在的工作环境不错,可就是工资低。熟人给我介绍了另一家公司,职位我不是太喜欢,尤其听说老板很好色!唯一吸引我的就是那儿的薪水了,比现在的要高不少。我很矛盾,天天都在跳与不跳中挣扎。路过的各位哥哥姐姐帮我出个主意好不?小妹在此谢过了!  相似文献   

16.
母亲去世后,小妹要我拿一点她老人家的遗物留作纪念,东挑西拣,我看上一副手套。这是一副五个手指都露在外边便于写字的手套,是母亲亲手编织的。时间久了,有些地方的毛线已快磨断。小妹说:“这双手套快破了,你还是拿点别的纪念品吧。”我没有作声。还是大弟了解我,说:“手套上留有母亲的体温,是最好的纪念品。”是呀,曾几何时,在寒冷的冬天,母亲就是戴着这副手套给远在他乡的儿女们写信的。记得有一年的寒假,天气特冷,我回家探亲的那一天,天空还飘着鹅毛大雪。下午我到家的时候,母亲正坐在屋里写信,见我回来,她很高兴,说:“还有一两句话,信就…  相似文献   

17.
朱慧英退休前,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沪语播音员。1970年,25岁的朱慧英从上海亚洲皮鞋厂招进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担任沪语播音员,主播对农村广播节目,播音名朱慧。朱慧英的沪语播音发音规范,声音甜美流畅,深受城乡听众喜爱。改革开放初期,电台恢复名牌栏目《阿富根谈生产》、《阿富根谈家常》时,朱慧担纲"小妹"角色。她为人性格直爽,待人处事就像她播音风格,干脆利索。在职工作  相似文献   

18.
吴迪 《新天地》2012,(2):29
74岁的魏生莲满头银发,红光满面,精神矍铄,只是在北京夕阳红表演队里这样的年龄还不够资格被称为老大姐,一天表演队排练结束已是夜幕降临,她在寒风中站了近30分钟为87岁的高颖英和80岁的李黎老姐妹俩回家拦出租,这样的小妹够厉害吧。魏生莲退休前是中国人民银  相似文献   

19.
她的祖母来自弗吉尼亚州的一个大家庭,而外祖母则来自路易斯安那州《屋顶上的小孩》中浓厚的美国南方气息正是她实际生活的写照。在她的年龄比书中女主角薇拉稍小的时候,有一位姨妈失去了自己的小孩儿,她清楚地记得那件事情对家族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正是这样的记忆碰撞出了她创作这部作品的灵感火花。然而,真正促使她写这本书的,还是在她童年时期与家族长辈的相处经验。这是一本既有趣又伤感的童书,失去亲人的痛楚,在这本出色的小说里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本书荣获2000年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我一点儿也不喜欢"寄居"在派蒂姨妈家。凌晨,我失眠了,所以决定带着小妹爬到屋顶上透透气。邻居贾柏太太晨跑时看到了坐在屋顶上的我们,便立即改变了跑步路线,径直跑到派蒂姨妈家门口按响刺耳的门铃。  相似文献   

20.
在保利华谊公司的会议室里,徐静蕾一身艳粉色翩然而至。比起宣传《我和爸爸》时的羞涩忐忑,此时的徐静蕾多了一份自信与随和。每次见到徐静蕾时,她质朴亲和的微笑以及女演员中少有的自然不造作,都让我感到一次心灵上的放松与舒适。她的美属于需要挖掘的那种,就像平时我们说的"这丫头特耐看!"难怪有男生那么喜欢他,但真正见到她时,那种美又不会伤到其他的女人,本色、自然、清爽,好像讨人喜欢的邻家小妹。她讲起话来总是很轻柔,纯真性格让人一目了然。有人说,像徐静蕾这样的北京女孩难得。徐静蕾自己说,北京女孩不一定光爱说嘛!很多人都很热心工作,自己不过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