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谢雅君 《新少年》2011,(9):30-30
伴随我走过四年小学生活的是我尊敬的何芳老师。何老师像一支小小的蜡烛,燃烧自己来照耀我们的心灵;何老师像一片树叶,在向我们诠释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师生真情;何老师是一位辛勤的园丁,倾注心血浇灌着祖国花朵的成长。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小说《故乡》中有一句话:“然而园规很不平,……”这里的“园规”指杨二嫂。修辞书中把“园规”视为借代。我以为这种认识似有可商榷之处。 借代与借喻,有时很难区别。多年前曾有一次集中的讨论,最后取得较为一致的认识:甲乙相象,乙代甲,为借喻;甲乙相关,乙代甲为借代。比如:“祖国的花朵来到公园。”这是借喻,因“祖国的花朵”与“儿童”相象。“红领巾来到公园”则为借代,因为“红领巾”与“少先队员”不是相象而是相关。  相似文献   

3.
告别远古的遗迹,告别历史的钟声。让我们携手登上知识的巨轮,乘风破浪,不畏艰险,为共和国的明天,从这里起程。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我们是祖国的栋梁。我们  相似文献   

4.
新世说     
花泪·鸟语 上节课老师讲解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这节课让同学诠释“花溅泪”与“鸟惊心”。学生甲道:“上月国文考试不及格,我爸打我,我哭了。这就是‘花溅泪’。”老师不解:“与花有何关系?”学生答:“不是说我们是祖国的花朵么?”学生乙说:“公园里有位老人,常拎一只会说话的八哥来遛达。大家都爱逗它  相似文献   

5.
《人生与伴侣》2006,(8):66-66
现世报之“谐音日” 伯益某天看稿有感,发感慨,看来孩子确实是祖国的花朵,需要很好的娇惯啊。 一语既出,众编困惑,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伯益向来是采取很正确的方式,难道一篇稿子对其影响就这么大?看众人疑惑的目光,伯益反而振振有词,是啊,只是一个娇惯方式的问题,就是拿什么来娇惯……  相似文献   

6.
捧一束鲜艳的花朵,唱一首心中的赞歌,赞美你祖国,祝你生日快乐。  相似文献   

7.
“一年级娇,二年级挑,三年级找不着。四年级跳。”这句话点出了如今一些大学生面对学业、生活、人生目标等的迷茫与困惑。与大学时光的美好相比,我们看到的是今年金融危机下的就业压力愈发严峻。大学生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避免初来乍到的“不适应症”呢?  相似文献   

8.
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来到了,我以一个老者的童心,愿和全省广大少年儿童共同庆贺自己节日的到来。祝孩子们在节日里欢乐愉快!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关系到我国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是决定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继续前进的关键。关心培养教育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在  相似文献   

9.
中职学校学生年龄在15、16岁到18、19岁,原本属于他们的应该是五彩缤纷的花季,他们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家长心中的“太阳”,更是教师眼里的“上帝”。而现在部分中职学生上网成瘾,变成了学生分心、家长担心,教师烦心、学校忧心的严峻问题。作为中职教育工作者,如何在网络环境中做好中职学生的德育工作,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摆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0.
著名的俄国文艺评论家别林斯基曾经说过:“无论就哪一种意义来说,文学都是民族的自觉,它的精神生活的花朵和果实。”回族文学,是回族人民斗争生活土壤所萌生的艳丽花朵,是回族人民为祖国文学宝库贡献的一笔丰实的财富。自回回民族开始形成,它便以引人注目的成就,活跃在祖国的文坛上,几经盛衰,至今己走过了漫长的历史进程。探讨回族文学的发展规律,总结它的民族特点,对于促进回族文学的研究,繁荣回族文学的创作,无疑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轻松一刻     
《社区》2005,(17):63-63
理解之误本人对一些司空见惯的东西常有误解。比如幼儿园时期的一首歌,歌词是“……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的花朵真鲜艳,和暖的阳光照耀着我们,每个人脸上都笑开颜……”小时候我把后两句听成“河南的阳光照耀着我们,美国人脸上都笑开颜”,郁闷了好些年……还有一个误解是现在的,是一句广告词。大家都看过张柏芝的索芙特瘦身广告吧,张柏芝手扶在腰上,一摇一摆,丰姿绰约地走出来,旁边两个美女羡慕地看着,张美人说了一句:“为什么不用索芙特?”我听成了“为什么不用手扶着?”还以为张美人嫌自己的腰太细,怕折断呢,所以告诉大家要手扶着细腰,小…  相似文献   

12.
从2003年起,我校就致力于“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活动这一校本课程的开发。从当时五年级的“百里平原我的家”、六年级的“数学好玩”的成功展开,慢慢辐射开来;后来又有重点地开展了“亲情回音壁”、“寻找秋姑娘的脚步”、“海洋之旅”等主题性大单元活动。到2006年,学校全面铺开,每月一个主题,各年级围绕主题确定子课题教育活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薛明玉  赵盛  周健 《百姓生活》2012,(11):27-27
“我们是住在小区里的两个8岁小朋友,开学就是南国花园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了。在剩下的半个暑假里,我们准备为社区打工,如有需要请联系我们。”8月初,一封名为“毛毛虫社区帮帮团”的宣传单,散布于合肥市元一滨水城小区的楼里楼外,细看一下,这其实是一封“求职信”。  相似文献   

14.
在党的领导下,广大教师象辛勤的园丁一样,用自己的心血浇灌着祖国的花朵,培养着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在革命事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是,十恶不赦的“四人帮”为了达到篡党夺权的罪恶目的,却肆无忌惮地扼杀教师社会主义积极性,群鸦鼓噪地叫喊什么”教师到处放毒”,对此,我们必须澄清。  相似文献   

15.
莱蒙托夫对俄国文学的贡献景文山“人民是土壤,它含有一切事物发展所必需的生命汁液;而个人则是这土壤上的花朵与果实。”①伟大的俄罗斯人民的生活与斗争,产生了许多杰出的英勇战士,他们在反动黑夜的昏暗中,预见到劳动人民的解放与幸福的曙光,并为祖国的光明未来而...  相似文献   

16.
祁建 《社区》2008,(10):38-39
家住北京市南三环草桥的老教师李舒美每天都要横穿北京城,到位于北面东坝的蓝天实验打工子弟学校上班,她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为了祖国的花朵”。在这所学校里,还有许多与李舒美一样的“老师”,有住密云的,住海淀区知春里的,住望京的……他们小拿蓝天学校一分钱的报酬,有时候却自己讨腰包“打车”去学校。学校领导曾经要派车去接这些老教师,他们说要是派车了,就失去志愿者的意义,人家都坚持自己去,说这才是“原汁原味”的志愿者。  相似文献   

17.
我与老伴儿膝下的一子俩女,均过“而立”之年,三家均各有一孩。大外孙女读五年级,孙儿读四年级,姐弟俩胸前都早系上了鲜艳的红领巾。小外孙女才满两周岁,虚称4岁。一孙俩外孙,分居两地,偶尔相聚,稚音喃喃,趣事多多,给将步入老年的我们带来无穷的欢乐。说是“带来了”无穷的欢乐  相似文献   

18.
在丹麦感受儿童照顾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叙 《社区》2004,(13):27-28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这句我们常用的比喻在北欧也同样适用。祖国的花朵自然会得到阳光雨露最多的滋润,这一点即便是在丹麦走马观花地看一眼也会有几分感受。青少年俱乐部的操场上孩子们在奔、路边阿姨推着能坐4个宝宝的专用小车、街心公园里学生们在热热闹闹地聚会,这些已经成了丹麦社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丹麦,儿童福利保障的数额很高,儿童照顾服务周到,一般家庭养育子女都不会有后顾之忧。丹麦的儿童照顾服务对我国社区建设的发展有很多借鉴意义,归纳起来,它主要有以下一些形式:儿童日间照顾服务在哥本哈根,11个月以上的儿童都可以经…  相似文献   

19.
植物的欲望     
周华诚 《社区》2012,(14):45-45
五月的一天.波伦在园子里播种马铃薯。蜜蜂们正在开花的苹果树中间嗡嗡飞行。蜜蜂一定以为,它是在对花朵行使选择权利。实际上。事情的真相也许是:花朵聪明地利用了蜜蜂。利用它们在花朵之间搬运花粉。 人是大自然的主人。人是他与自然关系中的主动者。无非是看人怎样来行动罢了——迈克尔·波伦在《植物的欲望》这本书中,认为这其实是“人类中心论”的幻觉,这种幻觉在根本上遮蔽了我们对人与自然之关系的视野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20.
“党支部建在班上”是高校党建的创新工作,当前这一工作存在着不少亟待加强的问题,运用“一年级打基础,二年级重发展,三年级建支部,四年级抓教育”的四步工作法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在推进支部建在班上过程中,思想上要充分重视,坚持“三个基本原则”,重视抓好“五个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