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人有能力消除贫困”──访世界银行驻华首席代表鲍泰利本刊记者李小林国际经济组织官员在湖北项目区摄影/谭文林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贫困间题曾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而我国始于80年代中期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反贫困努力,以其成效卓著,也受到了国际社...  相似文献   

2.
一、石山区反贫困必须考虑贫困所依托的生态系统,走体现生态系统内在运行规律的生态反贫困之路。贫困是个人或家庭依靠劳动所得和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需求的一种状态。反贫困的实质就是借助于一系列自然的和社会的手段,打破贫困的恶性循环,走上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作为石山区居民现代特殊生存方式的反贫困,必须充分体现石山区生态系统的特点要求。石山区生态系统有如下特点:(1)石山生态系统非常脆弱。石山区石山多,石头多,泥土少,地表水缺乏,地下水深藏,植被特别是森林植被一旦遭到破坏,整个生态…  相似文献   

3.
环球反贫困一瞥欠发达国家找出发展障碍国际研究表明:近20年来,欠发达国家的贫困人口竟然增加了40%;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约10亿,由于食品匿乏导致每天有4万儿童死亡;每年大约有2000万人饿死,约1.2亿儿童严重营养不良;欠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间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 ,就业不足是广西山区壮族贫困的基本原因。造成就业不足的因素有自然资源相对贫乏 ,资本投入少 ,经济规模小 ,人口素质低 ,政府反贫困能力有限等。当前应把扩大就业机会作为山区壮族反贫困的重要措施 ,如改革反贫困方式 ,实现政府机制、社会机制和市场机制相结合 ,发掘当地资源 ,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提高资金利用率 ,实行人口转移战略 ,实施科教扶贫等  相似文献   

5.
西藏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中国的区域发展格局中一直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 ,究其根源 ,自然地理所导致的发展环境约束是最基础的原因。因此 ,尽管 5 0年来西藏社会经济发展已经发生显著变化 ,但西藏农牧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仍十分薄弱 ,乡村呈现出整体的相对贫困状态。本文认为西藏农牧民增收与反贫困攻坚的基础 ,归根到底就是乡村建设。西藏的贫困现象是一种综合性状态 ,对西藏贫困现象的治理也必须有一种综合、整体的系统思想。乡村建设正是从乡村农牧民的生存环境、生产生活条件和行为方式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 ,从基础性和长期发展的角度考虑扶贫行动和扶贫资源的配置 ,把扶贫行动与乡村社区建设有效地结合起来 ,体现新阶段反贫困的深化和系统化 ,使西藏 2 1世纪的扶贫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6.
杨波 《民族论坛》2002,(4):29-30
现在,我国已经加入了WTO。这一客观事实无疑将会引起整个中国企业管理系统社会生态环境的极大变化。众所周知,世界经贸组织(WTO)是世界上唯一处理国与国之间贸易规则的国际组织,其核心是《WTO协议》,它是世界上大多数贸易国家通过谈判签定的为国际商业活动提供的基本法律规则,各国政府必须将自己的贸易政策限制在这个契约的范围之内。社会生态环境的这种变化,客观上要求中国政府改革以往一些不适应国际规则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建立符合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的各种运行机制与管理模式,当然也包括企业管理的运行机制与模式,进…  相似文献   

7.
通过比较中国人类学与国际人类学研究的差异,提出在保持中国人类学学科特色的同时,应尽快与世界人类学接轨,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关系到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与中国冲突较多的"他者社会文化"及"国民性"展开深入、全面、系统地研究,发挥人类学基础理论研究强项和文化应用研究价值,是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教育扶贫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共分三部分:一、教育的反贫困功能;二、教育改革的内容与方向;三、教育不能独善其功地反贫困。主要观点是:(一)教育扶贫的实质是以素质换物质;(二)教育的反贫困作用在于,它可以斩断贫困的恶性循环链;(三)教育投资应进入扶贫资源的配置格局;(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应由目前的主次关系改为并列关系,甚至可以使职业教育的发展超过普通教育的发展;(五)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要进行一系列改革;(六)可采取一种自动分流体制实现教育投资的多元化,使高收入阶层“自动”选择付费教育,从而使公共教育投资能够向贫困人口倾斜;(七)发挥教育的反贫困功能必须有其他条件的配合。  相似文献   

9.
西藏农村贫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是伴随着人类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普遍发生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地区或民族中.改革开放以来西藏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通过扶贫开发,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贫困问题,但没有彻底解决,反贫困面临严峻的挑战.新时期做好西藏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必须继续坚持正确的开发式扶贫方针,建立反贫困的长效机制,加强贫困人口的能力建设,扶持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0.
贫困是伴随着人类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普遍发生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地区或民族中。改革开放以来西藏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通过扶贫开发,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贫困问题,但没有彻底解决,反贫困面临严峻的挑战。新时期做好西藏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必须继续坚持正确的开发式扶贫方针,建立反贫困的长效机制,加强贫困人口的能力建设,扶持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与您同行──反贫困中的贷款运作构思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开发信贷部副主任吴国栋今年是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第二年。为了保证整个计划循序渐进地贯彻执行.应该在去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种政策措施,尤其要卓有成效地组织扶贫贷款运作。...  相似文献   

12.
史敦友  赵放  骆玲 《民族学刊》2021,12(9):56-65, 120
从2001年至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全面建成小康,关键在于民族地区,民族地区反贫困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关于民族地区反贫困研究更是成为近年来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领域。本文以1998-2019年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为基础,采用文献计量学及其可视化分析方法,对我国民族地区反贫困研究的演进历程、研究力量、研究前沿、热点主题等进行分析,并总结出民族地区反贫困研究的薄弱环节和发展方向,最后归纳出后小康时代民族地区反贫困研究的两大重点,即基于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高度概括民族地区反绝对贫困工作所取得的实践成效及其彰显的中国智慧,以及以乡村振兴为战略统筹与以共同富裕为长远目标系统设计民族地区相对贫困治理的总体方略。  相似文献   

13.
<正>在我国,反贫困问题依然是当前重大而紧迫的问题。长期的反贫困措施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很多地区还未真正摆脱贫困。回顾、反思和检讨我国反贫困理论和实践的历程可以发  相似文献   

14.
决战"喀斯特"──关于广西、贵州、云南三省区贫困与反贫困的对话本刊记者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小组成员/胡鞍钢(研究员)、康晓光(副研究员)有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胡鞍钢,近几年发表了具有重大影响的《生存与发展》、《中国国家能力报告》、《解决地区差距乃当...  相似文献   

15.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问题与人力资本投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人力资本理论的视角探讨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问题,提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首要的是从治理贫困地区少数民族群体低层次智力结构入手。在回顾、总结和反思发展中国家和我国所采取的反贫困对策的基础上,提出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6.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较少民族在各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为进一步做好今后的反贫困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原因,我国人口较少民族反贫困还面临诸多问题需要尽快解决.以云南边境地区人口较少民族为例,深入分析了我国人口较少民族反贫困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人口较少民族反贫困面临的种种问题指出,人口较少民族反贫困,必须在国家帮助和当地努力下,针对面临的问题,因地制宜、因族举措、分类指导,强化具体对策措施,不断增强人口较少民族脱贫致富能力.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整体性存在的历史实存,贫困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贫困也由此跨越纯粹的经济存在,成为一种深刻复杂的文化现象。在民族地区反贫困的制度设计中,如若未能充分考虑地方性文化的特殊性,是难以实现蕴含着现代生产力在民族地区的展布的。尊重地方性文化,充分调动贫困社区的社会参与,是消除民族地区贫困的一个重要前提。通过文化认同机制建构起来的集体式发展方式,应该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和经济发展的有效机制。坚持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的可行能力,不仅是消除民族地区贫困的根本保障,也是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是孙中山思想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民生主义思想对中国共产党反贫困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共产党传承并发展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取得了反贫困实践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9.
民族学研究的选题可分为理论导向和问题导向两类,尽管两类研究都是有价值的,而中国民族学界应该更紧密地联系中国社会实际,更多偏向问题导向的研究。为此,应该努力克服在面对社会大众时清高自诩,脱离社会;在面对西方学界时没有自信的积习。在研究选题中应以社会的焦点、热点问题为主要对象,努力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为学科理论作出创新,在这样的道路上建设民族学的中国学派,让中国的民族学逐步走到国际学术舞台的中央。  相似文献   

20.
现行农村金融制度安排在反贫困方面存在着政策性金融功能不全、国有商业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领域内的功能趋于弱化以及农村信用社反贫困势单力薄等问题,而构建一个以政策性金融为基础、农村合作金融为主体的农村金融制度可以有效地起到反贫困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