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近些年来,民间信仰成为宗教学、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提出了作者对民间信仰的定义,论述了民间信仰研究的价值;在阐述了20世纪以来国内外学术界主要的研究成果之后,文章分析了已有研究在视野、重点及理论建构上的不足,并将其视为今后研究的突破口与增长点,认为社会史的民间信仰研究会有以下发展趋向:信仰领域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民间信仰与社群关系、民间信仰与乡村社会的整合控制及变迁仍将受到关注.民间信仰与社会的生态、生活、宗教、现代化及和谐发展的关系,各区域之间民间信仰的比较等问题可能成为新的亮点.多学科、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将会强化.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由于民间信仰及其得以正确社会定位之困难,使得民间信仰只能存在于民间而难以体现其社会性和公共性。尽管很多地方参照了《宗教事务条例》,试图对民间信仰进行有效管理,但民间信仰政策的不统一及其管理主体的不确定性等,导致民间信仰在其民间社会的表达和实践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与此同时,民间信仰大多被卷入到"非遗"文化建设,成为新农村文化及地方经济发展诸多热潮中的一种依附关系,深入其中又缺乏其明确的主体性定位,更缺乏社会政策方面的有效支持,最终形成了被社会卷入、却又被社会政策悬置的存在形态。其实质在于,既缺乏一个统一而行之有效的民间信仰政策支持,又缺乏国家法律对民间信仰的社会定位。因此,本文认为的民间信仰社会化建构路径,并非制度宗教的指向,即进入到"五大宗教"才能具有合法性,而是从一个社会公共事务的层面出发,将民间信仰与社会建设统一起来,建构一种自立自在的民间信仰型组织,才是当下民间信仰建设之题中要义。  相似文献   

3.
近代广西民间信仰形成条件与发展趋势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王朝征服和移民力量的影响下,广西民间信仰的形成与发展发生了变化.一方面,为了巩固统治,国家向民间大力推广民间信仰,代表忠、义的一些神庙得以在广西发展起来;另一方面,随着明清以来大量移民进入广西,又丰富了广西民间信仰的内容,关帝、天后、北帝、许真君等外来神灵的信仰得到传播.由于近代广西社会动乱频繁,加上西学东渐,更因为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文化的冲突,广西民间信仰发展很不充分,且有不断式微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民间信仰具有乡土性,因此民间信仰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民间信仰圈,其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等特点。以武山县水帘洞"麻线娘娘"信仰为研究对象,对武山县水帘洞庙会与民间信仰、乡土文化建构的关系进行梳理,看以发现庙会与乡土文化建设对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具有"引擎"作用。  相似文献   

5.
东南亚华人社区流行的华人信仰,其源头就是历史上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普遍存在的民间信仰.在新加坡和马来亚地区早期华人社会组织机构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民间信仰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间信仰也广泛根植于新马早期华人的社会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6.
民间信仰研究的价值、成就与未来趋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些年来,民间信仰成为宗教学、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提出了作者对民间信仰的定义,论述了民间信仰研究的价值;在阐述了20世纪以来国内外学术界主要的研究成果之后,文章分析了已有研究在视野、重点及理论建构上的不足,并将其视为今后研究的突破口与增长点,认为社会史的民间信仰研究会有以下发展趋向:信仰领域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民间信仰与社群关系、民间信仰与乡村社会的整合控制及变迁仍将受到关注。民间信仰与社会的生态、生活、宗教、现代化及和谐发展的关系,各区域之间民间信仰的比较等问题可能成为新的亮点。多学科、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将会强化。  相似文献   

7.
研究表明,从新石器时代以来,生活在浙江地区的人们在认知环境、认识自我以及谋求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信仰。这些信仰,不仅在其生产、生活和组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处于不断的变迁中。其变迁的过程既充分反映了这一地区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的发展状况,还与中国社会整个历史变迁以及人口迁徙、文化碰撞与交融的过程紧密相连,更与历代统治者的信仰及政策取向、治理举措息息相关。综观历代封建王朝对浙江地区民间信仰的控制举措,民间信仰的禁而不绝,一方面与无常的自然灾异有关,更与专制社会紧张的社会关系和统治者的价值取向有关。其对民间信仰实施社会控制的本质,是以一种新的更具"主流价值"渗透力的社会控制形式取代旧有的松散无效的社会控制形式,旨在寻求不断巩固王权合法性和权威性的更广泛的社会信仰基础。  相似文献   

8.
土家族在清代改土归流的民族政策实施进程中逐步的“汉化”,并形成了以祖先崇拜为主体的民间信仰传统.国家政权建设的强制推行破坏了传统民间信仰的经济、政治、社会基础和村落内部的文化结构,动摇了传统民间信仰的村庄基础.在政府的推动下,乡村社会逐步确立起社会主义新传统的民间信仰替代形式.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乡村社会出现了祖先崇拜为主体的传统民间信仰形式的复苏,社会主义新传统的变异以及西化的教派教支泛滥发展的现象.三足鼎立的民间信仰格局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援引鲁西南两村民间信仰个案,对于制度化宗教和民间信仰的关系进行重新审视.在中国乡村社会,同样作为民众的一种信仰、一种价值取向,民间信仰和制度化宗教在本质上具有相通互融、共生共存的特征,二者的区别也仅是就其形式而言的.这一认识对于乡土文化的重新构建与乡村社会的和谐发展,都将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10.
闽台民间信仰同根同源,1949年以来两岸的分治与社会政治的变迁,使得民间信仰遭遇了诸多曲折变化。文章对闽台两地民间信仰与政治的关系,以及民间信仰的社会功能作了几点比较研究,探讨异同,以求有利于闽台民间信仰今后的交流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