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叙事文学聚焦在女性的生存与女性声音的表达上,呈现出鲜明的女性意识。这种特征的形成有赖于它的生长境遇。90年代的社会转型,个体意识和大众文化为女性叙事文学的生长提供了话语空间;女权主义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催生了它的成长;中国女性自身所经历的启蒙历程和女性意识的自觉是其成长的内动力。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诗歌中的女性形象突破了50~70年代的单一刻板模式,变得多姿多彩。这种变化主要有三种趋势:一种是对传统女性形象的彻底反叛,以对抗男性中心文化;一种是向传统女性形象的回归;一种是试图寻求一种独立、平等、和谐的新型两性关系。这种女性形象的分化反映了传统的女性价值观受到质疑和解构,女性逐渐成为社会性别关系的一个主体。  相似文献   

4.
王余鹃 《天府新论》2014,(6):155-160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时,危急存亡之际,中国女性自我书写的形式出现了一次文类转换,由早期的自传式小说的创作转变为女性自传创作.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自传的兴起是内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相比于自传式小说这种以虚构的形式,在遮遮掩掩之间表达自我的方式,自传无疑为女性作家们提供了一种更好的表达自我的方式.于是,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女性作家自传创作的繁荣局面.  相似文献   

5.
在文革之后长达十余年的文化反思中,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的性别观念曾遭到了普遍的质疑。重新寻找原初的女性特征成为文化及文学研究中的热门话题。然而,这种重建并没有在本质上超出传统男权文化对女性之躯的想象——柔美、弱小、母性、无欲、贞节等元素依然被作为女性身体的天性保留下来。男权文化传统中的女体规范在此处别有意味地充当了反对性别同一化的武器。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女作家对市场经济中农民所经历的价值观念、生存方式转变以及所经历的道德问题格外关注,反映在她们写作文本中的一方面是延续"寻根文学"对传统伦理道德信条的思考,一方面则揭示与呈现农民生存形态与伦理形态的种种变化。由于她们能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理解乡土社会的变迁,避免写作者惯常采用的精英知识分子的立场,这使她们更多从日常生活的维度看待农民违背乡土伦理的欲念和行为,从而深刻揭示社会新伦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发人们对乡土伦理变迁状况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汪云霞 《河北学刊》2007,27(3):153-155
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和90年代前后的两次中国女性叙写高潮,时间相隔六十年,并时常被战争和动乱所淹没,但前后的承继关系非常明显。自五四新文化运动始,叙写者就把生活理想诉求的实现寄托在两性和两性关系之中,经过多年寻觅,终于无路。20世纪90年代,女性叙写者开始在全新的叙事纬度空间里重建女性话语秩序,并呈现诸如界碑般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先锋文学是泛指一种处于流动状态的居于时代前沿的探索性、实验性的文学。在20世纪9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60年代”出生的女性作家小说具有某种先锋品格,而“70年代”出生的女性作家小说只是外在形式上的先锋,其内质却是精神虚弱的媚俗。  相似文献   

9.
杨珺 《中州学刊》2007,(6):221-224
20世纪90年代女性散文从女性的历史政治反思、对自然万物的平等观照、女性的城乡经验三方面参与了对社会公共话题的思考。这一创作事实不仅是对那些认为女性散文视野狭窄、境界偏低的看法的一种反驳,同时也是一种女性主体建构理路的发端。  相似文献   

10.
郁葱 《河北学刊》2002,22(4):85-87
20世纪 90年代之始 ,一大批青年诗人在河北这块新的沃土上开始成熟。他们承继了燕赵诗歌的慷慨悲歌之风 ,又展示着自己的创作个性。本文对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诗人的创作风格和特色进行了扫描  相似文献   

11.
与80年代女性诗歌相比,90年代的女性诗歌及其艺术特质主要是在走向现实之后逐步展现出来的。具体而言,它大致包含着身份转变、反思与超越和艺术上的个人性与综合性、新诗学话语的形成等几个重要方面,而这些也正是本文论述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2.
多姿的飞翔——论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2 0世纪 90年代女作家笔下 ,“飞翔”体现着创作主体自觉的追求 ,它源自女性生命对超越现实生存的精神向往。女性写作中的“飞翔”有着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其基本内容涉及女性的历史境遇与心灵成长、女性躯体和女性欲望、性别生存与人性、男性传统文化心理 ,以及女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它显示了在时代所提供的多种选择面前文学女性自我探寻、自我实现的深入。然而由于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的制约 ,女性写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又面临种种困惑与问题。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诗歌,情感日趋淡漠,诗意日渐匮乏。更有甚者,粗鄙与恶俗之作泛滥。诗人、诗派之间的恶斗与纷争,理论界、批评界的误导与混乱,亦在加剧着中国当代诗歌的沉沦之势。怎样才是有价值的诗?固然很难找到一成不变的、尽人认可的标准,但作为文学艺术的一个门类,诗之为诗的基本质素还是清楚的,这就是:能够引人阅读,且读后能够使人心有所感,情有所动,思有所生,能够有益于人类的精神健康与心灵提升。  相似文献   

14.
张林杰 《江汉论坛》2005,1(10):110-114
与20世纪20年代相比,30年代诗人有着更为自觉的读者意识。但诗人与不同读者群体之间的隔膜,又使得整个30年代诗歌面临着交流的危机。左翼诗人重视诗歌的交流功能,但夸大诗歌的社会作用、忽略诗歌本身的存在方式,又妨碍了这种交流功能的实现;现代派诗人力图通过潜心于艺术的探索并忠实地表达一己的体验来赢得读者。但对读者和作者个体心智活动的过分依赖,导致了传达的晦涩,也使他们的作品往往因为难于理解而处于“自言自语”的状态中。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西部诗歌创作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边塞诗群"辉煌过后,西部诗坛曾经一度沉寂,再度灿烂已是90年代的事了.20世纪90年代,一批西部诗歌新秀相继脱颖而出,以其顽强的耐力与实力,不仅打破了西部诗坛那难耐的沉寂,而且创造出西部诗坛一幕新的亮丽风景;同时,其别样的美学追求与诗情风采,亦昭示了西部诗歌创作新的变化和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宁琳 《北方论丛》2016,(1):47-49
陈染、林白等女作家们的“镜城突围”大胆张扬欲望书写,彰显出鲜明的固守边缘和反叛主流的性别立场,她们的“个人化写作”是20世纪90年代一道夺目而亮丽的风景,但是总体上来看,这种写作没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认可与更深入的讨论,并最终陷入了写作的困顿。究其原因,这与其内部存在的多种悖论不无关联。本文将对“个人化写作”的三个主要悖论进行梳理并阐释:个人立场的固守与个人经验有限性之间的悖论;追求私人空间的独立性与私人空间不可能独立之间的悖论;以真实性为据和真实性不再可靠之间的悖论。  相似文献   

17.
唐传奇是中国叙事文学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对其后宋元明清小说、戏曲的风格、题材和现当代小说的创作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大部分唐传奇作品围绕女性主题而展开,因此,女性主题自然成为唐传奇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后,学术界在此方面著述颇丰。本文围绕这一时期唐传奇女性主题研究关于女性地位、婚恋自由和社会礼法的论述进行分析和探讨,以利于今后唐传奇女性主题更深层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性别意识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风起云涌的女性/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逻辑起点和核心概念,但在多数梳理那一时期文学批评的论著中,则被遮蔽或淡化了。女性/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将性别意识作为文学研究的基本坐标,突出文学的两性平等价值,推动了文学创作和理论的繁荣,并为对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辩证汲取奠定了基础,促成了性别意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逐步呈现出价值取向明晰化、评论话语语境化及批评方法多样化的特色,是一种具备了连贯性、现代性及学术性的批评思潮或流派。  相似文献   

19.
解构传统的80年代女性主义诗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振亚 《文史哲》2003,2(4):162-168
女性主义诗歌在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躯体诗学”对舒婷一代的替代 ,完成了性别意识的艰难蝉蜕与确证。它从女性隐秘的生理心理经验、性行为欲望和死亡意识三个向度上进行的黑夜意识笼罩下的躯体叙述 ,在冲击传统理性文学的同时找到了自己的精神空间。它在艺术上多采用自白方式制造强烈的叙述氛围 ,使语言结构日趋情绪化和弥散化。这种创作改变了女性被书写的命运 ,扩大了女性解放的内涵 ,但也存在着高度私语化、自动迷狂等误区  相似文献   

20.
艾尤 《贵州社会科学》2007,(10):101-104
20世纪80、90年代的台湾女性小说,无论在思想内容、表现手法或叙事技巧上,都具有独特的个性化特征和美学风格,尤其是欲望书写的现实策略和文化建构欲望,更值得深入探讨.分析台湾女作家们如何通过欲望书写介入台湾社会政治、历史、经济、文化、道德、伦理等各个层面,梳理这一时期台湾女性小说的欲望书写发展演变.可见,她们在解构男性权威话语的同时,借助叙述策略建构女性话语的象征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