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雅明认为,在异化没落的现代社会里,和谐、整一的象征艺术用一种形式的调和表现出肯定的思维,平和了人们反叛的欲望;而寓言艺术作为对没落现实的认识和批判,却以其忧郁性、破碎性、多义性把形式的不和谐推向了极端,引发人们的"震惊",唤起人们对破碎世界的自觉关注,从而以一种批判的姿态,清醒地正视、思索并否定异化的现实.  相似文献   

2.
废墟     
我诅咒废墟,我又寄情废墟。废墟吞没了我的企盼,我的记忆。片片瓦砾散落在荒草之间,断残的石柱在夕阳下站立,书中的记载,童年的幻想,全在废墟中殒灭。昔日的光荣成了嘲弄,创业的祖辈在寒风中声声咆哮。夜临了,什么没有见过的明月苦笑一下,躲进云层,投给废墟一片阴影  相似文献   

3.
4.
早已厌倦了宫廷里的雕龙画凤,富丽堂皇。总幻想着能有一双强健的翅膀带我飞翔,飞出这华丽的囚笼,飞向自由的天地。  相似文献   

5.
地震、海啸等重大自然灾害会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废墟,加之灾区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大量垃圾,对灾害救援和脆弱的灾区环境产生严重威胁。如何对灾害废墟进行科学管理已成为现代社会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是西方公共危机管理理论和实践领域一个广受关注的主题。本文考察了灾害废墟管理兴起的背景,对灾害废墟管理的内涵与性质进行了界定,提出了灾害废墟管理生命周期模型,归纳了灾害废墟管理的主要内容,并对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行了分析,期望推动国内学术界和实践界对这一重要新领域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2013年5月,在清华大学红斋教学二楼,一堂生动的演讲课打动了台下所有学员。周士渊教授配合教学内容,时而引吭高歌,时而手舞足蹈,在场学员无不惊叹。再看看周教授满头黑发,这哪儿像身体饱受摧残的六旬老人啊。原来,周士渊教授也曾是位清华学子,年轻时因心理脆弱,患上了抑郁症。病重之际,他数次自杀,并决绝地喝下一瓶98%的浓硫酸。虽然抢救及时保住了性命,但他的胃被切除了十分之七,气管也被切开,许多内脏器官严重损伤,身体彻底垮了。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自然灾害废墟管理的研究逐渐兴起。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国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揭示当前自然灾害废墟管理研究的基本现状和主要研究内容。分析结果显示,研究者主要关注灾害废墟、废墟管理、灾害废墟管理规划、灾害废墟管理体系、灾害废墟管理策略和灾害废墟管理能力等6个方面的内容。总体来说,存在研究主题尚需拓展、参与机构不够广泛、缺乏跨学科的研究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辛华 《百姓生活》2013,(11):59-59
圆明园经历过晚清和民国时期对遗址内残存木料和石料的拆运,这里已像是京郊一片普通的农地,当地农民散落在二三十个小居住点里。  相似文献   

9.
废墟建筑是英国自然风景园中不同于其他园林要素的景观体,它们形象凋零、破落,常与杂草、荒丘为伴,却成为18世纪英国园林中不可或缺的景观体,这主要与其在园林中所体现的深厚内涵有很大关联。它们通过沧桑的外表和独特的造型,成为人们情感寄托、审美趋向及社会文化发展等方面的重要表现。浪漫主义美学在英国社会的广泛流行加速了废墟在园林中的主景作用,为此更好地分析废墟在园林中的内涵作用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英国园林的全貌。  相似文献   

10.
刘杰 《华人时刊》2008,(8):70-72
女朋友在"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中被深埋在废墟之下,几天几夜没吃没喝;跟女友埋在一起的女友的同事一个又一个相继离开了人世;面对黑暗、恐惧和孤单,与死神较量的女友渐渐陷入绝望……怎样让被深埋废墟的女友坚持到被救出的时刻,以迎来第二次生命的曙光?一个小伙子用爱情缔造了令人折服的生命奇谈——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以大遗址为代表的文化遗产保护中,对废墟美学的忽视与阙失,造成了对许多遗址的破坏与毁灭。作者从文化审美视界切入,论述了废墟给人类镌刻下的厚重记忆,指出遗址不仅是美学的思想载体,还是引导人类审美的文明领地。当一个国家或民族还不具备将废墟审美意识升华为一种人文价值观时,就不可能借着残旧的遗址台阶登上经典美学的殿堂,所以"废墟美"唤醒我们要以更加成熟的心态审视文化遗产,以独特的历史价值观精心保护弥足珍贵的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12.
王立静 《可乐》2010,(1):81-81
由“9·11”世贸中心废墟钢材建成的美国军舰“纽约”号从美国新奥尔良开始了它的“处女航”,“纽约”号军舰使用了7.5吨来自世贸双子塔的钢材,“9·11”事件后不久,美国政府就决定把计划新建的一艘军舰命名为“纽约”号,以示纪念。对于仍然沉浸在恐怖袭击悲痛中的纽约人来说。这艘保存着世贸中心记忆的军舰,是一个新的开始。  相似文献   

13.
作为维多利亚时代最负盛名的作家,狄更斯没有在其作品中展示工业革命的硕果,更没有为大英帝国的国力昌盛大唱赞歌。相反,在其作品中,狄更斯通过对伦敦的大街小巷、贫民窟、监狱、法庭等及底层居民的生存环境的详尽描述与记录,向人们展示了工业化时期伦敦阴暗、凄惨的一面。本文通过对狄更斯作品中的城市景观的探讨,指出狄更斯的忧患意识和底层意识,使他笔下的伦敦呈现出一片现代工业废墟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简圣宇 《高校社科动态》2004,(5):48-48,F003
逝者如斯,历史在当年的具体情境物状,已如江水一般永不回头地无情流逝掉了。其中许多的历史的细节和秘密也就因此而随之被夹裹着卷走、淹没,使后人对它们无从亲身目睹、体味。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无论人们对此会生发出多少遗憾和慨叹。故而每当我们发现有不少弥足珍贵的遗迹,在时间冷酷的浸泡中依然顽强地存留下来,常常心中不由得感到惊喜异常,格外地感动。  相似文献   

15.
明末清初,伴随着持续的战乱、疾病与灾荒,许多地区呈现出一片残垣断壁的废墟景象。这种废墟景象也反映在思想文化层面,表现为文化传统的崩坏。赖以安身立命的文化根基的倾塌与国家的覆灭,共同催发了士人"废墟意识"的产生。这既体现在文人作品的幻灭感和痛苦感之中,也贯穿于士人的社会交往和文化行为方面。从傅山的精神世界切入,关注他孤独的内心和随心所欲的率性行为,我们可以领悟到"废墟意识"在个人生命体验中的表达,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士人所共同面对的世界之疏异与荒凉。  相似文献   

16.
短短几秒,瞬间的天崩地裂,一切被封上死神的烙印,当黑暗席卷而来,用我们的手为你们撑起希望的蓝天。  相似文献   

17.
余秋雨的散文之所以被称为“文化散文” ,是因为它充溢着哲人的思辩、学者的睿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尤其在《行者无疆》中 ,废墟作为其特有的审美意象 ,已经从一个个单纯的物质形态成为由人类文明和历史长河不断积淀下来的文化意象 ,成为傲然于物外而又永恒于时空的精神意象。  相似文献   

18.
废墟管理的全局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其政策安排的必要性和系统性,科学构建灾害废墟的政策议题和政策框架是因应灾害废墟管理现实挑战的重要措施。美国和日本在废墟管理领域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为完备的政策体系,通过对美日废墟管理政策在政策演化、主体角色和政策方案等三个层面的分析研究和对比,可以获得对废墟管理问题界定、框架设计、协调运作等方面的规范性理解,并为我国废墟管理在政策路向、规划制定、主体角色、预防评估、政策弹性及公众的理解和参与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进而促进我国废墟管理战略的开发和实施。  相似文献   

19.
废墟管理和垃圾废物处理,是灾后恢复重建以及环境保护工作的难点和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废墟量不断增多,废墟垃圾若不综合利用、处理,不仅影响灾后恢复重建,而且还会加重生态灾难。而我国在废墟管理方面还相对落后,在废墟处理、管理等环节存在突出问题和技术难题。借鉴日本废墟管理有益经验,废墟管理呈现向专业化、市场化、智能化和法制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