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世界性文化思潮,一种全新的思维方法,它涉及到众多学科领域。文章在充分阐述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基础上,以“试管婴儿”技术引起传统伦理表征变化为研究对象,从后现代主义角度分析研究了该技术所带来的伦理问题,发现试管婴儿技术一方面突破了传统的生殖观念,运用崭新的科学技术挽救了一个个濒临破碎的家庭,从而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促进了社会文明和进步;另一方面,后现代主义崇尚多元、创新,试管婴儿技术实现了医学的跨越式进步,对于科学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3.
林晓文 《新天地》2011,(3):32-33
对于普通人来说,她的名字也许显得很陌生,但在生命科学领域里,她却被人亲切地称为"送子娘娘"。她就是中国生殖工程创始人之一、中国人类干细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卫生部生殖与干细胞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卢光教授。卢光教授说:我的成功有丈夫林邦俊的一半支持。  相似文献   

4.
患有无精症的丈夫一心想当“爸爸”。夫妻二人背着父母,约定借助人工授精的办法。借精生子。谁知,孩子尚未出世。丈夫便患癌症去世,并于生前背着妻子给父母留下遗嘱。不但道破了孩子的绝密身世,还剥夺了“遗腹子”的继承权,由此引发了一场全国首例试管婴儿与祖父母间的遗产争夺大战——  相似文献   

5.
尽管辅助生殖技术的进步已经成为大量不孕夫妇生育儿女的福音,但其并非百分百的成功率,或者说与这一技术相伴随的风险或不确定性,对现代技术与生命及伦理的相关性及关联度提出了挑战。本文从人类学角度讨论辅助生殖技术既缓解又生产焦虑的双刃剑作用,这也是近距离观察分析医学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生活交互关联、影响的一个视角。同时本文也试图通过讨论生殖焦虑之下如何做出临床决策,而展现中国日益兴盛的辅助生殖技术的独特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6.
孙以楷认为老子是中国哲学之父。老子的道论完全源于现实,不应把道玄虚化、神秘化。老子开辟了中国人寻求天地万物本原本体的致思方向,提供了本体论理论、体系架构和范畴。李霞认为老子是中国生命哲学之父。老子以深具生命意蕴的“道”作为核心范畴,以生命崇拜意识为根本观念,建立了一个以生命本源论、生命机制论、生命本质论、生命价值论、生命存在论、生命修养论以及生命境界论为主要内容的生命哲学体系,对中国传统哲学、宗教乃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陆建华认为老子的道具有有物与无物两种状态,老子之物亦有道中之物与道外之物两种形态。所谓道物关系表现为道之“有物”状态、有物之道与道中之物、道外之物的关系。徐小跃认为分析和挖掘老子思想的现代价值,其任务就是看这一思想在何种程序上真实而又深刻地揭示出人性的本质、社会的本性以及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老子思想的价值正是体现在他对人的存在方式给出了符合人性的解释,而人也只有在与自然合一的状态才能完成关系双方各自的价值和性命之情,老子以“返本还原”的回归意识给人类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鲁南 《老友》2010,(10):6-8
2009年9月14日,中宣部等部门联合评选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朱瑞榜上有名。朱瑞是人民解放军炮兵的重要奠基人,被尊称为新中国的"炮兵之父",1948年10月1日牺牲于辽沈战役前线。  相似文献   

8.
耀忠  雨水 《华人时刊》2012,(4):22-23
他是我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国际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的名字是和以下几项科研项目连在一起的:世界上第一台能量最高的医用加速器、中国第一台可向高能发展的电子直线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北京自由电子激光、新型辐照应用加速器。在这些项目中,有两项是世界原创,有三项填补了国内空白。他奠  相似文献   

9.
张謇的慈善活动对比他在实业领域的成就而言知名度较小,但其历史和现实意义却非常深远。对张謇慈善活动的研究与其历史和现实意义的探讨是当今南通地方史研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张謇的慈善活动分为以创办传统慈善机构为主的早期和建立新式慈善机构为主的中晚期,张謇投身慈善活动的思想同时结合了中国传统儒家"仁爱"思想和西方博爱思想,并在其慈善活动中有具体体现。张謇的慈善活动总体而言历时长、涉及领域广、模式新,对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历史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张謇的慈善活动不仅造福了当时的南通社会、推动了南通的近代化进程,更给后世以深远的影响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生理学历来以阐明整合功能为己任,随着研究的深入,必将探讨细胞/分子结构的功能意义.分子生物学的崛起,为我们获得了大量细胞/分子结构的极有意义的资料,将微观调节和整体生理活动研究结合在一起,能从根本上揭示生命的奥秘.分子生理学正是二者联系的桥梁.而数理手段应用于生理学整合研究,是生理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英语口试是考查受试者运用英语作为一种交流思想的口头工具的效率和效果,根据现代语言测试的理论,信度和效度正是科学的语言测试的两个根本要求。然而,现行的英语口试在信度和效度上都存在问题,不能有效而准确地检测考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尝试构建一种可行的互动式口语测试模式,使之真正成为一种能衡量考生实际口语水平的测试手段,并对英语教学起到良好的、积极的反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口译的记忆心理学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心理学关于人脑记忆与思维的物质基础,通过分析记忆模式与口译的关系,提出了对翻译本质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3.
长幼无间:口头传播与口语社会的社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播学对传播与社会化之间关系的研究多着眼于具体的内容分析,比如电视暴力节目与未成年人教育。传播方式本身这一维度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针对此问题,结合媒介环境学派(Media Ecology)的相关理论,考察论证口头传播与口语社会的社会化之间的关系,提出口头传播决定了口语社会里社会化的主体和内容、社会化主客体之间的信息流通方式和交往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口语社会里社会化的四个特征。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我校部分98级本科生进行的两次大学英语口语测试,对学生口头表达中所使用的英语词汇进行了统计.词汇统计的结果表明,在两次口语测试中,学生在口头表达中主要以英语常用词为主,占所使用词汇的80%以上.同时也表明随着学生的词汇量的不断增加,在自由表达时使用常用词以外词汇的数量也有所增加,但数量很少.因此,在教学中值得研究的问题就是在学生词汇量不断提高的同时,怎样丰富学生口头表达的词汇.本文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一方面,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加强语言基础知识的教学的同时,突出语言的实践性,使语言知识逐步运用到语言使用中来.  相似文献   

15.
口述史学的发展及研究范式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的30~40年代,西方各主要国家相继跨入现代化阶段,在传统历史学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新口述史亮相登场,它仍然秉持着早期资本主义社会自由、民主的理念,搭载了社会人文群体对自身经历的记忆。利用了现代录音、录像技术,内容上反映着从社会上层到普通民众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里多姿多彩的生活历程。这当中,口述史学的研究和实践也从最初的机械记忆进化为对历史过程和理念的积极探求。进入信息化的21世纪,口述史将借信息传媒技术更广泛,更深刻地记录下人类社会前进的历史足迹。  相似文献   

16.
新托福网络口试是基于网络化人机对话平台的口语测试,作为一种半直接口语测试,其真实性广受争议。首先探讨了新托福网络口试的任务特征和测试效度、信度,然后分析了新托福网络口试的真实性,包括文本真实性、测试任务和情景的真实性、受试者与测试任务互动的真实性、评价标准及评分过程的真实性,从而得出结论,口试的真实性取决于其构念定义以及考生和考试任务之间的交互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新托福网络口试具有较高真实性。  相似文献   

17.
现代口述史学诞生于1948年,现代口述史则应产生更早。现代口述史的“现代性”主要体现在工具、理论两大层面。工具层面体现在录音机的使用,起点始于1877年录音机之前身——留声机的发明。理论层面体现在对个人生活的记录及人对生活的理解,可追溯至狄尔泰“生命哲学”。考察中国近代报刊“口述”文献,可为探寻现代口述史之始提供线索:民国时期已有条件使用录音机采集口述史,有的口述史也体现出理论上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学术里,宋词阅读已经成为一种规范,而宋词在口头演述中呈现的形态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观照.歌妓唱词是宋词中以口头话语方式呈现的一种词,它具有口头演述的独特特征,又具有口头传播特有的动态方式,主要阐述了歌妓唱词具有的口头演述特质以及传播范式.  相似文献   

19.
口语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和手段之一。边远地区高校学生的英语四六级过级难问题说明中小学阶段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尤其是高考英语口语测试结果,学生笔试成绩与口试成绩总体出现两个极端。本文探究了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参照发达地区的经验,提出了高中英语课采取口语测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英汉对比视角下的口译研究做了回顾,指出了当前英汉对比研究视角下的口译研究在语音、词汇、语义、句法、篇章、语用、文化、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一些观点或值得商榷,或没有反映口译的特色;一些领域还值得进一步探讨,或仍然没有得到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