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语双部句的主语,在语法上是不从属于任何其他成分的,而谓语则在语法上从属于主语。主谓语之间的这种从属关系是以语法范畴上的“一致”这种形式表现出来的。但是这种一致关系体现在动词谓语和静词谓语上面,其性质却是完全不同的。动词谓语,除不定式、命令式和假定式中的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外,底确同主语在人称、性、数上是一致的。而静词谓语事实上同主语并不是什么一致关系,只不过是形式上的一种吻  相似文献   

2.
主语和谓语是句子中最基本的成份,主谓关系是语法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在语法、语义、话语功能三个不同层面上对比了英语和汉语句子中主谓状况与主谓关系的异同,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差异对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可能产生的一些影响。  相似文献   

3.
主语和谓语是句子中最基本的成份 ,主谓关系是语法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鉴于此 ,在语法、语义、话语功能三个不同层面上对比了英语和汉语句子中主谓状况与主谓关系的异同 ,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差异对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可能产生的一些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句子的谓语部分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谓语连在一起使用,共同陈述一个主语,这样的词组叫连谓词组.连谓词组的各部分之所以能够连在一起,组成词组作句子的谓语,是因为它们之间在意义上有着一定的关系.这些关系主要是情态、方式、手段、目的、连贯、时间、条件、因果等.须注意三点:(1)谓语和谓语之间尽管有上述关系,但也决不能带有表示这类关系的关联词语.如果带有关联词语,就不能把它们看作是词组,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分句和分句之间的关系.(2)谓语和谓语之间不能有语音停顿,书面上不能用逗号隔开.二者之间有停顿用逗号隔开就是复句.(3)谓语和谓语之间没有联合、动宾、偏正、后补等关系,每个谓语都是直接陈述同一个主语的.  相似文献   

5.
主要成分是句子的结构中心。在俄语双部句中,有两个主要成分:主语和谓语。谓语必须和主语保持一致关系。当主语由名词、人称代词、名词化的形容词或形动词表示时,谓语和主语的一致关系简单明确,运用不难。但如果主语的表示法特殊,谓语应如何与它保持一致则不易掌握,常令人踌躇再三,无法决定。对于主语和谓语有这样的说法:“在句中表示所论述的主体(事物或人)的成分叫做主语;在句中表示主语的行为或状态的成分叫做谓语”。但这只是意义上的定义,没有触及到主语和谓语的语法本质,未必妥当,如:Егопреподавателье…  相似文献   

6.
所谓~致”是指句子中两个语法成份之间的关系。即当某一成份具有某种特征时,另一成份也应具有这种特征。主谓一致是指句子中主语和谓语动词在人称和效方面的一致。初学者就知道,单数主语(第三人称)需与单数动词搭配,复数主语需与复数动词搭配.例如:1)ThetigerIsadangerousammal.2)Tigersaredangerousanimals.然而在具体运用时并非如此简单,因为除了语法一致外,还有概念一致和贴近一致。使用单数动词还是复数动词,取决于主语的结构及调语的时态。一、土语为非限制性动词短语或从句这类主语一般需与单数动词搭配。例如:3)T…  相似文献   

7.
古汉语中有相当大一部分主谓词组中间加“之”字,构成“主之谓”格式。对这种格式的主谓词组,杨伯峻先生《文言语法》中说:“之又可以置于主语和谓语之间,一般的用法是把主语似乎变成了与领属性同型的附加成分而句子变为子句。”吕叔湘先生的《中国文法要略》称之为“组合式词结”,吕先生说,组合关系(即偏正关系)所形成的词群,叫词  相似文献   

8.
英语句子的语序一般是固定的,通常是主语在谓语之前,这在语法上叫做自然语序(Natural Order)。如果谓语放在主语的前面,就叫做倒装语序(InverLed Order)。从形式上看,倒装语序又可分为全部倒装(Complete Inversion)和部分倒装(Partial Inversion)两种。前者是将谓语的全部移至主语之前;后者是将谓语的一部分放在主语的前面(如助动  相似文献   

9.
“之” 字是文言文中最常见最活跃的虚词,可以当代词,作宾语;可以当指示词,作定语;可以作助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领属关系;可以作助词,连接主语和谓语,取消句子独立性,等等。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之”字取消句子独立性用法也是一个难点,需要研究。 首先要弄明白它的概念。古代汉语中,凡是主语和谓语组合起来,往往便成为一个独立的句子。所谓取消句子独立性,就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之”字,使这个独立的句子变成主谓词组,失去独立性,在单句中充当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成分,或者在复句中充当从属主句的分句。例如:  相似文献   

10.
英语句子的主语和谓语在“数”上要求保持一致。这是一条十分基本的语法规则。本文就英语主谓一致关系规律进行了探讨,分别讨论了语法一致、意义一致和邻近一致这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指出N1-N1句子结构模式的系词为零位系词时会出现难以划分主、谓语的问题.归纳了具体划分的语法手段,即通过非实体系词быть过去时与主语的协调一致关系以及半实体系词являться第五格表语来区分主、谓语;语义手段,即根据作为主、谓语的名词的语义类别、所承载的语义信息、限定语以及指示代词это等手段来区分主、谓语.综合利用这些手段可以准确判断N1-N1句子结构模式的主、谓语.通过列举大量例句以实现帮助读者提高正确理解原文和翻译原文的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俄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之一.它的语汇极为丰富,表达力强,同一种思想可以有多种多样的表达形式.泛指主体是俄语中的一种常见语法现象.泛指主体的句型有以下四种: 一、谓语是单数第二人称的句子这种句子无主语,谓语动词用单数第二人称形式表示,泛指任何人,在语法上叫做泛指人称句.用单数第二人称形式泛指主体的场合一般有下列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3.
由各类动词和动词性词组充当谓语的句子叫动词谓语句(在过去的语法著作中还称为动作句、叙述句、动句等)。汉、维语中的动词谓语句都是最复杂、最活跃、使用频率最高的句式,是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由于汉、维语动词的语法特点差异很大,所以动词谓语句的差别也很大,除了有一般句式以外,还有特殊的或者说复杂的句式。一、汉语动词谓语句的特点一般地说,动词谓语句中,主语在前,谓语在后。从意义上讲,主语跟谓语有各种不同关系,如施事关系,受事关系;或是谓语陈述的对象,  相似文献   

14.
主谓一致     
《阅读与作文》2009,(4):36-39
在英语中,句子的主语和谓语在意义、语法等方面应保持一致,否则就会产生语病。  相似文献   

15.
古今汉语的句子,是由句子成分按照一定语法关系表达次序结构而成的。古今汉语句子成分基本相同。例如:“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曹刿战》)这段话中“十年春”是时间状语。“齐师伐我。”包括了定语、主语、谓语、宾语。“公将战”“曹刿请见”分别包括了主语、谓语、宾语。“其乡人曰”包括了定语、主语、谓语。“肉食者谋之”包括了主语、谓语、宾语。“又何间焉”是省略句,包括了状语、谓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语文第二册语法专题“陈述和被陈述的对象”一文中谈到主语和谓语“是句于的基本成分,其他的词是句子的连带成分”,“是修饰主语和谓语的.”又谈到“宾语在这些句子里是不可缺少的,缺少了它们,句子的意思就不完整,听起来就是半句话……”我们把这几句话仔细考虑一下就会产生疑问,宾语究竟是什么成分,是基本成分还是连带成分.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宾语是基本成分,也是连带成分.在一些句子里宾语和主语、谓语同样重要,是不可缺少的句于成分.如“我们学习”尽管这句话具有主语和  相似文献   

17.
从语法角度看,差异在于:主谓语的一致关系,英语为屈折语,主谓语要在数上一致,汉语则不存在主谓语人称及数的一致问题;主谓语的依存关系,英语句子中心词为动词,汉语句中可不用动词,但有形容词谓语句、非动词性谓语句及名词谓语句。从语义上讲,英汉的主语都分为施事主语、受事主语及当事主语,但英语中一些受事主语在汉语中为施事主语,汉语有主谓谓语句而英语没有。英汉中的主谓词序均为主语在前,谓语在后,但英语多倒装形式  相似文献   

18.
古代汉语中的结构助词“之”字可以出现在主语与谓语、主语与状语、后置定语与中心语、前置宾语与谓语等成分之间,这些已经为大家所熟悉。但这些成分与成分之间有“之”与否,结构形式及表达是不一样的,甚至相互间的关系有的也因“之”的存在而发生变化。本文就打算利用这些常见的语言现象,来谈谈“之”字在语言结构转换中的作用,也就是谈谈“之”的语法转换功能。一、出现于主语和谓语之间  相似文献   

19.
主语和谓语是表达判断的思维活动的,它们是句子的主要成分,整句必须有它们。定语、补语和宾语则是限制主语或谓语表达概念的限制的思维活动的。从交流思想来说,它们的重要性并不次于主语和谓语,但从句子的结构来说,它们是附和在主语或谓语的前后的。逻辑有概念的限制。凡是增加概念的内涵,缩小它的外延,使属概念过渡到种概念  相似文献   

20.
主谓一致,即谓语动词须在人称和数上与主语保持一致。处理主谓一致可遵循如下原则:语法一致原则、意义一致原则和毗邻吸引原则。语法一致原则,就是谓语和主语在语法形式上取得一致,即主语为单数形式,谓语动词也采取单数形式;主语为复数形式,谓语动词也为复数形式。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