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环境与生态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文章在以往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概述并比较西方当代生态思想和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的起源、演进及主要观点,着重指出发掘和整理本民族传统生态观,特别是其中蕴含的生态伦理观对当今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切政治现象只不过是人内在需要的外在表现,而人又是自然性、社会性和意识性的有机统一,决定了政治形态与自然生态具有相通性。本文从生态化的政治结构功能体系的理想模式出发来分析和研究政治现象,以非政治的形态因素分析来观照、反省当前政治发展现实与困境。通过生态分化、生态域、生态链接和生态场等概念和内在逻辑分析,试图找出政治与自然社会中彼此兼容的形态特征,选择并寻找政治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生态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活动中亟待揭示与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近些年来,一些学者就生态道德教育的内涵、意义以及内容的理论建构,生态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持续性的探究,发表了一批积极成果.生态道德教育的研究还需要从廓清"生态道德教育"的外延边界、借鉴相关学科的最新成果、注重生态道德教育的可操作机制研究等方面加以深化和拓展,以进一步发挥其理论研究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对生态美学研究的几个追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生态美,不仅要关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更重要的是还要关心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作为后发展国家,我们固然要避免重蹈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种种失误覆辙,也不能把眼光仅仅盯在我国古人的生态智慧。要从学理上研究生态美学,就应关注人类文明的转变方式,并上升到哲学的层面加以关照。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是文明不断更新的过程,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科学阐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体系,其思想的形成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历史文化渊源传承和现实的实践根基,蕴含生态生存观、生态发展观、生态法治观、生态民生观、生态共赢观等丰富的内容,对于青岛践行生态生产、生态消费、生态法治、生态民生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生态存在与生态意识的关系蕴涵着全部生态哲学问题的丰富底蕴,是构建生态哲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平台,是贯彻生态哲学研究始终并构成生态哲学的基本问题。换言之,生态存在和生态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全部生态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任何生态哲学家都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不是生态意识决定生态存在,而是生态存在决定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7.
建国后至2008年中国生态足迹的动态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生态足迹法对建国后至2008年中国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建国后至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生态足迹小于生态承载力,生态账户表现为盈余;20世纪80年代至2008年,生态足迹迅速扩大,超越了生态承载力,生态账户表现为赤字。比较近年来中国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与全球生态足迹标杆的数据可知:自1962年至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尚属于地方—全球可持续性的国家,1980年后中国成为地方非可持续性—全球可持续性的国家。  相似文献   

8.
当代生态维护的种种失误,是工业类型文化中某些民族谋求世界霸权以后派生出来的生态维护问题,它不仅是工业类型民族的事情,也是所有民族共同面临的重大难题。生态民族学认为匡正这些失误的基本方针是尽最大的努力有选择、有分寸地利用好工业类型文化提供给人类社会的物质条件和全球生态观,促成多元文化的稳定延续,利用各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与生态技能去逐步消解当代生态维护失误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构能协调各民族具体生态维护的泛化生态维护格局,才能有效的消减生态危机,赢得世界各民族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校在教育资源配置和基本职能发挥方面缺乏生态教育意识,滞后于生态建设实践,致使大学生的生态意识滞后和消费行为失范。深入剖析高校市场化中人才培养急功近利,教育范式情感缺失,学科间壁垒增加的成因,积极探索具体可行的育人理念、制度保障、协同机制、课程体系、注重实践育人的生态文明教育有效路径。积极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彰显高校"绿色"发展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人类文明发展新趋向的今天,将“文化自觉”理论运用到生态文化领域是解决生态危机的思想前提,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动力.从认知角度来讲,生态文化自觉既是一种文化意识,又是一种生态价值观,其本质是生态理性,具有历史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从实践角度来讲,生态文化自觉的实现要遵循继承性原则、时代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群众性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