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5 毫秒
1.
发展中国家之间在政治发展的初始条件和基础条件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少数国家经历了社会变革,消灭了传统权势集团,实现了社会的重组,社会变得相对平等。在此基础上,发展市场经济在事实上造就了一个日益壮大的公民社会。同时国家的制度化水平提高。大多数国家则未经历社会变革的冲击,原有的权势集团不仅被保留下来,而且还主导了发展,占有了发展的大部分成果,公民社会却始终受到压制,国家自主能力弱。因而形成大众取向和精英取向两条不同的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公民教育随着自身的发展有不同的取向。按照取向发展的不同,我国当代公民教育的发展分别经历了"公民素质取向"、"公民道德取向"以及"公民意识取向"等三个阶段。在这三个发展阶段,我国公民教育分别强调了公民素质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的目标追求与取向。这种取向的强调是由当时的社会任务需要以及公民素质发展的要求所决定的。而公民教育取向发展的这种现实性特征要求我们要客观对待公民教育的发展过程,根据社会现实发展的需要确定公民教育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3.
明凤阳中都的建立在中国古代都城建造史上具有特殊意义。明中都城经历选址以“求升崇”、规建以“显正统”到罢建以“横权势”三个阶段,其建废反映了明洪武朝初期政治风向的变化,从朱元璋与淮西集团关系演进上看:中都在明洪武朝的昙花一现,既决定于明洪武朝初期朱元璋追求帝位和国朝的正统性、维护中央权威、平衡君臣权势的主观变化,也与淮西集团追求培养地缘权势、维持朝堂利益有关,而朱元璋与淮西集团关系的调整,则营造了明初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国家建构与公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建构是现代化的政治前提。现代国家建构是现代性在国家制度体系和国家意识形态上的集中体现,也是一个国家由传统政治形态向现代政治形态转变的持续性历史过程。这一过程涉及民族国家建构和民主国家建构两个维度。民族国家的建构需要公民教育的社会整合功能以实现国家的一体化建设,民主国家的建构则需要公民教育的民主化功能以实现民主观念的传播和公民参与的培育,推进国家的民主化进程。而公民教育的功能取向又往往因现代化进程中各国民族与民主建构特性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以往关于中国人价值取向的类型研究是依据西方学者提供的标准划分或修改的。然而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脉络可以为中国人的价值取向类型和内涵界定提供一种相当契合的分类依据,即中国人曾依序经历了宗教意识取向、伦理取向、文化取向、政治取向和经济取向,但没有经历社会取向上的改变,因此它可作为中国人价值取向的基础特征。由后向前看,价值取向转型中的导向、冲突和积淀是中国社会一直存在着的突出问题,其中反映出的社会学特征是思考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如何能迈向现代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公民社会的制度形态最早出现于欧洲中世纪后期的"市民社会",彼时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已经超过了一千年。由于历史的惯性残留于现实发展中的人身依附型体制使得当前我国公民社会的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与矛盾,主要表现在政治制度与法律制度两个层面;然而若从更深层次的渊源去探究,则体现在信仰缺失、主流价值体系理念与实践的脱节以及道德说教等方面。从当下与未来的发展考量,中国公民社会的伦理取向应考虑到平等制度的平衡性、公平正义体制的执行机制以及社会变革的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推动着深刻的社会变革,并改变着公众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因而拓宽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渠道。近年来,现实社会中的群体性事件多数由网络群体性事件扩展而来,而网络空间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公众表达意见和诉求的行为机理具有特殊性。当前正处于急剧的社会变革阶段,属于矛盾和冲突的高发期,因而对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治理面临严峻形势。在深入剖析网络政治参与的多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新媒体时代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发展趋势为基础,推进网络政治参与法治化,保障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权利,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是当前社会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8.
选举法是选举国家代议机关代表的法律,是实行民主政治的保障。结合中国的选举实践,可以发现中国选举法立法的政治意蕴存在三个价值取向:(1)偏重秩序构建的政治取向,(2)普遍原则与特殊原则相结合的混合主义取向,(3)权利保障的国家主义取向。这三个价值取向基本保障了宪法赋予公民的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建立了较为合理的权利义务机构,使公民的选举权得到规范化、秩序化保障,避免因政治参与的无序所造成的社会动荡。  相似文献   

9.
公民社会的发展并不必然带来政治的民主化,但无疑,一个健康而充满活力的公民社会是政治民主化的前提。公民社会在公民的利益表达、孕育民主文化和制约国家权力方面,可以成为巩固民主的社会基础,也可以直接推进民主的进程。而民主政治的道德基础只有在公民社会中才能孕育和生成。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各项社会变革不断向纵深发展,我国社会已发生巨大的变化,公民社会迅速崛起,人们的思维方式、行动方式、伦理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发生很大的变化,然而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上述环境变化的需要,它存在教育内容涵量不足,教育思想观念滞后,教育工作者缺乏现代化意识,教育方法过于强调灌输式和强制性,忽视实践环节,管理体制薄弱等缺陷。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正经历着以社会结构变迁为基础的,涉及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社会领域的全面性的社会变革和转型。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全面性、深刻性和广泛性,引起了公民政治认同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并对其产生了严峻的挑战和消极影响,具体表现为:对治理绩效认同的弱化,对意识形态认同的消解,对制度规则认同的流失。  相似文献   

12.
论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动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的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研究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动因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研究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动因,在国内外有多种取向和模式。但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动力论依然是我们解读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动因的根本理论。这一理论说明了推动社会发展与变革的根本动力是经济的变革,政治变革活动、思想理论因素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时代,公民有了更多的平台和机会表达自己的意愿。新媒体的产生促进了网络公民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种现象是政治的进步,也是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我们也要通过加强公民社会的建设,促进公民社会的发育、完善以及社会的整体文明。公民社会的完善虽然是一项艰巨的社会使命,但目前已经显示了巨大的生命力,也必定会有更加可观的发展前景和空间。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迁,公民社会在中国逐步兴起并不断发展,并对中国的政治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公民社会的兴起有利于重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有利于政治民主的实现,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基于此,笔者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以充分发挥公民社会对中国政治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政治参与亦称参与政治,是现代政治学中的一个重要用语。在我国,政治参与主要是指公民依据法律所赋予的权利和手段,采取一定的方式和途径,积极主动地介入国家社会政治生活,从而影响政府政治决策的政治行为。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真正享有各项公民权利,享有管理国家和企事业的权力。这一核心必然要求公民广泛的政治参与。只有公民广泛自觉地参与国家社会政治生活,政治发展才会走向现代化民主化的轨道。然而,由于历史和其他原因,现阶段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意识还不高。促进我国现阶段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增强,无疑将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改革是一种市场取向的改革,发展经济放在首位。这种以稳定为主旨的经济上相对自由与政治上有效控制相结合的渐进式社会变革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然而,市场经济发育不成熟,东方专制主义统治历史久远,旧的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公民普遍缺乏民主意识和自由观念等因素决定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与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步性。这种不同步性决定了我国实现政治民主化的长期性和艰难性。  相似文献   

17.
哈贝马斯认为,欧洲现代民族国家是在近代以来的市民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公民的权利保障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基石。现代民族以自然主义的民族为基础,但其实质在于公民自由。在民族国家的概念里,包含着公民个人自由与民族自由,即内在具有现代公民的普遍主义与民族特殊主义两重因素。现代经济社会和政治社会的发展超越了民族国家的主权概念,欧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和发展起来的。从公民普遍主义发展出来的不仅仅是欧盟,而且应当有着更为意义深远的人类价值目标,那就是世界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18.
西方政治主要关心的是公共领域问题。而中文的"政治"主要是管人理事的问题,更多的是同权势地位和权力直接相关。近代以降,社会领域在西方出现了。它彻底改变了西方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含义,使得政治不仅保持着传统的公共性含义,而且也有了同国家政权相关的新语义。然而,在当今中国的政治哲学研究中,对于公共性这样的真正政治含义则重视不够,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国家权力这样的问题上。这样,公民社会或公共领域的建立这种也许是中国最根本的政治问题便被排斥在了政治研究之外。  相似文献   

19.
公民身份理论以平等和公平为价值取向,侧重于对社会权利的论证,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很有意义。文章以公民身份为理论切入点,首先剖析了公民身份的发展渊源及内涵,指出公民身份对低保制度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现行低保制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其中公民身份缺失的表现及影响,提出应该围绕价值取向、制度建设以及政治参与等三个方面对低保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20.
政治社会化推进与公民社会发展在方法和功能等方面具有相似之处。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政治社会化推进和公民社会发展有着特殊的内在关系,推进政治社会化有利于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公民社会的发展有利于提升政治社会化推进的效果,二者若能合理地相互作用,将不仅能解决现阶段各自发展存在的不足,而且还能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我国的政治发展,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